太极--陈式太极说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07:38:18
无极者,一物未有也,心静如水,无物所著,无念所思。内固精神,外示安逸。
身桩端然恭立,思想松静无为,头颅正直,顶劲虚领,肩井穴下沉,双肩松脱,膻中穴内含,心气下降,横膈膜下沉,束肋合腹,腰部向后撑平而下塌,松胯圆裆,开膝合膑,双脚内旋,涌泉穴虚而含吸地气之感,双脚外侧与肩同宽站立,周身放松合住劲,清浊之气共同浑合至小腹之内,等待阴聚阳震之机。功积力久,渐悟无极桩。待无极桩锻炼纯熟后,内气已较充盈,并有阳震之机,即可进行太极桩的训练(图3一l、附图3―1)。
二、太极桩
太极桩又名混元桩,是指在无极桩站立的基础上,腹部内气较前段时期充盈,配合束肋合腹,小腹的关元、中极二穴共同内敛纳气,冲震命门穴。与此同时,利用肩部和肘部的松垂动作,催动两臂自下而上画弧缓缓抬起,高与胸平。由于双肩松脱、内卷里合,锁骨下沉相合,心气与横膈膜向小腹中极穴沉降,以助内部气息团聚,向命门穴冲震,使两臂内侧(阴经)微微内缠向身体外侧撑住劲,构成内撑外?、内圆外方、负阴抱阳的太极状态。两手指松直向内,十指尖左右相对相照,指甲缝的气机含互相渗透和相吸相合之意,同时注意鼻准头的吐纳气与印堂穴(上丹田)、膻中穴(中丹田)、中极穴(下丹田)及三心(头心百会穴、手心劳宫穴、足心涌泉穴)的吐纳气一致,并将气纳入中脉(上通百合穴,下达会阴穴一线串之)之轨道,以助中气潜转。同时下闭谷道,气方不向下泄,构成呼气时使气由内达外,劲贯梢节,气贯指(趾)肚;吸气时退藏隐密,气结中宫,循环无端。久而久之,体内会出现一种轻灵景象,气机运聚之意象,皆由心发,中气之潜转,上下不停。如能将此意象融会于拳架之中,与动作、劲路结合起来,身体内外就会化生出一种浑厚灵敏、韧性极佳、弹性极强的混元气布满周身。正如拳谚所云: “学者若会混元气,哪怕他人有全功。”(图3-2、附图3-2)。陈氏太极拳修炼要旨
来源:马国相太极世界
陈氏太极拳起源于明末清初,是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第9世陈王廷根据家传拳术,博采诸家拳法之精华。参考《易经》,结合中医经 络学和导引吐纳之理创编的。此拳讲究意念引导动作, “以意行气,以气运身"。使内气随经络运行于人体各部。以其刚柔相济,快慢相间,螺旋缠绕,粘沾连随,周身一家,松活弹抖,技击性强等独有的特点,博得人们的喜爱。
学太极拳须有恒心 有人说:“陈氏太极拳有特别的诀窍,不向外传,所以外人学不好。”这完全是无稽 之谈。是否能学好太极拳,除明师指点外,主要看自己下功夫与否。陈氏1 6世陈鑫说过:“理不明延明师;路不清访良友。理明路清而犹未能,再加终日乾乾之功,进而不止,日久自到。’’“人言此艺别有诀,往往不肯对人表,吾谓此艺无甚奇,自幼难以打到老,打到老年自 然悟,豁然一贯神理妙”。陈氏太极拳历代名手辈出,主要就是因为他们几十年如一日,自幼勤学苦练的结果。 学习太极拳的人很多,病者练好,弱者练强,强者愈强,也是由于他们长期锻炼,持之以恒的缘故。如果学而无思,思而无恒,那最终是无法得到陈氏太极拳之奥妙的。所以,有恒心应放在首位。
陈氏太极拳如何练“意” 陈氏太极拳无论盘架子还是推手,在用意方面都十分精细。在练习时,首先要摒除杂念、神态自然,用意不用力,使内气充实。继而 再将内在的精神贯注到每个细小的外表动作之中,虚实开合全凭意气转换,做到空松圆活、旋转自如,待体柔气顺后,以意行气、以气运身,同时每一动作都要逐势逐动究其攻防实战之意。发劲时心静意专、沉着松 净,才能放得远,体现出方法明确,运行合度,不多动、妄动,无过之、无不及。拳诀所说的“神为主帅,身为驱使”就是这个意思。此外,在练意过程中,要注意避 免三种倾向:着意、着想、执着。因为练意的诀窍在 “轻’’。而这三种倾向均是用意过重的表现。正确的应是:若有意、若无意,勿忘勿助。用意太过便为用力。至于意、力之间如何掌握,要多多体会。古人说:不可用心、不可无意,用心则着想,无意则顽空,有意无意 为功夫。初学太极拳的人,很容易忽视这个“用意”的要求,经过长期锻炼,动作熟练以后,就可意动身随, 手到劲发,意念自然地与动作密切配合。
陈氏太极拳如何练“气” 陈氏太极拳是内外兼练的拳术。其内功主要特点在于调整呼吸,气沉丹田。通过丹田内转发出来的气运化于四肢百骸,达于四梢,再返回丹田,来达到完整一气的。只要能气沉丹田,把四梢劲练好,何有虚而不实,头而乃虚之弊乎!所谓“气 沉丹田”的方法,是用逆腹式呼吸:吸气时小腹内收,提肛缩肾;呼气时小腹自然放松隆起。呼吸要匀细、深 长、有力,而达到气血通融。并应与动作协调一致。其方法是在动作熟练以后,以意识引导呼吸,使其更好地适应劲力与动作要求,其一般规律是:盘架子时,开、发、沉、打、伸为呼;合、蓄、提、化、屈为吸。推手时,棚捋为吸;挤按为呼:练刀、剑等器械时,与盘架子的呼吸原则一样。照此练习,无需故意用力,日久自能得到“气沉丹田’’。但有一点须、、主意.就是练拳时,千万不能只想气在体内如何运行.否则就会神态呆滞、横气填胸、呼吸急促,甚至还会伤气。所以拳谱中又说: “练理不练气,练气则滞,滞而不灵;练理,理直而气壮’’。练理,就是暗指由丹田发出随经络运行体内之先天自然之气,而不是练体内随血脉运行于全身之后天之气。因此,掌握正确的练气方法对练陈氏太极拳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陈氏太极拳如何练“身” 身法是拳术的根本,本固而枝荣。如果身法散乱?不合规矩,是很难学好太极 拳的。具体要求是:头宜正直、自然,以意徐徐上顶,虚若顶物.但不可用力.此为虚领顶劲。二目平视,以一手为主,眼神随身体的转动注视其手中指。嘴唇要合。舌尖轻顶上腭:耳听身后。精神集中,使百会穴与 会阴穴上下遥遥相对,以利任、督二脉相通。因为要气沉丹田,所以首先应保持脊柱自然直立、“沉肩坠肘", 并同时配合“塌腰”。腰是上、下肢转动的关键。拳论中说:“命意源头在腰际”,“刻刻留心在腰间’’,“主宰 于腰’’、“腰为车轴’’等等,足以说明腰在太极拳中的重要性。陈氏太极拳的内劲运转是通过腰脊带动来实现的。腰力运用得当,可加强发力,提高发劲速度。练习时,无论是进退或旋转,凡是由虚而实的动作,腰部都 要有意识地向下松沉,以助气的下沉。注意腰腹不可用力前挺,以免影响转换时的灵活性。这样既能增加两腿力量,使下盘稳固、沉实,也使动作更完整、圆活。拳论讲:“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说 明了太极拳进退的变换,发劲的根源和周身的稳定.主要在于腿部。腿部的姿势直接关系着周身姿势的正确与否。对于腿部的要求是:圆裆、开胯。这样的姿势不但可以保证进退灵活,且对沉气也很有帮助。再则,膝盖应微屈,与脚跟对照,不能外露,不要东倒西歪,不然就会像房子的顶梁柱不正,房子就有倒塌之虞。脚 趾、脚跟抓稳地,这样才算是达到了“由脚而腿而腰, 总须完整一气”的太极拳身法要求。
陈氏太极拳的“缠丝劲”缠丝劲是陈氏太极拳所 独有的。劲走缠丝,称为缠丝劲。陈氏太极拳前后左右、上下四傍,肌肤毫毛,五脏百骸,没有抽扯之形,没有提拨之意,没有平面、直线;没有缺陷、凹凸处,没有断续,连绵贯串,混然一圆,全身犹如一根直的刚丝螺旋绕成的弹簧,所以发出来的劲为缠丝劲。“缠丝劲发源于肾,处处皆有,无时不然。”衍溢于四肢之内,浸润在百骸之中,达四梢,通九窍,使内劲收敛入骨,伸筋壮骨,通会、督,练带、冲,消化饮食,祛病延年, 皆缠丝劲之效果?其表现在上肢为旋腕转膀,于手指;下肢为旋踝转膝,达于趾端。缠丝劲分上、下,左、右,内、外,大、小,正、倒及百般缠法,皆不外蓄气于丹田,以意行气,达到周身内外“一动无有不动’’的要求。不过,在教人时,却不必指出哪部分是何缠法,不然则远于练拳之道?只需分出什么是倒缠、正缠就行了。如像拳架中,云手是正缠劲;倒念肱是倒缠劲;丹 变左半身是正缠劲、右半身是倒缠劲……其它的缠法在练拳时,有什么身法,便有什么缠丝劲的表现。拳谱 讲:“打太极拳须明缠丝劲。缠丝者,运中气之法门也。不明此,即不明拳。”由此可见,缠丝劲是陈氏太极拳的精华,学者千万不可忽视。
陈氏太极拳的“阶段”拳论“练太极拳循序渐进,不可躐等”明确了太极拳应由浅入深;由大圈到中圈,再到小圈;由低级到中级,再到高级,一层一层地练习。陈氏太极拳是根据‘‘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 “神明”来分段练习的。第一阶段“着熟”,就是盘架子,是太极拳的基本功。要求身法正确,按照心静、体松、 头正、竖项、壮面、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塌腰、松脊、提肛、泛臀、圆档、开胯、屈膝、抓地等一系列动作要领,通过无极站桩、太极跑步和盘架子的练习,初步掌握太极拳的运动规律,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此阶段,开始会有猛打、猛冲、猛起、猛落、猛甩,有断劲、僵劲、顶劲、丢劲,系正常现象。事实上,不如此则周身骨节便松不开,内气便引不动,这正是陈氏太极拳以外形引内气的独特锻炼内劲法,是拳术入门的 必经之路。这个阶段最好能练五年的好功夫,才能为以后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阶段“懂劲”,就是配合推手 练内劲,就是须练到上虚下实、外柔内刚,外如处女,内似金刚,也就是以气摧形的方法。要求做到气不到形不到,气到形才到,使外形与内气相结合。运动时无暇思索,不犯迟疑,不其而然,心到意随,完全出于自然。并通过推手不断校正拳架,掌握粘、游、连、随、腾、闪、折、空、拥、棚、挤、按、活十三字的含义和用法,再辅以二路炮捶及刀、枪、剑、杆等器械的练习。这样 “千回万转多多演,功到熟时巧自生’’。经过数年好功夫,此阶段才可告完。第三阶段“阶及神明’’,就是练到天人合一,混元一气,刚柔无迹可寻的地步。纯以内 劲为统驭,在外形上使人无法捉摸,人所不知,独我自 明。拳架表现为练时愈慢,用时愈快。静如山岳,急似闪电。姿势大方好看,美观自然。这层功夫是无穷无味、终身练之不尽的。将来发人时“遭着何处何处击,我也不知玄又玄’’。学到好处时,只可神会,不能言传,即 便说出来,傍人也不易领会,陈氏太极拳法到此即为登 峰造极之境。这一阶段纵然是不易练到的,但我认为:学习陈氏太极拳,只要具有坚定的信心和顽强的毅力,,持之以恒,扎扎实实从基本功练起,明规矩、懂呼吸,详参劲功,循序渐进,要达到“阶及神明”的功夫是完全可能的 陈式太极拳述真【陈鑫】
太极拳总论
纯阴无阳是软手,纯阳无阴是硬手。一阴九阳根头棍,二阴八阳是散手,三阴七阳犹觉硬,四阴六阳显好手,惟有五阴并五阳,阴阳无偏称妙手。妙手一看一太极,空空迎化归乌有。
太极拳发蒙缠丝劲论
太极拳,缠法也。缠法如螺丝形运於肌肤之上,平时运动恒用此劲,故与人交手,自然此劲行乎肌肤之上,而不自知,非久于其道不能也。其法有:进缠,
退缠;左缠,右缠,上缠,下缠;里缠,外缠;顺缠,逆缠;大缠,小缠。而
要莫非以中气行乎其间,即引即进,皆阴阳互为其根之理也。或以为软手;手软何能接物应事?若但以迹象视之,似乎不失於硬,故以为软手。其周身规矩
:顶劲上领,档劲下去要撑圆,要合住:两肩松下,两肘沉下,两手合住,胸
向前合;目勿旁视,以手在前者为的;顶不可倒塌,胸中沉心静气;两膝合住劲,腰劲下去;两足常用钩劲,须前後合住劲,外面之形,秀若处女,不可带
张狂气,一片幽闲之神,尽是大雅风规。至於手中,其权衡皆本於心,物来顺
应,自然合进退、缓急、轻重之宜。此太极之阴阳相停,无少偏倚,而为开合之妙用也。其为道岂浅鲜哉!
太极拳推原解
太极拳者,权也,所以权物而知其轻重者也。然其理实根乎太极,而其用不遗 乎两拳。且人之一身,浑身上下都是太极,即浑身上下都是拳,不得以一拳目
拳也。其枢在一心,心主乎敬,又主乎静;能敬而静,自葆虚灵;天君有宰,百骸听命。动则生阳,静则生阴,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清气上升,浊气下降,
百会、中极,一体管键。初学用功,先求伏应,来脉转关,一气相生,手眼为
活,不可妄动。其为气也,至大至刚,直养无害,充塞天地,配义与道,端由集义,浑灏流行,自然一气。轻如杨花,坚如金石,虎威比猛,鹰扬比疾。行
同乎水流,止伴乎山立。进为人所不及知,退亦人所莫名速。理精法密,条理
缕析。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於密。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中和元气,随意所之,意之所向,全神贯注。变化犹龙,人莫能测,运用在心,此是真诀。
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内以修身,外以制敌。临时制宜,只因素裕。不即不离, 不沾不脱,接骨斗笋,细心揣摩,真积力久,升堂入室。
太极拳拳谱
中气(即太和之元气,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贯足,精神百倍(十年用功,十年养气),临阵交战,切忌先进;如不得已,浅尝带引,静以待动,坚我壁垒。堂堂之阵,整整之旗,有备无患,让彼偷营;一引一进,奇正相生,佯输诈败,反败为攻。一引即进,转(转者,从引而忽转之。)进如风,进至七分,疾速停顿。兵行诡计,严防后侵(前后皆是敌人),前后左右,俱要留心。
进步莫迟,不直不遂,足随手运,圆转如神。忽上(手足向上)忽下(手足向下),或顺(用顺缠法,其劲顺。)或逆(用倒转法,其劲逆),日光普照,不落边际(以上是敌侵我)。大将临敌,无处不慎,任他围绕,一齐并进;斩将搴旗,霸王之真。太极至理,一言难尽,阴阳变化,存乎其人,稍涉虚伪(学思并用,须下实在功夫),妙理难寻。(拳法有经有权,生机无穷,变化由我,不待思索。)
太极拳争走要诀
两人手交,各怀争胜之心,彼此挤到十分九厘地位,只余一厘。分胜负全在此一厘地位。彼先占据。我即失败;我先占据,彼亦失败。盖得势不得势,全系于此。此两人俱到山穷水尽也。
当此际者,该如之何?曰:必先据上游。问如何据上游?顶精领住中气,手略提高,居于敌手之上,身略前侵,逼迫彼不得势。力贵讯发,机归神速。一迟即失败,一迅疾即得势。势得则手一前送,破竹不难矣。如两人对,棋到局残,胜负在此一步。又如逐鹿,惟高才捷足者先得之。又如两国兴兵,先夺其轻重粮草。此皆据上游脑之法也。
故平素打拳,全在一起一转。所谓得势争来脉,出奇在转关。本势手将起之时,必先使手如何承住上势,不令割断神气血脉。即承接之后,必思手如何得机得势。来脉真机势得,转关自然灵动。能如此,他日与人交手,自能身先立于不败之地,指挥如意。来脉转关顾可忽乎哉。 陈式太极拳 官骸十三目语录【陈鑫】
1、头
“头为六阳之首,周身之主,五官百骸,莫不体此为向背。”
“顶劲领过则上悬,领不起则倒塌。”
“至于头,耳能听敌来之声,眼能视敌发之色,头能前后左右触之,且左右手又能上行助之。”
2、眼
“其精神在何处?曰:在眸子。心一动则眸子传之,莫之或爽。”
“运行根于一心,而精神看于眼目,眼目为传心之官,故眼不旁视,足证心不二用。”
“眼神尤为紧要,当随主要之手运行,不可旁视,旁视则神散,志亦不专。”
“手眼为活,不可妄动。”
“眼神注于(主要)手中指,不邪视。”
“眼看住前手中指,中指的也,故必视此,不可旁视令涣散无着。人之一身,运用全在一心,而传神全在于目,故必凝神注视。揽擦衣势右手为主,左手是宾,右手发端,眼必视之,眼随右手而行,至右手停止,眼必注于右手中指甲,五指肚要用力,此前后手运毕归宿处,故必用力。此时运动手似停止而其运动之灵气实不停止,一停止则其气息矣,即与下一势隔阂。此即天地阴阳运转不息,曾二气之在吾身独可息乎哉!惟不息故气越运越实,至运到十分满足,则下势即发起,此即阳极阴生,阴极阳生之意。”
“目能眼光四射。”
“目平视前,光兼四射。”
“眼睛顾视左右,要快。”
“收视返听,含光默默。”
3、耳
“耳听身后兼左右。”
“耳听身后,防敌暗算。”
“敌人之来,必先有风,急者其风大,缓者其风微,即无风亦必有显蛔,敌在前目能视之,其或在右、在左、在身后,是即显蛔,……惟凭耳听心防。”
“耳听左右背后,恐有不虞侵凌,人有以后来者,必先有声音,可闻其声音。有声自与无声不同,故心平气静,耳自聪灵。”
4、鼻、口
“呼吸顺其自然。”
“调息绵绵。”
“心息相依。”
“打拳以鼻为中界。”
“口唇轻闭,舌尖轻抵上颚。”
5、项
“项竖直不可硬。”
“项要端正竖起,如中流砥柱,不前不后,不左不右,不至倒塌方得。”
“项要灵活,灵活则左右转动自易。”
6、手
“以心运手,顺势转圈。”
“手上领之时,腰与裆一齐俱下,上体周转自觉活动,下体亦不死煞。”
“手上领转圈,手指之画圈与胳膊之缠劲,是一股劲,不可视为两段。”
“手虚虚笼住。”“劲运到指肚头。”
“眼看中指甲,中指与鼻准相照。”
“中指以鼻准为的,用缠丝劲自肩缠到手,中气行到中指头方为运足。中指劲到,余指劲也到。柔住劲,不可稍留硬气。”
“以手运行止物,必得刚气行乎其中。”
“手如红炉出铁,人不敢摸。”
7、拳
“去时撒手,着人成拳。”
“拳力如风又如雷。”
“一击如雷之霹雳一声,不及掩耳。”
“捶由后向前击如山上之雷,迅不及防,其进比鸟飞还迅。”
“近身屈肘用努力,去远何能不展肱?”
“用周身全力用拿劲打,不露粗率,方合法度。……劲由后脚根越腿肚,顺脊上行串至肩臂,转过由胳膊背面运至手背,故拿住劲打有力。然虽劲由脚根起,其用本在心;心机一动,中气即由丹田发出至手,周身全力皆聚于此。至于击人则视人之远近,远则展开胳膊可以及人,近则胳膊不能展开,故用屈肘合捶打,极有含蓄,外面全不露形迹,被击者即跌倒,方为上乘。盖远击易,近击难,故得多下功夫才能如是。”
“内劲由丹田下过裆后,再由长强逆行到百会,降下至肩,前进运至捶,周身精神俱聚于捶,方有力。左右足踏地稳重如山在地上,莫能摇撼,方为有力。” “在拳纯是浩气流转于周身,势不可遏。”
8、腹
“腰劲算下,尻骨微泛起,小腹自然合住劲。”
“胸腹宽宏广大,向前合住,中气贯住,上下全神,实有面盖背气象。久用其功,到是境地,自然知其神情;即至其境,亦但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也。”
“调息绵绵,操固内守,注意玄关,功久则顷刻间水中火发,雪里花开,两肾如汤热,膀胱似火烧,真气自足。”
9、腰
“腰为上下体枢纽转关处,不可软,亦不可硬,折其中方得。”
“腰上上下体之关键,腰以上气往上行,腰以下气往下行,似上下两夺之势,其实一气贯通,并行不悖。”
“腰劲贵下去,贵坚实。”
“腰劲磁下不可软。”
“腰劲下去,腰是上下交关处,不下则上体气浮,足不稳。”
“腰劲要下去,下去要劲,两膝撑开,裆合住,要圆要虚,自然下体又虚又灵又稳当,摇撼不动。”
“腰一扭转,则上体自然扭转,与下体体照,是腰为上下体之枢纽。”
“腰中要虚,一虚则上下皆灵。”
“腰劲下不去,不能气归丹田;气不归到丹田,则中极、会阴失于轻浮,因而胸中横气填塞饱满,即背后陶道、身柱、灵台左右,横气亦皆填塞充足,而前后胥滞涩矣。盖不向前合失之一仰,向前合则裆劲轻浮,足底不稳,上体亦不空灵。”
“诀窍以两腰之中,两肾之间命门,为上下体之管键枢纽。”
10、脊、背
“脊骨是左右身之关键。”
“内外转徐徐(缠皆内向外),中气贯脊中。”
“若问此中真消息,须寻脊背骨节中。”
“背用中气贯住。”
“背折舒开,顶劲、裆劲足。”
11、裆与臀
“肾襄两旁谓之裆,贵圆贵虚,不可夹住。”
“裆要圆,圆则稳。”
“两大腿根要开裆,开不在大小,即一丝之微亦算得开,盖心意一开,裆即开矣。不会开裆者,腿虽岔三尺宽,不开仍然不开。是在学者细心参之。”
“裆固不得不开,然会阴要虚,小肚要实。”
“裆撑圆,虚虚合住。……(停势时左右足)缠丝劲法,从足趾自内而外上行斜缠至腿根,以及会阴,……合不到会阴,则无裆劲,且不能撑圆,此缠丝劲之不可离也。”
“下腰劲,尻微翻起,裆劲自然合住。”
“裆尤要虚,虚则回转皆灵。”
“浊气下降,合住裆劲。”
“下盘稳当,上盘亦灵动。”
“后臀翻起,前裆合住,后臀自然翻起。”
“尻骨、环跳蹶起来,里边腿根撑开,裆自开;两膝合住,裆自然圆。”
“中间裆开圆,要虚,不可岔如人字形。”
“髀骨不泛起,则前面裆合不住劲。”
“两尻骨臀肉向上泛起来,不泛起则前面裆合不住,软胁下为腰,腰劲算不下,则膝与足无力。尻骨、环跳、里边骨向里合,不合则两大腿失之散。”
“顶劲领过则上悬,领不起则倒塌,此不会下腰劲、裆劲,以致身不自主。”
“裆劲、腰劲既皆下好,而屁股泛不起来,不惟前裆合不住,即上体亦皆扣合不住;上下扣合不住劲,则足底无力,而外物皆能摧倒我。”
12、足
“千变万化由我运,下体两足定根基。”
“演手捶势:左右足踏地稳重如山在地上,莫能摇撼,方为有力。”
“足稳则身不可摇。”
“前后左右用劲匀停,自然立得稳。”
“足之虚实因乎手,手虚足亦虚,手实足亦实。”
“实足脚底前后皆要用力平实踏住地,涌泉穴要虚。”
“上虽凭手,下尤凭足,足快尤显手快之能。”
“肾藏志,以足从志,亦顺着转圈。”
“足随手运,圆转如神。”
“足大趾待手气直足后,乃与手一齐合住,此时方可踏实。”
“以引进搏击之术,行于手足之中。”
“至于手足运动,不外一圈,绝无直来直去。”
“胸膈横气卸到脚底。”
“劲虽由脚根起,其用本在心。”
“一点灵气从心起,上入青天下入地,此气行于手足中,不刚不柔自雍容。”
“云手:二足更迭转,机不停留,左足横开一步,右足随之虽亦横开一步,然右足将至左足边,复自上转回五、六寸方才落地,如此方见运行无直步。每左足开步,右足随之皆如是。……如右手顺转一圈,前半圈中气由腋里边向外斜缠到指,后半圈自外回来,劲自外斜缠到腋下,左手亦然。至于足,如右足前半圈由腿根内向外缠到指,回来自外向里缠至腿根,左足亦然。”
“足踏出:如前有深渊,说回即收回,至虚至灵。”
“足运行极其缠绵不直,又能随手运行,不失螺丝缠劲。”
“足蹬愈重,则身起愈高。”
“不蹬则已,蹬之必令敌跌倒。”
“至于足,左来则左摆,右来则右摆;踢以御前,蹬以御后,举足如迅雷不及掩耳。凡敌之侵我下体者,足之为功居多,足之为用大矣哉!”
“将踢之时,视其可踢则踢之,不可踢则不踢,不可妄用其踢也。即有隙可乘,踢贵神速,不贵迟缓;贵踢关紧穴俞,不贵踢宽髀厚肉不着痛痒处。此要诀也,踢者须知。”
“脚踢拳打下乘拳,妙手何处不混然。”
“四肢百骸主于动,而实运之以步,步者乃一身之要基,运动之枢纽也。……捶以论势,而握要者步也;活与不活在于步,灵与不灵亦在于步,步之为用大矣哉。”
13、骨节
“骨节松开。”
“肌肤骨节,处处开张。”
“周身一齐合住劲,且周身骨节各处与各处自相呼应而合,如手与足是也。”
“说合则周身一齐扣合住方佳,至于周身骨节,如左右肘,左右肩,上下各处名目相合者,各自一切照样合住。”
“手与足,肘与膝,肩与胯,上下、左右、前后,运转停势时亦各呼应对齐,开则俱开,合则俱合。”
“骨节要对,不对则无力。”
“骨节齐鸣。”
法法法元无法,空空空亦非空。静喧语默本来同。梦里何曾说梦。 有用用中无用,无功功里施功。还如果熟自然红。莫问如何修种。 陈氏太极拳密传歌诀[陈有芹]
陈氏太极拳密传歌诀,是陈家沟太极拳在传延过程中便于记忆的一种教学方式,用地方语言朗读或背诵更是韵味十足,一定些程度上他更象是顺口溜,他象形的将拳式的举动或用法以顺口溜的形式一一释解,足见编写者的聪明才智,足见他为了照顾那些文化程度不高的学拳者的用心良苦.
陈氏太极拳歌诀的出现,彻底的解决了一些读书不多和识字很少的学拳者对拳理不易理解之不足.
以前,太极拳和太极拳歌诀只在陈家沟内部和温县少部分地区传承,大多是父传子或娘舅传外甥,按言传身教的方式进行一代又一代延续,正所谓:太极拳学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太极拳歌诀也正式口授的一种,他在后辈们学习和感悟太极拳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作为口传,为了怕外人偷学都没有以文字记录的形式存世,也正因为这样,太极拳歌诀现在在陈家沟内部也只是这家会三言,那家懂五句,没有一家可以完整的将其背诵下来,时刻面临着失传.鉴于此,我才于1992年用功四个月将其整理并作记录.此次出书也随之奉献给广大的太极拳爱好者,真诚的希望在大家的学拳过程中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哪怕是一点点也好!
陈式太极拳口传歌诀
金刚捣碓
金刚捣碓双手起, 重心右移往后捋,
重心右移左脚上, 双手转前向左挤,
重心左移右足上,拳击面门膝击裆,
烂插衣
揽插衣,招式奇,双手互转重心移,
忽灵右足右横上,右臂横扫敌难当。
六封之闭
六封之闭须放松,肩肘腕手尽显柔,
肩靠肘击都用上,占敌位前吾为雄。
单鞭
单鞭一势最为雄,左象箭来右似弓,
要彼使劲来打吾,引动四两拨千斤。
金刚捣碓
接着又来二捣碓,以左带右巧换位,
肘膝松合猛震足,力点平稳不伤根。
白鹤亮翅
白鹤亮翅用劲巧,左右上下妙在腰,
右撑左按少定势,遇顶则丢劲要少。
斜形
除了单鞭是斜形,先左后右往下拧,
上擒下铲似进步,关键在于不丢顶。
搂膝
搂膝只在弹抖中,忽然下沉敌落空,
快速弓身抱他膝,前假后真要从容。
上三步
紧跟三步进敌身,步活裆园劲要真,
右来左挡我右击,要点打击敌首根。
斜形
这次斜形不一样,遇敌出拳吾旋裆,
左臂内弧横截击,迎手劈掌最为上。
搂膝
忽然弹抖用搂膝,身体下沉抱腿走,
要想攻下先守上,要点就在肩不僵。
上三步
这个三步与前同,后要用力前要弓,
切记领劲首要正,否则人在云雾中。
掩手肱拳
这与上招紧相连,先掩敌手再出拳,
蓄而后发劲贯足,敌命打击心胸间。
金刚捣碓
右肘上击速转身,接着又用三捣碓,
切记重心左胯拦,否则身体难站稳。
撇身捶
撇身捶,劲落根,宛如青蛇摆动身,
身躯顺提顺采式,再次左旋逆常拼。
青龙出水
青龙出水招不难,关键在于身右旋,
右手握拳沉胯处,猛然发力将敌掀。
双推手
这次紧连双推手,大小双圈劲贯肘,
切记重心在右足,虚领顶劲裆要空。
倒卷肱
说二守势倒卷肱,前足虚来后足弓,
双手左右相照应,这边引来那边攻。
白鹤亮翅
白鹤亮翅用处多,十次八次不为过,
承上启下都有用,关键在于胯要活。
斜形
斜形式,很难练,没有千遍功不现,
他与单鞭是攻势,要点都在腰胯处。
闪通背
经典招式闪通背,若遇群敌巧换位,
前面穿掌速制敌,猛然转体肘护身。
掩手肱拳
掩手肱拳要想脆,虚实蓄发要到位,
虚领顶劲头不偏,鼓荡内力劲到拳。
六封四闭
六封四闭注意肘,不丢不顶劲贯手,
切记头顶端又正,百会二阴上下通。
单鞭
单鞭要点在换位,有肩有肘才为对,
重心左移左臂扫,一节一节劲要脆。
云手
云手一式气势大,遇敌百十不用怕,
合二开二交叉步,左右来敌奈吾何。
高探马
遇敌常用高探马,擒拿打击又可抓,
他高吾低击他腹,吾高他低蹬他胯。
左插脚
左插一脚上一步,左右双手上下顾,
猛踢右足往上攻,手脚相合敌落空。
右插脚
要想让过敌不依,右足落地右旋体,
身形下沉半蹲势,再补一脚将他欺。
左蹬一根
左脚踢过左转身,先合后开蹬一根,
蹬时切记体微侧,要么身体站不稳。
上三步
三步前进肩要沉,双手上下不可混,
左手下按右掌击,运掌不行另掌跟。
神仙一把抓
招势狠毒一把抓,我体左旋他自爬,
同样一拳击下去,尤如鱼篓抓死虾。
二起脚
身体调正反一肘,一切都在劲蓄收,
蓄而待发守定势,闲余之处云雾中。
护心拳
护心拳,二护心,心胸外露似丢金,
遇强吾则往右让,出肘敌身送平身。
旋风脚
旋风脚,劲在尖,先右一脚将敌掀,
他若巧闪没倒下,再补左脚踢他身。
右蹬一根
假如右敌来攻我,巧挪半步将身裹,
挪时我已蓄好力,这时只须右蹬根。
掩手肱拳
掩手肱拳力在拳,劲出腰发肩肘间,
虚实蓄发稍守势,右拳猛击心胸处。
小擒打
太极独有小擒打,左脚凌空最为佳,
虚扫一脚稍定势,有蓄有发才到家。
抱头推山
先搂膝 ,后偷看,开步抱头又推山,
切记右弓身要正,虚领顶劲双手撑。
六封四闭
六封四闭须放松,肩肘腕手尽量柔,
肩肘腕手都用上,强占位时适时攻。
单鞭
再次又用单鞭势,右擒左击将敌制,
蓄到肩肘用肘击,运到胯时传四肢。
前招
前招一势君常用,千遍成遍妙无穷,
引架左臂击下肋,劲贯掌根将敌攻。
后招
前招用过用后招,关键在于右臂抄,
让过敌来强劲力,左掌猛击右下肋。
野马分鬃
野马分鬃要常用,偶尔遇敌才从容,
由左向右大捋势,猛然肘击敌心胸.
六封四闭
六封四闭再次用,这次只为右前冲,
遇敌顶劲不要急,心平气和将肩松。
单鞭
要说单鞭最难用,关键都在肩肘中,
如若肩肘不够活,遇着强敌难落空。
玉女穿梭
玉女穿梭劲难练,千次万次功难献,
要问要诀在何处,震脚蹬足腰胯宽。
拦擦衣
再次又用拦擦衣,闪战腾挪右脚移,
以胯带腰是正事,肩靠肘击将他欺。
六封四闭
六封四闭多次用,每次都显妙无穷,
右实左虚左脚上,两膝相合成扣裆。
单鞭
单鞭再用是英雄,右边虚来左膝弓,
虚实分明稍定势,周身气沉会阴中。
云手
二次又用双云手,中指领劲不顶丢,
合步交叉脚练活,涛涛不断念不休。
双摆莲
甩起右脚双摆莲,意在胯处右脚悬,
先合后开猛用力,双手拍脚响震天。
跌岔
跌岔一势不容易,起身全凭一口气,
沉肩松胯头摆正,左领右跟气上提。
金鸡独立
金鸡独立身法正,左右平衡象杆秤,
中处摆开劲要猛,引带击摔在于拧。
倒卷肱
再次又用倒卷肱,前脚虚来后脚弓,
如遇强敌装败势,退步之处反守攻。
白鹤亮翅
白鹤亮翅劲用巧,周身灵活只在腰,
左引右带活身法,下挡上击最为妙。
斜形
斜形式,很难练,没有千遍功不现,
他与单鞭是攻势,要点都在腰胯处。
闪通背
经典招式闪通背,若遇群敌巧换位,
前面穿掌速制敌,猛然转体肘护身。
掩手肱拳
掩手肱拳威力大,铁臂金刚谁都怕,
沉肩坠肘劲蓄满,势不可挡千钩发。
六封四闭
六封四闭再次用,有守有攻妙无势
他推我按是破解,他按我发如炮轰。
单鞭
每次用进单鞭势,每每均能巧得志,
不是敌手太渺少,只为招法用得巧。
云手
群敌来犯用云手,飘渺之中到处走,
左挡右击敌下肋,右捣左击他体躯。
高探马
高探马,气势大,遇敌十个不用怕,
左拧只为擒他臂,右掌劈推他自爬。
十字脚
十字脚,劲在腰,外摆划弧云中飘,
力贯脚根向后甩,提膝捶腹斩手削。
指裆捶
阴招要数指裆捶,一拳可将睾击碎,
劝君用时多斟酌,拳头上勾打咽喉,
他若下按我右手,双掌侧击他前胸。
单鞭
单鞭可做转换势,承上启下劲贯入,
劝君没事多演练,关键时候不歉退。
切地龙
切地龙势低身法,意在攻下将敌挫,
右手抓住他手臂,猛然铲他脚底窝。
上步七星
上步七星流星捶,上拳紧接下一回,
他若挡着我左手,接着吾用右拳追。
下步跨虎
下步跨虎是败势,退中自如奇招制,
右手上撩其右臂,左掌猛击他身躯。
双摆莲
双摆莲,招好用,随时都可向敌攻,
外摆右脚上击面,突然袭击要从容。
当头炮
当头炮,威力大,劲贯双拳将力发,
前可引带将他引,后可击腹将命拿。
金刚捣碓
收式还是大捣碓,招势用完名史垂,
要问咱家用那式,太极一运定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