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私有化是改革关键 看不到国企存在意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6:52:06

导语:陈志武认为,能够促使有关机构把中央政府鼓励私营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意愿真正落实的必要条件就是中国的经济的进一步私有化,他还强调,中国通过全面国有化建立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时代已过去。

凤凰网:您指的这个私有化是全面包括土地领域的私有化是吗?

陈志武:土地早就应该属于私人拥有的,因为我们都知道这个追溯到50年代推动国有化的时候,当时至少在逻辑上、在理论上有说得过去的地方,也就是原来我们说这个资本主义和旧社会所有的这些恶都是跟私有制有关系,所以在50年代最初的国有化确确实实有一个总体的哲学的指导就是私有制是万恶之云,所以为了结束这些万恶的话,必然要做的一件事就是首先要结束这个私有制建立公有制,那么通过建立公有制呢,让大家能够共同的富裕,能够更加平等、能够更加少受到社会恶的干扰和影响,所以一直到1958年、1959年的时候,中国的GDP决大多数都应该90%左右都是由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来产生的。但是在今天,为什么要继续保留中国的国有经济?国有经济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它的宗旨给中国社会提供哪些服务,带来了哪些好处,现在没有人去重新问这个问题。因为今天的中国在认识上面,对经济学、对市场经济的理解上面,跟50年代跟40年代已经很不一样了,所以我说了也许我能够接受50年代,当时在理想化理念的支持之下,进行国有化运动,建立国有经济,建立公有经济,能够理解,我能够看到当初尽管是基于一个错误的理论,但是至少有一个理论在支持,但是今天的中国,国有经济没有人去说,今天的国有经济到底是为什么。

凤凰网:你看不到国有经济存在的理由?

陈志武:至少是没有办法看到一个逻辑上至恰的一个存在的理由,至少在官方并没有说为什么还继续保留那么强大的国有经济,让中国经济国有的份量、比重还继续保留那么高。但是我知道实际的结果,正因为没有谁从基本的逻辑和哲理上面去回答我说的,为什么今天还要继续发展国有经济。正因为没有人去问这个问题,回答这个问题,所以产生一个局面就是既得利益。

凤凰网:所以为了让国有企业变成中国13亿的金库,我知道您曾经提出过一个方案,就是让各级国有企业分别组建成各种级别的国民权益基金,然后按人头让这些基金分发给这些老百姓,这样的话,根据您的估算,说每个中国公民可以领取到价值6万元左右的资产证券,而每人每年还能以分红的形式获得5千元左右的资产收入。

陈志武:对。

凤凰网:当时您这个提法提出来以后,引起了很多反响。

陈志武:我先讲一下,这个内容大概是这样的。把现在中央国资委管理一百多家央企,还有把各个部门,包括一些事业单位,包括一些大学,北大也好,清华也好,政法大学也好等等,等不用说那些技术一类的大学,他们都有自己的上市公司,有自己的事业单位,实际上是实业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也有很多自己的公司,你像联想就是中国科学院控股一个上市公司,或者说集团。从这些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中央部委,国资委下来那些众多的这些国企,他们的资产、股权都应该放到一个全国国民权益基金里面,当然其中的,可以把一部分股权划拨到全国社保基金,但剩下的都应该放到全国国民权益基金里面,再把全国国民权益基金均分到13亿多中国老百姓,每个人同样都有股份的,以这种形式分到他们身上。

凤凰网:但是很多媒体就对此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他们说陈先生可能过于理想化了,这个想法是很好,但是可能不适合中国国情,毕竟您是一个美国的教授,有些人就说可能您提出这些理论在中国可能就水土不服,您怎么看待他们这些说法?

陈志武:我不觉得有任何的水土不服,第一最初建立公有制,建立国有经济的时候,有一个提法,有一个说法就是全民所有。我们以前在教科书上了解到的,什么叫国有制,国有制就是全民所有制。当然现在回过头看到,原来建立的国有制,全民所有制,实际上没有完全完成,最后一步,全民所有制中间的所有者,都没有被具体化到每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身上,没有细到具体化到每个公民的名字上面。所以我建议的国民权益基金,最后是把这些基金的股份,直接落实到13亿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身上,把全民所有制最后的一步,能够走完。

凤凰网:您怎么看待由此带来的巨大的成本,巨大推行的成本,以及碰到的巨大障碍?

陈志武:其实这个成本不会太高,因为现在你看在中国,开放式基金至少有1亿多基民账户,而这些1亿多跟13亿的国民权益基金的基民账户在数量级上差不多。既然现在的那些商业银行,还有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运作这1亿多,差不多2亿基民的账户没有问题,没有出差错,那运作具体执行13亿多国民权益基金基民的账户,应该也不会多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