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国军队还不具备强大战略投送能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3:03:46
随着解放军最后一批铁路运输官兵顺利回国,“和平使命-2007”联合反恐演落下帷幕。在本次演习中,中国军队最大的收获就是成功完成了解放军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成建制、多军种、远距离跨国战略投送。不过有中国的军事研究专家认为,这次战略投送的成功实施并不意味解放军具备强大的远程战略投送能力。
《瞭望东方周刊》报道,本次演习,中方参演的陆航部队包括数十架武装直升机和运输直升机,两种直升机采取混合编队的方式,从中方境内起飞,飞越友谊峰,在俄罗斯境内中途降落几次,航程约2700公里,最终抵达演习地域。中方参演的歼击轰炸机在运输机的引领下,从中方境内起飞,沿国际民航航路飞行,在俄罗斯境内中途降落一次,最终抵达演习地域。中方参演的陆军部队人员大部分采取空中机动方式抵达演习地域,重型装备通过铁路输送,行程10300公里抵达演习地域。
中国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陈学惠认为,“这是一次成功的远程机动,既为演习的成功举行打下了基础,又锻炼和提高了国家的战略投送能力。”陈学惠说,“远程兵力投送既是这次演习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演习取得成功的前提。”
军交运输能够“运多远”,决定着装备与后勤保障能够“保多远”,更决定着部队能够“走多远”。尤其是当部队走出国门,失去本土保障体系依托时,就必须依靠强有力的远程战略运输力量,对部队机动和后勤保障实施及时、不间断的保障。陈学惠说,“这次演习是中国军队远程机动能力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将为中国军队参与境外联合军事演习、国际维和、人道主义救援等积累经验,并对战略投送能力建设提出新的要求。”
不过陈学惠认为,这次战略投送的成功实施并不意味着中国军队具备了强大的远程战略投送能力。“相反,这次参加联合演习说明了中国军队远程战略投送能力还比较弱。”他说,“中国军队缺少大型运输机具,远程投送能力受到很大制约。”
作为上合组织成立以来参与国家最多、规模最大的联合军事演习,陈学惠说,“和平使命-2007演习存在五个方面的难点,需要参演各方付出更多努力。”
一是组织筹划难。联合军事演习的组织与筹划不仅受政治外交因素的影响,而且受多方思维理念、军事文化等制约。参加联合军事演习的各国军队在组织与筹划演习的过程中,均有一套自己的“规矩”,即不同军队所执行的不同条令和条例等。在组织与筹划过程中,就不能以一方的条令和条例为准进行。因此,联合军事演习的筹划十分复杂,组织与筹划往往要消耗较长的时间。这次演习就经过六国军事专家组四轮磋商,为演习得以举行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是指挥协同难。这次演习参演部队包括六国不同军兵种部队,指挥与协同对象较以往增加了数倍,指挥协同的难度明显增大。而且各参演部队在语言沟通方面存在障碍,再加上通信工具制式不一样,很容易造成指挥协同上的脱节。此外,不同军队的军用文书格式、内容均有差异,指挥机关在作业过程中,针对同一行动的军用文书要根据不同军队的规定、习惯和语种制作多份,这也无形中增加了指挥协同的工作环节。
三是控制协调难。这次联合军事演习,行动空间要涉及陆上、空中,不同空间内的协调与控制对于同一支军队而言也并非一件易事,多国力量同时分布时,其难度可想而知。演习中,各国所使用的武器装备差异较大,也会对演习行动的协调一致产生不利影响。联合军演的指挥机关要使用多种手段,才能准确控制部队行动。
四是效果评估难。在联合演习效果的评估上,各国标准不一、方法各异,对于不同行动或者武器的实施和使用效果,不同国家军队的评估方法存在差异,各种要素的量化标准、指数、计算方法也不尽相同,会形成不同的效果评估结论。因此,对于演习的组织与领导机构而言,准确评估效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五是综合保障困难。联合演习空间广阔,时间因素不断地改变着演习的空间条件,造成变幻莫测的演习环境。在这次演习中,中方部队在远离营区的异国他乡和生疏地形条件下遂行行动,物资消耗大、装备损耗率高、维修量增加,需求与保障的矛盾非常突出。而且由于演习的特殊要求和复杂多变的演习环境,使得官兵的吃、住、行、用等生活保障难度也成倍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