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5:01:41
 四、比拟
  (一)什么是比拟
  “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教材P233)
  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运用这种辞格能收到特有的修辞效果: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的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诗歌、小说、散文、寓言、童话等经常使用比拟的辞格。
  (二)比拟的类型。比拟可以分为拟人、拟物两类。
  1、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之人格化,使物具有人性、人情。例如:“如果不落在肥土中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叹气,它相信有了阻力才有磨练。生命开始的一瞬间,就带着斗志而来的草才是坚韧的草,也只有这种草,才可以傲然对那些玻璃棚中养育着的盆花嗤笑。”(夏衍《野草》)野草本来是一种无知无觉的植物,作者却赋予它人的秉性:“带着斗志而来、坚韧”;赋予它以人的思想感情:“不会悲观”、“傲然”;赋予它以人的动作:“叹气、嗤笑”。这样,野草就成了有人的秉性和思想行为特征的事物了,亦即被人格化了。
  2、拟物。拟物有时是把人当作物来写,有时是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老舍《龙须沟》) 作者把适用于描写动物的词语“夹着尾巴”来描写恶霸,表达了憎恶和鄙视的感情。又如:“有一天,他得到阳光,得到雨水,开了花了,用整个生命开朵花,蓬蓬勃勃向着生活。” (杨朔《三千里江山》) 作者将“他”舒畅的心情和精神状态比作“开了花”,十分形象生动。
  (三)比拟的修辞效果
  比拟的特点是作者凭借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因为它是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所以它具有思想的跳跃性,有助于读者或听众展开想象的翅膀,获得对事物的鲜明的印象。 比拟的修辞效果主要有三点:
  1、运用比拟可以鲜明地表达爱憎之情
运用比拟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使之栩栩如生,让人倍感亲切。例如:“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 (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这个例子中,“垂柳”和“芦苇”在诗人的眼中都是有情有意的,具有人的动作行为(“抚摸、护卫”),也具有人的性格(“细心”),读来让人感到亲切。
  运用比拟表现讨厌的事物,可以使之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厌恶感。例如:“这种‘钦差大臣’则是满天飞,几乎到处都有。” (毛泽东《农村调查》序言)这个例子中的“满天飞”是将人比作物,明显地带有厌恶之情。
  2、 运用比拟可以使语言风趣幽默
  这一种修辞效果多见于拟物的句子中。例如:“在这里的人们中间,我最不愿与之离别的就是海涅,我恨不得把您也装进我的行李袋中去。”(马克思《给海涅的信》 )在这个例句中,马克思将海涅当作行李一样来处理,是拟物的手法,显得十分风趣。
  3、 运用比拟可以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例如:“她似乎衣袋里全装着天真,一掏出来就可以用。”(韩少功《火宅》)“天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这个例中被比拟成一个有形的事物,十分形象。
  (四)比拟和比喻的区别
  比拟和比喻都以“比”为基础,都可以收到使形象更加生动、鲜明的修辞效果。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第一,在比喻中,本体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但喻体必须出现,否则不能构成比喻;在比拟中,本体必须出现,用来比拟的事物一般不出现。例如:“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是比喻,它的本体(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没有出现,喻体是“三座大山”。“高粱笑红了脸”是比拟,“高粱”是拟体,其本体“人”没有出现。
  第二,二者的表达效果略有差别。虽然二者都具有使形象更加生动、鲜明的修辞效果,但比喻重在“喻,”即通过甲乙的相似来揭示事物的本质或特点,阐明事理;比拟重在“拟”,即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
  第三,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仍是两种事物,比拟中的甲事物和乙事物则彼此交融,浑然一体。
  (五)运用比拟要注意的问题
  1、比拟要与情境相协调
  比拟是通过联想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写的一种修辞手段,必然会融进表达者的真情实感。在运用中应注意情与景相协调,即情景交融。下面的例句因使用不当存在着这方面的问题:“他是爆破组的组长,提着一支打钎的大锤,面对大山充满豪情地说:‘用我铁拳头,一定能把你砸透。’”本例中,“他”这位爆破组的组长只是想改造大山,而不是对大山充满了仇恨,所以,挥舞铁拳“砸透”大山的表述与整个情境不协调。若改为“用我铁拳头,一定能把你改造好。”就使情与景相一致了。
  2、比拟的拟体要符合本体的特点
  运用比拟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所以,拟体要尽量符合本体的特点。否则就会不伦不类。例如:“地壳里的元素都有独居的习惯。水来了,它用长期的、持续不断的冲刷来‘说服’元素,把它们溶解在水里,送入河流,注入海洋。”本例中的“说服”不符合水的冲刷这个主体的特征,因为“冲刷”具有一定的力度,而“说服”总是温和的,将“说服”改为“吞食”更合适一些。
  3、比拟要避免褒贬不当
  比拟,不管是拟人还是拟物,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例如:“车上人并不多,天气太热,谁都懒得说话,只有几个年轻的小伙子站在车门口说粗话,眼睛却不时往那女子身上舔。”(贾平凹《商州》)这个例子中将“舔”这个动作移就到几个“说粗话”的“年轻的小伙子”身上,十分生动形象,作者的感情跃然纸上。
  在使用比拟时要注意感情色彩协调一致,避免褒贬不当。下例因使用不当存在着这方面的问题:“秋雨跳着欢快的舞蹈,一下就是几天,土豆再不收就要烂到地里了。无可奈何的人们望着窗外长吁短叹。”本例写的是一种悲哀的情景,却用“欢快”来写人们不希望一直下下去的“秋雨”,显然是褒贬不当。
  4、比拟要注意语体
  运用比拟要根据不同的情境,并不是任何场合都可以使用这种修辞手法。一般而言,文艺语体中使用比拟手法较多一些,科技语体、公文语体一般要慎用,否则会削弱公文的严肃性和科技文章的严谨性。例如:“猴岛入口处一则游客须知:一、进入猴岛,宜以集体为单位活动,请勿单独行动,以防发生意外。二、请勿随意逗引猴群,若发生不测,您的遗憾就会栽种在这里。” 这个例子是一则公告,属于应用语体。其中的“您的遗憾就会栽种在这里”是比拟,夹在这则公告中显得不伦不类。

 


返回上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