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来了美国,不爱美国都难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8 16:00:59

真正来了美国,不爱美国都难! 
    不信?没来过的过来看看或者让你们子女过来,你不爱都难,要不咱们的代表怎么都暗渡陈仓了呢?
    星转斗移, 移民美国一晃就12年了, 其间经历了彷徨, 适应, 到后来爱上这个国家. 美国的缺点和不足很多很多, 想必大家不比我了解的少, 因为报纸、电视介绍得非常全面, 加之政府每年都会发表关于美国人权状况的白皮书, 大家估计都耳熟能祥了.
    我要聊一聊美国的可爱之处, 这些都是我的亲身感受, 而且是具有代表性的, 可能那位福友的三姑, 二舅的情况与我讲的不同, 请心平气和讨论, 而且我说爱美国,并不可以说我不爱中国, 因为我对中国的爱绝对不少于大家的平均水平, 可能为国家困难捐款比很多人多.
    美国是个令人活得有尊严的国家。    无论是生在美国, 还是移民, 归化成为美国人民的一员, 在这个国家人们都活得有尊严到政府办事, 就医, 就学, 没有人分三,六, 九等, 即使是非法生活在美国, 发生急病, 医院不会因为你无能力支付医疗费用而轻漫你, 该用的医疗手段, 都会用上, 最后由政府买单。政府在住房, 就业, 就学上为弱势群体制定了优惠政策。     “平权法案”为许多拉丁裔和非洲裔的孩子创造了进入名校的机会. 所有的公司都会在明显的地方张贴" 公平招聘准则", 雇主不可以要求应聘者的年龄, 身高, 胖瘦, 民族, 等条件. 在商场里经常会看到出众肥胖的, 坐轮椅的员工. 如果雇主公然在招牌广告上提出年龄, 身高, 胖瘦, 民族, 等条件, 那就等法院的传票吧。    在房地产开发上, 政府对开发商有严格的限制, 在我居住的小区, 在独栋房, 通常称为别墅的不远处, 开发商盖了很多连体的别墅, 200 平米左右, 上下两层。价格
极其低廉, 只卖给低收入的民众 (根据报税的记录), 而且政府还在所得税上对第一次购房者优惠。
    美国政府要求每个人年末都要向政府申报年度的收入, 并将低收入者的税款返回, 而高收入者 (20%的民众), 承担了多数的税收. 使美国形成了很少的富人和贫穷
人口, 60% 以上是中产阶级. 每到假期, 富人去夏威夷旅行, 穷人可以去公园烧烤, 各取其乐。 
    在饭店, 酒廊, 没有人对服务人员指手划脚, 呼来换去, 真正体现了今天你为我服务, 明天我为你服务。没有人因为市长, 州长, 或总统侯选人握了一下手而热泪盈眶,因为人人平等已经深如人心。
    总之, 在美国, 地位高的人把别人当人, 地位底的人把自己当人。美国司法的公平和行政机关的相互致衡。美国的宪法规定了行政, 立法, 和司法的三权分立, 相互致衡。    几年前, 我在美国开始推广中国产的一种精细化工产品, 我不希望将产品名字讲出来, 这样一来,也许会有朋友知道知道我是那位了. 该产品在美国主要是由一家跨国公司占用市场, 经过我们的努力, 中国产品的市场占有从很小, 逐步提高, 而该美国公司的市场占用则节节下滑, 失去了50%的市场. 于是, 该公司经过精心准备, 提出反倾销的请求. 还记得那是初夏的时节, 在华盛顿召开公听会, 代表被告的只有我一个人, 还有400美元每小时聘的临时律师, 而对方是强大的律师团, 完备的文件, 幻灯的设备. 结果可想而知, 案件成立.几个月后, 美国政府, 商务部, 作出判决, 要求美国海关对相关产品征收反倾销关税。 
    我们在审阅美国商务部的判决时, 发现他们为了保护本国公司, 引用的替代国数据并不是非常完美, 结果导致不利我们的结果。根据以上情况, 我们在美国国际贸易法庭提出控告, 告美国商务部不公平。对美国法官的公平性,我们并没有认知, 只是走着瞧。
    第二年, 美国国际贸易法庭裁决美国商务部败诉, 要求其重新核定, 结果我们被评定没有在美国不正当竞争。原告再次将案件上诉到联邦上诉法院, 结果上级法院维持原结论, 案件终审结束。
    其间有很多故事, 在次不一一列出. 我们一家小公司, 能将美国商务部告倒, 足见美国的司法机关和法官非常公平, 你告国内贸易部试试, 很可能不受理, 既是受理, 也会保护政府的脸面而不会判中央部委摆诉. 在美国的法官面前, 原,被告是公平的, 无论是谁, 法官的判决完全取决于他的司法判断能力, 而不是谁的势力大, 和政法委的意见. 法官不会因为判政法部门摆诉而导致麻烦。 
    在美国, 总统是老大, 可是老大怕司法, 就象当年的克林顿总统, 在弹课案的审查中, 也是心跳加快, 汗流满面.
    由于美国是移民国家, 各族裔的商人有其不同的特点. 印度及南亚族裔的商人信用相对而言差一些, 华人商家的实力有很大进步, 但小商户较多, 信用也不理想, 今天聊聊主流的美国商人. 其特点如下:
    1、价格相对欧洲国家的商人比较重视, 尤其犹太商人, 因为其中很多人经营服装, 日用消费品, 鞋帽, 及电子产品. 如果各位福友来到美国就会发现此类产品的价格在市场上比欧洲国家便宜很多, 这导致进口商品的价格一定不很高. 而且商人的理想价格永远不会与我们的出口商一致。
    2、很少用信用证, 为了降到银行费用, D/P, T/T 大量使用, L/C 不流行。    3、主流的商人是非常重视自己的声誉, 言而有信是普遍的现象, 那些出来练摊小贩当然不算, 如果有美国公司与你做事, 去D&B 查一下,什么样的东西马上就知道了。    4、对新的产品和供应商比较保守, 抱着怀疑的想法, 通常会重视关于有关认证, 如ISO, CGMP, HACCP, 等等, 还有同行业有声誉的公司的审计报告等, 有时还会聘请专业人士进行审计, 一旦通过审核成为其供应商, 长期业务就建立起来了.从接触到建立稳当的业务关系,通常要很长的时间, 大家要耐心.
    5、不要和客户谈政治, 美国人之间都很少谈政治, 因为每个人的理念不同, 看问题的交度不同, 接受的资讯不同, 很可能谈不拢. 除非关系非常进的朋友, 没有人会和泛泛之交谈政治, 切记! 有时候你自以为你是正义的, 实际上,当换了时空后, 你才发现自己非常愚蠢。    6、接待美国客人要了解其生活背景, 如其族裔, 宗教, 饮食等习惯. 不然会造成不愉快. 2006年, 我陪最终目最终用户去XX省的工厂考察, 事先我将客人的情况通告工厂, 犹太人, 爱以色列, 等. 结果工厂请吃饭, 上了猪肉等许多其不吃的东西, 而且厂长在吃饭时大谈克林顿的绯闻及阿拉伯几以色列等大问题, 这些是应该有政治家谈的, 结果该客人对工厂的印象打了折扣。    7、千万不要撒慌, 如果出现任何影响交货的情况, 要尽早通告, 美国商人对其最终用户的承诺是极其严肃的, 任何最后一分钟的通告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我有一家北方的工厂,每年采够500-550万人民币的产品, 去年有一批货, 由于其原料问题,导致推迟交货. 本来不是了不得不起的事, 如果我们及时通知最终用户, 他们可以从另外的工厂买. 但是,该工厂一直隐瞒, 知道比计划晚20天出运才讲实话. 其目的是不让我们从其他工厂采购, 以为没什么了不起. 结果我们被迫高价从美国市场采购来交货, 我们将该企业今后只作为替补, 因为其撒谎。    8、大胆讲英语, 不要绞尽脑汁想语法, 口音对不对. 美国人对外国人的英语不挑剔. 在美国, 尤其大都会地区, 什么口音的英语都有, 而且说着说着, 你的英语就变得地道了。    9、 绝大多数的美国商人都是幽默,开朗, 喜怒溢于言表. 时间长了, 不但生意上是伙伴, 而且会成为个人朋友. 象感恩节, 新年, 别忘了发个贺词, 注意, 圣诞节比较敏感, 有的人,如犹太人就不过圣诞节. 手写的贺卡会有一想不到的效果。
    10、不要为了生意而送贵重物品, 切记! 很多美国商人会以为你行贿, 会伤其自尊心. 起反作用。 
    尤其不要大谈中美关系, 宗教信仰, 等等. 我经历多次这样的事情, 这种情况在与美国商人去中国时屡见不鲜, 切记, 效果很坏.6月19日出差, 再聊聊如何对待外国人和中国人如何以平常心对待欧美国家和公共传媒。 
    自明末, 满清年来, 中国人和中国官员就从没有平等地对待国人和洋人。时致今日, 次遗毒仍然在作怪. 妄自菲薄, 给外国人非国民待遇的事比比皆是.次此次地震, 几名法国游客受了点伤, 我们兴师动众, 将其送到北京的大医院, 卫生部的副部长亲自慰问, 可我们的受伤的父老兄弟, 谁有如此待遇? 况且, 法国人的伤并不重。
    去年看CCTV-4 的"让世界了解你", 山东省东部的一个城市, 由市长带队, 众多官员在电视上与美国康乃迪克州的一个城市的市长视频对话, 无非你们不错, 我们挺好, 不咸不淡, 可有可无的聊天. 但在节目后半段,高潮来了, 我们的市长请对方来访问, 此美国人不无遗憾地说:"不行呀,我是愿意去, 但我们的预算内没这笔费用, 没法开支." 而我们的市长, 大笑着说, :"没问题, 我们负责你的一切开销, 来吧:" "真的?" 此老外压根也没有料到, 一个直径 100 尺的大馅饼, 从天上掉下来了, 合不拢咀地忙着答应, 就这样定了。
    CCTV的主持人, 也赶紧充当见证人, "市长, 说话算数!" , 众官员, 无不为我们的大气, 慷慨, 赢了面子而热列鼓掌, 看看你们美国佬, 连公费旅游的钱都报不,  我们太有面子了。    其实, 你凭什么为美国人买单? 你没有约束吗?  
    在欧美和日本, 几绝大多数的国家, 本国人在有危难时, 毫无疑问地一优先, 中国的新闻媒体,总是把会说中国话的外国人捧上天, 看看CCTV的节目, 就知道了. 而在欧美国家, 会将当代语言就是正常的小事, 不会才不正常。
    其实, 来化的外国商人, 外国游客, 当其有困难时, 我们要尽力帮助, 就象我们去美国留学, 各学校也会尽力帮助我们一样, 但超国民待遇绝不可行, 不然,我们如何让我们的国民有自豪感?
    2004年,我带一个美国人一起去东北一个工厂进行考察, 赶上天气原因,航班最终取消,航空公司带大家去"劳动大厦" 住宿, 每两个人住一间房, 无论认识与否。 而我带的美国人自然分到一间, 一各人住, 而我却被要求与他人合住, 我问航空公司的人员为什么, 答曰: 外国人可以住一间,中国人不可以,我说我也有外国身份证明, 可以吗? 答曰:你是中国人,无论你持何种证件,最后多付钱解决问题。可见,中国人的洋脸崇拜,何其伟大!
    希望今后不会看到着样的报道:一位外国游客,在山里发生重病,空军飞机排除困难,将其及时送医,使其得救. 而应该是这样:一位老人在山里生重病,空军飞机排除困难,将其及时送医,使其得救。 
    此事应该发生在所有人的身上,而不是由外国人独享.这样我们才会真心感到,做个中国人真好!            還 舊 樓 主 收录于2010-06-05 阅读数:查看   收藏数:1   私有   原文来源  触目惊心的中国特色           中国老百姓缴的税率仅次于福利极高的法国,世界第二,而享受的福利才占税收的8%。

         政府财政总收入中的教育,卫生,社保等公共开支的比例,美国人42%,英国49%,加拿大最好,是52%,中国是8%。

         日韩、欧洲、北美政府的行政运行成本占政府支出的1%-2%,我国是46%。也就是说:他们国家的官吃税收的1%-2%,中国的官要吃46%。我们当官的比别人多吃20-40倍。

         西方国家老百姓吃的福利是:美国人42%,英国49%,加拿大最好,是52%。我们老百姓吃的是8%,我们老百姓享受的比例只有别人的1/6-1/7。这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社会主义税收。

        美国政府的官僚只花税收的1-2%,而给老百姓提供的福利占税收比 例的40-50%。而中国政府的官僚花税收的40-50%,是美国的20-40 倍。而给老百姓提供的福利占税收比例的8%,是美国的1/5-1/6。

        全国公款吃喝3700亿元/年,中国的教育经费700亿/年。正好是公款吃喝的一个零头。公车消费3986亿元。公款出境旅游2400亿元。 公款赌资外流2000亿元。仅这些就合计12086亿元,相当于全国医疗费用的两倍。(并且80%的公费医疗还是只占人口比例不到1%的高干们在享受)。

        中国无论人均GDP还是总值都远低于日本,公款吃喝却是日本的1000多倍。

        中国的教育投资不及非洲的乌干达,失、辍学儿童人数世界第一。而韩国首都汉城政府官员用的公车才140辆。

        日韩、欧洲、北美政府的行政运行成本占政府支出的1%-2%,我国是46%。还有官方自己公布的贪污腐败数额是一年25000亿。

        这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社会主义税收。

        中国的官办市场经济导致世界超级贫富悬殊,更是导致劳动所得之占GDP的15%左右,比印度都还要低,只有印度和美国的等国的1/3左右,中国的绝大部分(约60-80%)的老百姓生活水平还没有印度高,印度的劳动力成本比中国要高两倍,这邪恶的GDP增长对于我们大多数老百姓有个屁用,中国必须彻底变革,别无其它选择。

        中国城市人口中最穷的20%只有最富有的20%的人的收入(不含灰黑色收入)的1/22左右,远超美国。若含灰黑色收入则远远不止这么多倍。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为全球奢侈品行业的总销售额作出近20%的贡献。据估计2011年中国将超越美国、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市场。而同时是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之为美国的30-50分之一的情况下成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市场。

        中国有约24万人拥有约0.1亿个人资产(不包括房产,轿车,和已投资的部分,即仅指手中的现钱)中国成财富最集中国家,即约150万家庭占70%财富(这个数据只包括存款、股票等资产,没有把灰色收入计算在内)。

        原来我们说拉美贫富悬殊,现在看来拉美财富已是相当公平的了,中国已经远远超出和彻底拉美了化了。中国的超级贫富悬殊导致60-80%的中国人生活跟非洲差不多。

        根据世界银行的标准,2008年底中国拥有绝对贫困人口2.5亿,而中国在该标准上不与国际接轨,自行制定家庭年收入785/元/人的标准,这样中国的绝对贫困人口只有1500万,此标准是世界标准的1/4。         来源:http://bbs123.blog.china.com/201006/6454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