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常举措锻造创新人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01:46:37

超常举措锻造创新人才 ——北空导弹某师党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闻思录 ■杨丹谱 王福海 本报特约记者 刘 泉今年,北空导弹某师已进入第5个人才培养三年规划期。10多年来,他们一年一小步、三年一大步,先后培养出空军级专家、技术骨干126名,军区空军级技术骨干136名,打造出一支精英荟萃的人才方阵,先后被总部、空军评为人才建设先进单位。日前,记者走进这支部队,探究他们培育创新型人才的成功秘诀。

交叉培养,铸造复合型人才

这是该师提供的某团副参谋长王建军的履历:排长、作侦参谋、指导员、作侦股长、导弹营长。

记者了解到,王建军在任指导员时,不仅思想工作做得好,兵器专业技能也让官兵心服口服;任作侦股长后,他在作战训练和服务保障统筹结合上总是见解独到,制定的作战方案屡获好评。

在该师,像王建军这样具有“双重经历”的人不在少数。特殊的培养模式,缘于特殊的形势任务。上世纪末,这个师在全军率先列装某新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任务的变换以及新装备专业高度融合、岗位相互交叉的特点,使他们把目光瞄向世界军事前沿,开始探索人才培养新路。

“复合型岗位需要复合素质,多样化任务呼唤多面手。”师长王树生说,培养复合型人才,既是新装备的现实之需,又是未来战争的大势所趋。师党委超前思维,适时提出“军政双优、指技兼备、管谋合一”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力探索岗位互换、顶岗换手、一专多能等特殊培养模式。

如今,在该师处处可见这样的情形:政治干部休假时,军事干部做起政治工作有板有眼;军事干部不在时,政治干部组织军事训练毫不含糊;不少士官既是司机,又是操纵员,还是修理工;76名技术干部不仅是各专业的“大拿”,许多同志还走上领导岗位。

特殊政策,让创新人才“小步快跑”

说起某团装备处长王振龙,大家都戏称他“坐了直升机”。1999年还是技术12级的他,仅一年就调整为11级。此后,他又连续3次获得提前晋级,8年时间就晋升到技术8级,成为空军高层次人才。

王振龙何德何能?且看他的不凡履历:数十次在新装备执行重大任务中排除“临战故障”,去年在空军组织的技术骨干考核中,面对本专业50多名专家能手,取得第一名的成绩。赛后,师党委立即为他报请二等功。

像王振龙这样“小步快跑”的干部在该师并不鲜见。据统计,近年来该师先后有70多名技术干部提前晋职调级。师政委赵建英告诉记者:“特殊人才就要特殊对待,要打破常规,为‘千里马’创造快马加鞭的好政策,激励他们快速成才,早成大器。”

为了激励尖子人才脱颖而出,他们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把政策用足用活用好,在政策规定允许范围内用“重锤”、施重奖,力求把最优秀的人才在最佳时间、最佳年龄,放到最合适的位置上。

好政策收到了好效益,该师一批批尖子人才快速成长,先后有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1人荣获全军作战部队专业技术优秀人才奖,2人被评为全军优秀指挥军官。

不拘一格,“兵专家”担任“武教头”

2007年,该师拿出专项经费购置计算机、专业检测仪等器材,并腾出30多平方米的房间,专门为某营三级军士长、雷达技师吕满海成立了研究室。

一名士官缘何如此受重用?官兵们用事实解开了记者的疑惑。中专学历的吕满海,独立维修调试60多块紧缺备件,为部队节约经费200多万元;自主编写出80多万字的《某型雷达高频舱电路原理详解》一书,填补了该专业无教材的空白;他还是10多名技术干部的“师傅”。

“谁能谁上位,谁能谁为师。”师政治部主任缴树楷告诉记者,我们的用人理念就是能者为先。近年来,该师共有54人获得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高技能士官队伍已成为该师高层次人才群体的新生力量。

为了让人才培育工程向全领域覆盖、向多层次延伸,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优秀人才,他们都敢于给舞台,舍得给投入,全方位激活人人争优的驱动力。师党委专门斥资30多万元,为每个营创办“科技干部之家”,统一配置书柜、投影仪、大屏幕彩电等设施,为基层部队创造“人人想成才、人人能成才”的有利条件。

人才旺,事业兴。近10年来,该师先后7次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师,共创造地空导弹兵射击史上10多项第一,基本实现了“一般故障不出连,疑难故障不出营,重大故障不出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