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变局中的凡哥与夫子》 夫子简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4:14:14
孔夫子(前551-前479),姓孔名丘,字仲尼,俗称夫子,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中国儒家学派的主要创始人。
夫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即公元前551年,今山东曲阜城东南人。夫子生在鲁国。鲁国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对周代文典保存较好,有“礼乐之邦”之称。鲁国自身浓厚的周制文化传统与春秋后期出现政治、经济、文化权力下移构成的各种冲突对夫子思想主张的产生与成型有极其重大的影响。
夫子属于世袭的大夫家族,属于过了几天好日子,又因意外事故迅速破落的典型。三岁时,其父叔梁纥卒,家境由此衰落,孔母颜征携夫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极其贫寒低贱。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做过“委吏”(仓库管理员)与“乘田”(负责放牛)。十五岁“志于学”,他在严母的训导下,怀着依靠破落贵族重整旗鼓、誓以读书出人头地的信念,在学科门次不多,书籍很少,又加上专注笃学,夫子很快就木秀于林,赢得了“博学”的乡誉。
但是,由于夫子的出身特点,其重振家族的方式寄予在读书入仕的途径上,幼年的夫子就在母亲的指引下,选择了很久远的周制、周礼为学习的主要内容,认真研究以尧舜禹、周文王、周武王等古圣先贤的治国安邦知识。这种选择,对中华民族的历史产生了用言语难于形容的极其深刻的影响。简单地说,一方面,奠定了夫子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后视取向,即面对春秋时期的社会大变局,采取了向后看、向后选择社会规范的方式,并以此标准为尺度去丈量末世社会现象的特殊经历。另方面,树立了夫子“学好文武艺,卖予周王室”的坚定信念,建立了一切思考都以维护和巩固周王室利益中心的原则,也就是其思想行为具有无条件维护统治者绝对利益的特点。这也是为什么夫子虽然未能赶上服务周王室的夙愿,但他的思想经过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为历代专制王朝进行社会治理的执政思想,并逐渐奉之为圣人的地位。这是后话。
公元前535年(鲁昭公六年〕,夫子17岁,孔母卒。是年,发生了一件影响夫子一生,也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事件,这就是鲁国权臣季氏宴请士族,夫子赴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的事件。对夫子来说,真正的灾难,并不在于对阳虎所拒所导致的近贵之爱憎恐惧,而在于夫子刚踏进新的青年时期就一下子被人家看不起,抛到了最底层,找不到任何权力的依靠,找不到任何足以自卫的手段。在想象着权贵之间的觥筹交错、踌躇满志意象中,走近季氏的大门,而一下子极其狼狈地众目睽睽之下离开,强烈的心理斗争何止是简单的刺激?一下子使夫子的心理失去了平衡:自豪感与屈辱感、仇视与献媚新贵、向统治阶级学习礼治和“学好文武艺,卖予帝王家”的决心就这样象快刀一样往自己的心用力一划,长久地、矛盾地共存于夫子的胸中,交错起伏,因时而异。对于一心与统治阶级沾上边,绝对希望一心献给上位者的夫子,这样的事情极大地打击了夫子的自尊心,为了周王室的崛起而奋进的决心就更加强烈了,这种决心以至成了病态式的努力,是支撑其一生“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潜意识来源。
19岁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夫子“三十而立”,建立了稳固的三观思想,决志以自己所学,匡正社会的礼乐制度,并开始收徒讲学。凡带上一点“束修”的,都收为学生,如子路、伯牛、曾点、冉有、颜路、颜渊、子贡等,都是较早的学生。其中,鲁大夫孟僖子的儿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也来做夫子的学生。
鲁国自宣公以后,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操纵了鲁国政权。昭公初年,三家又瓜分了鲁国军权。夫子依据于自己的政治理念对此进行了严厉的喝叱和谴责。公元前517年,即鲁昭公二十五年,鲁乱,夫子到齐国求仕。齐景公向夫子问政,夫子的主张得到齐景公的赏识,但是基于时代的实际,认为夫子思想不可行,故没有用夫子。于是,夫子又返回鲁国一边讲课一边希求求仕的机会。回来后,发现鲁政权仍然操纵在季氏手中,而季氏的家臣阳货又操纵了季氏。夫子十分不满政局的现状,自己“吊起来卖”,不愿出仕,而且还对嗤之以鼻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夫子的执着与清高,热衷谈论政治,而又不肯入流的敏感性格对后来中国式知识分子人格的形成起了很重要的影响。
公元前501年,即鲁定公九年,夫子五十一岁。此年,阳货被逐,夫子入仕,被任为中都宰,由于努力工作,经验也较为老道,同年迁司空,再升为大司寇,即相当于刑部尚书,与今日的司法部长相当。鲁定公十年(前500年)齐鲁夹谷之会,鲁由夫子执事相礼。夫子以文武相备的策略阻止了齐君想用武力劫持鲁君的预谋事件发生,反而收回了曾被齐占的灌、龟、阴郓土地。
夫子仕鲁,一时风光无限,政绩斐然。齐人恐鲁国强大,于是,利用美人计,送80名美女给鲁定公与季桓子。季桓子乐此不疲,三日不听政。过于政治执着,强调政治清白的夫子一气之下,遂带领子路、子贡、颜回、冉有等弟子离开鲁国,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流浪生涯,此时,夫子五十五岁。一直颠沛流离至鲁哀公十一年,六十八岁的时候。公元前484年,即鲁哀公十一年,冉有带领鲁国军队在郎战胜齐军,季康子派人迎回夫子于父母之邦鲁国。
回来后,鲁国季康子根据社会需要,欲行“田赋”,夫子极力反对。于是,夫子从此一直没有被重用,只得将余晖致力于整理文献和继续从事教育。公元前483年,即鲁哀公十二年,夫子的儿子孔鲤卒。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夫子卒,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享高寿七十三岁。不少弟子为夫子守墓三年,子贡守墓六年。夫子的故居改为庙堂,夫子受到人们的奉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