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大光圈之魅 腾龙1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1:20:06
前言:
腾龙之前的小型大光圈力作--SP AF28-75mm F/2.8 XR Di LD Aspherical [IF] MACRO (Model A09),是全幅的镜头设计,运用了腾龙多年来积累的 XR(高折射率光学设计技术),使其体积大大缩小,而且成像优秀,在不少器材评测中屡屡获奖。新设计的小像场(非全幅设计)镜头SP AF17-50mm F/2.8 XR Di II LD Aspherical [IF] (Model A16)则带着广大摄友的期望闪亮登场。而腾龙SP AF17-50mm F/2.8也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以良好的性能夺得EISA Best Product 2006-2007 Consumer Lens(最佳产品)奖项。现在就让我们来深入看看腾龙SP AF17-50mm F/2.8的性能如何。
最大亮点:轻巧的数码标准变焦镜头,拥有超高的画面中心锐度
优点:
画面中心锐度高;体积轻巧;
缺点:
画面边缘画质下降,与中心不一致;大光圈下色散明显
内容导航:
·产品概述:
产品概述
·性能测试:
画面中心与边缘画质对比
·整体外观:镜头外观细节详解   ·实拍测试:风景微距 人像夜景 抗眩光
·性能测试:分辨率测试   ·全文总结:
总结 更多样张下载

轻巧、紧凑、大光圈,拥有2.8恒定大光圈贯穿整个焦段,XR(高折射率)镜片技术使得腾龙SP AF17-50mm F/2.8 XR Di II LD Aspherical [IF] (Model A16)成为该焦段大光圈镜头中,体积最小巧的一款。从那个超级长的型号名称可以看出,除了XR技术外,还有LD(低色散)镜片技术和Aspherical(非球面)镜片技术。跟SIGMA 18-50mm F2.8 EX DC差不多,基本上厂商有的高新技术都用在腾龙SP AF17-50mm F/2.8上了。

腾龙SP AF17-50mm F/2.8 XR Di II LD Aspherical [IF]镜头外观图片
作为一款恒定大光圈镜头,腾龙SP AF17-50mm F/2.8的焦段算是设计的比较实用的,等效于135全副规格的25.5-75mm视角(佳能27.2-80mm视角)。几乎覆盖了日常拍摄的70%常用焦段,作为“挂机头”是十分理想的。

腾龙SP AF17-50mm F2.8 镜头外观图片
一、腾龙SP AF17-50mm F2.8 镜头详细参数:
焦距 17-50mm 视角78°45‘-31°11‘ 光圈F/2.8 镜片组13/16 光圈叶片数目7枚 最短摄影距离0.27m 最大摄影倍率1:4.5 全长 83.2mm 最大直径 73.8mm 滤镜直径67mm 重量430g* 附属品花瓣型遮光罩
镜头结构:

内含3片XR镜片、两片非球面镜片、一片LD镜片
腾龙SP AF17-50mm F/2.8采用16片13组的镜片设计,内含3片XR(高折射率)镜片、两片Aspherical(非球面)镜片、一片LD(低色散)镜片,特殊镜片的应用很豪华。

腾龙SP AF17-50mm F/2.8 XR Di II LD Aspherical [IF]焦外成像
腾龙SP AF17-50mm F/2.8采用7片光圈叶片设计,从焦外的光斑来看,光圈还是比较圆的,不过跟9片光圈叶片的镜头来说,差距不少。
二、外观分析

腾龙SP AF17-50mm F2.8 镜头外观图片
腾龙SP AF17-50mm F/2.8可以说是一只相当小巧的大光圈镜头。430克的重量,配上67mm的虑镜口径,装在如400D或者D50之类的小单反上是比较适合的,但相对与D70\D200之流的单反来说,未免有点头轻身重。镜头表面处理比较光滑,虽然塑料感比较强,但是手感还是不错的。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到,腾龙SP AF17-50mm F/2.8在变焦到50mm端时,伸出的长度比较大。

腾龙SP AF17-50mm F2.8 镜头外观图片
镜头前端没有标明镜头规格之类的文字,这是腾龙一向的习惯,把规格之类的印在镜身上。虑镜口径为67mm,在购买虑镜的时候花费不大。

腾龙SP AF17-50mm F/2.8 XR Di II LD Aspherical [IF]对焦距离指示
腾龙SP AF17-50mm F/2.8最近对焦距离为0.27米。 对焦环的转动幅度十分小,从最近对焦距离到无限远,只有大约30度的转动幅度,在手动对焦的时候会有不少困难。不过也因为这样,腾龙SP AF17-50mm F/2.8的自动对焦速度显得很快。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基本上是马上就能合焦。变焦环手感偏轻,扭动时候毫不费力,而且阻尼感一致,没有左右扭动阻尼不一的现象。

腾龙SP AF17-50mm F2.8 镜头广角端锁定拨杆
腾龙SP AF17-50mm F/2.8设有广角端锁定拨杆。镜头处于17mm端时,便能通过拨杆锁定在17mm端,这时候变焦环便不能转动。这样的设计,在更换镜头的时候比较方便。

腾龙SP AF17-50mm F/2.8 XR Di II LD Aspherical [IF]后组和卡口触点
由于是非全副镜头,腾龙SP AF17-50mm F/2.8的后组镜片相对于其他恒定大光圈变焦镜头来说,也是比较小的。卡口为尼康F卡口,从触点可以看出,这是机身马达驱动对焦的(有超声波马达的镜头,有7个触点)。金属卡口保证经常装拆镜头都不会有容易损耗的问题。

腾龙SP AF17-50mm F2.8 镜头外观图片
后组并不密封,而且变焦到50mm端时还能看见里面的电路板,感觉有点虎头蛇尾,经常装拆镜头,容易从后组进灰尘。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见左下的镜头对焦传动卡榫和光圈拨杆。

腾龙SP AF17-50mm F2.8 镜头盖
腾龙从很久以前就开始全面使用中捏式镜头盖,这样的设计在装上遮光罩后,依然能轻松装拆镜头盖,十分方便。

腾龙SP AF17-50mm F2.8 镜头外观图片
官方的说法是,腾龙SP AF17-50mm F/2.8的镀膜是内表面镀膜,能彻底消除耀斑和重影。先不论镀膜的效果如何,笔者个人认为,腾龙SP AF17-50mm F/2.8的镀膜很漂亮。文章后部分会有抗眩光测试,请留意。
三、分辨率测试:
搭配尼康D80拍摄ISO12233分辨率标板,拍摄设定为JPG机身直出,ISO 100,锐化等设定为标准。使用17\35\50mm端进行不同光圈值的拍摄。
首先我们使用奥林巴斯HYRes3.1进行中心分辨率的软件读取测试,这样可以用量化的数值进行直观的比较。

中心分辨率截取区域示意图

腾龙SP AF17-50mm F2.8 镜头17mm广角端分辨率
17mm端的中心部分,全开光圈时候已经有很高的锐度,这是十分令人惊奇的。收缩光圈后,锐度没有太大提高(其实是全开光圈时锐度太高了)。高锐度一直维持到F22,突然下降。

腾龙SP AF17-50mm F2.8 镜头35mm分辨率
35mm端的中心部分锐度有点参差,不排除是拍摄上的失误。同样是全开光圈即有很高的锐度。

腾龙SP AF17-50mm F2.8 镜头50mm长焦端分辨率
50mm端出现比较正常的情况,全开光圈下中心锐度比较低,收缩光圈到F4后就有不错的表现了。
通过以上的量化测试,可以看出腾龙SP AF17-50mm F/2.8的中心分辨率在各档光圈值下的情况,以下我们就用肉眼看看各焦段、各光圈值下的中心与边缘图像的差别,从而检定腾龙SP AF17-50mm F/2.8的中心与边缘图像的一致性。

截取区域示意图
17mm端:
17mm端,F2.8
中心
边缘
注:边缘图像选取四角中最清晰的一角为截图区域。
与锐利的中心部分图像相比,边缘部分图像成了鲜明的对比。笔者在截取边缘图像时候,已经比较过四个角落的图像,上面是选取最清晰的一角作为截图的。暗角情况也比较严重,可幸的是,紫边并不严重。
17mm端,F5.6
中心
边缘
中心图像已经锐不可挡了,但是边缘图像还是那样的模糊。另外暗角情况减少很多了。
17mm端,F8.0
中心
边缘
情况跟F5.6时候一样,左边的边缘图像已经跟中心相差不多了,右边的边缘图像却依然模糊。另外暗角基本上消失了。
17mm端,F16
中心
边缘
在景深十分大的F16光圈下,右边的边缘图像照常理来说已经在景深范围以内,但是依然显示出比较模糊。
17mm端总结:看来小口径的确对腾龙SP AF17-50mm F/2.8的边缘图像带来不少影响,即使收缩光圈,边缘图像的锐度依然没有太大起色。暗角方面,光圈收缩到F5.6后就已经很难发现了。另外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紫边情况比较轻微,基本上难以察觉。
35mm端:
35mm端,F2.8
中心
边缘
注:边缘图像选取四角中最清晰的一角为截图区域。
35mm端全开光圈下,边缘似乎比17mm端要好一点。但与中心图像的高锐度相比,边缘图像还是差很远。暗角情况很明显,也存在一点的紫边。
35mm端,F5.6
中心
边缘
暗角全面消失,色散不明显,只是边缘的模糊感还是挥之不去。
35mm端,F8.0
中心
边缘
35mm端,F16
中心
边缘
到了F16,边角终于跟中心比较一致了,可是整个画面锐度已经下降。
35mm端总结:中心部分跟17mm端差不多,同样是全开光圈就有很高的锐度,收缩一到两档光圈后更加是锐不可挡。边缘部分比17mm端要好一点,起码跟中心部分差距没有17mm端那么明显。色散暗角都是收一档光圈就能消除的了。
50mm端:
50mm端,F2.8
中心
边缘
注:边缘图像选取四角中最清晰的一角为截图区域。
50mm端全开光圈的表现没有之前那么强劲了,锐度是比较低的。反而中心部分的表现比之前有所提升。在最大光圈下,暗角比较明显,而且出现色散。
50mm端,F5.6
中心
边缘
中心画面锐度提升了很多,边缘部分也有提升,不过没有中心部分明显,两者差距还是比较大。暗角同样是完全消失了,不过还留有少量色散。
50mm端,F8.0
中心
边缘
50mm端,F16
中心
边缘
50mm端总结:全开光圈下,相对于17mm和35mm端,50mm端便显得有点疲态,要收缩光圈才有比较高的锐度。边缘部分介于17mm和35mm之间,色散和暗角也是收缩以档光圈即可消除。
四、实拍测试:
配合尼康D80进行拍摄,最优化影像模式为Normal,详细Exif信息和参数请点击原图后查看,多数照片为机身JPG直出,少数为RAW格式,套用ACR直出JPG,JPG保存质量为11。全部原图均未经后期处理。
1、风景
17mm在数值上虽然只比18mm广了一点,但是出来的视觉效果,似乎比数值上要大不少。对于高反差的紫边控制,腾龙SP AF17-50mm F/2.8做得比较好。暗部的细节属于中等水平。

点击查看原图
光圈
F10
快门
1/4秒
ISO
100
拍摄模式
光圈优先
曝光补偿
0 EV
白平衡
自动
测光
3D矩阵
图像格式
RAW(ACR直出JPG)
焦距
17mm

点击查看原图
光圈
F11
快门
1/8秒
ISO
100
拍摄模式
光圈优先
曝光补偿
0 EV
白平衡
自动
测光
3D矩阵
图像格式
RAW(ACR直出JPG)
焦距
45mm

点击查看原图
光圈
F4
快门
1/200秒
ISO
200
拍摄模式
手动
曝光补偿
0 EV
白平衡
自动
测光
图像格式
JPG
焦距
50mm
2、微距
0.27米的最近对焦距离,相对来说微距能力不太强,放大倍率只有1:4.5而已,拍拍一般的物件还算凑合,但是要拍摄米粒那样的小东西,还是靠专业的微距镜头吧。以下图片,在金属边缘,紫边情况没有出现。虽然画面细节方面不及专业微距镜头,但是细节还是有很好的交代。

点击查看原图
光圈
F8
快门
15秒
ISO
100
拍摄模式
光圈优先
曝光补偿
0 EV
白平衡
自动
测光
3D矩阵
图像格式
JPG
焦距
50mm

点击查看原图
光圈
F7.1
快门
1/200秒
ISO
200
拍摄模式
手动
曝光补偿
0.67 EV
白平衡
自动
测光
图像格式
JPG
焦距
50mm
3、人像
全开光圈下,中心部分的锐度还算及格,边缘的模糊情况,是否能当作柔焦效果呢?

点击查看原图
光圈
F2.8
快门
1/160秒
ISO
200
拍摄模式
光圈优先
曝光补偿
0 EV
白平衡
自动
测光
中央重点
图像格式
RAW(ACR直出JPG)
焦距
50mm
4、夜景
弱光下腾龙SP AF17-50mm F/2.8对细节的交代很好,很多暗部的细节都清晰可见,星芒效果也比较漂亮。

点击查看原图
光圈
F16
快门
10秒
ISO
100
拍摄模式
光圈优先
曝光补偿
0 EV
白平衡
自动
测光
3D矩阵
图像格式
RAW(ACR直出JPG)
焦距
50mm
5、抗眩光
这是绝对的极端情况,两只大功率闪光灯直接照射进镜头内,在画面中可以看到眩光光斑还是比较柔和的,证明腾龙SP AF17-50mm F/2.8的镜片镀膜确实是比较优秀。作为对比,笔者提供另外一款镜头--SIGMA 18-50mm F2.8 EX DC 在相同环境下的眩光表现。

腾龙SP AF17-50mm F/2.8 XR Di II LD Aspherical [IF]

SIGMA 18-50mm F2.8 EX DC
五、PConline评测总结:
作为SP AF28-75mm F/2.8 XR Di LD Aspherical [IF] MACRO (Model A09)的小像场版本,腾龙SP AF17-50mm F/2.8有着十分优秀的画面中心成像效果,尤其是17mm-35mm这一段,全开光圈即是可用光圈,收缩一档到F4更加是锐不可挡。50mm端全开光圈下相对较弱,但只要收缩光圈到F4,也能有很高的锐度。相比之下,画面边缘部分就比较一般,相信是镜头口径偏小的问题。如果腾龙推出改进版,加大镜头口径,改善边缘画质,相信会更受欢迎。另外,腾龙SP AF17-50mm F/2.8的紫边和眩光情况都不明显,这是值得赞扬的。
至于镜头发色的问题,这是比较主观的方面,有些人喜欢比较冷的色调,有些则喜欢暖一点的。这方面大家可以留意腾龙SP AF17-50mm F/2.8与同级对手--SIGMA 18-50mm F2.8 EX DC之间的对比评测。
用一句话概括,SP AF17-50mm F/2.8 XR Di II LD Aspherical [IF]是一只小巧兼具锐利成像的中焦变焦镜头。
更多样张(点击查看原图,均保留Exif信息,原图均没有进行后期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