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阅读与同步练习(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2:30:01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阅读与同步练习(二)

单项训练题

一、把顺序打乱了的格律诗重新排序

1、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①从今四海为家日,②山形依旧枕寒流。③故垒萧萧芦荻秋。④人世几回伤往事,⑤金陵王气黯然收。⑥一片降幡出石头。⑦千寻铁锁沉江底,⑧王濬楼船下益州,

 2、送严士元   刘长卿

①草绿湖南万里情。 ②水国春寒阴复晴。③君去若逢相识问。④春风倚棹阖闾城。

⑤青袍今已误儒生。⑥细雨湿衣看不见。⑦闲花落地听无声。⑧日斜江上孤帆影。

二、 语言美示例

诗僧齐已《早梅》有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改为“一”,理由是“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开已久,何以言早呢?郑谷因此而被齐已尊为“一字师”。再如“云破月来花弄影”,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全写出来了。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一个“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蒸”、“撼”具有夸张色彩,景语情语,难以分解。

“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王勃《郊兴》)“湿”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这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夜影清疏,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形容词“孤”,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为下文的“怨”字的情感抒发进行了充分的奠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个“细”字,显得脉脉含情,写尽了春风化雨、生机勃勃的情状。

还有些诸如叠词、拟声词、颜色词等词汇,也能起到特殊的作用。

叠词如: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其一》)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拟声词如: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李煜《浪淘沙》)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颜色词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就是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怜惜与伤别的情愫尽在“绿”与“醉红”中。

练习:下列诗词中加点的字各有其妙处,请鉴赏分析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上张丞相》)

4、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

5、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6、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独坐敬亭山》)

7、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

8、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

9.阅渎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题。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首句写残阳用“铺”而不用“照”,谈谈这样用的妙处。

(2)在表现手法上,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             之作。

三.分析下列诗句中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王伦》)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帝城》)

3.花间一壶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月下独酌》)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屈原《涉江》)

6.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

7.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8.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9.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11.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综合训练(1

 

一、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 , 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 , 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 , 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 , 况是霍家亲。

〔注〕蔡家亲:指表亲

1 .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二两句侧重写荒村贫居的环境:秋夜沉沉,荒野空寂,旧业困顿,左右无邻。为全诗笼上了一层冷寂悲凉的气氛。

B .第五句中“独沉久”三字写自己长期离群所居、孤独落寂;六句中一个“愧”字流露出自己处境困窘对卢纶无以为报的心情。

C .尾联写人的一生中与朋友相处总是会有聚有散的,就连亲戚间也难以避免,表现出诗人的大观情怀。

D .全诗描绘画面由远及近,由物到人;题目虽有“喜”字,但诗中却喜中含悲,悲中有喜,真切地写出了自己的境遇和他与外弟之间的情谊。

2 、下面是明谢榛的诗论,阅读并回答问题。

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司空曙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三诗同一机杼,司空为优。

〔注〕机杼:喻指文章的构思和布局。

⑴韦苏州指唐代诗人韦应物,他被称为“苏州”是因他曾做过苏州刺史。白乐太内也是唐代诗人。他名为 __________ ,我们曾学过他的诗有 _______ 、 ________ 。

⑵诗论说“三诗同一机杼”,请写出三人的诗句在写法上的相同点。

⑶评者认为三人的诗句“司空为优”,请分析“优”在何处。

二、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 , 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 , 相失万重云 ?

望尽似犹见 , 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 , 鸣噪自纷纷。

1 、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鸣叫、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以二、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

2 、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词一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三易主,读之怅然。

陆 

枫叶初丹槲叶黄,河愁鬓 ① 怯新霜。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

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 那来芒念消除尽,回向蒲龛②一炷香。

〔注〕①河阳愁鬓:即潘鬓。晋潘岳曾为河阳令,其《秋兴赋》云:“斑鬓发(以)承弁兮。”后世因以潘鬓为鬓发斑白的代词。②蒲龛:蒲,蒲团,僧徒坐禅及跪拜之具。龛,供奉佛像或神像的石室或柜子。

1、苏轼为追悼亡妻王弗曾写过一首著名的词《江城子》,词中有这样的句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将陆游诗的中间两联与苏词作比较,看两者在抒发感情上有什么异同。

2、读过此诗的人一般都认为,这首诗的“诗眼”为一“空”字。对此,你怎样认为?

四、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清晨入古寺 , 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 ,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 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 , 但馀钟磬音。

〔注〕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此诗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唐代殷璠评常建诗歌艺术特点时说:“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这是说他诗中的佳句往往好象突然出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惊叹。

1、谈谈本诗尾联写钟声运用了什么手法?意在表现什么?

2、本诗在优游中写会悟,具有盛唐山水诗的共同情调,谈谈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胸怀。

五、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春题湖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如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照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湖:即杭州西湖。

1、 下列各句中对于原诗的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作者在满心的愉快中对春天的西湖作了集中而又概括的介绍。

B、颔联和颈联,作者将远望近观、仰观俯瞰诉诸笔端,对西湖全部胜景作了细致描绘。

C、尾联,作者借“一半勾留”来表达自己对喜欢春色的喜爱,对西湖、对杭州的依恋。

D、全诗以“湖”字开头,以“湖”字作情,以“湖”为中心,绘出了一幅西湖春景图。

2、在题写西湖春景时,为了突出画面中景物的某些具体特点,作者运用了一些写作技巧,试结合原诗就其中一种技巧的使用效果作简要分析。

综合训练(2

 

一、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 , 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 , 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 , 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 , 凫雁满回塘。

〔注〕晚唐诗人温庭筠早春去南方,经过陕西商县东南的南山,写下此诗。杜陵,在京城长安。

1 、“鸡声”一联为历代学者赞不绝口,有人说此联诗句“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请试谈你所体会的“言外之意”。

2、诗歌后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二、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 , 槐树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 , 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 , 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 , 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 箨龙: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三、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水调歌。

1、这首诗中的“断弦”二字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请就“断弦”这一细节做简要分析。

2、第一句写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四、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题大庾岭北驿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分界线,故有“北雁南飞至此回”的传说。

1、这首诗在抒发情感方面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你对其中一种手法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最后一句中的“应”字极为耐人寻味。请简要分析该字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 , 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 , 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 , 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 , 平海夕漫漫。

〔注〕这是一首抒情诗,大约是作者漫游长江下游时的作品。

1、 从诗中哪些地方可知作者写此诗在什么季节?

2、颔联中“ 遥隔”有什么内涵?从中透露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3、尾联用“迷津”这个典故,表现了作者思想上有什么矛盾?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齐安郡后池绝句    杜牧

菱透浮萍绿满池,夏莺千啭弄蔷薇。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1)这首绝句通篇写景,景中有情。运用了什么手法写景?(2分)

(2)透过诗中情景我们看到了诗人此时怎样的心境?(4分)

答案:(1)此诗颜色多彩而又协调,运用了以动表静、以声响显示幽寂的反衬手法。

(2)在一个“尽日无人”的环境,隐然还有一位尽日看雨之人,可见其百无聊赖之情状;而相对戏水的鸳鸯,更映衬出看雨的孤独。

综合训练(3

一、读下面两诗,回答问题。

裴迪南门秋夜对月         钱起

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 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

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 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

〔注〕裴迪:钱起、王维的友人,几人多有诗作唱和。谢公,宋谢灵运,一说为齐谢朓,诗中以“谢公楼”比喻裴迪住处。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1 .这两首诗均以“月”为题,共同描绘了月夜 ________ 和 _________ 的特点。

2. 清人沈德潜对钱诗中“萤远”一句的评价为:“月夜萤光自失,然远入烟丛,则仍见其流矣。此最工于体物。”(《唐诗别裁集》卷十一)“工于体物”是指写物方面很见功力。试分析钱诗中“萤远”一句在“体物”方面的精妙之处,并指出王诗中最“工于体物”的是哪一句,试作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汉江临眺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这首诗又题《汉江临泛》。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诗人伫立襄阳,眺望汉江的所见所感。作者以神奇之笔,写出了江流、山色的浩淼空蒙。

B、首联的意思是,纵目远望,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汉江在荆门与长江的九条支流相汇合。

C、颔联中,“ 郡邑”指襄阳城郭。此联的意思是,诗人乘舟,好象看到襄阳城郭在江面上浮动,滔滔江水似撼动了天空。

D、尾联中,“山翁”指山简,《晋书》说他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常到当地习氏园林游玩喝酒,大醉而归。此联表现了诗人与山翁情致相投。

2、对这收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将不可目击之景予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瀚江流于画边,为画幅涂抹了背景,渲染了气氛。

B、颔联前句写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流气势的浩瀚空阔,诗人浓墨重彩,给人以笔触细腻想象新奇之感。

C、颈联“浮”、“动”二字下得极妙,明明是乘舟在摇,江水在荡,诗人却说城郭在浮,远空在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不渲染了磅礴的水势。

D、尾联流露出了诗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而且整首诗都融景于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3、读下面殷璠对王维作诗的评论并回答问题。

王)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

“着壁成绘”,点明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汉江临眺》很能体现这一特色。请结合诗句从多角度作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夜宿七盘岭       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 , 高卧七盘西。晓月临窗近 , 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 , 清夜子规啼。浮客空留听 , 褒城闻曙鸡。

1、从诗歌颈联的描写看,诗人夜宿七盘岭是什么季节?诗人是从哪几个角度写的?

2、写一段文字,谈谈“空留听”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四、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初冬夜饮 ①    杜牧

淮阳多病介求欢 ②  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 ,  明年谁此凭栏杆?

〔注〕①会昌二年,四十岁的杜牧受宰相李德裕的排挤,被外放为黄州刺史,后又转池州、睦州等地,此诗可能作于睦州。②欢:“欢伯”的简称,指酒。《易林 . 坎之兑》:“酒为欢伯,除忧来乐。”

诗中第二句描绘的是怎样的一个诗人形象?最后一句表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五、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村  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 ,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 , 月明荞麦花如雪。

《唐宋诗醇》称白居易的《村夜》“一味真朴,不假妆点,自具苍老之致,七绝中之近古者”。你认为这样的评价合理吗?为什么?这首诗反映出诗人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六、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江上   董颖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千百年来,在诗人笔下,“柳”总与“别”有关,折柳赠别也好,咏柳赋别也好,莫不有一个“别”字在,可是,在本诗中诗人却另翻新意,请结合诗的最后二句简要分析。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