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五大焦点建筑(规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6 13:59:23
●前言
●建筑理应被关注。如今中国,每个城市的天际线都是崭新的楼群勾勒出来的。那些陡升陡降的曲线,是欲望,是创造,是权力,是财富……股市曲线与一部分人直接相关,而城市的天际线与所有人直接相关。
●建筑很难说清楚。最初,编辑部试图盘点本年度五个最美的单体建筑。而几位此道中人一碰头,问题就来了———大家就盘点的标准展开了争论。盘点的标准应取决于建筑界的衡量标准,而目前建筑界最缺乏的就是公认的衡量标准:“该有一些结论了。这些结论不是大楼带给我们的,而是讨论带给我们的。”
●共识是:不再局限于2005年,不再局限于单体建筑,而是着眼于建筑、城市规划与社会民生的互动关系。即,我们要盘点近年来的建筑、城市规划焦点性事件。这些事件分别发生,本年度是时候聚沙成塔了。诸多孤立事件聚在一起,一些现象、趋势和结论就浮现出来了。
●现象、趋势或结论,大致有以下几条:
1.欧洲人来了,并屡屡斩获大项目。
2.本土建筑师有机会了。在大项目的争夺中,他们经常莫名其妙地败北,但毕竟有了与大师对话甚至竞争的机会。慢慢来,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3.过去5年是中国城市的“快速成长期”,城市建筑与规划的相互克隆导致诸多城市千人一面,缺乏灵魂。然而好的苗头开始出现:建筑体量不再是至高标准,强调个性的设计越来越受青睐;中国文化特色越来越多地呈现到了中国的现代建筑上。
4.相对于个体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应被置于优先考虑的位置。
5.决策程序必须透明、公开、公正,“权力审美”(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语)问题需要正视。
●最能承载以上现象、趋势或结论的事件见正文,排名不分先后。
提名人(姓氏以笔画为序):
王石:剧作家,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
王军:新华社记者,长期关注城市建设
王寅:本报记者,长期关注现代建筑艺术
艾未未:设计师,艺术家,策展人
夏骏:电视制作人,电视系列片《居住改变中国》总编导,《中华遗产》杂志社主编
彭培根: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点评:本报编辑部
一、国家大剧院:
2000年以后,作为中国首席艺术殿堂的国家大剧院始终饱受舆论关注———决策程序问题、造价问题、安全问题、审美问题、业主问题、经营问题……过去主要是专家提出问题,现在普通人也开始提出问题。
亮,太亮了,始料不及的亮。即将竣工的大剧院的外壳果然是明晃晃的,让人不禁唱道:天上有个太阳,地上有个太阳。
大剧院像太阳,乃至周边有人向记者抱怨:大白天就要挂上窗帘防光防晒。专家说,这种现象的学名叫“光污染”;有关部门说,当初设计时没有考虑到“光污染”。
大剧院闪光的外壳,曾被描述成招人眼球的一道风景;而现在要种上一些大树,以防止人们的眼球直视它。
不过“光污染”问题似乎使另一个问题迎刃而解了。当初人们曾经质疑:谁能让那个大银蛋不被弄脏,始终光彩夺目呢?
二、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
2008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俗称“鸟巢”。鸟巢面世时,来自公共渠道的声音众口一词,赞誉有加。
其时国家大剧院之争激战正酣。人们想:同样的两个巨型建筑,怎么差别就那么大呢?
鸟巢开工了,院士上书了,设计方案改了,鸟巢的天棚被取消了。然后相对年轻的一拨业内人士反上书,认为鸟巢很美丽,工程很严肃,说变就变不好。
鸟巢之变,可以解读为“从善如流”。不过也有人表示:“老一辈关心的是柴米油盐,年轻一辈关心的是审美和艺术。鸟巢掀顶这一决策,看不出是支持谁。”
建个鸟巢,是否有可能事先商量好再动手呢?能够事先商量好鸟巢问题的大环境,大概与当下有质的区别吧?
三、中央电视台新楼
北京的CBD地区将竖起一座史无前例的巨型“拱门”,这就是中央电视台新楼。
支持者不少,主要理由是:建筑是一门艺术,而艺术就是将梦想变成现实。反对者说,拱门看起来就像危楼,你不可能给每个看到拱门的人都讲一遍结构力学,心理上的安全感也必须考虑啊。再者,这座“巨构”必将使本已拥堵不堪的CBD更加拥堵,CBD的整体办公效率必将下降。还有这座楼的巨额投资……
很明显,中央电视台如果不那么标新立异,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争议了。
对央视的选择,有完全不同的解读。解读一:这说明决策者具有创新的勇气,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解读二:这说明决策者底气太足,决自己的策,让别人说去吧。
迄今为止,最具思辨色彩的发言是这样的:本地区各个大楼之间很不和谐,显得特别喧闹。这个大拱门往那一摆,哗啦一下,其他的不和谐音全被镇住,北京东部地区瞬间安静下来。
这个发言是有理论支撑的,据说该理论叫做“巨构与城市针灸”。
四、环球金融中心(上海)
环球金融中心高达492米,101层。建成之后,“楼顶高度”和“人可到达高度”都将是世界第一。
该大厦的投资方是日本公司。一位新加坡华人率先对设计方案发难,他发现大厦的的外形就像两把军刀托着日本的太阳旗。国内舆论一片哗然。
设计方解释说,该建筑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中国“天圆地方”的观念,况且中国传统建筑中也有“月洞门”。
还是改了,改了两次。第一次是在那个很像太阳的洞下方加一座观光桥,未获得谅解;第二次是把圆洞改成了方洞,预计2008年竣工。
值得一提的是,1997年10月这座大厦就已奠基,可2005年11月16日工程才全面启动。从奠基到启动,整整8年。
据称主要问题是资金难以到位。
五、郑东新区
什么叫大手笔?郑东新区当仁不让。
2001年,郑州市决定采用日本建筑大师黑川纪章的方案,在郑州老城区东部,再造一座新城。该城总规划占地150平方公里,相当于现在郑州市的面积。
郑东新区中的人工湖“龙湖”,面积将比杭州西湖还大。另一个较小的人工湖叫“龙子湖”。“龙湖”与“龙子湖”之间有水道相连,形成人工“城市生态水系”。
郑州市目前人均水资源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10,而郑东新区也许将一举摆脱落后局面,成为“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水域靓城”,“龙湖”与“龙子湖”也许将成为新郑州的城市图腾。
湖已经蓄水,希望寄托在黄河水源取水工程上。免不了又有人忧心忡忡:黄河水含沙量那么大,沉淀淤积怎么办?郑州那么干旱,水资源蒸发浪费怎么办?
目前有论证说,清淤不成问题;蒸发也不成问题。维护人工湖的成本,也不成问题。
城市规划是否适合拿到国际上去招标?这是另一个问题。

亮闪闪的国家大剧院  本报资料照片

修改前的“鸟巢”(示意图)

修改后的“鸟巢”(示意图)

央视新楼(示意图)

8年过后,圆洞改成了方洞(示意图)

郑东新区水域景观(示意图)
_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