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再次涅槃换新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研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19:52:00
全力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
唐山再次涅槃换新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研行)
本报记者 王方杰 李增辉《 人民日报 》( 2010年08月26日   01 版)

唐山市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公园。
正在热映的《唐山大地震》,将人们的视线再次拉回到34年前。一场大地震将百万人口的唐山市瞬间夷为平地,24万人遇难,此前的所有建树和成就灰飞烟灭。
“虽遭灭顶之灾,未渝回天之志。”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下,英雄的唐山人民发扬“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在震后10天就生产出第一车“抗震煤”;震后14天,唐山电厂并网发电;震后28天,炼出第一炉“争气钢”……经过30年的不懈拼搏,唐山人硬是在渤海之滨的一片废墟上,重建了一座现代化城市,并成为河北省第一经济强市,今年GDP将超过4000亿元。
“如果说震后重建是唐山这座凤凰城的第一次涅槃,这几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则是唐山的第二次涅槃。”河北省委常委、唐山市委书记赵勇说。
调结构、转方式,新世纪的必然抉择
唐山依煤建市、以钢兴市,是我国近代工业的摇篮。中国第一桶机制水泥、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都是在这里诞生。如今,唐山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形成了以煤炭、钢铁、电力、建材、机械、化工、陶瓷为主的支柱产业。
进入新世纪,由于过分依赖资源和能源,唐山市渐感发展步伐的沉重和吃力:资源压力大,煤炭、铁矿石、石灰石等难以维持长期开采;产业结构优化压力大,重工业占工业的比重达95.8%,服务业仅占全市经济总量的32.8%;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压力大,单位GDP能耗明显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2004年、2007年,唐山因环境污染两度被国家环保总局点名,甚至受到“区域限批”的严厉处罚。
“拼资源、拼投入的传统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痛下决心,强力调整产业结构,坚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唐山市委、市政府的认识清醒而坚定。
“科学发展理念不能停留在嘴头上、文件里,而是要不折不扣落实到行动中。宁愿GDP增长放缓一点,也要走一条健康的发展之路。”唐山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强力淘汰落后产能。近3年来,唐山对钢铁、水泥等10大重点行业的4591家企业实施综合整治,关闭、取缔高耗能、高污染企业1504家,淘汰落后钢铁产能1408万吨、钢产能1257万吨、水泥产能1536万吨。
2009年,唐山市单位能耗下降了5.21%,节能和减排工作获河北省“双优市”称号。
与此同时,唐山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在改造传统产业、优化投资结构上,唐山实施了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载体的“三年攻坚行动”。
在科技创新上,唐山启动了“三百计划”:加快培育100种优质、高附加值、有市场需求的新产品,用100项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培育引进100名产业结构调整领军人才。
目前,唐山产业结构呈现出钢铁工业比重下降、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比重上升、服务业发展全面提速的良好态势。风力发电、海水淡化、太阳能电池等新兴产业项目落地生根;高速动车组、矿用抢险机器人、纯电动汽车等一批高新技术产品逐步实现产业化。
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企业,开始在国内外崭露头角,成为引领唐山发展的重要支撑。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引进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动车组技术,经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完成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历史性跨越。
环境是最大的资源,生态是永久的财富
烟囱林立,浓烟滚滚,粉尘飞扬,道路狭窄;970万平方米没有自来水、暖气、卫生间的震后危旧平房,遍布各处的违章建筑。唐山的城市面貌、生态环境,一度让市民难以释怀。
2007年,唐山掀起了历史上投资最多、力度最强的城镇化建设高潮。
3年多来,全市累计投入城镇建设资金1560亿元,其中95%以上是社会资金。以打造低碳宜居示范城市为目标,唐山市在沿海荒滩、盐碱地上建设国际生态城;以打造生态城市示范标杆为目标,建设105平方公里的南湖生态城;以建成国内一流的商务中心为目标,建设23平方公里的凤凰新城;以统筹发展空港物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目标,建设20平方公里的空港城。
唐山市长陈国鹰说:“我们的目标是,以市中心区和唐山湾国际生态城为‘双核’,以北部山前城市带和南部临海城市带构成‘两带’,建设一个崭新的现代化滨海生态城市。”
最让市民称道的生态建设华章,是对城南采煤沉陷区的改造。昔日18平方公里的沉陷区,垃圾乱堆,污水横流,蚊蝇孳生。经过一年零两个月的改造,这里不仅建成了15.7公里长的环湖路,还打造出一个水面30平方公里的城市中央生态公园。
目前,唐山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4.7%,人均公共绿地11.34平方米。唐山还获得联合国“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联合国人居署“HBA·中国范例卓越贡献最佳奖”。
方圆105平方公里的南湖生态城,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休闲旅游产业、会展业等现代服务业的积聚地。今年上半年,曹妃甸新开工总投资1004亿元的84个产业项目,几乎都是港口物流、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的低碳循环经济项目。
政务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大改善,使唐山成为京津冀都市圈和环渤海地区的投资热点。近几年,曹妃甸工业区累计获得投资1500多亿元,成为“十一五”期间全国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积聚区。
“金山银山,有污染不能进唐山。”唐山市副市长辛志纯说,2007年,唐山市就拒绝60多个项目,仅曹妃甸工业区就拒绝了100多亿元投资。“唐山因淘汰落后产能减少GDP176亿元、减少财政收入22亿元,但换来了碧水蓝天,值!”
人民群众脸上的笑容是领导干部真正的政绩
“要把唐山建设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之都。”以此为执政理念,唐山市委、市政府努力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3年来,唐山市本级财政累计投入81亿元,实施了扩大就业、社保扩面、安居等十大幸福工程。今年全市计划投资130多亿元,继续为群众办好20件实事。
“唐山已经成为河北第一经济强市,但仍有970万平方米震后复建的危旧房屋。”2007年,在唐山市开展的科学发展、献计献策活动中,数万条意见建议首先指向了城市建设的落后状况。
“攸关百姓福祉的民生项目必须放在优先位置。”唐山市委、市政府当即决定缓建唐山大剧院,把数亿元资金用于震后棚户区改造。迄今为止,全市累计改造棚户区790万平方米,到今年底,市中心区11364户危旧房住户将全部迁入新居。唐山市还拆违拆迁520万平方米,对19个城中村全面实施改造。
唐山市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完善职工正常工资增长机制、加大支农惠农力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近3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3.8万人,今年全市城镇计划新增就业岗位7万个以上,安置就业困难群体5000人以上。唐山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4.5%和12.8%,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最快的一个时期。
作为河北省唯一的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市,近两年来,唐山启动了1000个村的新民居建设,实施了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实现城乡等值化的60项具体政策,着力推进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五个一体化”,让农村居民共享城镇化和改革发展成果。唐山在全省率先进入“全民医保时代”。
近3年来,唐山不断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力度,年度增幅达33.7%,实现了全部消灭农村中小学危房、公办普通高中免费教育、“五保户”集中供养、乡镇卫生院达标,提高了发展成果的普惠性。2008年,唐山高票荣膺“改革开放30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
“人民群众脸上的笑容是领导干部真正的政绩。”唐山颁布了全国第一个《科学发展指标体系》,率先提出了3个指数:科学发展指数、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社会稳定指数。唐山以此作为“指挥棒”来评价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和每个干部的工作。
与此相配套,唐山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17项政策措施保障《科学发展指标体系》的实施,并筛选出65个科学发展示范模式在全市范围进行推广。目前,市、县(区)两级累计制定出台了支撑科学发展的新制度、新机制12362项。
尽管弱化了GDP考核指标,唐山市的经济增速并未因此放慢。这些年的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一直遥居全省第一。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唐山正在实现新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