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4:28:13
山西日报:十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
发布:wxd  时间:2010-08-17  

解放思想 放胆争先——一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

  
  “任何事物都是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关键看有没有胆气,敢不敢干……一定要敢往大处想,敢往大处做。”
  “面对发展的关键期、攻坚期,领导干部要带头解放思想,敢为人先、敢于争先,立足本地打造企业平台,眼睛向外拓展发展空间……”
  一个多月来,省委书记袁纯清走遍了三晋大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一路走、一路问,一边看、一边想,一面听、一面讲,其中解放思想是他反复提到的话题。
  对于山西这样一个内陆省份、能源资源大省,解放思想远比占有技术更为重要,远比拥有资金更为珍贵。强调解放思想,抓准了山西的要害,抓住了制约山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
  改革发展的历史证明,经济社会中每一次大的发展变迁,都是以思想解放为先导的。思想解放了,经济社会发展就快,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的幅度就大;而思想观念受到束缚,经济社会发展就慢,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就难以有效提高。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解放生产力的过程,就是激发内在动力的过程,就是释放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过程,也必将成为山西今后一段时间和“十二五”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过程。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质量,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
  现在山西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攻坚期和机遇期,经济要转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发展要跨越是山西面临的最紧迫的课题,也是山西3400万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和福祉所在!而要在转型发展中实现新的跨越,就必须破除僵化保守、阻碍发展的思想。山西发展所取得的一切进步和成就,都与解放思想有着内在的联系;山西发展的差距和不足,也无不与思想还不够解放紧密关联。改革开放以来,山西同全国一样,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与发展较快的省市比较,山西在发展方式、社会事业、创新能力、对外开放、利用外资以及发展环境等诸多方面,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这些差距归根到底是解放思想的差距,发展胆气不足的差距:
  在改革创新方面,由于体制机制创新不够,框框套套、陈规陋习颇多,以致一事当前,往往是找红头文件和规定来套,循规蹈矩,缺乏胆气。于是,在不敢想、不敢碰、不敢做的瞻前顾后中,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维定势里,时间一点一点流失了,好多本来可以办成的事情流产了。
  在经济结构方面,资源依赖的方式没有真正转变,产业链也没有拉长延伸到高端,优越的资源禀赋不仅没有变成发展的优势,反而成为环境的负担和转型的包袱,以致金融危机来袭,经济就大起大落,受到沉重的一击。
  在工作作风方面,把过多的精力用在官场上、应酬上,泛谈政治多,着力经济少;关注官场多,研究市场少;表面文章做得多,实实在在的事做得少。习惯于按部就班、四平八稳,缺乏创业的激情、拼搏的锐气和敢为人先的精神。
  在开放招商方面,缺乏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也缺乏鸿鹄之志和务实精神,招来一点、引来一点就沾沾自喜,所签项目并未落地也懒得研究,总觉得山西不沿海、不沿边,不靠东、不靠西,对外开放、招商引资难有大的作为,直至悲观泄气。
  诸如此类,方方面面,不一而足。
  若此,思想解放不到位,旧观念的藩篱没有真正冲破,旧体制的坚冰没有真正融化,导致山西凡事不能先人一步,不能快人一拍,不能高人一招,左顾右盼,走走看看!
  山西要解放思想,怎么来解放?山西要放胆争先,怎么来争先?
  从根本上说,解放思想就是要打破一切阻碍科学发展、阻碍转型跨越的旧观念、旧框框。也就是说,怎么有利于科学发展、怎么有利于转型跨越,怎么能带给山西人民更多的福祉,我们就怎么干。
  解放思想是一个宏大的命题,但同时也是非常具体的,体现在地区、部门和单位的发展思路、系列措施和工作方法之中。在总体发展上解放思想,就既要在预定目标上解放思想,“胆子再大一点”;也要在实现路径步骤上解放思想,使“发展的步子再快一点”。在开放招商上解放思想,就要了解全球大势,具备世界眼光,突破以往小打小闹的局面,大招商、招大商,把世界五百强、中国五百强引进来。还有,如何把资源、资金、技术在市场规范中结合起来,如何以煤为基寻求更高层次上的多元发展,如何以循环经济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如何使我们丰富的文化历史资源活起来,如何从战略高度立体推进城镇化进程,也都需要开动脑筋,解放思想。
  总之,解放思想不是坐而论道,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以观念的更新推动改革的突破,要以理念的提升带动发展的加速,把解放思想真正落实在观念的变化上,落实在办法的创新上,落实在跨越发展的推动上。前进的道路上遇到 “绊脚石”“玻璃门”之类阻碍发展的东西,要大胆地突破它;思路要放开,眼界要开阔,多说“怎么办”,少说“不能办”;要敢为人先,敢于争先,要有闯和“冒”的精神,勇于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真正走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路子来。
  解放思想领导干部要带头。要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全省干部群众都需要在思想上来一次大的解放。其中各级领导干部承担着决策和组织群众的重大责任,更要站在解放思想的前头,做解放思想的表率。老话云“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解放思想也是如此。说到转型发展,许多领导干部都说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而又不愿意承认自己思想不够解放;说到招商引资,一些领导干部也认为项目不够多不够大,但自身又懒于放开思路、研究市场去抓项目。因此,领导干部要带头解放思想,不能只是会上讲讲而已,签发一个解放思想的文件而已,而是要真正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在转型跨越的实践和实效中加以体现。
  解放思想就必须加强学习。不仅要了解本地本行业本单位的实际,还要有全球的视野、世界的眼光,只看到眼前巴掌大一块地是不行的,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因此,要树立学习者智、学习者胜的理念,善于学习各种知识。只有学习才不会坐井观天、夜郎自大,只有学习才能登高望远,才能发现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全省人民特别是各级干部,要围绕我省转型跨越发展的需要加强学习,包括学习新材料、新能源、物联网等新型产业知识和科技前沿知识,以适应信息社会的新特点和新挑战。要通过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和本领,要通过学习发现和捕捉发展的机遇。
  解放思想其实是一种精神状态。思想解放了,就有了一种干事创业的胆气,就会三步并作两步走,不达目的不回头;就有了一种把握机遇、与时俱进的进取意识,就有了用心力、多思考、善谋划的状态,有了这种状态,才能会谋事、敢干事、干成事!
  解放思想能够释放出神奇的能量,只要我们坚持解放思想,放开胆量,争先发展,山西一定会迸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实现大步赶超,大步跨越!

 

发展要有新跨越——二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

  
  省委书记袁纯清在近期调研中强调:“山西要实施赶超战略,实现跨越发展,努力在‘十二五’时期发展得更好更快。”全省干部群众都应该准确领会其中的深意,立“赶超”之志,行“跨越”之为,使我们山西早日跻身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进行列。
  实践证明,跨越式发展是欠发达地区赶超战略的必由之路。道理就如赛跑,前面的人跑一步,你也跑一步,那永远也追不上;如果你的步子再小一点,那差距会越来越大。就山西而言,欠发达是我们的省情,要想尽快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就必须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加倍努力、奋起直追。用袁纯清书记的话说,就是要“三步并作两步走”。
  山西的发展要有新跨越。为什么?
  第一,激烈的竞争迫使我们跨越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我国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中部地区迅速崛起,西部省区你追我赶。这几年山西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与兄弟省市相比,我们还有一定差距。一个直观的事实是:2009年全国人均GDP为3700美元,山西只有3046.80美元,未达全国平均水平。国家权威研究报告显示:2008年全国GDP过千亿(美元)的城市有88个,山西只有太原入列,以1648亿的成绩排在59位,与山东德州、陕西榆林在一个水平线上,而河南入列的市有7个,内蒙古入列的市也有3个。百舸争流,不进则退。山西实施跨越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省人民的共同期盼。在发展问题上,我们没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只有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第二,宝贵的机遇激励我们跨越式发展。专家预测,“十二五”期间国家仍处于发展机遇期,经过国际金融危机洗牌重组之后,仍然会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尤其是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没有完成,这个过程必然对能源、原材料、工业装备和制造有大量的需求,这都给高速发展提供了基本动力和发展空间。这是极其宝贵的机遇,山西必须抓住,不可错过。同时,我们山西尚有许多宝贵的政策空间。全省有50个边远山区县,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4个老工业城市,享受“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按照国家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山西的煤炭产能还有空间;1500万吨化工产品容量,现在仅仅用了1/10;中央批准山西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很多涉及到煤电铝。此外,山西作为一个大板块,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方案,正在获得批准。政策也是机遇,用足用活政策也是山西的希望所在。
  第三,已有的发展基础支撑我们跨越式发展。近几年,山西坚持不懈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一定的成效。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此外,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2009年山西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制定实施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尤其是在煤炭资源整合、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这些生动的实践,都为山西下一步实现更高层次的跨越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保障和实践经验。作为量的积累,已经为质的飞跃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从量变到质变,是必然的规律。
  山西跨越发展的出路在哪里?
  所谓“跨越式发展”,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落后者对先行者走过的某个发展阶段超常规的赶超行为。毫无疑问,跨越式发展要求较快的速度,要求大步赶超。但是,现代意义上的“跨越式发展”,又与传统工业发展过程中的“赶超”不同,它必然要突破传统工业化道路中单纯“速度型”增长的模式,而追求一种速度与效率并重、当前与长远兼顾、经济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
  对此,省委书记袁纯清有精辟的论述:“对山西来说,能不能实现跨越发展,关键是能不能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不是建立在现有模式的产能上,而是建立在转型发展的程度、广度和深度上。转型文章做好了,跨越发展也就实现了。”转型是什么?转型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在经济增长的质量上下工夫,在可持续发展上下工夫,转型发展就是科学发展。转型是手段,跨越是目的。跨越发展是质的飞跃,而不是量的累加。
  山西要实现新的跨越,务必要突出重点。一是要以先进的煤化工为重点,实现资源型产业转型的新跨越;二是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实现对外开放的新跨越;三是以规模化为重点,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新跨越;四是以做大中心城市为重点,实现城镇化的新跨越;五是以学习为重点,实现干部素质提升的新跨越。
  发展要有新跨越,令人精神振奋,眼前一亮。全省干部群众要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和使命感,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于打破陈规陋习,敢思、敢谋、敢想、敢干,上大项目,上高端项目,招大商,大招商。就如袁纯清书记所言:“在符合政策框架内,不要说不能办,多说怎么办。”就如小平同志所言:“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我们过去讲 “无功就是过”,现在讲“发展慢也是过”。因为机遇稍纵即逝,挑战无处不在。如果我们没有紧迫感,没有危机感,没有使命感,没有时不我待的精神,慢慢腾腾,山西也可能发展,但是绝对谈不上跨越式发展。跨越式发展本来就是超常规发展,那就必须用超常规手段。
  在转型发展中实现新的跨越,这就是山西发展的新路径。我们对此有百倍的信心。然而,每一个发展环节,都需要百倍的努力。

 

关键在转型——三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

  
  刚刚过去的国际金融危机给山西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全省上下积极应对危机,经济实现了回升向好;煤炭资源整合科学合理推进,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在危机的冲击和影响下,山西经济出现了多少年来少有的负增长。
  刚刚过去的金融危机也使山西人更为清晰地看到一个现实:山西经济大船在全球化的洋流中负重前行,由于其结构缺陷还难以抗击惊涛骇浪——山西转型刻不容缓!山西转型时不我待!山西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在转型!
  应该说,近年来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经济总量翻番,发展质量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事业长足进步。但在危机的冲击面前,为何表现得如此脆弱呢?说到底,是我们的发展方式并未得到根本转变,经济结构并没有得到有效调整,转型发展的步子还不够坚实,新兴替代产业还没有形成气候。
  履新不久的省委书记袁纯清在深入全省各地各部门各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后深刻地指出:山西能不能实现跨越发展,关键看能否做到转型发展,关键看转型发展的深度和广度。跨越发展不是建立在产能扩张上,而是建立在转型发展上。转型的文章做好了,跨越发展也就实现了。
  这番话一针见血,一语中的。从山西实际出发,抓住了山西跨越发展的关键。既立足当前,更着眼长远,高屋建瓴,令人深思。
  转型发展的实质,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传统优势产业的全面提升,实现新兴产业的做大做强,实现循环经济的全面发展,为跨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提供强大的动力。
  从我省当前的产业结构来看,煤炭年产量7亿吨,煤炭、焦化、冶金、电力四大传统产业占到工业增加值的90%,而煤炭又占到其中的60%。我省“一煤独大”“四柱擎天”的格局并未根本改变。
  不久前,我省2009年度工业企业30强评选揭晓,其中煤炭、焦化、冶金、电力企业就占了24户,其主营业务收入占到30强企业总收入的94%,占到全省规模以上企业总收入的一半以上。我省工业经济超重型结构可见一斑。
  这种畸重的结构使资源环境不堪重负,企业对资源的依赖过分倚重,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不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力不足,跨越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
  当前,山西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实现一个能源大省的发展转型,是我省最现实最紧迫的课题,也是山西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对此,我们必须要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山西要实现跨越发展,不转型不行,转得慢了也不行。放眼全国,山西还在欠发达经济省份之列徘徊;环顾周边,我们也并未走在前面。跨越发展,时不我待!转型发展,关键所在!
  山西是传统的资源大省,资源丰富,潜力巨大,实现转型,大有可为。实现转型发展,必须有新的思路和战略布局,必须选择科学的路径。我们要紧紧抓住转型发展的机遇,把全面推进资源型产业循环化作为转型发展的着力点,把开放引进作为转型发展的创新点,把全面推进城镇化作为转型发展的新的目标点,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坚强保证。
  结合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推动全面转型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大力度:一是资源转化要有大的突破,重点发展煤化工、精细化工,要有大项目和产业支撑;二是新兴产业要有大的发展,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会展、物流、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三是装备制造业要有大的跃升,努力实现产品的高端化,在关键领域培养一流产品;四是农业产业化要有大的提高,规模化经营,板块化推进,着重发展都市农业,特别是在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农产品加工上有新的发展。
  煤炭是资源,也是资本。我们不能辜负老天的赐予,务必要用好这一资源,用活这一资本。
  山西煤炭储量丰富,产业基础雄厚。要实现转型发展,必须发挥和依托煤炭资源优势,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在用好煤上下工夫,切实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
  山西煤化工优势明显,并已有了可观的发展。要实现转型发展,必须用节能、节水、低碳、环保、清洁的方法,着力发展新型煤化工业,做大做强煤化工产业,为加快转型发展提供产业支撑,为推动跨越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山西作为产煤大省,煤机装备制造不乏支撑。要实现转型发展,必须搭建创新平台,加大研发力度,使我省的煤机制造在核心技术、主要产品和关键部件等方面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在煤机领域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切实引领我省装备制造业水平质的跃升。
  转型发展,任重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还有许多具体的工作需要我们扎扎实实去做。在加快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循环经济作为主要发展方式,全面提升传统优势产业;要以新兴产业为突破口,打造新的高端产业,努力解决煤炭产业链条不长的问题;要坚持项目带动战略,把我们的比较优势、优惠政策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结合起来,以企引企,以资引资,以商招商,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物流、装备制造等产业,在一些优势领域占领制高点。
  转型发展,前程似锦。只要我们把转型发展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中之重,牢牢抓住转型这个关键,解放思想,放胆争先,扎实工作,奋发努力,山西赶超跨越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以煤为基 多元发展——四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

  
  山西富煤产煤,资源占有得天独厚,这是山西的禀赋和优势。
  山西一煤独大,产业结构畸重难解,这是山西的现实和困境。
  在山西不同的历史阶段,“煤”都是绕不开的结。但凡要做好经济社会发展这篇大文章,首先必须做好煤炭这篇“老”文章。山西的发展与煤炭紧密相连,息息相关。
  近来,省委书记袁纯清在调研中多次强调:“煤炭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它不仅是能源资源,也是碳材料资源,开发利用价值极其广阔。山西作为煤炭资源大省,要实现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煤为基,多元发展。要充分发挥煤炭资源优势,以煤兴产,以煤兴业,特别要用节能、节水、环保、低碳、清洁的方法,大力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建设以煤为基的现代产业大省。”这是基于山西省情的深刻认识和准确判断,这是山西煤炭产业发展的定弦之音,这是山西主导产业未来的发展之路。
  我们高兴地看到,“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在我省已经具备一定的现实支撑。去年以来,我省的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取得阶段性成果,矿井数量减少、规模扩大,企业主体也大大精减,预示着山西煤炭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将得到显著提高。此外,我省的煤化工行业已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涌现出潞安煤基合成油、山西三维精细化工、山西合成橡胶集团的氯丁橡胶等示范项目,2009年全行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这些努力和业绩,无疑为“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问题与不足也不容回避。
  山西经济发展主要靠工业,工业中煤、焦、冶、电四大支柱产业占80%,挖煤卖煤又占到其中的60%。煤炭之重可见一斑。分业来看,炼焦实质就是煤炭产业,冶金高度依赖焦炭,而晋电又以火电为主,对煤炭的依赖性极强。山西的主导产业可以说都是与煤关联度极高的产业。这种产业模式造成了对煤炭资源的“依赖症”,且大多处于低层次、简单化的依赖,形成了一煤独大的现状。
  近3年,山西煤炭年产量均在6亿吨以上。按照目前的产量,山西的煤炭资源很难有更大的规模扩张,煤炭依靠价格优势赢利的空间越来越小,边际效益呈递减趋势,作为初级产品的煤炭很难发挥更大的价值。
  改革开放30年间,山西外送能源总量达到61.18亿吨标准煤,年均2亿吨标准煤左右。山西每年煤炭出省销量,占全国省际间煤炭净调出量的3/4。高强度的挖煤卖煤不仅形成了单一的产业结构,更造成了部分地区的资源枯竭。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内涵式的增长,高度依赖煤炭的山西经济将难以为继。问题就是挑战,不足就是机遇。要走好“以煤为基,多元发展”这条路子,就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解决问题,弥补不足,并争取在短期内有跨越性的发展。
  要重新认识煤的价值。我们不能再囿于过去的眼界与认识,必须解放思想,开阔眼界,对煤炭进行深入全面的再认识,在认识上有一个质的飞跃。正如袁纯清书记所言,煤炭,不仅是能源资源,也是碳材料资源;不仅是燃料,更是原料。煤的价值有多大?以一千克标准煤为例,烧掉它,释放约7000大卡的热量。但是,同一块煤含有碳、氢、氮、硫等元素,分解后可以制得乙醇、甲醚、氨化物等多种化工产品。
  要延伸煤的产业链。如果说以前是要挖好煤,那么现在更重要的是要用好煤,即大力延长煤炭产业链,提升煤炭综合利用价值。不是在煤炭的产能上,而是在深度和广度上下工夫,以煤炭为基础、为原料,在煤炭产业的相关产业、延伸产业上有新的作为,培育具有战略性的新兴主导产业的多元崛起。
  要提高煤的附加值。从挖煤卖煤到多元发展,就是要把煤炭的资源优势变成创新发展优势,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煤炭的附加值,实现价值倍增效应。以煤化工为例,原煤的市场价值与肥、醇、烯烃、油的市场价值比约是1誜2誜3誜4誜5。由此可见,煤化工前景十分广阔。加上我省现有的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龙头企业,经过精心培育,完全可以后来居上,抢占煤化工技术与市场的制高点。
  以煤为基,多元发展,需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一是全面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煤炭产业这个拳头产品。要以循环经济模式实现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在用好煤上下足工夫,就地就近实现煤电、煤气、煤化工,让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二是推进煤化工产业规模化,做强、做精、做细煤化工。从我省的资源条件和环境条件出发,开辟山西特色的现代煤化工路径。从水耗低、资源消耗少的角度出发,以科技为支撑,多联产、循环化、抓高端,更多依靠焦炉煤气、煤层气、劣质煤、瘦煤做化工产品,发展新型煤化工。三是以煤机制造为突破口,着力发展新兴产业。要顺应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趋势,全力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培育经济跨越发展的支撑点和增长点。
  依托煤炭而非依赖煤炭,跳出煤炭而非放弃煤炭,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山西现代产业以煤为基、多元发展之路就在脚下。现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加倍努力,奋起赶超。

 

发展要有新跨越:以循环求拓展——五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

  
  对山西而言,煤炭既是诱人的“资源馅饼”,也是可怕的“资源陷阱”。
  由于独特的资源优势,山西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为主导和支柱的产业结构,煤、焦、冶、电四大传统产业产值占到工业总产值的80%。但是,由于技术、管理水平的落后,导致资源消耗强度大、能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增长和发展付出了十分沉重的代价。
  煤挖完了,水漏完了,山西怎么办?这个原属于“未来”的问题,如今现实地摆在山西面前。面对如此紧迫的形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彻底转变发展模式,成为山西艰难而必然的选择。
  “要加大资源型产业循环化力度,清醒认识潜力在循环、希望在循环、发展在循环,抓循环就是抓转型。”履新不久的省委书记袁纯清,在近期调研时勾勒出山西实现跨越发展的清晰脉络:跨越发展的主线是转型,转型的着力点是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传统增长模式的颠覆,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基本原则,核心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由此观之,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对我们山西来说,不仅是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一项功在当代、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
  发展循环经济是山西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经济竞争力的现实需要。今后5年,是我省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尤其是在我省工业结构中,煤、焦、冶、电等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行业比重较大,经济发展的粗放型特征仍很突出。这种粗放型模式越来越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制约,越来越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限制,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强烈冲击。我们要有紧迫感和使命感,加快循环经济的发展步伐,以推动我省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升我省的经济竞争力。
  发展循环经济是山西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我省是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大量开采、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传统生产方式,已经超越了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净化能力。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消费结构的逐步升级,资源需求将持续扩大,资源供需矛盾也会越来越突出。发展循环经济能够以最小的资源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产出,从而缓解资源供需矛盾,是我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循环经济在山西始终在向前推进:加速淘汰落后产能,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升,单位GDP能耗逐年下降。但是,与全国先进省市相比,与山西跨越发展的要求相比,我们转型发展的步子还不够快、不够大,发展循环经济的广度深度还有欠缺和不足。换言之,山西发展循环经济的空间还很大,发展循环经济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这就需要我们像省委书记袁纯清指出的那样:“循环经济要成为政府的施政理念和企业的普遍行为。”要加大发展循环经济的力度,把循环经济作为主要发展方式,以循环求发展,以循环求拓展。
  以循环求拓展,就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资源型企业必须走加快循环发展的路子,用循环经济模式改造提升传统资源型产业。在我省传统的煤炭、焦化、冶金、电力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要全面实现清洁生产。要利用好我省的劣质煤、煤矸石等资源优势,从中开发新型化工产品,提高废弃物循环化利用水平,减少污染和土地占用。
  以循环求拓展,就要坚持循环经济门槛。新上项目要把循环经济作为标准和准入门槛,推进集群化和园区化,从而使全省产业结构趋向合理,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资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废弃物排放明显减少。
  以循环求拓展,就要对煤炭资源实行保护性开采。要积极推广应用先进技术、装备和工艺,提高煤炭资源开采利用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发展洁净能源生产。同时,要延伸煤基产业链,发展煤炭深加工,不断增加煤炭产品的附加值,真正实现资源的“吃干榨尽”。
  以循环求拓展,就是多联产、循环化、抓高端。对煤电、焦化等产业产生的废气、废渣等废弃物,要通过煤化工技术加以循环利用,提高废渣、废气、废水的资源利用效率,变废品为产品,并向下延伸产业链。
  发展循环经济对我省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也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宏大课题,需要我们付出艰辛和努力。只要我们聚全省之智,集全省之力,坚持不懈地推进这项工作,相信3400万三晋人民“要金山银山更要青山绿水”的梦想就一定能实现。

 


让文化资源“活”起来——六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

  
  转型是跨越的支撑,跨越是转型的目标。可以说,要想实现跨越,必先倾力转型。
  山西转型离不开文化,因为我们除了拥有丰富的地下资源——煤炭,还坐拥令人羡慕的地上资源——文化。“煤”和“文化”对山西来说如同鸟之两翼,两翼展翅山西才能高翔。所以,从挖煤到挖文化既符合山西的转型实际,又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再者言,文化的复兴最终代表着发展的复兴,因为所有的发展无不是社会文化的集中反映。
  胡锦涛总书记在上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我们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袁纯清书记在近期省内调研时也明确指出:“山西发展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是有条件、有基础、有空间的,是大有可为的。文化产业应该成为山西发展的一翼,更应该成为转型发展的先头部队。”
  客观地讲,近年来我省向文化产业迈进的速度和力度前所未有。去年省政府出台《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把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发展新的支柱产业;年底又如期完成了全省文化体制改革的阶段性任务,为根本上扫除文化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性障碍奠定了基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大力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文化“五个一工程”由此在各市全面推开。但是,我们所作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效,与文化资源大省的地位并不吻合,与文化产业自身发展的时代要求尚有差距,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距离很大。
  我省文化资源的“盘子”究竟有多大?盘点家底,我们的清单里有一大串独一无二的称号:表里山河、戏曲之乡、民歌海洋、佛教圣地、晋商家园、古建筑博物馆、壁画艺术宝库、华夏文明主题公园……这些都是,但不全面。山西的文化资源还应包括老陈醋、汾酒、万荣笑话等一大批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特产”,我们的面食、剪纸、木版画等充分反映民风民俗的历史传承也均属此列。不仅如此,众所周知的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演艺娱乐、动漫游戏、博览会展、旅游休闲等,无不是可以大力演绎本地文化的产业资源。
  然而,资源不等于财富。要实现从资源到财富的转变,关键在于和市场的对接,也就是让资源在市场中“活”起来。唯有此,我们才能完成从自然人文资源大省向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的跨越。实践证明,文化产业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文化产业2009年8400亿元的增值是最好的注脚。
  那么,如何将文化资源与市场进行对接呢?
  袁纯清书记在调研中要求 “在这方面要下点儿工夫,做点儿文章”,并就依托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具体指出: “要尽快形成产业化的载体、企业化的团队,找到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要分层研究文化景点,重点抓几个具有国家级意义的文化符号;要把 ‘华夏文明看山西’这个概念做实,再推出一批精品力作。”袁纯清还以自己的工作实践鼓励大家:“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只要能想到,就一定能做到。”
  反弹琵琶不难发现,我们的文化资源没有“活”起来的原因固然很多,如市场要素不够、骨干企业不多、开发规模不大、品牌效应较弱、创新能力不足等等,而最根本的,恐怕是我们对文化资源内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产业的定位还不够准确,发展的思想还不够解放,行动的眼界还不够开阔。
  围绕“让文化资源活起来”这一主题,深入理解文化资源的内涵实质,遵循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我们必须在如下五方面作出实质性的努力,以推动我省文化产业跨越发展。
  第一,大作品表现。五千年的文明史使山西汇集了浩瀚的文化资源,为我们提供了不尽的创作源泉。大视角、大制作、大场景,出大戏、出大作、出大片,方能既叫座又叫好,赢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第二,大集团运作。任何项目开发都离不开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撑,实力永远是无可争辩的话语权。开发文化资源尤其如此,无论是高起点规划,还是强力度实施,都需要实力雄厚的大集团运作,小打小闹不仅成不了大气,还可能起到破坏性作用。
  第三,大景点支撑。没有重点就难有印象,有了龙头才能带动全身,因此必须确立大景点支撑战略。各地都要全力打造好那些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在国内外负有盛名、具有品牌影响的景点,以支撑和带动当地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第四,大服务承载。此举涉及文化产品、旅游景点、基础设施、交通安全、信息咨询、医疗卫生等诸多方面。我们既要在吃、住、行、游、购、娱等硬件设施上下工夫,又要在社会生态环境等软件建设上下工夫,要用大服务承载文化大发展。
  第五,大会展集聚。省城太原有诸多有利条件。气候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宜人;地理上,紧靠京津,承接东西,连接南北,便利八方;优势上,物产丰富,成本低廉,设施齐全、消费能力强。因此,太原培育会展品牌大有可为。
  不久前,在省委中心组学习报告会上,袁纯清书记就全省城镇化建设讲话,“历史”“文化”等字眼是其反复强调的要素。由此看来,文化资源不仅是我们可以直接拿来赚钱的本钱,还能以元素的形式贯穿在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无声地诠释可持续、科学、和谐等发展理念。

 


用世界眼光开放招商——七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

  
  山西作为内陆省份,对外开放不足一直是制约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短板之一。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全省各地调研后也认为,开放引进不足是山西发展的薄弱环节,并提出 “要利用自身的劳动力、矿产、土地等资源优势,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实现对外开放的新跨越。”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同多数内陆省份一样,经历了一个不断自我解剖、不断扫除障碍、不断取得成就的曲折而艰难的开放进程。特别是2006年全省对外开放大会后,通过搭建两届“煤炭博览会”和 “沪洽会”“港洽会”“珠洽会”,以及借助4届“中部博览会”等众多平台,扩大开放和招商引资实现了新的突破。目前,在晋投资外商涉及国家和地区已超过40个,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3家、18个项目落户山西。
  但是,如果把山西放到全国省区市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大格局中,山西对外开放的步子还是明显小、明显慢。“十五”末期,山西实际利用外资在中部6省排在倒数第一。2009年,山西实际利用外资13.5亿美元,按照商务部口径为4.93亿美元,无论哪个口径在中部排位都是垫底。再与周边省区同年利用外资数据相比,陕西15.1亿美元,内蒙古29.84亿美元,河北36.9亿美元,河南48亿美元,我们也还是处于末位。必须老老实实承认,在新一轮的开放进程中,山西的的确确是落后了。
  我们决不能甘居落后,我们必须奋力赶超。那么,在此山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期、攻坚期,我们怎样才能 “三步并作两步走”,尽快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呢?
  在基层调研的一个多月中,袁纯清书记与干部群众谈的最多的是如何开放招商。“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必须以开放的胸怀、主动的姿态,积极走出去,引进项目、引进技术、引进资金、引进人才。从一定意义上讲,开放即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对产业的梯度转移和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项目,谁先发现谁就有可能先获得,谁就有可能先发展。”“发现即发展,开放即发展,招商决定发展。”“要用世界眼光、战略思维,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实现对外开放的新跨越。”
  用世界眼光开放招商,袁纯清书记一锤定音。这既是山西推进转型的现实选择,也是山西实现跨越的必由之路。
  何谓世界眼光?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国经济已融入世界经济,任何一个区域的经济都必须在与世界的交往与互存中发展。山西也是如此。世界眼光,对于山西来讲,就是要站在全球化、现代化的高度,用人类历史发展的眼光和世界经济潮流的坐标来审视自身的发展,从而确定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的目标和路径。有人说,我们天天在讲全球化,经常与跨国公司打交道,怎么还会缺少世界眼光呢?事实上,真正的世界眼光,不是简单的引进,而是在把握全球大势、权衡利弊的前提下,有选择地引进符合产业转型发展、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资金、项目、技术和人才。由此观之,世界眼光实质是一种地球村意识,一种全局性的战略思维。
  用世界眼光开放招商,就要把开放招商作为扩大内需的切入点。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省围绕重点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内引外联,戮力招商,为扩大内需、拉动固定资产投资提供了海量资金支持,增强了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底气。 “十二五”时期,国内外经济形势仍然复杂多变,扩大内需依然是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核心任务。因此,我省要把开放招商作为扩大内需的切入点和抓手之一,大招商、招大商,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拉动消费增长,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用世界眼光开放招商,就要把开放招商作为转型发展的创新点。我省要实现转型发展,单靠目前的资金、技术和实力还远远不够,必须要借用外力、借用外资、借用外智,进行大规模的招商引资、大范围的市场化运作、大动作的对外开放,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要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人才,全面改造和提升煤焦冶电等传统产业。在做强做大装备制造、煤化工、新型材料等新兴产业方面,我们的目光要瞄准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以企引企,以资引资,以商招商,引进大企业、大项目,为经济起飞提供强劲支撑。
  用世界眼光开放招商,就要把开放招商作为延伸发展半径的着力点。山西要实现跨越发展,必须要以宽广视野延长发展半径,融入区域发展的大格局中。山西承东启西、连接南北,要勇于成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和大通道。一方面要加强与中部省份、黄河经济圈的经济合作交流;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融入环渤海、携手长三角、联动珠三角的区域发展战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山西与各经济增长极间的经济、文化等诸领域的合作交流,促进山西经济的区域联动与融合发展。
  说到底,开放招商,就是引进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新引擎。用世界眼光开放招商,无疑将为山西配置上全球经济的先进驱动力,引领山西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实现新的跨越。惟此,山西“十二五”必将有所作为。我们拭目以待。

 


从战略高度加快城镇化——八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城镇化加速期。省委书记袁纯清在近期市县调研中,几乎每到一地都讲城镇化问题,还亲自牵头进行《山西城镇化推进战略研究》。袁纯清特别指出:“要把握机遇,发挥优势,从战略高度加快城镇化进程。”
  凡是对社会结构和现代化进程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城镇化是个大问题,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经阶段。分项观之,城镇化吸引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扩大就业、扩展市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城镇承接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带动农民增收的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农村人地紧张的矛盾,从而推进农业产业化;城镇化有利于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区域差别。可以说,城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落后的农业国向现代化工业国转变的必由之路,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认为,21世纪影响世界的两件大事之一就是中国的城镇化。这是因为13亿人口的规模和相对偏低的城镇化率,蕴含着具有全球意义的巨大内需空间。将近二十年来,中国经历了空前绝后的城镇化过程,而新一轮城镇化浪潮正在到来。就山西而言,城镇化是又一次难得的机遇,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科学、合理、快速、有效地推进城镇化,就可顺利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尽快实现一个欠发达省份的跨越发展。
  近几年来,我省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城镇化建设水平稳步提升。2009年底,全省城镇化率达到45.99%,接近全国46.6%的平均水平。但从总体上看,仍然存在两个突出问题,影响和掣肘着城镇化的进程。一是总体水平低。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人均GDP1000美元的地区,城镇化水平应在60%以上。而山西2009年人均GDP3154美元,城镇化为45.99%,明显低于60%。可以看出,城镇化水平滞后,与经济发展水平并不相称。二是功能布局差。一般而言,一个城市的人口在100万到400万之间其净规模收益最大。而山西的11个地级市中,城镇人口除太原市超过200万,其余7个市刚超过100万,还有3个市不达100万。可见,城市规模偏小,难以形成积聚效应。区域中等城市和小城镇也多数规模偏小、功能不全、设施缺乏、环境不佳,积聚辐射能力有限,区域带动作用不强。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种种,主要是城镇化进程中重建设而轻发展,城镇规划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尚未形成城乡一体的发展模式,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
  我们必须正视这些差距,我们必须解决这些问题。要提高对推进城镇化重要性的认识,总结以往城镇化实践中的经验和不足,按照袁纯清书记的要求 “从战略高度加快城镇化进程”,使城镇化成为山西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最积极、最重要的因素。
  从战略高度加快城镇化,就要精心谋划和科学布局。要综合考虑自然特点、经济发展、人文历史等因素,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从省会城市圈到地级和县级区域性中心城市,从县城到重点镇,构架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互促互动的城镇体系。围绕改善人居环境、发展环境、社会环境完善城镇功能,提供高效的公共服务,健全要素市场体系,发展社会事业,满足居民生产生活需要。高起点规划、高水准建设,着力提升城镇品位。把历史感、生态性、文化味有机结合起来,让建筑有内涵、城市有灵魂,把山西历史文化底蕴充分体现在城镇建设中。
  从战略高度加快城镇化进程,就要提高城镇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太原城市圈是重中之重,要以扩容提质为重点,改旧城、保古建、建新区、创精品,提升市区的建设水平、管理层次和文明程度。区域性中心城市是重要节点,要发挥优势,找准定位,建设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大中城市,形成若干个有活力的城镇群。县城是重要支点,要把人口更多地向县城集中,把新兴产业更多地向县城布局,把各类生产要素更多地向县城聚积,使县城具有比较充分的城市功能。中心镇是坚实基础,要形成各自的产业特色、文化特色、景观特色,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城镇化建设的新亮点。
  从战略高度加快城镇化进程,就要加强对城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注重学习城镇化新知识,借鉴国内外城镇化的经验,加强政策研究,完善相关制度。要有效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大市场化运作力度,吸纳更多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到城镇化当中来。县一级城市要积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
  加快城镇化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行动,是山西“十二五”时期转型发展的新的目标点。可以说,如果我们山西要实施赶超战略,那么首先要在城镇化上赶超;如果我们山西要实现跨越发展,那么首先要在城镇化上跨越。当然,城镇化是一个渐进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认真对待,尽快做起。

 


学习学习再学习——九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

  
  当前,山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如何实现一个能源大省的发展转型,是最现实最紧迫的课题;如何实现一个欠发达省份的跨越发展,是社会的关切和群众的期盼。
  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知识不足、本领恐慌”的问题再次凸显出来。怎么办呢?省委书记袁纯清在最近的一系列调研活动中反复强调:“在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的今天,要加快转型步伐、实现跨越发展,必须重视学习、加强学习,促进干部素质提升的新跨越。”这既是对破解发展难题提出的根本性应对之策,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增强现代化建设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当今社会乃信息社会,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日新月异;当今社会乃知识社会,知识海量并不断更新是其显著特点。在这样一个信息社会、知识社会,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成为必然要求,学习成为衡量干部精神状态和工作状态的重要标尺。
  在推进山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进程中,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和解决“知识不足、本领恐慌”的问题。世界眼光的养成和战略思维的具备离不开学习,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调控能力的增强离不开学习,传统产业的提升和新兴产业的开拓离不开学习。一言以蔽之,山西要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我们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不错,学习本身还不是创新,但创新必定有赖于学习。学习者智,学习者胜。只有学得好,才能发展得好;只有学在前头,才能走在前头;只有学得更多、更深刻,才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引导权;只有学以致用,才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重视学习、加强学习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更应当成为每个领导干部的自觉行为和良好习惯。
  应当说,我们的绝大多数领导干部还是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但也不可否认,在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中,还存在着不愿学、不勤学、不真学、不深学、不善学的问题,更没有把学习作为一种自觉行为和良好习惯,作为一种精神状态和工作状态。因此,现在强调重视学习、加强学习,很有针对性,十分必要和重要。其实,山西作为欠发达省份同发达省市的差距,从表象上看,似乎是经济总量、人民生活水平、社会发展程度的差距,但从实质上看,却是思想观念、思维能力、知识素养、科技水平、发展眼光上的差距。一句话,就是学习上的差距。我们的学习热情、学习氛围、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同发达地区的干部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对此,我们必须有一个深刻的、清醒的认识,激起我们的警觉,认真地、迅速地加以改进。
  历史和现实已经反复证明,无论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还是一个集体、一个个人,只有热爱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持续学习,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增强本领、强化能力,顺应时代潮流,应对各种挑战,把握难得机遇,肩负起历史的使命和责任。否则,就一定有“知识不足、本领恐慌”之虞,跟不上发展的步伐,完不成历史的使命,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难免落伍和被淘汰。
  从现在起,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山西必将有一个大的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实施赶超战略,推进转型发展,实现跨越发展,必须有新的思路和战略布局,必须选择科学的路径。新阶段、新思路和新发展、新要求,有许多重要课题迫切需要我们去研究、去破解,特别是在煤、焦、冶、电等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循环化发展上,在培育壮大煤化工、环境保护、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等新兴产业上,在加快城镇化步伐、构建中心城市圈、优化城镇布局、提升城市品位上,都需要全省上下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具有新理念、新视野和新知识、新本领。遗憾的是,我们一些领导干部却对特色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知之不多、知之不深,更缺乏时代精神、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这样的知识结构必然眼界受限和能力缺失,是很难适应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的。
  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此提出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并强调要在全面学习以提高综合素质的基础上,特别要加强新知识新本领的学习,以提升各级领导干部宏观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尤其是具体组织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能力。
  要盯住跨越发展目标,围绕转型这一主线,加强对当代经济社会发展新理念、新思维的学习,加强对经济发达地区成功经验和发展路径的学习,加强对扩大开放和大招商、招大商思路和方法的学习,加强对国家支持发展的新兴产业相关政策和信息的学习,加强对提升传统产业及循环经济知识的学习,加强对新的产业形态和科技前沿知识的学习,加强对煤化工、新能源、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学习,还要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及板块经济的学习,加强文化资源与市场对接模式、路径的学习,加强城镇化战略并分层推进相关知识的学习。须知,诸多领域蕴藏着可观的空间,诸多新知识新信息中隐含着巨大的商机。我们惟有通过学习,才能及时发现这些发展空间,准确捕捉这些商机,并在这一过程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的领导能力,成为山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称职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学习学习再学习——这是21世纪信息社会知识社会的内在要求,更是山西实施赶超战略、转型跨越发展的呼唤。群众需要学习,干部需要学习,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尤其需要学习。

 


真干大干加实干——十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

  
  “以赶超发展为战略,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跨越发展为目标,在中部崛起和全国竞相发展格局中再造一个新山西。”在7月29日召开的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省委书记袁纯清向3400万山西人民发出了振奋人心的号召。这是誓师会,这是动员令,这是宣言书,这是进军号。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尤其是作为引领者和组织者的各级领导干部,其状态如何至关重要。正因为如此,我们提出要全面加强干部队伍的建设,特别是领导干部队伍的建设。要以解放思想为重点,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建设;要以全面学习为重点,加强领导干部的能力建设;要以操守养成为重点,加强领导干部的廉政建设。在此,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要以提振精神、扎实苦干为重点,全面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
  我们所以特别强调作风建设,是因为山西要在“一煤独大”的基础上实现转型,要在欠发达省份的状态下实现跨越,没有选对道路就决不回头的精神,没有攥紧拳头拼命苦干的作风,是万万不行的。经济转型好似自身博弈,你要改旧为新,新中求新,无中生有,有中生有,就得有一种凤凰涅槃的精神;跨越发展就像体育赛跑,本身已经落后,只有加油跑、拼命跑,才有可能超越对手。恰如袁纯清书记在调研中讲到的:“改变经济欠发达状况,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关键在干部,出路在苦干。只有舍得干、埋头干、加劲干,才能尽快改变城乡面貌,才能不辜负老百姓的期许。”
  应该说,我们山西的干部队伍整体上是好的,工作作风方面是踏实肯干的。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谋划经济发展,身先士卒实干,老百姓是认可的、满意的。但是,与实现转型的新要求相比,与跨越发展的高标准相比,我们山西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工作作风方面还有这样那样的差距和不足,以至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些干部缺乏责任意识,无心去大发展。对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严峻形势缺乏认识,心思没用在发展上,更想不到大发展,满足于资源优势下的小日子,沉醉于五千年文明看山西,思想疲沓,行动迟缓,在得过且过中打发时光。
  一些干部缺乏赶超信心,无胆去大发展。由于近些年我省在全国的排位连续下滑,加之几起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导致一些干部缺乏大发展的胆气和信心,或认为山西赶超已经无望,或认为只要不出乱子即可,稳重有余,闯劲不足,更不敢“跳起来摘桃子”。
  一些干部缺乏实干精神,无力去大发展。思想疲沓,行动迟缓,养尊处优,熬时混日,乐于务虚,懒于务实,不去真心调研,不抓工作落实,不愿带头苦干,习惯于按部就班,紧要时敷衍塞责,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
  我们要加强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使其适应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新要求,就必须解决以上 “三缺三无”的问题。省委召开的全省领导干部大会就此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指明了若干工作重点。袁纯清书记在前一段各地调研中也多次讲到干部作风,并针对存在问题强调:“提振精神,转变作风,要大干不要小干,要真干不要假干,要实干不要虚干。”
  真干不要假干,就要走出窠臼,改旧图新。其一要从煤炭的依赖中走出来。不仅要以煤为燃料,更要以煤为原料,以煤为资本;不仅要发挥煤的传统优势,更要发挥煤的转化延伸优势,真正实现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其二要从政府依赖中走出来。企业不要一味依赖政府,下级政府不要一味依赖上级政府。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要强化,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施政主体作用办大事。其三要从内陆经济思维定势中走出来。不能简单理解 “梯度推进”,在沿海发达地区后面亦步亦趋。世界变平变小了,内陆地区同样可以发展新兴产业,实现弯道超车。
  大干不要小干,就要登高望远,执著赶超。要有世界眼光,要有战略思维,要从守成求稳的心态中解放出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必须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快步紧走,戮力赶超。要起点高,立意远,心思大。要下工夫策划、论证、出台一批大项目。新型煤化工要做强做大,力争产生一批百万吨级的标志性现代煤化工项目;招商引资要放眼国际,力争更多的世界500强在山西落户开花;城镇化要速度质量并举,在进城农民工融入城镇的问题上实现突破。
  实干不要虚干,就要埋头苦干,务求实效。干事业,做事情,最需要的就是实干精神。干部不是看说得多好,表态表得多好,而是看你在工作上有没有实招,能不能把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搞上去。我们要在党员领导干部中提倡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的良好风气,工作目标要切实,措施要扎实,作风要务实,效果要真实。对于认准了的事情,要加快节奏,雷厉风行,狠抓落实;对于部署了的工作,要督促检查、一抓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要改进文风会风,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从迎来送往中摆脱出来,腾出精力想大事、谋全局、促工作、抓落实。
  山西转型发展正当其时,山西跨越发展前景灿烂。在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宏伟事业中,我们的干部队伍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山西跨越则喜、山西落伍则忧的情怀,把工作作为一种信守和价值追求,在转型跨越发展中真干大干实干,让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百姓富裕的美好愿景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