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2005中国传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3 22:54:05
●致敬之年度传媒人物
○黎瑞刚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总裁
致敬理由:1.5亿元独家买断2004到2007三年的中超转播权的意义,在上海文广传媒集团2005年迈出的关键几步中,也许只是一小步。
在一年之中,文广集团先是拿到第一张国内的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牌照,随后又联手中国移动推出“手机电视”流媒体业务,从而成为迄今为止,中国内地惟一一个跨越传统与现代,经营业务遍及纸质媒体、卫星电视、宽频电视、手机电视的传媒集团,并一举把几种新兴媒体早早握在手中。
而在过去的两年里同样是大手笔不断,文广集团将上海卫视改名为东方卫视,并为其注资2亿元;联手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北京青年报社合作创办了《第一财经日报》。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该集团展现出的全球视野和高端追求:文广传媒与CNBC(美国全国电视广播公司商业有线电视网)和英特尔公司建立了联盟,并孜孜不倦地探索高科技与媒体的结合。而这些,与三年前以35岁之龄接掌文广传媒集团总裁的黎瑞刚密不可分,从他的身上,我们或许可以隐约看到中国新成长起来的一代传媒人,对于全球化和传媒发展方向的把握。
●致敬之年度舆论监督
○聂树斌、佘祥林冤案系列报道
致敬理由:还有什么比把清白还给一个无辜的灵魂更能彰显媒体的价值?对聂树斌案以及随后对佘祥林案的追踪报道,一条生命,一桩冤狱,两个普通人的遭遇,又一次促成了全社会对“严打”历史积弊与司法体制缺陷的高度关注,也让我们反思社会修补纠错机制的重要性。
在聂树斌案和佘祥林案的报道中,包括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在内的数百家新闻单位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显示了媒体对于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致敬之年度特稿写作
○《艾滋病人和总书记握手后的生活》
记者:董月玲《中国青年报》2005年12月14日
致敬理由:原本对媒体而言相对常规的选题,因为一个对于反艾滋歧视最具标志意义的人物,更因为文章希腊式悲剧情怀的叙述,成为2005年最具特色的一篇特稿。
两个普通的艾滋病人得到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接见,但人们的偏见是如此之深,以至于他们及其家庭的命运却没有因为这次接见而变得更好,这一结果恰如其分地揭示了大多数艾滋病人的生存现实。平实的主题,随着文章内容的展开而渐渐凝重起来。它促使人们去思考,去推动人们给予这个特殊群体更多的帮助。
●致敬之年度公众服务
○《天价医药费》
中央电视台2005年11月21日“新闻调查”
○《国务院研究机构最新报告称我国医改不成功》
记者:王俊秀
《中国青年报》2005年7月28日
致敬理由:下半年,中国媒体对医疗、教育等问题,投入了更多的关注,并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作品。如《南方周末》关于60万西部代课教师的报道,原生态展现了一个被赋予教育后代责任的群体生存现实。不过,媒体讨论最为深入、民众反响最热烈的则应该是医疗体制改革。
“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基本不成功”,此句并无刺目词汇的话语却足够让人触目惊心。这一长期存在于人们感知之中却一直未得到权威证明的实话,经《中国青年报》借权威人士之口公之于众,其社会意义不言而喻。
医疗保障是现代国家之于公众的基本义务之一。“医改”对百姓的重要性人所共知,曾有官员将“医改”与土地革命相提并论。《中国青年报》能够旗帜鲜明地亮出观点,将目光聚焦“医改”,无疑反映了中国最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医改”历经20年好似一场宿醉,然而终究还需清醒面对事实。《中国青年报》对医改的报道,没有选择主观苛责,而是力图客观展现“医改”症结,深入探讨其不成功的原因,并试图提出对策。该报道刊出后被多家媒体引用,形成全国性的关注热点。
而就在媒体大讨论之中,央视新闻调查对“哈尔滨天价医药费”的曝光,又为这场讨论增加了最鲜活的案例和注解,不但延续了公众的热情,也成为2005年新闻事件的“压轴大戏”。媒体对公众最关心需求的连续跟进,无疑是本年度媒体对公众利益关注的最佳体现。
●致敬之年度调查报道
○《致命禽流感》
记者:曹海丽、张帆等
《财经》杂志2005年第22期
致敬理由:2005年不乏好的调查报道,但就与公众的关切度上,影响力最大的仍推《财经》杂志的《致命禽流感》。
必须承认,虽然不能同SARS报道简单类比,但《财经》在禽流感这种同样错综复杂、关乎民生的重大题材上显示出了不一般的实力。当其他媒体依然在犹豫的时候,《财经》记者已兵分数路,深入农业部宣布的三个主要疫区,在国内媒体中最早、最及时、最系统地报道了禽流感的情况。文章的细致、节制和理性,可谓《财经》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财经》不但在第一时间,谨慎披露了中国第一个“禽流感病例”,更以宏阔的视野,全景式地展现了禽流感在全球尤其是中国的传播和防治图景,所援引的相关部门与学者观点之间的冲突发人深思;它提出以与禽流感的斗争作为农业、农村若干重大政策调整及试点的契机,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的起始点,这种深度也为同题材报道所仅见。
●致敬之年度文化报道
《病人崔永元》
记者:易立静
《南方人物周刊》2005年第19期
致敬理由:这是一组近乎没有缺憾的文化人物报道,如此深刻地进入一个人的内心,如此尖锐地展现一个人的思想,在国内新闻报道中并不多见。记者与崔永元长谈近7个小时,真实地把握了采访对象的内心世界,并近于精确地加以还原。值得注意的是,报道既有“收视率是万恶之源”等极具传播效应的精彩噱头,又有关于知识分子良心与责任的深入讨论。看此文时的感觉是:“一气读完”,又“掩卷回味”。
正因为如此,崔永元的困惑,恰恰折射我们这个社会生活中的某些不正常,报道的意义也因此得以升华。
●致敬之年度电视栏目
○凤凰卫视《口述历史》
致敬理由:它给了人们一个机会,把历史恢复成普通人的历史,让许多曾经被强迫的记忆仿佛变得触手可及。在电视里,年逾古稀老人的讲述,没有凤凰最擅长的包装,一切平铺直叙,一切水到渠成,然而它却终于将观众的目光牢牢吸引到那些平凡的语句之中。凤凰的口述历史,选的大多是一些在内地已经得到公认的话题,制片人张力小姐也会这样告诉读者,每一个人在叙述的时候总会有意无意地掩盖些什么,回避些什么,甚至虚构些什么,但她还是觉得“只要是事件的亲历当事人,能站出来表明态度就足够了”。其实,读者欣赏的就是凤凰的坦率,“口述历史”的这种平和与真实。他们相信“叙述者的记忆里有丰富的惊人的经验,总能为读者提供了解一个时代的新的视角和思路”。凤凰当然知道它要表达的是什么,读者也当然知道他需要了解的是什么,这才是“历史”的本来面目。
●致敬之年度最佳电视台
○湖南卫视
致敬理由:“超级女声”与精品韩剧成就了湖南卫视的2005。
与中央电视台的公平竞争,使得风靡东亚的韩国电视连续剧《大长今》终于得以在湖南卫视独家首播。《大长今》的热播又一次验证了湖南卫视精品路线对市场的吸引力。
至于“超级女声”,则让湖南卫视一时间成为全国娱乐风暴的中心,在沉寂多年之后,这个省级电视台终于再次依靠“新娱乐”精神,到了其前所未有的巅峰。
在舶来国外节目模式的同时,湖南卫视展现出令人瞩目的本土化创新能力。在大多娱乐节目仍抱着“美丽产业”这一口诀不放时,“超级女声”另辟蹊径,进一步拓宽了审美空间,从而契合了受众隐秘的娱乐心理。
作为湖南“新娱乐”的代表,“超女”的火爆也是湖南卫视“开门办电视,观众定标准”的办节目标准的成功,它意味着媒介手段的去单一化成为一种必然,并可能影响到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形式。
●致敬之年度经济报道
○《张恩照美国被诉》
记者:王丰、凌化薇等
《财经》杂志2005年第6期
致敬理由:在中航油事件之后,新闻同业和读者再次品尝《财经》推出的典型“财经大餐”,非有关张恩照的报道莫属。在建行即将上市前夕,传出建行行长张恩照在美国被诉的消息,其敏感性和新闻价值毋庸讳言。而在众多媒体还在思考如何动手的时候,《财经》杂志再次表现出前沿的姿态,以封面报道的方式推出大幅报道,其触角从国内一直延伸到美国,通过对关键人物的采访揭示了事件的核心事实和最新进展,《财经》对选题的反应能力,及其调查和突破能力在此过程中又一次得到了集中体现。由于《财经》报道的细致与详实,张恩照一案于国内媒体而有“鸡肋”之感,令人不得不赞叹《财经》的表现。
●致敬之年度时评
○《中国社会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作者:杨鹏《中国青年报》2005年11月26日
致敬理由:2005年一度出现了关于“市场化”以及“改革”的争论。这种争论的出现从一个侧面验证了一些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以及媒体把2005年称为“改革攻坚年”的说法——在经历了20多年“渐进式改革”后,中国改革终于进入了深水区,必须开始准备攻坚。这样的认识当然与社会现实密切相关。2005年,社会矛盾不断凸显,并集中反映在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公共供给领域。《中国青年报》杨鹏的文章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表的。文章在肯定中国20年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私人产品已经获得极大满足,指出现在改革重点应当是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公共产品的需要,亦即是法治、公共福利等等。文章把握了当下最让人关切的矛盾,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共鸣。
●他们眼中的中国
○BBC中国周特别报道
致敬理由:2005年,中国成为美国《财富》、《新闻》周刊、《时代周刊》等多家国外媒体的追逐对象。相对而言,英国广播公司的中国报道无论是前期策划、后期包装,还是报道反响都更具大家风范。
BBC的“中国周”的报道阵容强大,具有26年历史的强档电视时政节目《问与答》甚至把节目搬到中国,除此之外,中国报道报道还吸引了《展望》、《世界商业报道》、《新闻之夜》等一系列名牌栏目,以及BBC旗下的众多电台、电视台。这是BBC历史上第一次为一个国家进行如此规模的报道。
尽管存在文化、理念上的差异,但BBC依然尽可能展现出了专业媒体的客观、公正和独立。在报道内容上,除了浓墨重彩报道中国的发展成就、公开探讨“独一无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外,BBC也并没有回避中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诸如中国教育高收费、海南琼山小镇乡村的男女比例失衡等等。在报道形式上,BBC确定嘉宾、选题之公开、透明,谈话之开诚布公尤其令中国观众感到新鲜。
●致敬之年度华文媒体
○《财经》杂志
致敬理由:2005年,“以我为主”的《财经》杂志,让人们不得不再次钦佩其职业水准。在人民币升值、上海地产、禽流感、哈尔滨水危机以及多起金融、证券大案、高官腐败内幕等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上,《财经》记者总是能出现在最需要他们出现的地方,并能在第一时间发出自己的声音。同行对其评价:今年中国的大事“《财经》从未缺席”。
《财经》杂志对敏感并有重大影响题材的把握尤其可圈可点,其团队作战的传统在调查类报道中更显优势,往往能做到重点突出,点面兼顾。其报道视野更加开阔,而报道锐度则一如既往。
●致敬之年度最具成长性媒体
○网络搜索
致敬理由:在一个信息日益充斥的时代,选择有效信息渐渐成为人们最迫切的需求。于是,当经过挑选与整理的信息为了满足一定的需要而重新编排的时候,搜索就成为了一种传播,搜索界面也就成了我们生活中无法躲避的媒体。搜索引擎则正在变成一种独立的力量,它影响着人们对信息的选择。2005年纳斯达克对Baidu热捧,资本市场已先于传播界意识到搜索的力量。Baidu、Google等正在一点点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传统方式。
●说明:本次评选,本报两篇报道也获评委提名。
其中,《公安部督办2·20特大枪案四年前骇人一幕石破天惊》(记者:曹勇,《南方周末》2005年5月
19日)提名“年度调查报道”、《代课教师艰辛执著震动人心县委副书记动情上书教育部》(记者:傅剑锋,《南方周末》2005年12月3日)提名“年度公众服务”,但为了使本次评选更显公正,上述两篇报道未列入年度致敬篇目。

盼望进教室的孩子。9月4日,开学4天了,因经济贫困,拿不出钱支付18万元工程拖欠款,湖南邵阳县下花桥镇中心完小一栋教学楼的10多间教室被建校包头工赵健平紧锁,1000余学生报了名却没书读  IC/图

“神六”升空 新华社/图

2005年10月17日,作家巴金辞世  CFP/图

“哈尔滨天价医药费”把关于中国医疗改革的争论再次推向高潮。关军/图

2005年上海房地产秋季展示会现场  CFP/图

十运会争议迭起  CFP/图

佘祥林无罪释放  cfp/图

阿星,谁能理解他此刻的心情  徐文阁/图
_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