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印象》(三)《雪域歌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6:44:45
每一次来青藏线,总是对时光有种不同的体验。

       有时,感觉时间在这里变得很慢。日月山上,仿佛还留着文成公主回望故乡的眷恋;纳木措边,时光渐渐将信仰拉长成深邃的湖水。年复一年,每一次来这里,青海湖总是那样碧蓝辽阔,荡漾着与世无争的美丽;唐古拉山也总是那样雄伟高远,有种遥不可及的肃穆。

       有时,又觉得时间在这里像乱了阵脚一般。刚才还是晴空万里,突然就暴雪纷飞。反复无常的气候,常常让第一次来到这里的人措手不及。但,对长年在青藏线上奔驰的汽车兵而言,却早已习惯。时间在他们眼里,便是一次次的运输任务——何时出发,何时返回。

       白宏恩,某团二营汽车兵,值守青藏线,已经12年。

       12年,这条艰险的高原天路,便是他青春蜿蜒的路线。尽管被高原生活折磨着身体,但白宏恩喜欢这里。

 

       白宏恩:现在这个季节,作为在青藏线来说的话,可能是最美的季节了。现在草也绿了,心情特别的愉快。从这段路过去,要经过雁石坪镇,我们穿过去之后一直就是上坡,这段路况不是太好,这也是我们最关心、也是最害怕的一段路。

 

       与过去相比,现在的青藏线路况有了很大变化,“搓板路”改成了柏油路面,车辆也不断更新换代。但我们知道,即便是每一次普普通通的运输任务,都蕴藏着许多可以预计,和无法预计的艰辛困难。因此,当踏上天路的时候,这群曾经与我们有说有笑的年轻人脸上,都多了几分凝重表情。

 

       白宏恩:有一个驾驶员叫曾祥记,他在那开车,我在他后面跟着,有一个坑他没绕过去,前轮直接下去了,下去之后钢板断了,那时候刚好下着雪,那天大雪下得,我们看着,唉呀,这咋弄呀。作为我们汽车兵来说的话,最害怕的也就是断钢板。换钢板,那风又大,人如果不抓住车的话都在有些摇摆,最后我们几个人有的就是在身上拽着,就在下面拧螺丝的拧螺丝、换钢板的换钢板。那天可能换钢板将近用了3个小时。

 

 

 

       行车是他们的任务。车辆是他们呵护有加的伙伴,更是他们视为比生命还重要的责任。在穿越青藏线途中,不定时检查车辆,是白宏恩和他的战友们最常做的事。整车统一操作,行车一条龙,停车一条线。这是纪律,也是对自己和战友生命的负责。

这个夜晚,白宏恩和战友睡驾驶室。没有足够的被子和大衣铺盖,他们就把大衣让给了睡大厢的别的战友。驾驶室里残留的发动机的余温,到后半夜完全流失了。这一夜显然有些冷。和白宏恩一样,汽车兵们与严寒僵持了一夜。

 

       白宏恩:下半夜确实有点冷。就盖了一个被子,大衣借给车上(大厢)的人了。

记者:昨天晚上睡得怎么样?

董洪强:没睡好

记者:为什么?

董洪强:头疼

记者:是高原反应是吧?

董洪强:对

 

       汽车兵们在车前整装待发,上车、关车门、发动车辆,这些动作整齐划一。军装模糊了他们作为儿子、丈夫或者父亲的家庭身份,却彰显了他们心中共同的使命与信念。朝霞日渐灿烂,像天边燃烧的飘带和彩旗。它与这送行的锣鼓声一道,欢送着这些向拉萨前行的汽车兵。   

       汽车兵的生活是寂寞的。他们长年奔驰在这雪域高原上,然而,在这寂寞的长路上,他们,却唱出了最响亮,最恢弘的旋律。  

       即便是在最冰冷的天气里,军人的心仍然是火热的。12年了,白宏恩还能记得,自己当年在唐古拉山口的军人雕像前宣誓的样子。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每一年,入伍的新兵都会来这里宣誓。这座军人雕像,是青藏线上军人的英魂,也是唐古拉对军人的礼赞。

 

 这座雕像,是青藏官兵赤诚奉献、建功立业的丰碑,是青藏先烈们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英魂。

 

       在每一个汽车兵心里,唐古拉都是一个坎。这里海拔高,空气稀薄,而且经常出现恶劣天气。每一年,白宏恩和战友都要从这里往返十余次。

 

      白宏恩:青藏线上十里不同天嘛。确实有时候,你现在感觉到下了,现在感觉到下这个,算是雨加雪吧,小冰雹,你一会往前面走,前面又下雨,一会走前面又是太阳,再往前面走可能又是大冰雹,就是这种反复无常的。

      陈元昌:每年上线到了唐古拉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海拔比较高,海拔越高,随着兵龄的增长,身体每况愈下,到现在一到这个地方就感觉喘不动气。

 

 

 

       每一次执行任务路过这里,都像一场战斗。一场与高原反应的战斗,与不可预知的突变天气的战斗,一场确保运输物资准确无误抵达目的地的战斗!

       青藏线是一条活着的路。修建公路的军人们付出了鲜血和生命,他们的气魄与精神也长存于此。几十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军人,复制着前辈们的非凡勇气和钢铁意志。几十年来,这隆隆的车轮声,为西藏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物资,也输送着希望和未来。

       进拉萨前,汽车兵们总是会对车辆进行清洁、保养和装饰。那场景,让人想起古代将士凯旋时,抚慰战功赫赫的战马。结上红绸的运输车喜气洋洋,与拉萨河特大桥上飘飞的三条洁白哈达相得益彰。对汽车兵而言,一场运输任务的成功完成,便是最快乐的事。不知有多少次,白宏恩和他的战友们想在这里停一停脚步,细细游览一番拉萨的景点,特别是到布达拉宫看看。这心愿似乎触手可及,却一次也没有实现。

 

        白宏恩: 当兵12年了吧,再过几个月服役期就要满了。12年以来我们到拉萨执行了几十趟运输任务,来来回回在布达拉宫旁边过来过去,我们因为执行任务,车辆跑过来跑过去,但是从来也没进去过,只是从外面用一种渴望的眼神随便的瞟一眼,也就是对自己心里的稍微一点安慰吧,但是最渴望的还是到实地去转一转。

 刘建厂:当兵12年了吧,来回青藏线来回跑拉萨,不知道穿越多少趟了,布达拉宫也不知道经过多少次,但是从来没进去过,不知道布达拉宫里面到底是什么样。

 

对即将退伍的白宏恩来说,这也许是他最后一次往返青藏线运送物资了。12年,这条艰险的高原天路,记住了属于他的朝朝暮暮,悲欢离合。 

白宏恩: 我们作为汽车兵来说的话,对自然条件的恶劣,还是尽量克服困难。以前老前辈给我们传承下来的“三个特别”革命精神,我们这一代官兵还是一如既往会发扬下去,我们当兵走了之后还有后来者,包括以后的新同志,我们一代一代会把这种革命精神传承下去。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这是军人的誓言,也是他们最嘹亮的歌声。他们是雪域的歌者。他们的歌声,穿过沱沱河奔腾的流水,穿过念青唐古拉绵长的山脊,穿过恶劣的暴风雪,穿过那些可以预知和不可预知的艰苦,汇入纳木措圣湖里,融入巍峨的昆仑山脉,化作唐古拉山口那座宏伟的军人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