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质疑“国学天才”报道的回应_本网评论_经济观察网_2010-08-28_周凯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20:23:44
对质疑“国学天才”报道的回应
周凯莉分享   聚友网
  开心网
  人人网
  新浪微博网
  豆瓣网
  转发本文
    2010-08-28 13:17共有条评论订阅大 中 小
经济观察网 周凯莉/文 8月25日,我撰写的《八名复旦教授招不进一个国学“天才”》一文于《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刊发之后引起巨大反响。复旦大学出于爱才、惜才心理,决议破格录取在国学方面具有“培养潜力”的孙见坤。然而孙见坤的高考成绩距离一本线6分之差,陕西招办拒绝投档。
近日某新闻表示,复旦大学承认“破格录取孙见坤确有其事,但复旦八位教授从未联名写请愿书,也从未称赞孙见坤是国学天才或者奇才”,其后指出“个别媒体对复旦大学录取孙见坤的事件报道有诸多不实之处”。我认为这样的说法多有不妥。
在报道中,笔者从未提及8教授称孙见坤为“国学天才”,更未将这个孩子贴上“国学天才”的标签。因此,复旦大学方面对“个别媒体”的指责,有不合理之嫌。实际上,为显慎重,《八名复旦教授招不进一个国学“天才”》一文提到“国学天才”四个字,都加注引号。而这个称号,正是来自于几年来孙见坤在舆论、学校中的外号,是人们对他的一种称呼,并非笔者的报道的主观臆造。
此外,本报道提及孙见坤“熟读2000多本经史典籍”一说,引起某些方面的质疑,实际上,这出自记者与孙见坤交流时,他言及:“从8岁开始,四书五经、各类经史典籍,均每日触碰,及至今日,达到2000余册。”无独有偶,在8月28日中午中央一台《新闻30分》中报道孙见坤事件,新闻报道同样提及“阅读2000余本经史典籍”。故此,“熟读2000多本经史典籍”一说并非报道失实。
在澄清以上两点误会之外,容许笔者做一个设想:一些回应质疑玩起“文字游戏”,或许是有关单位在不堪忍受的行政压力之下,将所有的责任推脱到媒体身上,但这实在不是一种合适的做法。
复旦大学承认,对“8教授建议对孙见坤破格录取,但不存在‘请愿书’一说”。这个说法,和“文字游戏”无二,值得商榷。
8月20晚7时45分左右,笔者对复旦大学招生办主任丁光宏老师进行了电话采访。丁老师在就孙见坤事件的来龙去脉对进行了介绍,同时他强调,这是在自主招生制度下,一所大学与地方招办进行的“磨合”。从制度上讲,陕西省招办并不存在错误,孙见坤事件也并非“冤假错案”。“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陕西省招办都并不违反规则。”他表示,如果陕西省招办对孙见坤网开一面放行档案,可称为“开明”;若按照规章将孙见坤“卡”住,则可叫做“严格”。8月28日,央视《新闻30分》对孙见坤事件进行追踪。陕西招办表示,将继续维护高考招生的公平、公正原则。而复旦大学认为,陕西招办的做法值得尊重,他们将维护陕西招办的决定。
“8位教授的请愿书”成为该事件的关键点。笔者报道中注明,这是一场复旦大学自主招生的内部审议。教授们建议对孙见坤进行破格录取,签署了一封“联名书信”,在本报道中称为“请愿书”。
这几位教授分别来自历史、哲学、中文、考古4个文科院系。在信里,教授们强调,孙见坤对《山海经》有较深的钻研,具有“培养的潜力”,复旦作为百年名校,理应将这样的孩子破格录取。这封“联名书信”通过招生委员会呈递,由复旦大学的领导小组开会讨论通过。
几个复旦大学招生办老师对记者轮番说明了这个程序,“8教授建议破格录取”存在文字书信,这是不容置疑的。同时,笔者向孙见坤等当事人进行了求证,答案是肯定的。至于根据这封联名书信的内容和目的来判断,本报道中称之为“请愿书”是否妥当,相信每一个读者都会有自己的结论。
笔者实是希望通过这样一个个例,通过客观、严肃的新闻报道,探讨当今普遍适用的教育制度下,另一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可能性,并期待如何建立一种理想型的制度,来保障在某方面有特长的特殊人才的利益。
作者系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记者,《八名复旦教授招不进一个国学“天才”》作者)【经济观察网】本文网址:http://www.eeo.com.cn/observer/shelun/2010/08/28/179427.shtml
对质疑“国学天才”报道的回应_本网评论_经济观察网_2010-08-28_周凯莉 猪的尊严_本网评论_经济观察网_2010-03-08_五岳散人 将农民赶进楼是地方财政的圈地运动_本网评论_经济观察网_2010-11-03_杨涛 海关总署是怎么为人民服务的_本网评论_经济观察网_2010-11-15_五岳散人 谁是上海大火背后的第一责任人?_本网评论_经济观察网_2010-11-19_仇子明 “黄山门”中复旦的冷漠扑面而来_本网评论_经济观察网_2010-12-17_王隽 遂昌县公安局就像凯恩公司的私人家丁_本网评论_经济观察网_2010-07-28_杨涛 强制维稳是一口没有阀门的高压锅_本网评论_经济观察网_2010-04-19_五岳散人 坏政府会把中国推入地吃人的时代_本网评论_经济观察网_2010-11-09_盛超 周凯莉:对质疑“国学天才”报道的回应 周凯莉:对质疑“国学天才”报道的回应 经济观察报严正声明_北京消息_经济观察网_2010-07-28_经济观察报 请公平正义之光照在媒体身上_本网评论_经济观察网_2010-05-12_五岳散人 为何周小川在加息上变成了忽悠_本网评论_经济观察网_2010-10-21_易鹏 阅读的末路_乐活_经济观察网_2010-10-18_雷梓 《明镜》:奥巴马的困境_焦点图_经济观察网_2010-11-01_ 微博,不设防的世界_乐活_经济观察网_2010-11-03_杨婷婷 走向黑暗的改革_专栏_经济观察网_2010-11-15_贺绍奇 张悟本的“红”与“黑”与媒体_传媒要闻_经济观察网_2010-06-01_陈平平 栾川垮桥:一场本可避免的灾难_区域新闻_经济观察网_2010-07-31_刘金松 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为何不同步_经济观察报_经济观察网_2010-12-10_陈志武 暴躁的老板与橡皮化的职员_乐活_经济观察网_2010-10-29_汤梦娟 企业发展“适者”为上_大家_经济观察网_2010-01-25_王梓木 农民工与城市化_大家_经济观察网_2010-02-03_黄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