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向宏:那些烧钱捧子女的富贵父母们(南方都市报 2007-8-2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22:24:44
吴向宏:那些烧钱捧子女的富贵父母们
2007-08-28 10:21:01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
■在商言政之吴向宏专栏
大概两周前,有什么“天价幼儿园”的报道,一年收十万多,还按照小孩脑袋圆不圆来判断其智商——这么判断智商的人,我感觉其本身智商高不到哪里去。还别说,据报道真有不少家长掏钱报名。我当时想:真有愿意为子女而糟蹋钱的人啊!
但这个记录马上被大大打破了。这两天,又有报道说出了一个天才少年商人,年纪轻轻就被聘为一家IT公司的CEO,年薪百万云云。这孩子才18岁,刚刚成年,为了给他留点尊严,我这里就不点其名了。总之,这种新闻若让老江湖们一嗅,味道立马不对。CEO是职业经理人干的活,需要很强的人际经验。就算这孩子真有商业天赋,真有惊人创意,那也更适合给他一笔投资,去创业办自己的公司,将来从股权中挣钱,而不是聘到一家已具规模的公司里面去做管理工作,未见业绩先拿高薪。如果说该公司看中他某方面的天赋,比如对网络游戏有特别敏锐的感觉,或者有特别精微的创意,那也更适合聘他做个艺术总监之类。所以这个史上最年轻的百万年薪CEO,在我看来,十有八九,是有人为了培养这个孩子,花钱把他硬栽到这个位置上去的。
为了核实这个直觉,我上网搜了一下这个孩子的历史,果然,一年前他就被大大炒作过一轮。炒作的主题却不是“商业神童”,而是“音乐神童”。有关报道说,这孩子“从小随父母游历各国”,家世显然非富即贵。此后十几岁留美学习音乐,其间创作了某某歌曲,“最近在网络和电台极速走红”云云。这还不算离谱。紧接着次年,也就是几个月前,这家公司又推出了他第二张大碟,把这位17岁少年封为“亚洲音乐王储”。下面这一段极其有趣,我不得不照抄如下(孩子的名字均代之以“他”):
“专辑中除了一张CD以外,还有一张收录着(他)4首MV的光盘,其中包括(他)亲自执导的工作花絮。在专辑附赠歌迷的礼品当中,最值得称道的是由(他)亲自设计、做工考究精良的仿泰金戒指。(他)称,这是他为自己的名字设计的logo,他也有一枚完全一模一样的戴在小指上。据了解,为了给广大支持(他)音乐的歌迷更多的回馈,(公司)出资制作了8888枚戒指。因为该专辑这次首发是限量发行,以后的再版发行,某些赠品将不再保留,所以这些戒指也就成了限量收藏版的珍品。”
看前半段,这孩子不光是音乐神童,还是“导演神童”、“工艺设计神童”。看到后半段就好玩了:这是卖音乐呢,还是卖戒指免费赠送音乐?
我下载了这孩子的歌听过。我不是音乐专家,但直感其声线单薄、软弱,音域也不宽,走实力派路线恐怕够悬。孩子的形象呢,凭良心说,作为一个邻家男孩还是蛮不错的,却也够不上偶像派的标准。如果就这样去参加哪怕是业余比赛,如“快乐男声”之类,我怀疑他能不能进前20。花这么大投入,不计回报地去试图把一个才能一般的孩子炒作成天才,除了出于伟大的父母之爱外,我实在想不出还能有任何别的动机了。
这样的案例并非个别。几年前,某大城市也出过这么一档子事,一个官员的相貌平平、文字一般的女儿留学英国,回来就写小说,改编成电影,自己主演,还请到香港某著名男星做主角。这事广泛报道过,引起人们对该官员财产状况的种种猜测,但最终还是不了了之。而根据某些八卦新闻,现在一些选秀节目中所谓“脱颖而出”的冠军云云,也不全是靠实力,而是爹妈用钱硬堆出来的选票。
花成千上万的钱让孩子去做音乐、去拍电影、去当CEO,如果真能做出来,倒也让我无话可说。毕竟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平等的,富贵之家的子女起点总比一般人高一大截。问题在于为什么一定要把孩子往他并不一定擅长的路线上推,而且要往死里捧,不弄成个“第一”、“最”不罢休呢?就像深圳那位父亲,你花钱让女儿拍电影、自己乐呵乐呵也罢了,还一定要给她弄得了个什么“五个一”工程、优秀图书一等奖等七七八八一大堆奖项?最后甚至闹出组织中小学生观看的丑剧。低调一点,别嚷嚷得天下皆知,会憋死人吗?爱烧钱是你的权利,叫喊着让满大街人来看你烧钱,就是侮辱大家的智商了。
我怀疑某些富贵之家的父母,作为富贵的第一代,骨子里并没有摆脱自卑。他们有钱有势不足,总还希望能得到大家的“衷心爱戴”,还要出个虚名。有些胆大的富贵者自己上马,演个电影啊出个书啊,然后满世界炒作兜售。更多的则是把这种虚名的欲望投射到自己孩子身上。然而,在基本生存和安全需求解决之后,人的幸福与否,其实和钱、势、虚名关系不大,而更多取决于能否真正追随自己灵魂的愿望。这个简单的道理,许多偶然得福的富贵者们并不明白。所以他们富贵半生,依然在惶惶追寻着生命的寄托,而且不知不觉,把这种追寻又转嫁到了孩子们身上。
(作者系国际咨询公司顾问)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spqy/200708280475.asp
张伯宏打造《床前明月光》 音乐神童献礼中秋节
http://ent.tom.com 2006年09月29日15时49分人民网
自古八月中秋佳节就是中国人寄托情思,合家团圆的象征;古有诗人对月饮酒赋诗,后有无数歌者高唱《十五的月亮》、《月亮走,我也走》;可如今,如果你是网络无线下载的忠实拥护者,又或者你是酷爱Music radio 的发烧友,那你就不可能不知道那首最近在网络和电台极速走红的《床前明月光》,这是由大晟传播强力推出的新人张伯宏的原创作品,这首来自17岁留美少年的原创,实为中秋佳节倍思亲之佳作,不但有国人非常喜爱的中式R&B曲风,并且歌词古典、唯美,更是表达出了国人特有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无限思念情怀。诗一样的歌词和梦一样的旋律足以使得这首歌被大家广泛收听及喜爱。绝对值得你静心聆听。
张伯宏带着这首《床前明月光》迅速进入了我们的眼帘,这个留美学习音乐归来的17岁大男孩儿,有着同龄人不一样的生活经历,从小随父母游列各国,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熏陶的同时也接触了许多异国文化。
据创作者张伯宏亲自介绍:这首《床前明月光》创作于16岁,正是由于在美国学习期间,中秋之夜,第一次切身感受思乡之情,遥望圆月星空,想到1300年前“诗仙”李白曾与其共望一轮明月,于是乎灵感袭来,一口气将其创作了出来。
今晚烛火依旧/明朝谁人白头/缘来缘去几分愁/上心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也许我该仰望前方。
卷帘窗外月光/无法传达思量/只能低头思故乡/故乡在远方/写着我和你的心愿/不能忘。梦缠绵/细语时分在眼前/却怎么也消失不见/怎么找找不到/怎么戒戒不掉想念/想要回到从前/想要回到你身边/在神坛和你一起去求签。
这首歌在国内精心制作完成,其中编曲的大部分创意构架也出自张伯宏之手并由著名编曲制作人陈彤亲自指导完成,为了更好的表现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创作者采用了大量的民乐,并同时由真乐器现场演奏录制,以求声音的完美与厚实。后期由国内著名音乐监制闻镇亲自操刀,他曾经成功的为成龙大哥以及赵薇,金海心等知名艺人担任过音乐制作人,这些知名音乐人的加入足以保证了整首歌的上乘水平。
如果你也想在这个中秋追赶一下流行音乐的浪潮,如果你也想找个方式表达一下无法传达的思量,如果恰好你喜欢这首《床前明月光》,那还需要等什么呢?
http://ent.tom.com/1306/1500/2006929-220141.html
张伯宏:17岁的音乐神童

近日,一首《床前明月光》正在网络和电台极速走红,这是年仅17岁的乐坛新人张伯宏的原创作品,歌词古典、唯美,曲风充满着东方情调。这个留美学习音乐归来的17岁大男孩,为何如此引起大家的关注?笔者最近采访了他。
一个人的考试
伯宏说自己上学时,把大多数时间都放在音乐上了,“好在父母不逼我,父母跟我说,如果你喜欢,就一定要专心学习,成为真正的音乐人。”
受了父母的鼓舞,15岁时,张伯宏来到洛杉矶学习编曲制作,班里25个人,只有他一个是中国人。因为语言不是很通,为了让自己更快地学到音乐知识,一下课他就往老师办公室跑,不懂的地方,一定要问明白。音乐无国界,伯宏的才华,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欢。课余时间,伯宏还参加了当地的口语班,恶补英语。
16岁时,学校要分科了,考试时要考键盘,可伯宏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练键盘了,为了顺利过关,考试前两个月,伯宏下了狠功夫,临时抱佛脚,每天在钢琴房和宿舍两点一线间穿梭,有同学请他出去玩,他干脆把钢琴房的门反锁上,以利于自己安心练习。考试的结果,伯宏当然及格了。
一个人的中秋节
去年中秋节,16岁的张伯宏一个人待在宿舍里,想到以前过中秋都是跟家人一起过,他禁不住感伤起来。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正应了眼前的景。“李白是被流放到了外地,跟我的境况蛮像的,都是背井离乡。虽然李白是在1300年前,但是我也有同样的感触。”于是伯宏用诗的方式把自己的想法抒发出来,当时就把曲调和词写出来了。
整首歌要以什么风格呈现呢,伯宏一直没有想好。回国时,一个朋友介绍了王力宏的《心中的日月》专辑给他听,伯宏茅塞顿开,原来R&B可以和民乐结合在一起啊,于是他借用了这种形式,将《床前明月光》这首歌表现为中国风的形式。
一个人的音乐路
在洛杉矶学习的时候,伯宏经常将自己写的歌制作成小样,寄到中国的唱片公司,唱片公司觉得这个年轻人挺有想法,尤其当唱片公司听到《床前明月光》的时候,大为惊叹。就这样,伯宏的歌手生涯开始了。“这首歌编曲的大部分创意构架是我做的,由著名编曲制作人陈彤亲自指导完成。后期由国内著名音乐监制闻镇亲自操刀,他曾经成功的为成龙大哥以及赵薇、金海心等知名艺人担任过音乐制作人。”伯宏说。
对于正在做着明星梦的年轻朋友,伯宏说:“如果真的喜欢音乐,不妨勇敢试试看,如果是为了虚荣,为了出名,为了出风头,就没有必要了。要走音乐这条路,就要把它当成事业。”
说到自己的优势,伯宏说:“我还年轻,用心去作音乐,肯定能做出好的东西。”
淑萍
(淑萍 《中国中学生报》第1361期)
http://www.ccppg.com.cn/a/zxs/0610/ca63022.htm
1首歌成就18岁男孩百万年薪CEO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4日 07:49 新闻晨报
18岁,孩童般的笑容依然写在他的脸上,但他却书写了网络时代的一个奇迹,他就是北京男孩张伯宏,如今上海某网络公司年薪达百万元的CEO。
前天,张伯宏在北京高调亮相,不过,与其他的“80后”IT新贵所不同的是,张伯宏没有任何IT行业从业经验,仅仅依靠1首歌,几个创意,阴差阳错地成为了网络公司的CEO,而原本他为自己设计的是一条音乐创作之路。这个男孩身上究竟潜藏着怎样的过人之处?只有18岁的他将如何担负公司的未来?这究竟是一个伯乐识英才的传奇,还是网络时代又一场炒作的闹剧?就在昨天,故事的两位主人公——张伯宏及网络公司创办人江宇与晨报记者“面对面”。
-从一次长谈开始几个创意感动网络公司老总
张伯宏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2003年初中毕业后,前往美国学习音乐制作。2006年5月回国开始自己的音乐创作之路,成为一家公司的签约艺人,并出过一张自己的专辑。专辑中的1首单曲《北京土著》,一度成为“老北京网”最热门的曲目,为网友所熟知,也使张伯宏开始为人所关注,也为上海某网络公司的创办人江宇所注意。
此时,江宇的公司正在制作一款赛车游戏,游戏的背景就是2008年北京街头的模拟场景。江宇在网上听到《北京土著》这首歌后,感觉这正是他要寻找的游戏主题曲,于是对其创作者张伯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萌发了聘请他担任游戏音乐总监的念头。
不久,江宇与张伯宏进行了一次长谈,结果令他兴奋不已。
“见到张伯宏之后,他在音乐创作上的才能很快征服了我,提出的几个游戏创意更是令人惊喜,我还发现他在网络以及对经营网络业务的理解上很有天赋,对时尚和流行元素也有很强的感知力。”江宇说,原本他们要推出的只是一款简单的赛车游戏,但张伯宏却建议,应该把竞技、娱乐、商业、3D社区等元素融合进去,还建议应该在网上的国贸商城内加入 电子商务元素,游戏中路边设立的广告牌也可以真的卖广告,这样游戏的盈利模式就增加了不少。
这次长谈也让江宇改变了最初的打算,决定聘请张伯宏担任网络公司的CEO,并给予百万年薪。
“之后再通过几次交谈,我认定张伯宏这样的年轻人才是网络的主力军,网络的规则应该由他们制订。”经过几次深入地交流之后,8月22日,张伯宏出任CEO的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
-公司老总“跟不上公司步伐同样要被撤换”
网络公司创办人江宇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选择“80后”的张伯宏担任CEO,江宇称,“这是公司董事会讨论后决定的结果。在游戏行业立足,创意是根本,一颗年轻的头脑对我们而言非常重要,张伯宏的价值正体现在这里,而公司在游戏行业内已积累了很多经验,运作方式也日趋完善,唯独欠缺的也就是创意。”
“我们不需要张伯宏有太多IT行业的经验,因为他不是来做技术的。”江宇说,张伯宏得以担任CEO,根本的原因是目前公司已不存在技术开发上的难题,未来的重心就是在作品中融入更多的创意。“最初找到张伯宏,是因为看中他创作的一首歌曲,想聘请他担任音乐总监。但见面之后,他提出的一些想法非常吸引我,比如加入虚拟社区的概念,增加商业元素的创意,这些想法也得到董事会的赞同。”
江宇告诉记者,他们要推出的 网络游戏,受众定位就是那些年轻的时尚人士,“80后”的张伯宏也属于其中,他为游戏所提的创意,其实就是为他们这样的受众所需要的。
对于18岁的张伯宏所面临的管理经验问题,江宇解释:“公司也早有打算,在作决定之前,我们对张伯宏仔细考察过,发现他对团队的管理和判断上拥有很不错的潜质,只要加以培养,他的管理能力不是问题。”
年纪轻轻就年薪百万,有人质疑这是网游公司的一次精心炒作,对此江宇回答:“这件事本身就具有争议性,的确很容易让人说我们是在炒作。但我们选择张伯宏最主要是因为他符合目前公司的发展需求。”江宇最后强调,一名CEO必须与公司一同成长,如果跟不上公司的步伐,他同样在CEO的位子上不会长久。
作者: □张源 实习生 刁侃捷
[对话张伯宏]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只有18岁,就成了一家网络公司的CEO,年薪百万,现在感觉与之前有何不同?
张伯宏(以下简称张):现在拿着百万年薪,比起我做艺人的时候,压力增加了很多。成为CEO,对我而言是个全新的尝试,我会为此要付出百分百的努力。
记:你没有IT行业的工作经历,也没有相关的管理经验,作为首席执行官,你如何安排未来的工作?
张:虽然我是CEO,但公司的成功与否并不取决于我个人。公司的重要决策,所有部门和员工都会参与讨论。在我看来,管理的关键是在于让每个人都能发挥最大的潜能和特长。我刚刚签约,还没有正式上任,目前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尽快熟悉公司员工,了解公司运作,多听听他们的意见。
记:正式上任后,你主要负责哪方面的工作?
张:我主要负责制定公司的发展计划,以及对即将推出的游戏作进一步规划。其实游戏的主体已经大致完成,很快就会公测上市。我要给这款游戏融入更多社区元素和商务元素,因为盈利主要就是依靠周边产品和商务广告。另外,我正在和一些汽车厂商洽谈合作,以增加广告收入。
将用实力证明年龄上的不足
记:你是否担心自己的年龄给以后的工作带来不便?
张:我工作的最大困难,正是我的年龄,别人会因此对我不够信任,一些其它公司的老板可能会觉得:“你一个小孩能承担什么,和你有什么好谈的!”所以我必须学会,一名CEO应该如何去与别人谈判。
记:有没有想过怎么去弥补你的年龄上的不足?
张:首先是要自信吧,另外我也会更加努力,用实力去告诉别人,年龄不是问题。
记:你曾经的愿望是成为像周杰伦那样的音乐制作人,现在这个理想有没有改变?
张:有吧。我最大的目标是拥有一家自己的唱片公司,现在当了CEO,管理这么大的公司,对于我来说是非常有益的尝试。无论最后结果如何,这都是我一份很宝贵的经历。
[盘点]“80后”的IT界新贵CEO们
-戴志康,25岁,康盛世纪CEO;
-李想,25岁,泡泡网CEO;
-郑立,24岁,163888翻唱网CEO;
-茅侃侃,23岁,MaJoy总裁;
-赵宁,23岁,非常在线CEO;
-陈曦,24岁,创智赢家畅网科技首席技术官;
-张伯宏,18岁,上海某网络公司CEO。
http://tech.sina.com.cn/i/2007-08-24/07491695810.shtml
18岁当CEO:80后早该是主流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7-8-27 3:21:36 · 来源: 新京报
张伯宏出任一家网游公司CEO年薪百万,称年轻既是优势又是劣势,即使不给钱也愿尝试
■对话人物
张伯宏
他18岁,北京人。2003年初中毕业后,前往美国学习音乐制作,2006年5月回国开始自己的音乐创作之路,成为一家公司的签约艺人,并出过一张自己的专辑。
专辑中的一首单曲《北京土著》,一度成为“老北京网”的热门曲目。今年8月22日,上海一家网游公司邀他出任CEO,号称年薪百万。
18岁就当上网游公司CEO,他有怎样的“杀手锏”?是神话,还是泡沫?原来主要从事音乐制作,现在转行做网络游戏,他会如何转换角色?公司做这样的决定,是炒作,还是适应网络发展的抉择?昨日,本报记者和事件中的主角张伯宏进行对话。

采写:本报记者 张寒
18岁,音乐人,网络公司CEO,这些名号集中在张伯宏一个人身上,不让人关注,都难。
张伯宏的博客名字叫伯宏大兄弟,因为唱R&B,有人在网上留言问他是不是ABC,于是,他在《北京土著》一歌的前言里说,要借这首歌声明,“哥们儿是地道的北京土著”。15岁出国留学的他,说国外的生活很枯燥,而北京要舒服多了,所以在歌里充满了沙瓤儿西瓜、四合院这些词。
而现在,张伯宏习惯了把“公司”挂在嘴边。8月22日,他签约出任上海一家网络科技公司的CEO,年薪将超过百万元。“80后”创业新贵的年龄纪录被刷新。
大T恤,牛仔裤,随意地往椅子里一靠,几天时间内,被几十家媒体采访,张伯宏显得有些疲倦。回答众多媒体近乎相同的问题,他说自己像一个复读机,机械地重复。但是,接受采访时,他仍会盯着对方很认真地去想,因为这“代表公司的形象”。
张伯宏回答问题时,努力让自己显得不像一个孩子。经纪人肖家说,平时闲聊,随意说到一个问题,张伯宏的看法总让人觉得角度很新。有一次给车加油,两个人聊到油价,张伯宏从全球的石油价格形势聊到美国的储备油,再到油价增长的原因,让肖家很佩服。但是,张伯宏终究还是个18岁的孩子。他喜欢南方公园,碰到也喜欢的人,会握手表示知己的意思。他喜欢玩玩魔兽,抓紧吃饭时间玩玩手机游戏。喜欢车,看到保时捷会走不动路,自称有热血沸腾的感觉。
他很清醒,早熟会带来什么,但他还是愿意,认为这是机会,“80后”早该是主流。他看问题很实际,说当初出国是因为沾了父母的光,能出去干嘛不出去?以后要去国外继续读书,因为相对好考。
结束了采访,张伯宏显得轻松了很多。他蹦蹦跳跳地说了一些冷笑话,要去吃饭,说是要吃世界五百强,然后指着麦当劳开始乐。说要推荐一部战争动作片,让大家猜,之后自己公布答案是地道战。他会用“晕”此类的句子,博客里爱把“什么”写成“啥米”。
张伯宏不喜欢去迪厅,说自己年龄还太小。问他是否有女朋友,他会严肃地说,那是隐私。但是在博客里,他会一遍一遍地感叹,“我怎么还没有女朋友”。
■面对面
“我其实也担心炒作”
张伯宏表示,自己将利用平台把事情做好实现自身价值
新京报:知道有公司要聘请你做CEO的时候,什么感觉?
张伯宏(以下简称“张”):我当时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晕。
我说,我要考虑一下,然后挂了电话,给妈妈发了一个短信,说公司要请我当CEO,问她的看法。我妈回短信说,是个很好的机会。但是要我当心别人目的不纯洁。
新京报:你是怎么考虑的?
张:当时有两个考虑,一是公司为什么要请我,二是我能不能适应这个角色。但是我也没考虑出什么来,就觉得是个挺好的机会,后来就答应了。
新京报:花了多长时间做这个决定?
张:两个小时。
新京报:那你觉得公司为什么要请你呢?
张:我后来问过我的老板,老板给的答案是,他觉得我的年龄靠近游戏的客户群,能更好地知道客户群的想法,把握游戏的方向,而且对我以前提出的一些建议他也很认同。
新京报:很多人质疑公司是在炒作,你会不会觉得是炒作,自己只是一个符号?
张:我觉得这种质疑是正常的。我其实也有这种担心,但是因为之前就和这家公司有很多联系,还是有一个信任存在的。
我觉得自己先去质疑别人的动机不好。老板当然有老板的考虑,这不是我能控制的。我能做的是用这个平台去把我的事情做好,我就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毕竟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我是一个空降兵
新京报:在你看来,公司的CEO是个什么角色?
张:是一个管家的角色,就像一个地主的管家。
新京报:从做音乐转到做IT,有困难和挑战吗?
张:最大的挑战是,面对媒体要把公司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我不能再像以前做音乐人的时候,跟媒体嘻嘻哈哈的了。我代表的是一个公司,而且我要考虑的事情也很多,下一步游戏的发展,协调人事关系,商量投资的事情,会觉得压力大,很累。
新京报:公司给你一个多大的权限空间?
张:更多的是我来把握公司游戏的方向,把我的创意和想法告诉团队。
新京报:以你的经验,怎么来协调公司里的人际关系?
张:其实公司里的人际关系并不需要我来协调,他们已经磨合得差不多了,我是一个空降兵,并不像媒体想的,我去管比我大的人会难管。
CEO越来越年轻很正常
新京报:和茅侃侃、李想他们相比,你有什么不同?
张:他们都是靠自己创业起家的,而我现在更多的是一个打工者。他们已经是成功人士,我现在还是一个正在磨合学习的状态。
新京报:现在IT界的CEO年龄越来越小了,你怎么看呢?
张:这是必然的。我觉得网络涉及的年龄层越来越小,CEO当然也要越来越小。人太大的话,他根本不知道网络面临的客户群到底想的是什么,那怎么能贴近用户层,来生产吸引他们的商品呢?
新京报:你会是最小的吗?
张:当然不会了。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早熟了,那么早接触网络,他们会有更新鲜的想法。我现在18岁,难道我再老10岁,会有更好的想法吗?我觉得不见得,可能老10岁之后,我的想法也没有现在有创意了。
新京报:自己做CEO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
张:优势就是我年轻,有新的想法。劣势就是太年轻了,经验不足。
新京报:现在父母都在国外吗?
张:对,就我一个人在北京。我大概15岁开始独立生活。
新京报:怎么评价你们这一代的同龄人?
张:其实我们这一代,成熟都比较早,大家都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整体规划。但是,也比较容易自我膨胀。就像现在选秀节目中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可能考虑自己的感觉比较多,比较浮躁。
新京报:你会自我膨胀吗?
张:我还是有一点的,毕竟经历了这么多事,我只能是尽量克服吧。
新京报:有网友说,其实什么样的年龄要做什么样的事情,觉得你可能会丧失成长中的一些乐趣?
张:怎么说呢,有得就有失。你说巴菲特8岁开始炒股,他错了吗?他错了就不会成为股神了。我就是觉得不管什么年龄,有机会就要抓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
新京报:这是80后的一个特质吗?
张:我倒不认为80后有一个共同的特质。现在时代发展这么快,三四年就一个代沟。你说80、81的也是80后,他们现在都二十六七岁了。这么大了,他们当然应该是主流,否则也太白痴了。我觉得80后早就应该是一股社会的生力军了,所以现在我这个年龄出来是必然的,以后90后会比我们更厉害。
若不成功也没什么遗憾
新京报:你开始时是以音乐人的身份出现的,现在做CEO之后还会再做音乐吗?
张:我和唱片公司签了5年,所以我还会继续做音乐,也会写歌,只是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公司上面。我走走看看吧,现在是双重身份。
新京报:现在百万年薪具体支付方法商量好了吗?
张:还没有。当时老板告诉我,百万年薪应该没有问题。现在游戏还没发行,我也不敢去想这个事情。其实,即使不给我钱,我也愿意试一试,毕竟是对自己的一个挑战。有100万我当然开心了。可是如果最后老板不给我,我也不能掐着老板的脖子非要他给。我觉得我不是为了钱,我现在写歌也能赚不少钱,我是为了这个机会。
新京报:有没有想过,做CEO失败了怎么办?
张:我会把我能做的事情都做好。如果最后没有成功,我也没什么遗憾的。那我就继续做我的音乐。对我来说,做管理是一种挑战,而对音乐我有种更感性的兴趣。
http://news.thebeijingnews.com/0548/2007/0827/014@286481.htm

一说CEO年龄,就知道你公司多大
■赵明
最近一则新闻颇抓人:18岁少年出任网络公司CEO,年薪达百万。
18岁北京男孩张伯宏,8月22日正式签约成为上海某网络公司年薪百万的CEO,刷新了“80后”创业的纪录,在他之前,25岁的李想和高燃,24岁的郑立和23岁的茅侃侃是其中的明星。
告诉我你们CEO的年龄,我就知道你公司的大小,及你公司目前所处的阶段。
公司CEO年龄大的公司规模不一定大,但公司CEO年龄小的公司一定不大。
有这番断言的前提是,该公司CEO要真是CEO。
马云有一次曾私下说,他觉得有意思的是现在的互联网公司不管多小,有的甚至3、5个人,也有CEO的名头,甚至不仅有CEO(首席执行官),还有CTO(首席技术官)、CFO(首席财务官),更甚至还有COO(首席运营官)、CMO(首席市场官)、CIO(首席信息官)……
笔者就认识许多web2.0公司的年轻创业者,名片上多半印着CEO,其实连VC都没找到。有一次和VC召集的创业者见面,一圈名片换下来,10多个CEO。
在许多媒体眼中,马云是一个爱讲大话的家伙,但在名头上他不玩虚的,他讲究“名至实归”。大家如果记得的话,在几年前他从来都是讲自己是阿里巴巴“总裁”,这两年开始叫CEO;阿里巴巴旗下淘宝网成立时,孙彤宇的头衔是总经理,再后来做大了,于是印名片叫“总裁”;支付宝也是,一开始陆兆禧的名头是“总经理”,发展起来后,印名片是“总裁”,阿里软件、阿里妈妈也是这样子。
话题扯远了。回来再说这真CEO,和CEO的年龄。
据笔者观察,跨国公司CEO,基本没有45岁以下的,你就是年轻人创业,企业大了也要找年龄大的CEO给当家。手头随手就是几个例子:微软的比尔·盖茨当年创业时20出头,可微软稍微大一点了,他就找鲍尔默当CEO;雅虎的杨致远创业时20出头,但企业大一点了就找了塞梅尔当CEO;戴尔公司的迈克·戴尔创业的时候20出头,可当企业大了,他找了罗林斯当CEO。这和驾驭能力、平衡能力有关,也和公司发展阶段、发展状况有关。
一开始创业,你年轻,有冲劲可以。国内这些所谓“80后”执掌的公司,其实还只是在萌芽阶段,按马云的眼光,也就是给个“总经理”的头衔,还不到叫“总裁”的阶段,更别说叫“CEO”了,说成败,那都过早,所以“CEO多大年龄”,这其实一点都不重要。
但一旦你上了规模,业务触角越伸越广,你的把控能力远比你的冲劲重要。
就说联想集团吧,在国内市场折腾的那阵子,杨元庆就够了,但收购了IBM的PC业务,那就要请CEO,一开始是斯蒂芬·沃德,后来是阿梅里奥。
再回到CEO的年龄上去,既不是越嫩越好,因为毕竟不是挑黄瓜;也不是越老越好,因为不是买古董。请什么人和你公司所处的阶段、公司的需要相关,这没什么好拿出来说的。
但你一说CEO年龄,我就知道你公司的“秘密”了。
http://www.cet.com.cn/20070829/WENHUA/2007082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