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批评的国家才有明天 - 扫过月光的叶嘎的转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11:31:56
扫过月光的叶嘎的转帖
扫过月光的叶嘎的家 ┊ 个人门户 ┊ 全部转帖
包容批评的国家才有明天
2010-08-26 12:57 转帖

第一转帖:扫过月光的叶嘎 累计转帖:1次 累计浏览:4次评论(0)

 

    看过一期电视节目,讲的是野生动物保护。大意是,由于人类的贪婪捕杀,野生虎濒临灭绝,于是动物保护组织对虎进行了人工保护和繁育。第二代虎成年后,人们把活的山羊放进繁育场,令人震惊的场面出现了:老虎居然惧怕山羊!众所周知,在野生环境下,虎是羊的天敌之一。羊为逃脱追捕,会进化得越来越快;虎为捕食羊,必须同步进化才不至于饿死。草食性动物与肉食性动物这对生死冤家,共同加速了物种的进化,维持着奇妙的平衡。反观人工繁育场里的虎,自身安全没问题,也没有别的肉食动物来竞争,过着食来张口的悠闲生活,于是逐渐丧失了野性和捕食能力。

    关于沙丁鱼的故事也很有趣。挪威人爱吃沙丁鱼,因为它味道好,而活的沙丁鱼烹饪出来味道尤其鲜美,所以活沙丁鱼的市场价格比死沙丁鱼高出几倍。不过,在沙丁鱼运输过程中,一些鱼会因缺氧而死掉。聪明的办法是这样的:在装沙丁鱼的容器中放进一些会吃鱼的鲶鱼,沙丁鱼反而不会死掉。原因在于没有鲶鱼时,沙丁鱼懒得游动;有了鲶鱼,为逃避捕食,沙丁鱼便活跃起来,被搅动的水里有了更为丰富的氧,沙丁鱼的生命得以延长。

    一上来就不厌其烦说了两件事,至少表明我的一个态度:讲道理——在我看来,这是现代社会文明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如果你同意,那我们继续讲道理。如你所知,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如果粗略归类,每个国家内部至少存在两种声音:一个是官方声音,一个是民间声音。简单以美国来说,出兵海湾是官方声音,《华氏911》是民间声音,两种声音尖锐对立。窃以为,从有利于国家发展角度看,两种声音的存在既是客观的也是必要的。因为批评之于政府,如同老虎之于山羊,鲶鱼之于沙丁鱼一样重要。

    对于政府的决策,最理想的状态,是官方声音与民间声音大体一致,这表明政府获得了大多数民众的支持;其次的状态,是官方声音与民间声音存在比较大的分歧;最为糟糕的状态,是根本听不到民间声音。不同的执政者,对于第二种状态的反应和对策是不一样的。有的执政者会包容批评意见乃至于做出必要的妥协和修正,以获得民众的理解与支持,从而达到第一种状态即理想状态;有的执政者会勃然大怒,甚至做出过激行为,打压、迫害批评者。而当这种“过激行为”成为常态时,上面所说的最糟糕状态即民间集体失声就出现了。

    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和谐,靠的不是口号更不是高压。如果高呼口号就行,朝鲜早就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一哥了;如果实行高压就行,而今华夏依然会是秦家的天下。世界上许多国家政权,其取得方式都是战争。比如美国,以“独立战争”(对外战争)和“南北战争”(国内战争)为代价,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国家稳定发展,再未发生内战。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在它的制度设计中,充分保障了民间声音的合法权力。在中外历史上,凡打压、迫害民间声音的时期,通常都是独裁专制时期。比如希特勒时期的德国,斯大林时期的苏联,金氏太阳照耀下的朝鲜。如果反思中国人熟知的“文字狱”,始作俑者秦始皇自然难辞其咎!换言之,从一个政权对待民间声音的态度,基本能够判断它的成熟程度和文明程度。

    有容乃大,一个文明的政府,应当是善于倾听意见和接受批评的政府。获得民众拥护时应该高兴,受到尖锐批评时也应当高兴——这意味着民众对于这个政府尚有期待而不是仅存冷漠与麻木。譬如一个家庭,如果丈夫和妻子互敬互爱,则家庭和睦兴旺;如果经常发生争吵,则家庭尚有存在下去乃至重归和睦的机会;如果双方持续冷战、谁也不理谁,那么这个家庭很快就将解体。俗话说得好,哀莫大于心死!

    (文/空空洞洞)

 

文章来源:http://sjskong.blog.hexun.com/55761641_d.html

点击复制本网址,可传给qq或msn上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