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折腾”:一边建设,一边炸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9:51:18

中国式“折腾”:一边建设,一边炸毁

2010-07-28 23:43:08

浏览 14382 次 | 评论 62 条

网文有载:一些经常到欧洲参观考察的领导干部说,那些国家去100次都是一个样,100年、200年不变也是一个样,不象中国日新月异,时刻发生着脱胎换骨的变化。他们感慨自己在城市建筑中的无数“大手笔”,对欧洲的古老、不“与时俱进”而唏嘘。

不过,他们在调侃欧洲古老落后的时候,知否正是这种古老与落后,折射着中国的隐痛?!

欧洲建筑能够一两百年不变,起码说明了以下几点:一是人家的建筑质量能保证在一两百年之内不会变成危房;二是人家的建筑设计在经历了一百年、两百年风雨之后依旧不会落伍;三是人家城市规划的稳定性为城市建筑的长寿提供了根本保证;四是人家的财政收入更多用在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环保和社会保障方面,不想一遍遍折腾城市的面孔。

欧洲城市建筑的100年、200年不变,成就了人家的建筑风格,以至中国的日新月异当中不得不一次次去借鉴、模仿和抄袭人家的“欧陆风情”。人家的一百年、两百年不变,节约了大量的土地、建材、水源、时间、人力和资金,可以腾出功夫来研究环境、研究科技、研究文化、研究社会保障。人家的的一百年、两百年不变,检验了设计和建设的质量与水平,让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的设计师、让那些偷工减料的建筑商知难而退,终生不敢涉足建筑业。

中国的城市、中国的城市建筑为什么日新月异,为什么一次次脱胎换骨、重起炉灶?一是中国的建筑质量差,不等用到法定保质期就撑不住了;二是中国的建筑设计过于浮躁,经不住历史检验;三是中国的城市规划过于灵活,弹性太大,刚性不足;四是中国的操盘手们出于自私的考虑,将国家的钱、政府的钱更多地花在城市建设和市容市貌更新上。中国的日新月异、脱胎换骨,让中国的新时代建筑形不成自己的风格,在一次次接连不断的自我否定中迷失了自我。中国的日新月异、脱胎换骨,浪费了大量的土地、建材、水源、时间、人力和资金,培育了官员的急功近利思想、新项目大项目情结,造就了城市建设领域的一大批腐败分子。中国的日新月异、脱胎换骨,让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的设计师,善于投机取巧、偷工减料的建筑师,让更多领域的南郭先生们因为建筑的短命而一次次瞒天过海、化险为夷。当代中国,几乎不会造就更多的百年老屋,不会给后世留下可圈可点的经典建筑。

也是在这种日新月异、脱胎换骨的变化中,中国城市流行一个非常生猛的字眼:拆迁。在一些城市甚至设立了准常设机构的“拆迁办公室”。被拆迁的多数不是私搭乱建的棚户板房,基本都是有着一定质量的潜在寿命的合法建筑。

曾几何时,中国各地掀起了一股炸楼风,这股风潮席卷了中国大地,至今方兴未衰,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被爆破的楼房从普通民房到豪华酒店、从学校堂舍到机关行政办公楼,从平房到几十层的大厦,从几十年的老房到现在仅仅才用了几年的新楼,甚至有不少是在建尚未使用或者建设几年还未使用的新楼,从独栋楼房到多幢同时爆破,这些建筑几分钟甚至几秒种就被夷为平地,化为瓦砾,这些大楼基建少则投入则数百万,多则数十亿元,瞬间就被随意推倒。

爆掉的这些楼,除少数破旧危漏和违章违规外,有的是建筑质量存在严重问题,而更多的则是因为前期的规划设计不周或者和新的规划造成冲突而造成。目前,“中国处在一个规划爆炸的时代”,一些城市的规划往往是服从所谓的经济“大局”,没有科学性、前瞻性和持续性;规划滞后、混乱,导致建筑质量再过硬也难逃“夭折”厄运。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住宅工程指导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高拯指出,一些地方甚至存在“规划跟着领导变”的怪现象,领导一换,规划重来。

建了炸掉,炸了再建,有的是道路拓宽,有的只是建了同样用途的楼,区别只是高了一点。而很多建筑的拆除,并不是因为它本身存在问题,而只是官员们为了自己创造新的捞钱机会。这些拆除,炸掉的国家的城市建设资金和中国纳税人的血汗钱,里面的腐败问题是绝对的主要问题,一个楼炸掉了再盖起来,这中间诸多环节的腐败,不可深究,也无人深究。

根据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题结构的耐久年限为100年,一般性建筑为50-100年,这也是国际上普遍通行的建筑要求,而根据中国建设部门的统计,我国国内现有住宅的平均寿命仅仅为30年!

因为规划短视、设计缺陷、偷工减料,中国建筑的平均寿命“50年罕见、30年普遍”,不及国际规定最低使用年限的60%。比如北京中体博物馆出现纲梁断裂重大安全隐患,从1990年建成使用到最后拆除只有15年的时间;有“西湖第一楼”之称的浙江大学湖滨校区教学主楼被爆破拆除,设计寿命100年的大楼只使用了13年;重庆的隆盛大厦从交房到拆除只有6个月。……在中国从事房地产业的英国人哈里森表示,中国一些大城市许多高楼如果依照国际标准来评估,质量都不是很好;一些建筑和基础设施都好象是在仓促中建成的。

一篇《何时结束“短命建筑”?》的文章指出,中国建筑短寿原因除了是建筑本身的质量和设计不能满足居住要求之外,就是为了发展经济突出政绩,政府搞形象工程,而导致大批建筑被拆除。对地方政府而言,建筑的拆除和建设可以推动GDP增长,重复拆除和建设与地方政府对政绩追逐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建筑短命不只是使用30年不到的高楼大厦,还包括其他公共基础设施,比如设计使用50年的湖北钟祥汉江大桥,只运行了10年就变成危桥拆除重建。

笔者听过不少在广州和深圳两地居住的市民表示,这两个城市不断的在盖大楼,不断的在修建马路,让人感觉国家真的是很有钱,但这些钱却不用到老百姓的实际生计方面。“就象这个街道的改造,本来好好的一条路,它今天是铺的什么砖,过一段时间,它又是另外一种砖,再过一段时呢,又是一种砖,就是说,花样一直在变化。”而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肇元曾指出,对短命建筑不采取措施,社会就会陷入永无休止的大建、大修、大拆和重建的怪圈。

相对于“短命”的高层建筑,民用住宅的寿命也短得可怜。至于城市高架路桥、轨道交通沿途“拆新建新”,更是屡见不鲜。此外,处于露天环境下的桥梁耐久性更加令人担忧。目前在役的混凝土桥梁出现钢筋锈蚀、混凝土开裂的现象十分普遍。

“监而不理”也是建筑短命的诱因。施工环节的质量问题本可通过监理避免,但房地产领域广泛存在监管不严现象,使得监理公司没有起到监督作用。除了真正的质量问题,开发商编造的建筑质量理由值得关注。比如,开发商要开发一片小区,在其范围内有一座30年左右的建筑物还在使用,就找借口“这个房子地基不牢、墙体开裂,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然后向使用者和有关管理部门游说,挖空心思将旧建筑拆除取得土地开发权。在开发商眼中,旧建筑的拆迁补偿费用,完全可以在日后加大层高和密度的新建筑中加倍“捞”回来。

专家指出,建筑“短命症”流行,不仅造成经济负担、资源浪费、环境压力,还会导致一些权属纠纷。贻害之一:就其经济价值而言,“除旧布新”工程耗资巨大;贻害之二:大量尚处于设计使用年限内的建筑被拆除,还会造成资源耗费,并因产生大量粉尘和废弃物,增加环境负荷;贻害之三:现在商品房住宅的产权是70年,比其平均使用寿命周期要长40年,建筑“短命”所造成的“权证在、物业亡”的脱节现象,引发一连串的社会问题。

人们质疑,刚刚用了十几年、二十几年的房产就要拆掉,那当初为什么要批准建设它们?既然城市在整倍整倍地扩建,那直接建设新的就可以了,为什么要急于拆掉旧的?还有那些消失在人们记忆中的文化古城,论面积不足当下城市的几十分之一。就为了那弹丸之地,把好端端的古城拆了,文化风景荡然无存。而且直到今天,一些城市里已经列入文物保护名录的建筑仍在被拆。拆出来的那一亩三分地,甚至不够建设一个小型水体或绿化景观。

一些二线三线城市,真正应该称为“棚户”却不在拆迁范围,列入拆迁范围的都是较高标准的建筑、甚至一些城中村刚建设不久的两层小楼也被硬性拆掉。当然与之配套的是政府财政的大笔补偿金、安置费、息事宁人费、配套管理费。至于那些偏远乡村,那些岌岌可危的土坯旧房,是永远轮不到拆迁的。村民们整日见到的,只是那些从城区运来的坚硬的钢筋混凝土的城市建筑废料。“城里人好能浪费,好端端的房子说拆就拆了,咱们怕是一辈也住不上那种房子呀!”与拆迁无缘的乡下人如是说。

中国大陆的拆迁以及建筑的“短命”现象,与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严重背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资源有限不容挥霍。尽管大陆今天的建设规模还未达到高峰,可是烧制水泥用的优质矿料已感短缺,配制混凝土的砂石在许多地方已十分紧张。各地这种“大跃进”式的拆除,不仅浪费大量劳动力以及水泥、钢材、水、电等资源,同时还派生出大量建筑垃圾。另外,一些地区过分开采砂石已经严重损毁河床、破坏植被,沿海地区如宁波、舟山等地因滥用海砂已给一些工程带来了重大隐患。

随着“大拆大改”的惊天巨响动地而来,大陆600多个城市渐渐失去个性,文脉模糊,记忆依稀,历史遗存支离破碎,文化符号完全混乱,传统建筑风格已到破产的边缘。

只可惜,大陆的当权者们不会认真听取专家们的意见。其实,他们心里满明白,就是偏要这样做。深层次原因还是:30以前是政治挂帅,30年以后是“GDP”挂帅!拆一次或炸一次都算是一个“工程”,然后再建一次,又是一个“工程”,这一出一进同样带动地区经济“增长”,况且有关部门和人员都有“好处”。名义上搞得冠冕堂皇,暗地里捞得“正大光明”。就这样,中国官员“万众一心”、“锐意进取”,终于在2009年夺得全球GDP排名第三的“光荣”;而排第一的美国和第二的日本,则是GDP增长率为负2.4%与负5.0%。而且在全球GDP排名前10位国家,唯有中国是在增长,且增长了8.7%。这种增长中,有多少是得益于中国各级政府对无数建筑物包含公共设施的建了炸掉、炸掉再建的循环往复。中国GDP总量上升到世界第3位,这个“第三”是怎么换来的,早就有来自石油、电力等能源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在接受采访时大声疾呼:“我国能源消耗浪费惊人,节能降耗刻不容缓!”;“创造每万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数量,是美国的3倍、德国的5倍、日本的近6倍!”;……更重要的是,中国在基本民生的投入占GDP的比例世界倒数第一,比非洲贫困国家还低。

事实俱在,“公仆”们却视而不见,依然故我,乐此不疲。现如今,在大陆开展的建设“大跃进”还正在进行,由此带来的巨大浪费现象也在疯狂蔓延着;对老百姓的暴力拆迁更是如火如荼;如今中国民怨沸腾,社会溃败。那一幢幢轰然倒下的建筑物,似乎也在拷问:中国这座千疮百孔的“大厦”,是否会和自己一样,将遭受同样轰然倒塌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