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部门为何不愿投入学前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16:31:31

“入园难,难于考公务员;入园贵,贵过大学收费”。近一段时间来,上幼儿园难的问题不仅让家长倍感焦心和苦恼,也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 7月26日《新华每日电讯》)

 

其实,早在今年3月,国家教改《规划纲要》征求意见时,学前教育就是公众意见最多的领域,意见也集中在幼儿园少,费用高。《纲要》文本虽然将学前教育的内容单列为一章,并指出,“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但大家注意到,《纲要》并没有提及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问题。针对公众的意见,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回应道,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不符合“现实国情”。

 

然而,学前教育的现实状况与发展政策,也不符合我国既已制定的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方略。甚至可以说,学前教育这块教育“短板”——据统计,2009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仅为50.9%,学前一年毛入园率也只有74%——将拖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后退。如何突破“现实国情”,发展学前教育,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政府部门必须面对的问题。

 

根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的表态,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现实国情”,主要是我国财力有限,教育投入不足。而在笔者看来,导致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的“真实国情”,除了众所周知的教育投入不足,还有以下三方面。

 

其一,教育“锦标主义”思维。因为学前教育显示度不强,地方政府投入积极性不高。目前,舆论普遍关心将一年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问题,这当然十分重要。然而,如果政府投入不足,即便纳入义务教育,也有可能是“名义”上的“义务”,这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大家都深有体会。与学前教育入园率只有50.9%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我国,高中教育也非义务教育,然而,分析各地的教育经费执行情况,高中教育的投入份额几乎都是最大的,当地的重点高中,示范高中,基本上都是公办高中。为何对非义务教育的高中教育,地方政府会舍得投入呢?这是因为高中教育直接关系到当地的教育政绩——高考升学率。近年来,各地的公办幼儿园日益式微,与这种教育“锦标主义”密切相关。仅以北京为例,2008年,北京地方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383.31亿元,可学前教育北京市区两级财政投入只有7.41亿元,占2%,此外2008年十几亿元的教育附加费中,学前教育也仅有0.39亿元,占3.1%,明显少于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经费投入。

 

其二,教育决策不科学、不民主。学前教育发展缺乏系统规划,导致供求关系矛盾突显。有人对突然显现出来的“入园难,入园贵”很是不解,可事实上,“入园难,入园贵”早已注定——据统计资料,本世纪初,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单位、集体办园纷纷从原有单位中剥离,被关、停、并、转,企事业、机关办幼儿园从2000年的1.6万所减少到2007年的0.5万所。由此造成城市幼儿园总量从2000年的3.7万所减少到2007年的3.3万所。这种减少,考虑过人口出生变化吗?考虑过幼儿入园的需求吗?由于在对幼儿园进行转制时,没有系统考虑,所以才会在“突然增加”的需求面前,显得措手不急,入园难,也就必然催生入园贵。

 

其三,民办教育不被重视。政府部门对民办幼儿园袖手旁观,不是放纵,就是一刀切取缔办学条件不达标的“山寨”幼儿园。我国各地的教育部门,负责监管学前教育的人员很少,对违规办学,往往“睁只眼闭只眼”,而放纵的结果,导致幼儿园收费混乱,质量也良莠不齐;当学前教育的问题累积,矛盾纠纷增多,社会舆论不满,政府部门则采取快刀斩乱麻的方式,要求不合格的幼儿园关门——这类不合格的幼儿园,被称为“山寨幼儿园”,据调查,在北京,类似收费低、没有正式注册的“山寨幼儿园”已经达到1298所,数量超过全市注册的1266所幼儿园——完全不顾这些幼儿园关门之后,幼儿们去何处入园。而如果政府部门真关注学前教育,及时对不合格的“山寨”幼儿园进行帮助,让他们走向正规,将不但解决学前教育的质量问题,还将很大程度扩大幼儿园的资源。

 

在国家教改《规划纲要》征求意见之后,修改最多的地方,就是学前教育部分。尽管学前教育没有如人们所期待的纳入义务教育,但修改之后的教改《规划纲要》更加强调政府主导,政府将承担更多的责任,比如,政府如何对民办幼儿园进行补偿的问题,如何加强农村的学前教育力度和水平。很显然,这是现阶段扩大幼儿园资源,同时适当降低幼儿园学费的重要措施。

 

但是,要让学前教育匹配我国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这是远远不够的。以笔者之见,我国政府应该积极思考将一年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必要性,同时,有必要系统反思教育的锦标主义思维,教育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问题,以及如果处理政府投入与社会资金办学的关系问题。这些问题,其实也是困惑我国教育整体发展的根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