荼、茶嬗变与考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20:18:42

荼、茶嬗变与考辨

楼主

し大米团へ骑着猪裸奔み [讲师]   

       荼,音图tu。茶,音察cha。荼与茶通,唐显庆年间,苏恭、长孙无忌等人详注《唐本草》,定荼为茶的异体字。
    茶的字源,《茶经》云:“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注云:从草,当作茶,其字出《开元文字音义》;从木,当作{木茶},其字出《本草》;草木并,作荼,其字出《尔雅》)。
    {木茶}字不太常见,〈新华字典〉未收此字。荼字现在还常用,但没有茶这一义项了。有关“荼”的最早的正式文献记载是《诗经》。
    《诗经》中有6首诗在8个地方出现了荼字。1.谁谓荼苦,其甘如荠。《邶风.谷风》2.出其闇闍,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郑风. 出其东门》3。采荼薪樗,食我农夫。《豳风。七月》4. 予手拮据,予所捋荼。《豳风.鸱鸮》5周原朊月无,堇荼如饴。《大雅.绵》6.以薅荼蓼,荼蓼朽止。 《周颂.良耜》
    〈诗经〉这8处荼字,意思分别为苦菜、茅花、茅草和陆地秽草。在〈谷风〉、〈七月〉、〈绵〉中是指苦菜;在〈出其东门〉是指茅花(白色);在〈鸱鸮〉中是指茅草,在〈良耜〉中是指陆生秽草。
     一直有人指出,〈诗经〉中的荼,并不是茶。车清臣《脚气集》:毛诗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注:荼,苦菜也。《周礼》:“掌荼以供丧事,取其苦也。”苏东坡诗云:“周礼记苦荼,茗饮出近世。”乃以今茶为荼。夫茶,今人以清头目,自唐以来。上下好之,细民亦日饮数碗,岂是荼也。
    王楙《野客丛书》:世谓古之荼,即今之茶。不知茶有数种,非一端也。《诗》曰:“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者,乃苦菜之荼,如今苦苣之类。《周礼》“掌荼”,毛诗“有女如荼”者乃苕荼之荼也,此萑苇之属。惟荼槚之荼,乃今之茶也。世莫知辨。
荼作茶解的最早的文字记载,应当出在《尔雅》。《尔雅》:槚,苦荼。
    《尔雅》是我国第一部字书。陆羽认为《尔雅》是周公所撰,这是错的。现在的研究表明,该书是汉初学者辍录周初诸书旧文,递相增益而成。所以茶的古称槚和本字荼肯定在汉以前就有了。
    茶的异名甚多。《茶经》: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周公云:“槚,苦茶”,杨执戟云:“蜀西南谓茶曰蔎”。郭弘农云:“早取为茶,晚取为茗,或一曰蔎耳。”)司马相如《凡将篇》:荈诧。
    清陆廷灿〈续茶经〉:王褒〈僮约〉前云“炰鳖烹荼”。后云“武都买荼”(前为苦菜,后为茗)。——陆廷灿引《僮约》,把前一个荼释为苦菜,后一荼释为茶。今多不用此说。且看这两段文字:涤杯整案,园中拔蒜,斫苏切脯。筑肉臛芋,脍鱼炰鳖,烹茶尽具,已而盖藏。另一段绵亭买席,往来都雒,当为妇女求脂泽,贩于小市。归都担枲,转出旁蹉。牵犬贩鹅,武阳买茶。前一荼虽可释为茶,但考虑到当时一般把茶作为食物,而非饮料,所以烹的是茶还是苦菜,差别不大。福建南安莲花峰上有摩岩石刻 “莲花荼襟”四字,是太元丙子即公元376年的刻字。——此荼也是茶,与前面一样,仍写作荼。
茶字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现已发现的资料表明,“茶”字从“荼”中简化出来,始于汉代。古汉印中,有些“荼”字已减去一笔,成为“茶”字之形了。一般认为, “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荼”字。由于茶叶生产的发展,饮茶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茶的文字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民间的书写者,为了将茶的意义表达得更加清楚、直观,就把“荼”字减去一划,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茶”字。
在未有茶字之先,荼读为今天普通话的茶音已经出现。
    杨慎《丹铅总录》:茶,即古荼字也。周《诗》记“荼苦”,,〈春秋〉书齐荼,〈汉志〉书荼陵。颜师古、陆德明虽已转入茶音,而未易其字文也。至陆羽〈茶经〉,玉川〈茶歌〉,赵赞〈茶禁〉以后,遂以茶易荼。
    可见, “茶”的读音在西汉已经确立。现在湖南省的茶陵,即《汉书•地理志》中的荼陵,颜师古注为: 音弋奢反,又音丈加反。这个反切注音,就是现在“茶”字的读音。从这个现象看,“茶”字读音的确立,要早于“茶”字字形的确立。
    “茶,其字出《开元文字音义》”。《开元文字音义》由唐玄宗作序颁行的一部字书。这时茶字正式进入字典。到了中唐时,茶的音、形、义已趋于统一,陆羽《茶经》使“茶”的字形进一步得到确立,直至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