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味人生(普洱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6:00:58
序:茶味人生

  我爱普洱茶,色浓味醇回甜。

  认得普洱茶还要从认得木霁弘先生说起。几年前带儿子去云南过暑假,回程经过昆明,经好友丁辉、阿钊介绍认得木兄。他是语言学者,淡淡一餐饭,分手时送给我一本书《滇川藏大三角文化探秘》。

  回京后,闲来翻阅,竟一气读完。书中记录了六位青年学者,肩负行囊,跋涉一百余天,考察遗失在滇川藏高地的茶马古道。书中流动着热血,飘散着激情,深深地震撼了我,也是日后高地行走拍摄《茶马古道——德拉姆》的缘起。

  我很快返回昆明,找到霁弘(他就是六位年轻学者之一,还有陈保亚、徐涌涛、王晓松等)。我和木兄商量,在他们进行田野调查、著书立说的同时,我可以用影像的方式记录整理茶马古道的文化现象,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热血与激情。随后的几年中,记不清两个人跑了多少地方,采访了多少人,争论了多少次,共同的志向使我和霁弘结下了手足之情。

  藏族朋友对茶有一句名言: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为了弄清楚普洱茶的历史,曾和木兄两下滇南,走茶路,探茶山,找茶树,访茶人。南糯山千年古茶树,易武镇百年老茶号,种植、采摘、晒青、揉茶、紧压、包装乃至于品尝,令我长了大见识,迷上了普洱茶。木兄的书中多有详细描述,我就不再赘言。

  采访中最令我难忘的是在思茅遇到的两位研究茶叶的专家张木兰、肖时英夫妇。两位前辈20世纪50年代初学得茶叶种植专业,为了亲眼见到大叶茶种,志愿到云南,从昆明搭车到楚雄,一路走到版纳。犹如两粒茶树籽,植根滇南红壤,得天造地化,终成撑天良材。夫妇二人半个世纪与茶相伴,为茶奉献了百年风华,没谈过一句甘苦,没抱怨过半点得失。生命中只有茶,讲茶如讲述他们的亲生子女如何长大成人一样,知足知乐。木兰老师说:“茶初入口,微微发苦,渐渐回甜,味醇无穷,我们俩便是茶味人生。”

  第一次告别他们,曾远远望到两位老人,手牵手在绿茶园中漫步,烂漫夕阳,一派安宁。隔年,又和木兄去看望两位老人,肖老师独自在家,从他的语气中感到木兰老师患了重病,只有讲到茶时,才流出一丝浅浅的笑。一周后,回到昆明,得知张老师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

  “种成大树寿山河”,蔡元培先生的这句话印证了无数的知识分子在为中华山河奉献了自己的所有。木兰老师的魂魄会永远守护在滇南那片葱郁的茶林中。

  《普洱茶》一书在读图时代公司的协助下将要面世了,我非常高兴。霁弘和他的朋友们为云南的文化,为茶马古道付出了太多太多,我敬佩这些为云南文化默默奉献的人们。

普洱茶的绝妙之处

  在云南茶铺或卖茶的集市,例如昆明、思茅、大理、丽江、西双版纳等著名风景区,随处可见“普洱茶”的招牌。依据这样的经验,只要是在云南所产的茶,皆可叫做“普洱茶”——来云南游玩及云南大多数的本地人对“普洱茶”这一概念的认识大抵如此,认为“普洱茶”这三个字,也不过是“云南茶”的别称罢了。有些稍微懂点茶的人也会把它与红茶混淆在一起。其实,普洱茶是一种经特殊工艺制成的茶。它是云南贡献给世人的一种特有的茶品。

  据史籍记载,唐代滇南的银生府为云南主要产茶区,普洱古属银生府,滇南之茶均集散于普洱,然后销往各地,故以“普洱茶”为名。千百年以前,普洱茶已是官府饮用的珍品。在明代,普洱茶即作为专有名词载入书籍。在清代,普洱茶是云南向皇帝进贡的贡品。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中,多次提到贾府也饮用普洱茶。现北京故宫博物院就珍藏着清光绪年间的普洱“金瓜”贡茶,由此可见普洱茶的名贵。

  普洱茶近年来同古字画一样进入收藏品之列。收藏普洱茶饼的风气不断蔓延,在云南、广东、福建、香港、台湾及东南亚地区尤为盛行。陈年普洱茶的收藏热不断升温。

  据新华社2004年2月8日电:

  这批曾被以茶传情的鲁迅和许广平先生共同珍藏数十年的清宫普洱茶重返许广平先生故里——在广州登堂亮相。净重一百四十多克的普洱茶砖原计划于昨日在广东大厦公开拍卖,底价在2万元~30万元之间。由于种种原因,临时改变计划,仅拿出3克、约拇指大小的茶砖进行拍卖,3克茶砖拍出12000元天价。

  这批被拍卖的清宫御用普洱茶砖现为鲁迅和许广平先生的后人——周海婴所藏。清宫御用茶品一直以来都以文献记录、民间流传较多,但实物寥寥,有幸品饮者甚少。

  作为鉴定专家之一的广州紫云苑茶艺馆的陈锦源师傅,曾取用2克冲泡,只见茶底如琥珀色。他品鉴后认为,茶味薄,只存古韵,茶叶与包装物的味道已融为一体。而在冲泡7次后,茶盏底就只有几颗比芝麻还小的渣粒。

  据陈锦源介绍,这些茶砖是将茶叶熬成糊状、滤去茶渣、蒸发水分,将提炼出的茶汁注入模具压制成型后烘干而成,非一般民间作坊能生产,再加上茶砖的氧化过程、花纹和包装物的精致,距今一个世纪应无可争辩。正因为此,茶砖已成茶膏,就像速溶咖啡,冲泡后会逐渐融化直到消失。

  据周海婴回忆,从懂事起,每逢年节吃完大餐后,若感胃肠不适,母亲许广平就会拿一小块普洱茶冲给他喝,饮后一会儿食滞就好了,而这些茶砖,鲁迅和许广平平时都不舍得喝。

  普洱茶的主产区为今云南思茅、西双版纳、临沧等地。这里山峦起伏,溪涧纵横,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具有发展茶叶生产的自然条件,堪称得天独厚。这里所种植的茶树品种为云南独有的“云南大叶种”,具有育芽力强、白毫多、生长期长、内含物丰富的特点,是优良的茶树品种。采摘后的茶叶经过自然天成的加工制作和多次不规则陈化后,驰名中外的普洱茶便诞生了。

  普洱茶的绝妙之处就在于它像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道德一样,虽经千年的历史,但至今却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普洱茶像是一件用时间雕刻的艺术品,它那与众不同的特色,让人更多体味着历史的“陈韵”。

  普洱茶带有一种艺术的特质,无论在开泡之前的形状还是在开泡之后浸出的汤色,直到最后留下的“茶渣”,都能让人细细地玩味。

  普洱茶提供给我们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如果把茶比喻为画,那么西湖龙井像是明清时期的山水小品,体现的是江南风景的雅致;乌龙茶则如同宋代的工笔花鸟画中极艳极鲜的溪水崖石;而普洱茶却能独立于外,像是秦汉时期的石刻,刻下的是横断山脉、哀牢山脉、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妙茗长自银生城,蕴育年华透琥珀。世间第一风流事,唯有陈香荡魂魄。”普洱茶的魅力就在于此。普洱茶已经成为茶中之王,如今普洱茶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最钟爱的饮品。

  普洱茶是文化的茶,也是有经济价值的茶。普洱茶当有一个标准,这有利于云南普洱茶的品牌。如果文化和经济“嫁接”,那将会是怎样的一种效果?

  现在,我们应该还普洱茶一个本来的面目,让它从六大类茶中分离出来,不再混同于黑茶。这样一来,茶便可分为绿茶、红茶、白茶、黄茶、乌龙茶、黑茶、普洱茶七类。

  普洱茶当如此定义:

  1. 产地

  云南省澜沧江中下游区域,包括西双版纳、思茅、临沧、保山、德宏、文山、红河等地。

  2. 原料

  云南大叶种茶树,手工采摘(乔木型更佳)。

  3. 工艺

  晒青工艺制作(杀青、揉捻、自然干燥而成的初始茶)。

  4. 生熟之分

  a. 生茶自然陈化(一般在8年以上,其陈化、转化有较好口感的生茶亦可称陈年普洱);

  b. 熟茶渥堆特殊工序加工(熟茶、半生熟茶)。①

  5. 外形分类

  a. 散茶:按品质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七级、八级、九级、十级,总共十一个等级;

  b. 紧压茶:包括圆饼形、沱形、砖形、柱形等多种形状和规格。

  6. 内质要求

  a. 散茶


  当我们品尝普洱茶之时,冥冥之中似乎能看到那山野清风中摇曳的茶树,以及在阳光下盛开的洁白的茶花。摘下的青叶在阳光的照耀下消退了青春之色,经蒸制成形,再加上时间的积淀,泡出那香气馥郁、滋味醇厚、回味无穷的琥珀色的茶汤。于是我们感受到了自然、人生、思想的结合。是独具韵致的山水、草木和茶人,造就了普洱茶这种特殊的“茶文化”。

  我国的茶道大师陆羽擅长对茶好坏的鉴别,他特别强调茶生产的自然环境。他在其流芳百世的大著《茶经·茶之源》中这样说:种茶的土地,以间杂有烂石的地方最好,砂质的土壤较差一些,而黄土地种出来的茶质量最差。

  大凡种植茶树,必须用种子直接播种,用移栽的方法就不会生长得繁茂,茶树种植三年就可以采摘。

  茶以在山野自生的为最好,人工种植的较差。生在后阳山崖并有林木遮荫的茶树,芽叶呈紫色的为好,绿色的则较差;形如春笋的芽最好,短小的芽则差;叶卷裹未展开的好,叶舒展的差。背阴坡谷地的茶树不值得采摘,因其性质凝滞,饮后易引起腹中凝结成或聚或散的硬块那样的毛病。③

  显然陆羽大师认为不是长在任何地方的茶都是好茶,如不加辨别,还会伤身。

  由于每一种茶都会受到地理环境的“熏陶”,环境造就出的茶会有自然的“个性特质”。“好茶藏名山,名山出好茶”,普洱茶生长的自然环境极其优秀,是特殊的自然造就了极佳的普洱茶。

  同陆羽大师同为唐代人的樊绰在其《云南志》(也称《蛮书》)中也说,云南唐代的茶长在澜沧江中下游的各个大山之中,其饮用方式是把茶叶和椒、姜、桂等同煮。应该说这种喝茶方式还只是原始的。但樊绰的记载表明,云南虽属夷方,喝茶的方式仍同中原“一体”,有魏晋遗风。

  其实,这种被称为“原始”④的喝法并不原始。同茶配制的“料”皆是根据不同地域的生活环境和当地人不同的生活习惯而定的。在茶里加不同的“配料”会产生不同的刺激。茶饮对人体没有任何的伤害,但有令人“亢奋”及提神醒脑的功效,所以对茶的推延崇尚最初是在“参禅”的和尚及文人中进行的。

  茶成了得道升天的“灵药”。

  先秦人的茶是“药茶”,汉魏晋时期的茶则是“配茶”,到了唐代是“团茶”,宋代是“抹茶”,明清为“清饮”,真可谓一代有一代的茶饮。

  普洱茶秉承历史,如今普洱茶之外形仍有唐代团茶“遗韵”。
  
  宋代王禹有诗云:

  “香于九畹芳兰气,
  圆如三秋皓月轮。
  爱惜不尝唯恐尽,
  除将供养白头采。”

  清代舒熙盛《普洱茶》诗云:

  “鹦鹉檐前屡唤茶,
  春酒堂中笑语哗。
  共说年来风物好,
  街头早卖白棠花。”

  从这些对茶的赞美中,人们对云南普洱茶的热爱可见一斑。

  云南人对茶的钟爱,在于它本身的平淡自然。在云南南部广阔的山地丛林里,到处可以寻找到无数的大茶树,人们习以为常地随手采摘,稍加烤制就冲泡饮用,这样便可祛病解渴。此种“清饮”在云南南部的少数民族中非常普遍,这种冲泡方法同元、明、清以来的饮茶之法不谋而合。

  随着普洱茶不断地走出云南,尤其是进入中原成为贡茶以后,普洱茶便逐渐有了名气。到了清代,其独有的韵味使饱食终日的王公贵族看到了普洱茶的与众不同。其无论外观形制以及冲泡出来所独有的汤色,还有那不同寻常的陈香香气,更是其他茶所无法比拟的。喝惯了龙井、君山、碧螺春、岩茶的王公贵族和文人雅士,从普洱茶中体会出了茶的新境界。

  也许普洱茶的不苦不涩、不寒不热、韵味绵长更能体现中国文化的“中庸”,也就是“调适”的一面。

  世界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现代文明让人们更注重现实,我们已经难得有“温、良、恭、俭、让”之风雅。然而,普洱茶所推崇的“越陈越香”的理念,却能让人心平气和,不追求一时之利,它所蕴藏的哲理同文人做学问几乎是一致的。你要想喝到好的普洱茶,就必须储备,让时间来给你“酝酿”享受……

  让我们回到普洱茶浸泡出来的古典和不失时尚的风雅之中吧!
普洱茶的药用保健功效

  “茶”初始为药用,传为神农尝百草而得之。

  故《神农本草》载:

  “神农尝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

  唐·陈藏器《本草拾遗》:

  “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

  李时珍《本草纲目》云:

  “茶体轻浮,采摘之时茅蘖初萌,正得春生之气。味虽苦而气则薄,乃阴中之阳,可升可降。”

  茶之药用功效及保健作用可见一斑。

  科学家对茶进行分析,确认茶叶中含有五百多种化学物质,主要有:咖啡碱、茶碱、可可碱、儿茶素、黄酮类、茶鞣质、酚类、醇类、醛类、酸类、酯类、芳香油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蛋白质及氨基酸等;另外还含有钙、磷、铁、氟、碘、锰、钼、铜、镁等多种矿物质,这些成分对人体极为有利,是难得的保健养生品。

  普洱茶为后发酵茶,其加工工艺天然自成,鲜叶为乔木型大叶种,故内含物质丰富,随着多次不规则的自然陈化,又会产生一些对人体有利的内含物。

  普洱茶抗氧化的功效特别明显,它可促进新陈代谢,延缓人的衰老。故人们对普洱茶有“美容增寿茶”之誉。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普洱茶里具有阻断、遏止癌细胞形成的成分。普洱茶中富含茶多酚,故其抗癌的效果较为显著。从上个世纪后期,欧美、日本及我国科学家所做实验证明了普洱茶的抗癌功效。

  对于普洱茶的药用保健功效,中国历代医学名家均有论述,亦有不少史料记载。

  普洱茶能治早期的霍乱、痢疾等症,清代王士雄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

  清代赵学敏于乾隆30年(1765)辑著《本草纲目拾遗》,卷六《木部》 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茶膏”姜汤发散,出汗即可愈,口破喉损,受热疼痛,用“茶膏”五分噙口过夜即愈;受暑擦破皮者研敷立愈。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虚人禁用。苦涩,逐痰下气,刮肠通泄。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消胃生津,功力犹大也。

  “茶微苦微甘而凉……普洱产者味重力峻,善吐风痰,消肉食,凡暑秽瘀气腹痛、霍乱、痢疾等症初起,饮之辄愈。”

  《本经逢原》一书中载:

  “产滇南者曰普洱茶,则兼消食止痢之功。”

  《本草拾遗》中载:

  “治疮痛化脓,年久不愈,用普洱茶隔夜腐后敷洗患处,神效。”

  “治体形肥胖,油蒙心包络而至怔忡:普茶去油腻,下三虫,久服轻身延年。”

  《普济方》中载:

  “治大便下血、脐腹作痛、里急重症及酒毒,用普茶半斤碾末,百药煎五个,共碾细末。每服二钱匙,米汤引下,日二服。”

  《验方新篇》中载:

  “治伤风,头痛、鼻塞:普茶三钱,葱白三茎,煎汤热服,盖被卧。出热汗愈”。

  《圣济总录》中载:

  “须霍乱烦闷,用普茶一钱煎水,调干姜末一钱,服之即愈。”

  《物理小知识》载:

  “普洱茶蒸之成团。西蕃市之,最能化物。”

  《百草镜》载:

  “闷者有三:一风闭,二食用,三大闭。唯风闭最险,凡不拘可闭。用茄梗伏月采,风干房中焚之。内用普洱茶二钱煎服,少顷尽出。费容斋子患此,已黑暗不治,得此方试效。”

  吴大勋在《滇南见闻录》中言:

  “其(普洱)茶能消食理气,去积滞,散风寒。最为有益之物。”

  明代万历年间,王廷相《严茶议》载:

  “青稞之热,非茶不解。故不能不赖于此。”

  清光绪《普洱府志》卷之十九载:

  “茶产六山,气味随土性而温,生于赤土或土中杂石者最佳,消食、散寒、解毒。”

  清代张庆长撰《黎岐纪闻》中言:

  “黎茶粗而韶、饥秘消积食,去胀满,陈者尤佳。大抵味近普洱茶而功用亦同之。”


普洱茶的保健药用价值

  黄健亮先生(《当代普洱茶》一书的编者之一)以及云南农业大学教授邵宛芳、沈柏华和昆明医学院教授梁明达、胡美英教授对普洱茶的保健药用价值也进行了科学的实证研究,多有公认成果问世。

  在饮茶习惯相当普及的台湾,普洱茶饮用人口日增,很多人相信它可以改善高血脂或减肥,所以不少人还把它当减肥茶来喝。由于其保健功能众说纷纭,唯有通过科学实验证明,才能具有可信度。因此,为了解普洱茶在人体内如何发挥防止动脉硬化的机制,台湾大学食品科技研究所孙璐西教授进行了对普洱茶的科学研究。

  孙璐西教授投入茶叶特殊功效研究已近十年,每天都要喝上几杯茶。她说,饮茶是一种文化,制茶是一种艺术,常喝茶对身体有益无害。孙璐西教授说,普洱茶有别于绿茶、包种茶或红茶等茶类,是一种将绿茶经过微生物(霉菌)发酵后所得的“后发酵茶”。

  台湾大学食品科技研究所以普洱茶的水萃出物作为试验材料,将10克的普洱茶,用100毫升的水冲泡半小时,冷冻后制成粉末,再于每100克的饲料中,添加1.5克的普洱茶粉末,持续让老鼠食用一个月。结果发现普洱茶对抑制胆固醇在肝脏的深合成达41%,增加粪便内胆固醇排出达66%。

  在试管细胞中,如果每天施以80毫克/毫升的普洱茶萃取物,可以比没有喝普洱茶的细胞,延缓70%的肝胆固醇在体内的深合成。由于动脉硬化可能引起心肌梗塞或脑中风,其中最大的杀手就是因为胆固醇氧化。而根据动物实验,如果将普洱茶的萃取物喂食老鼠,可以有效防止体内胆固醇氧化。

  孙璐西教授强调,该研究尚未进行人体试验,使用的浓度亦高出一般日常饮用的3倍;对于在人体中到底要用多少剂量,目前尚没有定论。不过,茶毕竟不是药物,没有剂量数目上的限制,喝茶只是一个预防的观念,只要经常性、长时间养成喝茶的习惯,不要只是一时的兴趣,效果即会出现。

  在普洱茶进口量甚高的法国与日本,也不乏相关的研究。1978年巴黎的圣安东尼医学临床教学主任艾米尔·卡罗比医生,在蒙古、新疆一带考察时发现,当地游牧民族三餐以肉为主食,但经抽取血液化验时发现他们的血液中所含胆固醇、三酸甘油脂肪化合物一般低于正常人的标准,使他大为惊讶。进而对游牧民族常饮用的普洱沱茶进行化验。结果证明对40%以上的被试验者有不同程度的减肥效果,对40~50岁的人尤为显著。普洱茶对降低人体抗类脂化合物作用效果好的占37%,效果中等的占33%,而对人体的三酸甘油酯及血尿酸的影响则更明显,并有30%的人降低了胆固醇。

  同样在法国,巴黎的贝纳尔贾可托教授曾给20位血脂过高的病人,一天喝三碗云南沱茶,一个月后,他发现病人血液中的脂肪降低了13%,另外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也降低了。而饮同样数量的其他茶的病人血脂则无变化。又如巴黎大学奥尔赛营养生理学试验室主任吕东教授,也曾用两组白鼠进行实验。一组用普通食物喂养,一组用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喂养,两组都同时加入云南沱茶汁。9周后,血液化验结果,第一组脂肪降低10%,第二组脂肪降低30%。他据此推断,云南沱茶中有一种或数种不详物质,在水中溶解后有促进新陈代谢、平衡和节制胆固醇的奇效。

  即便是在以嗜饮绿茶为主的日本,也普遍将普洱茶用“贵妃茶”、“健美茶”、“益寿茶”、“快瘦茶”、“减肥茶”等品牌进行销售。日本学者柳泽彦在著作中载明:“普洱茶中的曲菌,含有微量脂肪分解酵素的脂肪酶,这对脂肪分解具有效作用。”日本的《健康》杂志也曾做过“曲菌发酵后的普洱茶可抑制体重增加、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及三酸甘油酯……”等特别报道。

  普洱茶可以有效降低血脂,但何谓“血脂”?对健康的影响又如何?据台湾大学医院内科教授、心脏内科主任廖朝崧指出:在我们的身体中,脂肪占全部体重的14%~30%。血液中所含的脂肪称为血脂肪。血脂肪包括胆固醇、三酸甘油酯、磷脂,以及脂肪酸四类。这些脂肪除脂肪酸外,均不溶于水,因此必须与蛋白质结合成为“脂蛋白”,才能溶于血中,以便运送至身体各处。人体中的脂蛋白可分为乳糜粒、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密度脂蛋白(I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五种。这些脂蛋白所含的脂肪以及蛋白质的种类及含量均不相同,与动脉硬化的关系也不一样。引起动脉硬化的强度依次为LDL最强,而HDL则与动脉硬化有负向关系。也就是说,HDL越高越不会发生动脉硬化。因此我们习惯将LDL称为“坏的胆固醇”,HDL则称为“好的胆固醇”。

普洱茶的防癌健身价值

  廖朝崧教授表示:高脂血症会造成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现代最重要的疾病原因,可导致中风、冠状动脉心脏病(狭心症及心肌梗塞),以及动脉堵塞引起器官缺血及坏死。

  廖朝崧教授建议:男性45岁以上,女性50岁以上,如有其他引起动脉硬化的危险因子,如高血压、抽烟、糖尿病,再加上血脂异常,就应该积极治疗及控制这些危险因子,包括适度运动、减轻体重、减少胆固醇及饱和脂肪酸(动物性脂肪)的摄取,而代之以不饱和脂肪酸(如葵花子油、玉米油、大豆油、橄榄油)。经过这些非药物的方法,若血脂仍然过高,就要由医师处方降血脂药物,在医师的指示下,规则服药。

  据我国西南农业大学研究,认为茶叶在渥堆过程中,黄酮类物质中以黄酮酶形式存在的最多。而黄酮酶具有维生素P的作用,可防止人体血管的硬化。而对于普洱茶来说,“渥堆”正是形成其独特风味的一个重要工序。

  据何国藩等人对茶叶降血脂效应的研究,普洱茶对高脂模型兔有降低胆固醇、三酸甘油酯、脂蛋白质总脂含量的效应。此外,饮普洱茶能引起人的血管舒张、血压暂时下降、心率减慢、脑部血流量减少等生理效应,故对老年人和高血压与动脉硬化患者,均有良好作用。港澳同胞认为绿茶性寒,红茶性热,普洱茶则性温宜人,被视为养身珍品。

  据云南省茶叶科学研究所测定,在同一地区条件下,衡量茶叶品质的主要指标“水浸出物”,云南大叶种比小叶种高3%~5%;“茶多酚”大叶种比小叶种高5%~7%;就“儿茶素”而言,大叶种比小叶种高30~60毫克/克。云南大叶种在云南北纬35度以上地区“水浸出物”为41%~46%,“茶多酚”为30%~33%,“儿茶素”为135~150毫克/克。而在普洱茶主产地的思茅、西双版纳茶区(北纬21~24度,一般“水浸出物”为47%~48%,“茶多酚”为33%~36%,“儿茶素”为170~190毫克/克,与其他品种相比,结果见下附表。*

  由此可见,“云南大叶种”是名副其实的优良品种,而生长于思茅、西双版纳、临沧等地的茶叶的品质又优于其他地区。

  近年来,国内外对普洱茶的生理、药理功能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法国、日本医学家研究结果,表明了普洱茶有抗癌的功效。

  要认识普洱茶的防癌健身价值,可以从以下列举的一些科学研究资料加以探讨。首先应从肿瘤流行病学及病因学角度来考虑。肿瘤流行病学家经过多年大量的调查研究,认识到癌症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已构成许多国家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据70年代的统计,全世界近45亿人口中,每年死于恶性肿瘤者约为400万人。预防癌症已成为广大人民的迫切期望。

  恶性肿瘤的分布有显著的地区差别,以食道癌为例,它在世界上有明显的高发区。从地图上看,食道癌的高发区呈带状分布,从我国的太行山区起向西,经过陕西、甘肃、新疆到哈萨克斯坦,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及阿富汗到伊朗。许多专家认为,癌症发病的地理差别与土壤及饮食因素有密切关系。

  我国恶性肿瘤总死亡率远远低于欧美国家,但云南省是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较低的省份。思茅、临沧及西双版纳等又是云南省恶性肿瘤死亡率较低的地州。这些基本资料已载入70年代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恶性肿瘤地图集》及《云南省恶性肿瘤分布图》。

  为何思茅、普洱等地恶性肿瘤较少?虽然涉及因素很多,但不能不考虑到这与这些地区的土壤气候特点,以及由此而出产的特殊茶叶品种,还有广大人群长期饮用这种特殊的茶叶有关。

  我们注意到普洱产茶地区多为褐土,该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较低。如果说普洱茶有杀伤癌细胞、抗癌细胞突变及防癌作用和有减肥降血脂的功用,那么就会令人联想到普洱茶生长地区的土壤有何特点?普洱茶的化学成分又有何特殊性?这些特殊的化学物质经饮茶进入人体后,会引起人体何种生理反应?对防病、保健、益寿等有何作用?当然,这样的联想及假设,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科学研究来加以证实。

普洱茶含有多种丰富的抗癌维生素

  《中国抗癌报》1989年1月5日第三版黄延祚先生报道,日本为全世界胃癌最高发区,但其静冈县因为产茶,居民饮茶,该县人群的胃癌发病率显著低于其他县。该报同年6月5日第四版张志学先生报道,从日本厚生省发表的资料来看,产茶地区人群的恶性肿瘤总发病率、胃癌及肝癌发病率均比非产茶地区明显较低。

  肺癌死亡率在世界各国均逐年升高。男性肺癌死亡率远高于女性,这与男性吸烟较多有关。云南省宣威县煤烟污染严重,是肺癌高发区,但患者的性别比例显示女性多于男性。男性也受到严重煤烟污染,并且大多还吸烟,那为何男性肺癌死亡率反而低于女性呢?当地生活饮食习惯上,男性常年喝大量浓茶,而女性则较少或不喝茶。喝茶可以利尿,利于体内致癌物质及放射性物质的排泄,喝茶可消除体内致癌自由基,对此已有较多的报告。《中国医药报》1989年8月10日第一版江苏肿瘤研究所报道,饮茶可降低烟酒致癌的毒性反应,使微核异常(细胞突变的表现)的检出率降低20%,浓茶的作用更为明显。

  在显微镜下观察体外培养的人癌细胞,没有看到咖啡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而绿茶及红茶则可杀伤癌细胞,尤以绿茶的作用更为明显。人们比较了许多品种的绿茶的功效,发现普洱茶杀灭癌细胞的作用最为强烈,甚至常人喝茶的1%的浓度亦有明显的作用。

  在显微镜下观察用体外培养的胃癌细胞的生长规律,可看到癌细胞在培养瓶内以两天数量翻一番的速度繁殖着,它们向四周不断地扩张,破坏着周围的正常细胞。但是,当给它们加上数滴普洱茶水后,过了两天,这些胃癌细胞的核分裂停止了,细胞数量不再增加,癌细胞由多边形浓缩变圆,伪足缩短量减少,失去贴附及游走的能力,甚至脱落浮起丢失,残留者亦变小变圆浓缩等等。这些变化均可证明癌细胞在茶的作用下,由变性趋向死亡。

  用肺癌、鼻咽癌、子宫颈癌、血癌的细胞进行同样的试验,也获得类似的效果。

  进一步用动物进行验证,在小白鼠的皮下种植肺癌或胰腺癌细胞,再用云南大叶茶的水提取液每日给小白鼠灌胃。10天后,解剖其皮下的肿瘤,发现饮茶组小白鼠的肿瘤比不饮茶组要小。经多批试验复证,饮茶的抑瘤率为30%~40%。说明由消化道摄入的茶水,可以吸收到全身,抑制皮下肿瘤的生长。

  经测定,普洱茶含有多种丰富的抗癌维生素,如β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等。用电子检测法观察普洱茶,发现含有多种极为重要的抗癌微量元素。多批动物实验证明,幼鼠长期饮茶,对其生长发育及繁殖力均无影响。

  茶叶除了抗癌作用,还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以及钙、磷、镁、锌、铁、氟等元素。以上化学物质都是人体的必需成分,维持着人体的多种正常功能,防止许多疾病的发生。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用茶叶水提液制成的片剂,给予放射治疗反应的肿瘤患者口服,显著减轻了放射治疗引起的呕吐、食欲不振、白血球下降等副作用。

  长期饮茶,还可防止因吸烟摄入体内的3.4苯并芘等多环芳香烃致癌化学物质的致癌作用;防止食物中的亚硝胺前体在胃内形成亚硝胺;防止黄曲霉毒素的作用。广西肿瘤研究所发现,茶对黄曲霉毒素引起的动物肝癌,有抑制其发展的作用。

  普洱茶之用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保值增利”。普洱茶是“古董”,是能用“口”来品尝的历史陈香。西湖龙井、洞庭君山、黄山云雾、武夷大红袍、台湾冻顶乌龙皆是越新越好,没有“储藏”价值,成不了“古董”,而普洱茶却是“越陈越香”,越随着时间的积淀,普洱茶的价值就越高。有商家估算过,5年前存下的普洱茶每年增值30%,6~10年以后每年增值一倍,10年以后则是成数倍的增值,30年以上的茶则可用“天价”表述。

  作为普洱茶,还有极重要的一点就是给人们一种审美的需求。日本人冈仓天心在其著作《说茶》中说到茶道,他认为:

  “茶道是其于崇拜日常生活里俗事之美的一种仪式,它开导人们纯粹与和谐、互爱的奥秘,以及社会秩序中的浪漫主义。茶道基本上是一种对不完美的崇拜,就像它是一种在难以成就的人生中,希求有所成就的温良的企图一样。”

  的确,圆圆的饼形茶让人想起上天、日、月;方砖茶给人以大地的怀想;沱茶又是山形:“天圆地方,山在其中”。这些不就是普洱茶形所昭示的思想吗?那琥珀色的茶汤,更显出神秘的氛围,它所教示给我们的是悠远的历史故事。

  普洱茶之用是一种时尚、一种健康美好的生活方式。在那陈香的琥珀色之中,显现着“中和”、“宁静”,以及“缥缈”和“怡心”。 如果要对普洱茶的真伪、好坏、新陈、香味、时序、品性有较高的认识,就必须培养自己对普洱茶的“情感和热爱”,并躬身实践,以便修炼成出色的普洱茶人。这时候,你就会达到一种境界。否则,只靠别人的清谈和书本的阐述,是不能很好地领悟普洱茶的精髓的。

  要亲自去寻访古老的大叶种茶树,同少数民族姑娘一同在大茶树上采摘茶叶,闻一闻茶叶的自然清香;同老人们喝一喝幽香的陈年普洱茶,听一听他们述说马帮运茶进贡的故事。还应该亲自去储存那些普洱“青饼”:三年的、五年的、十年的、二十年的、三十年的……去品尝这不同年代的茶吧!欲悟得普洱茶之真谛,必须靠自己的身体力行,靠不断地用时间来打造经验。那么,普洱茶和人和心和识终究会浑然一体。

  普洱茶之辨首先要明了产地。普洱茶以西双版纳、思茅、临沧即澜沧江中下游地段生长的乔木型大叶茶为主,特别以勐海、镇沅、景迈、易武、景东、景谷、布朗山之茶为优。如果有了好的原料,再经很好加工过的普洱茶,就基本上没有存放不当的问题,一般来讲都会是不错的茶。然后可进一步从“色、香、味、形”四个方面考察茶叶的质地,通过它的色泽、香气、味道、形态来掌握茶叶质量的优次。此时就要调动眼、鼻、嘴、手来进行鉴别和审美。

  唐代茶道大师陆羽曾赞叹:苍天生育万物,都有它的奥妙,人类所做的不过涉及一点浮浅的皮毛。人们借以庇护自己的场所是房屋,房屋可以建造得很好;穿的是衣服,衣服可以做得很精美;充饥的是饮食,饭与酒的味道可以美极了。而茶却有九种难处:一是采造,二是鉴别,三是器具,四是用火,五是用水,六是炙烤,七是碾末,八是煎煮,九是饮用。阴天采摘,晚上烘烤,还不能算会制作茶的;用口尝味道,用鼻嗅香气,还不能算会鉴别茶;有膻味的锅炉,有腥气的瓦盆不能用作煮茶、饮茶的器具;有油脂的柴和烤过肉的炭,不能用来烘茶、煮茶;急流的水和淤积的水,不能用来煮茶;茶烤得外面熟而里面生,不能算是烤好了的茶;碧绿色的茶叶细粉和淡青色的茶叶尘灰混在一起,算不得是茶末;煮茶时操作不熟练,仓促地搅动茶汤,不能算会煮茶;只是夏天喝茶而冬天不喝,不能算懂得饮茶。

  茶之辨是要有一定悟性的,非一日之功。它囊括了茶道、茶艺、茶用的方方面面。

  台湾邓时海先生对普洱茶的品味自有一番境界,我们认同他的感悟,现在把他的成果归纳介绍如下:

  【生熟之辨】

  鲜活是从生茶青饼得来,普洱茶是否鲜活,首先要看是否是以生茶方式制作。在1970年以前的普洱茶的制作,都是以生茶工序制作,将采来的茶菁经过杀青、揉捻、晒干、蒸压成型再加以干燥,这些制造工序完成后,叫青饼。由生茶制作工序所生产的普洱茶,才能保持鲜活之色。有了鲜活,就可从香气、汤色、叶底来辨生熟。

  普洱熟茶因为经过渥堆,会产生一股“熟味”。一般只有10年陈期以内的干仓熟茶(按传统说法,未曾霉变过的茶品为干仓茶),可以从熟茶表面闻到一股熟茶味。经过10年、20年左右,茶表面那股熟茶味已经消失,则可从茶汤中感觉出熟味香。1973年间由紧茶的材料改做成的第一批熟砖茶,称之为“73厚砖茶”,至今已三十多年了,无论从茶或茶汤来品味,都已没有熟味的感觉,有的是一股陈香。陈香不同于一般熟味,是经过长期干仓陈化而转变过来的最好的熟茶茶香。熟茶味、熟味和陈香是最直接而有效分辨生茶和熟茶的方法之一。

  干仓的普洱生茶茶汤是栗红色,即使陈年的生茶,比如已经有八九十年历史的“龙马”牌“同庆”老号的普洱茶,它的茶汤颜色只略比50年的“红印”普洱圆茶的茶汤深一些。而熟茶的茶汤颜色是暗栗色,甚至接近黑色。

  干仓的普洱生茶叶底呈现栗色至深栗色,叶条质地饱满柔软,充满鲜活感。普洱熟茶的叶底多半呈现暗栗或黑色,叶条质地干瘦老硬。如果是发酵比较重的,会有明显的炭化,像被烈火烧烤过一般。有的茶有些较老的叶子,叶面破裂,叶脉一根根分离开,有如将干叶子长期泡在水中那种碎烂的样子。但是,有些熟茶若渥堆时间不长,发酵程度不重,叶底也会非常接近生茶叶底。反之,也有些生茶在制作工序中,譬如茶菁揉捻后,无法立即干燥,延误了较长时间,叶底也会呈现深褐色,汤色也会比较浓而暗,跟只是轻度发酵渥堆过的熟茶是一样的。

  【干仓、湿仓之辨】

  干仓后发酵,也称之为自然陈化普洱茶。湿仓后发酵,通常称之为霉变陈化普洱茶。形成湿仓茶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商人为了使新鲜的普洱生茶能及早饮用,从而立即销售获利而使用的方法。一般在市面上看到的湿仓茶,绝大多数是由生茶制成的,极少看到有熟茶的湿仓茶。近来有一批普洱茶,是做成轻度发酵熟茶,而后再加以湿仓陈化,其茶性的确比较接近熟茶的真实特色。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也就是为了能够提前饮用,马上出售,与湿仓茶的功能目的一样。分辨干仓与湿仓普洱茶的方法,可以从外形、气味、汤色和叶底看出来。

  干仓普洱茶的条索结实、颜色鲜润、油面光泽,充分表现了茶叶的活力感;而湿仓普洱茶的条索松脱、颜色暗淡、粗糙黑绿且茶叶表面或夹层留有绿霉或灰霉。

  一些发霉不久的,或发了霉又加密封的茶,在一打开时,就会从茶叶中发出一股呛人的霉味。如果发霉很久了,如“圆铁”普洱茶于二三十年前霉变过,后移到干仓回仓,则其茶本身已经闻不出霉味来,但在茶汤中仍然会有一股扑鼻的霉味。如果发霉超过二三十年以上,茶汤中的霉味会很弱,甚至闻不出来了。

  干仓生茶的汤色是栗红色,陈期在七八十年以上的,略转深栗色。如干仓陈化的“圆铁”普洱茶,茶汤呈鲜栗红色,是典型干仓生茶的汤色,而“同庆”老号的普洱茶,则已经转向深栗色了。湿仓茶的茶汤与熟茶一样呈暗栗色,甚至变成黑色。七子饼普洱茶,茶汤呈现暗栗色,是典型湿仓茶的汤色。

  干仓普洱茶的叶底是果黄色至深栗色,质地活而柔软,其生茶的叶底,在干仓长期陈化过程中,颜色变化不大。“同庆老号”近百年的普洱茶,可将当年的活力泡出来,叶底仍呈现出新鲜栗色,使人感觉有如回到百年前易武大茶山那种心旷神怡的人文自然环境中。湿仓普洱茶的叶底,是暗红色或是黑色。湿仓生茶和熟茶的叶底颜色很相似,但熟茶叶底质地是干硬的,而湿仓生茶叶底没有弹性,是腐烂的。

  【陈色之辨】

  陈色是一种经过陈化后所产生出来的韵味,比如我们观看一片茶的颜色,直觉会告诉我们,那是新鲜色感,或是陈旧的感觉。在普洱茶领域中,它的陈色也一样是可以品尝出的。但如果要享受陈色所给予的感性美,必须先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经验。

  品味普洱茶陈色的知识和经验,是一门独有的学问,无法从品尝其他茶种的经验移转得来,所以显得格外困难和深奥。陈色没有具体标准,完全靠经验的感觉。品酒师手中并没有酒的年份陈化标准,靠酒含在口中,屏住呼吸,凝神静气,来感觉酒的陈韵年期。品味普洱茶陈色也一样,全靠品茗者的感性经验。每一种普洱茶的陈化历程,都会表现在其层次性的独特口感上,这些独特的口感,就是陈化色味。学习认识而体会普洱茶陈韵最好的方法,也是最笨的方法,就是不断地品尝,最好有前辈从旁提示指导。要从不同年代陈期的茶汤中,去寻找不同年份的陈色感觉。陈色只能体会不能言传,如果一定要用言语文字表达,只能作笼统概括的说法,也只限有经验者听了才会引起一些共鸣。比如说太青了,不够旧;或者说太新了,不够老;或者说太燥了,不够陈。其实从青旧、新老、燥陈的排列,已初步表明了一些陈色的层次概念。如果能从陈色中引起共鸣,得到领会,激发思古之幽情,那么越是陈旧的普洱茶就越能激起更强烈的心灵之美的震撼,你就能感觉到什么是越陈越香了!

  【香气之辨】

  普洱茶香有荷香、兰香、樟香和青香四大类。这些类别的茶香,都是新鲜普洱茶菁中众多香味中的一种,也都是普洱茶菁的原香。这些普洱茶的荷、兰、樟和青香,都必须是经过新鲜的制作工序和自然的贮存过程才能保留下来的。尤其兰香和樟香,必须是云南旧茶园乔木茶树与樟树混生才具有。至于目前矮化灌木的新茶园所生产的普洱茶香,就只有荷香和青香了。

  清·张泓著《滇南新语》:

  “毛尖即雨前所采者,不作团,味淡香如荷,新色嫩绿可爱。芽茶较毛尖稍壮……女儿茶亦芽茶之类。”

  “不作团”,指的是不做成型的散茶。

  “味淡香如荷”,雨前毛尖非常幼嫩,茶汤很清淡,有莲荷之香气。

  “芽茶较毛尖稍壮……女儿茶亦芽茶之类”,以目前普洱茶等级分类,毛尖应该是级外茶,一般不会去制作的。而以芽茶亦女儿茶为一级茶菁,但新鲜的一级幼嫩普洱芽茶是品不到荷香的,取而代之的是强烈的青叶香气。云南大叶种普洱茶,虽然已经是矮化密植,但是一级嫩叶绿茶仍有一股强烈的青叶香,近乎糯米香。如勐海的“雪海白毫”为最嫩的普洱绿茶,也都是味重香浓,不像长江南北的小叶种绿茶,茶汤清淡,茶香雅致。如果以往都是乔木大茶树的普洱绿茶,香味必然是更加猛烈。

  荷香来自幼嫩的普洱茶菁,一般也都是不作团的散茶,冲泡之前的赏茶,可以闻到淡淡的荷香。冲泡功夫可直接影响普洱茶的荷香,宜用清新软性的水冲泡。冲水时水温应沸,以快冲速倒方式比较适宜,与冲泡半熟乌龙茶的方法相同。茶汤喝入口腔中,稍停留片刻,将喉头前的上颚空开,一股荷香经由上颚进入鼻腔中。在嗅觉感应下所散发出的淡然荷香,仿佛在叙说着普洱茶悠然的历史,激起你对自然的向往。

  “香于九畹芳兰气,圆如三秋皓月轮”,这是描述普洱茶最美的诗句,指普洱圆茶像秋天圆大而美好的月亮。芳兰是指有香气的兰花,这一句的意思是形容茶香比浓郁的兰花香更香美。

  用次嫩的三、四、五等普洱茶菁制成的散茶、圆茶都有兰花香。如远期的“同庆老号”圆茶、早期“红印”圆茶和一些“大字绿印”,都是以次嫩的普洱茶菁制成,泡起来会有芳兰气的兰花香。就上面三种圆茶而论,远期的“同庆老号”圆茶已经刚刚跨越陈化巅峰期,茶性已有趋向减弱之势,兰香也逐渐在消失中,应该加以密封而使之停止继续后发酵陈化。有部分的普洱茶在久远陈化历程中,没有得到妥善保存,包裹的竹箬破碎了,已不成筒而散成单片,甚至变为散茶,因而发酵较为快速,兰香已经极为削弱。至于那些“大字绿印”,由于陈化期甚短,或在陈化过程中密封太严,或仓储过于干燥,陈化发酵程度还很浅,这样会使兰香很明显,但显得冲劲极强而不够沉着细腻,远不如“同庆老号”圆茶的兰香那么纯正幽雅,也没有那么迷人的魅力。

  中国茶叶公司云南分公司生产的红色茶字的圆茶,俗称为“红印”,确实是一种茶性优良而多变化的极品。“红印”最早产于1939年间范和钧时代,开始是由云南勐海茶厂生产,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都陆续有制造和销售。而前后的产品中,哪些是先产,哪些是后造的,却极不容易辨别。在“红印”普洱茶中,有些是属于兰香,也有些是青樟香或野樟香。兰香的“红印”是20世纪40年代的早期“红印”,条索较细长,色泽也比较墨绿,泡开的茶叶底可明显看出是比较细嫩的茶菁。“红印”的兰香较为浑厚,虽没有“同庆老号”圆茶那种清雅,却比“大字绿印”圆茶的兰香来得清纯。

  新鲜的普洱茶菁那股青叶香,经过长期陈化后,由青叶香而转为“青香”。那些种植在樟树林下的茶树,得到樟香的渗透,樟香较弱者而融合青香成为兰香;如樟香较强而盖过了青香者,则成为樟香。较嫩的三至五等普洱茶菁所含樟香较弱,多为兰香的茶香。兰香是普洱茶中最珍贵的茶香。

  最幼嫩芽尖或蕊珠的“少年”普洱茶,会有清淡荷香,而比较成熟茁壮的“中、老”年普洱茶,则含有幽雅樟香。普洱茶的兰香是出现在“少年”过渡到“中年”的“青年”期,所以兰香兼具了荷香及樟香之美,而且也比较有含蓄性。一般未经泡开的干茶叶不容易闻到兰香。同时冲泡功夫也要比较讲究,与冲泡荷香普洱茶的方法相同。

  云南各地都有高大的樟树林,这些樟树多数高达数米,在大樟树底下的空间最适合茶树的种植生长。大樟树可以提供茶树遮荫的机会,茶树在樟树环境下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如在樟树枝叶上生有许多小蜘蛛,会垂丝下来,吃掉茶树上的小绿叶虫等病虫。更可贵的是茶树的根,与樟树根在地底下交错生长,这样茶叶便有了樟树香气。同时樟树枝叶也会散发出樟香,茶树更直接吸收了樟香气贮存在叶片之中,于是普洱茶便有了独特的樟香。

  云南大叶种普洱茶,茶性非常强烈浓郁,再得到了樟香的掺和,显现出一种高贵古朴、气韵无穷的茶性美。从一般普洱茶品茗者认知中,都认同樟香普洱茶必定来自樟树林树下的茶园,也必定是在肥沃土壤中成长的,可以提供给人类生命力量的营养。就像灵芝,它是一种非常神奇的药性植物,一般中医界都认为生长在樟树上的灵芝是极品,它不仅香气优美,而且最具医疗功效。

  从普洱茶菁的老嫩来看,所含的樟香浓淡度是不同的,大约由四等茶菁就开始摆脱了荷香的影响,有了较明显的樟香。六等、七等最壮的茶菁含樟香最强,九等、十等茶菁已是老弱的叶子,所含樟香就渐渐转淡了。茶菁的老嫩、樟香的浓淡和陈化时间的长短,这三方面条件相互影响,普洱茶就有了青樟香、野樟香和淡樟香之分,也形成普洱茶樟香多层次的变化。

  青樟香普洱茶的典型代表就是圆茶铁饼普洱茶,也叫“圆铁”,是20世纪50年代云南大理下关茶厂的产品。那时大理的茶园并不多,茶也不好,于是从勐海茶厂调来了普洱毛茶,而且是最好的四、五、六等茶菁,做成了这批圆茶铁饼普洱茶,这是一批有着青樟香的上好普洱圆茶。还有20世纪早期“可以兴号”茶庄生产的一批砖茶,每块0.5公斤,也都是顶好的青樟香普洱茶,现在留下来的已经不多,都属于收藏品了。

  野樟香普洱茶的茶种比较多,如百年的“福元昌号”圆茶、20世纪30年代的“鼎兴号”圆茶、“同庆号”圆茶、“宋聘号”圆茶。以及“红印”、“绿印”圆茶,都是野樟香的极好茶种。野樟香是来自最“壮年”的三等、四等茶菁。目前仍留下来的“鼎兴号”圆茶,带有一股饱满纯正的油樟香,是倚邦出产的茶香最浓烈的好普洱茶。

  淡樟香普洱茶以粗老茶菁制成的最为理想,如陈年的各种紧茶。普洱紧茶都是以粗老茶菁为原料,甚至是与制造其他茶所剩下的茶菁混合在一块做成的。

  野樟香的普洱茶,其陈化蓄存过程中,要放在空气流通之处,且要有相当的湿度(不会造成霉变),促使其较快陈化,用此法是会转为淡樟香的。在这种情况下造成淡樟香的普洱茶,有一部分本来是野樟香的无纸“绿印”圆茶,脱掉筒包竹箬成为单饼,而又贮放在湿度很高的环境中,但并没有发生霉变,只是陈化程度极快速,茶性改变太快,造成了由野樟的茶香化成淡樟的茶香。由此可知,快速陈化不但会减弱茶香的强度,更会改变原有的茶香本质。

  云南省地域幅员广大,有适合大叶种茶树生长的辽阔土地,还有许多大叶种茶树不是种植在樟树林底下,但同样长出非常肥硕的茶菁,而且能做出很好的普洱茶。另外一些生长在越南、泰国和缅甸北部的大叶种茶,也多半是不栽种在樟树林底下的,俗称边境普洱。在这些茶中,有许多都属于上等的好普洱茶,只是缺少兰香和樟香。但幼嫩的茶菁也有清淡的荷香,较壮的茶菁却有着一种特殊的香味,经过长期陈化后,留下了青香。青香是普洱茶的好茶香,青香和樟树的香气混合一起,形成普洱茶的樟香。当闻到普洱茶樟香时,如刻意地避开樟香,也可以闻到茶的青香。但是千万要注意,要用晒青的方法加工,而不要用水杀青。水杀青的茶叶失去了内含的果胶及其他成分,永远变不成普洱茶。

  另外有小叶种普洱茶品,陈化后有着非常好的青香,如“杨聘号”圆茶、“同昌黄记”圆茶,都是用倚邦茶山小叶种乔木茶菁制成的,没有混生在樟树林,所以保有最纯的青香。“鼎兴号”红、蓝圆茶的茶菁,掺进了樟香气,形成了浓浓的“油樟茶香”。

  许多人闻到茶带有青香,就说那一定是边境普洱,并不全然。20世纪50年代那些“大字绿印”普洱圆茶,也是勐海茶厂的产品。其中有些并没有樟香,但青香却非常强烈,这些缺乏樟香的“绿印”茶菁,就是来自不生长在樟树林中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青香是普洱茶原本的茶香,只是显得比较沉闷油腻,如果加上了樟香,便表现得浓酽而活泼多了。

  荷香、兰香、樟香、青香,是普洱茶至珍至贵的茶香。这些茶香的形成,除了是优良的普洱茶茶菁外,必须是新鲜生茶的产品,加上自然陈化的过程。


  【味道之辨】

  普洱茶通常分甜、苦、涩、酸、水、无味等数种味道,这些味道不仅单独存在于某一泡普洱茶中,也可能同时有多种味道并存。其中,甜是普洱茶品茗者所梦寐以求的;苦和涩则本来就是茶叶特有的味道,尤其老茶客多半喜欢有适当的苦涩味道;酸味和水味却是大家所不喜欢的,普洱茶应尽量避去酸、水的味道;至于无味虽并不是味道,但是人们习惯将淡而无味视为普洱茶的味道,算是无味之味了!

  普洱茶属于大叶种茶叶,成分相对饱和浓厚,经过长期陈化,苦和涩的味道因氧化而慢慢减弱,甚至完全没有了,糖分却仍然留在茶叶中,经冲泡后,慢慢释放于普洱茶汤里而有甜的味道。

  上好的普洱茶,冲泡次数越多,甜味越浓。在普洱茶的行列中,“红莲”圆茶和“圆茶铁饼”都是用相同的茶菁为原料,但不同的制造方法,使这两种茶都带有蜂蜜的甜味,是其他普洱茶所不及的。另外有一批由广东中茶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所制造的“大字绿印”普洱茶,其茶菁是来自云南省,称之为“广云贡饼”。这一批“广云贡饼”有甘蔗甜味,而且使品茗者感觉甜味会留在口腔内部上颚,久久不散。

  苦本来是茶的原性,古代称茶为“苦荼”,早已得到了印证。最早期的野生茶,茶汤苦得难以入口。经过我们祖先长期的驯化,野生茶由“野生型”茶树而成为“过渡型”茶树,最后才变成今天的“栽培型”茶树。虽然这是一连串植物的演变过程,然而站在品茗者的立场角度,我们比较关心的是茶叶由难以入口的苦味,而逐渐苦味淡薄,乃至于成为常人能够饮用并视为美味的珍品。先苦而后才能回甘,这是带给普洱茶品茗者真知灼见的启示。甘是能同苦味并列入普洱茶品茗的范畴之中,和苦味并驾齐驱的。

  常听人说“不苦不涩不是茶”,其实陈化六七十年以上的陈年老普洱茶已经不见苦涩了。没有了苦涩,而仍然能表现出其茶味道的茶品,一般都被称之为好茶。有口感比较强的阳刚性普洱茶,也有口感比较温顺的阴柔性普洱茶。根据刚性、柔性以其苦涩的程度而定,这是最具体的辨别方法。如中茶公司所出品的普洱生茶,是干仓贮放的,包括最早期的“红印”和“绿印”甲乙普洱圆茶,已有50年的陈期了,也都是属于刚性的茶品。而六十多年的末代紧茶和八九十年的“同庆老号”圆茶就是典型的柔性茶品。

  酸味和水味都是普洱茶不好的味道,人们在品茗普洱茶时当然不希望有酸味、水味出现。茶叶制作不良或者存放不好,都可能形成酸味;茶菁选择不好也必然形成酸味。一些现在灌木新树的茶菁,或者云南省外的普洱茶菁,以及边境普洱茶菁都常见有酸味。近来在市面上可买到的一部分七子饼普洱茶,贴着“宋聘号”或“鼎兴号”内飞(标识)的边境普洱圆茶,每每经过三五开冲泡后,有的酸味才会渐渐减少。酸味是普洱茶品茗者不愿意接受到的味道,它代表了茶品的低劣或败坏。

  一般新鲜茶叶的制作,如果在“走水”的程序处理不好,也会形成茶叶有水味。贴着一大张红色“宋聘”内飞的“红心”圆茶,不管在茶香、茶气、陈韵各方面都算得上是极品珍藏的好茶,但是茶汤中水味很重。1973年由紧茶改型的第一批厚砖茶多半都是有水味的。水味会给人有稀弱、败坏而不新鲜感觉,它也是普洱茶品茗者所排斥的。

  大多数的普洱茶品茗高手,都公认“无味之味”是普洱茶的极品。这可能与贮放陈化的年份有关。两百年陈期的“金瓜”贡茶,专家对其评语是“汤有色,但茶味陈化、淡薄”。一些陈年普洱茶原本是圆饼形茶,由于年代太久远,已经松开成散茶了,称作“红芝”普洱茶。“红芝”普洱茶能冲泡出很强的野樟茶香,陈韵十足,水化生津,却淡而无味。

  无味之味有着十足的禅境,此种无比高尚境界,在数百种茶中,恐怕是只有普洱茶所独有的了!虽然普洱茶的茶道是参化道家的真道,但同时却也处处充满禅机。参禅者从无味的普洱茶品饮中,透过明心见性而得到顿悟。普洱茶真可谓善性之饮。

  普洱茶汤饮入口腔所引起的各种口感,除了前面在味道部分进行说明,其余的归水性这部分来介绍。水性可以分为滑、化、活、砂、厚、薄、利等七方面,其中滑、化、活、砂、厚是普洱茶正面特色,而薄和利则是负面性特征,其是能影响品茗情境的。

  滑是最柔的感觉,比如将最细的纯豆浆或爱玉仙草含在口腔里就有一种至柔感。滑会使人感觉到温和、舒顺和亲切,也会使人心神比较安适稳定。

  普洱茶水性的醇滑,随着陈化时间越长,表现得越优秀,最后达到化的境界,这也就是构成普洱茶越陈越香的要素之一。

  “入口即化”同样是陈年好茶和好酒的表现。普洱生茶的水性要达到化的境界,通常必须贮放60年以上,而且还要在比较理想的环境中陈化。熟茶要比生茶更容易得到化的水性。

  “入口即化,喝了没渴”,是品普洱茶时人们对茶汤水性最高境界的赞叹语。

  好茶的茶汤喝到口腔里就像喝好酒一样,立刻化为一股异香。酒会使人感觉到一阵酒香冲向上颚,但是很快就渐渐挥发过去。而普洱茶的化劲,和酒的化劲不同,它柔和而宁静,不会有那股霸气熏脑的逼促。酒气的化劲使人自我膨胀,心神恍惚,醉言失态;普洱茶的化劲则叫人满身轻利,神清智明。

  活泼的水性是各种茶品茗者一贯重视的茶汤的漫美表现,它能在口腔中产生一种活泼的感受。水性的口感如同陈韵一样,是偏重于较抽象性的,也都是靠个人不断地从实际的品茗当中培养出来的鉴别能力。这种感觉是无法以文字或言语描述其真伪的。

  在普洱茶行列里,只有干仓普洱生茶的茶汤才有较强的水性活泼品味。在制造过程中,经过一定程度渥堆发酵的普洱熟茶,以及产生霉变的、湿仓陈化的普洱生茶,都会增加水溶性物质成分,而且越是重发酵或越是重霉变的,越会增多茶汤中的水溶性物质,茶汤颜色也越深浓,甚至成为黑色。水溶性物质的增加,直接影响水性活泼品味。所以只有生茶干仓普洱茶,才可能有最好的活性品味的表现。

  砂的口感主要来自普洱熟茶的茶汤,而且是有较长陈化期的茶品。20世纪30年代勐海“鼎兴”茶庄所生产的那批末代紧茶,可能在晒青时延误了时间,促使自然发酵过多,变成了熟茶紧茶;还有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73厚砖茶熟茶,这两批茶叶为比较陈旧的熟茶茶品。凡喝过这两批熟茶的,都能感受到砂的品味。

  普洱茶水性的砂感,是透过口腔来感觉,使人有一种粗犷而浓郁的感受。砂感是普洱茶熟茶水性的一大特色,而普洱生茶则不易见到。

  【喉韵之辨】

  茶最原始的用途是药用,以后才用来解渴。解渴的首要条件就是喉头得以滋润,立即解除紧箍的干涸。喉韵一向都最受品茗者的青睐。资深的品茗高手,极重视喉韵特色;茶商更以喉韵特强为标榜,而抬高茶品售价。普洱茶的喉头感受可以分为甘、润、燥三方面。

  茶多半是先苦后甘,凤山茶菁制成的“福禄”贡茶是苦味的茶底,勐海芽茶制成的“白针金莲”也是苦底茶汤,它们都能够表现出苦尽甘来的特色。“同庆老号”圆茶陈期近百年,苦涩味全消失了,但饮后仍能有微微回甘的喉韵,持续甚久,的确是好的普洱茶。早期的“红印”普洱圆茶,采用较嫩茶菁制成,陈期已逾五十年,有兰香,略有些苦底,多冲泡几开后苦味不再,其回甘则相继不断,效果特好,是普洱茶中之极品。

  品饮到能使喉头润化的茶汤,人虽然没有口渴现象,却是越喝越想喝。这是因为润感使人有安稳、充实、舒顺的满足感。一般乔木老树的普洱茶,经过适当陈化后,都能达到“喉吻润、破孤闷”的润化效果。

  有些陈年普洱茶品,在贮存过程中太过于密封,开封后马上冲泡,会有燥的情形。把它装在较宽大的容器中,回存一段时间后,燥感自然会消失。有人将霉变的普洱茶送进烤箱焙火,为的是要去除其霉味;有人在煮普洱茶之前将茶叶放在茶罐内烤过,以求得香味。但如果茶焙得过重,烤得太焦,也会造成燥感。一般夏季和秋季采摘的茶菁,多多少少会带有些燥感。茶叶一旦有了燥感,就不能评为好茶,品茗者对燥感是最难以接受的。因为燥感不但令人感觉难受,而且使人感到不安,更因燥的出现,一壶茶即使拥有最优美的特色,也会立即被统统否定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