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九歌”与“八字”诀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8:40:48
形意“九歌”与“八字”诀是演好形意拳的要领歌诀,凡学练形意拳的朋友们不可不知。今将形意“九歌”与“八字”诀之意释如下,供形意拳同仁和武友们参考。
  
一、形意“九歌”也叫形意拳“开式九歌”,也有称其为“九数歌”。所谓“九歌”,是指在演练形意拳的过程中,对人体的身、肩、臂、手、指、股、足、舌、臀(肛)九个部位姿势的要求。 1、身,是人体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连接上下肢和人的指挥机关头部。在演练形意拳的过程中,身的姿势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拳式运动的质量和攻防技巧的发挥。所以要在意识为先导的作用下,根据拳式内容的要求,以腰为主轴,做到侧身调膀、含胸拔背,以带动四肢和肩胯进行科学合理的攻防运动。在演练过程中,最忌讳“前俯后仰,其势不正;左右歪邪,皆身是病;驼背弯腰,传授不高”。而正确的姿势应该是:头要上顶,领起全身;舒展自然,不偏不倚;看斜是正,看正似斜;含胸拔背,吐吞自然。
  
2、肩,是臂的根节,也是“七拳”之一。在演练过程中,两肩要始终保持松沉,切记僵死高耸。因为只有松沉,才能保证两臂运动灵活;只有松沉,才能保证气血畅通,力达筋梢而攻击奏效。沉肩坠肘是形意拳演练过程中最基本的要求。拳谚讲:“头宜上顶,肩宜松沉,左肩成拗,右肩自随,身力到手,肩之所为”。
  
3、臂,两臂是拳式运动的主要表现部分。臂由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将大臂、前臂、手有机地连结在一起,两臂的伸缩曲直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拳式运动的质量和进攻防守的效果。所以,在演练过程中,特别是与对手较技时,必须做到肩要松沉,肘要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两臂的灵活和快速的变招,减少预兆,迷惑对手而出奇制胜。形意拳的拳理拳伸直,一但攻击失败,很容易被对手闪击,同时也延长了两臂回收的时间,给防守造成被动。所以,拳谚讲:“左臂前伸,右臂在肋,似曲非曲,似直非直,过曲不远,过直少力。”
  
4、手,是人体上肢的梢节,它是人体外部结构中最灵活多变的部位,所谓“劲从腰发,力达筋梢”即指手指和脚趾。形意拳谱中讲:“起势鹰捉,出势虎扑”,“刁撅擒拿,指如钢钩”。双手是武术运动中攻防顾打的主要武器,因此,两手的出入、高低、老嫩适度,直接关系到攻防的成败与否。在平时的演练中,就要养成“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心口),出洞入洞紧随心”的习惯。这既是有效攻击对手的捷径,又是有效地防护自身的方法。不仅如此,两手的阴阳配合,相辅相成,也是至关重要的。形意拳的各式套路中,每一种招式都是左右配合,一手防顾,一手攻打,攻中有防、防中有攻。例如五行拳中的钻拳,攻防一体就体现得十分明确:一手刁顾对方来手,另一手同时向前向上钻出,直击对方的面部。再如炮拳也是一手向一侧滚架刁拿防护,同时另一手以直拳直击对方正面的要害部位。十二形中的龙形、虎形、蛇形等等,每招每势无一不是双手的阴阳互动,相辅相成。当然,双手的攻击成功与否,还必须要灵活多变的步法来配合。总之要做到出手似箭,变招似电,手不空去,招不虚发。
  
5、指,形意拳的手型对指有独特的要求,故武术界专以形意掌而冠名。从掌的外观上讲,手掌一出,要求拇指和食指外撑,虎口呈圆形,中指、无名指、小指互相之间似离非离,似合非合,指尖略向内扣,其形似钩,力达指端,这样可使掌心的内劳宫穴充分放松,极利气血畅通。所以拳谱讲:“虎口圆满、指形似钩、力须到指、似钢似柔、劳宫放松、不可强求。”
  
6、股,即指两条腿而言。形意门里特别讲究“四象”,也就是“鸡腿、龙身、熊膀、猴相”。形意拳之所以用“鸡腿”作为拳武套路中的根本腿法,是因为鸡的两腿运动特点和它的单腿独立支撑,有着其它动物无法比拟的特别功能。鸡腿平时总是呈似曲非曲、似直非直的状态,鸡在行走时,两条腿出入磨胫,中间几乎不漏空隙,并且起落、进退特别快速灵敏。尤其是在夜间上架时,一条腿可独立支撑身体重量达几个小时,这不能不说是鸡的特殊功能。两鸡争斗时,不但用坚硬的喙去攻击对方,同时两腿的爪子也是进攻对手的锐利武器。正因为如此,形意拳的“四象”中把鸡腿放在了第一位是不无道理的。在三体式的歌诀中讲:“前脚似顺非是顺,后脚似横非是横,进退出入要磨胫,前腿屈膝后腿撑,膝扣裆合包裹严,拳精艺高步为先”,“左股在前,右股后撑,似直不直,似弓不弓,虽有曲直,每见鸡形”。
  
7、足,在形意拳门中,足为下肢的梢节。拳式运动中千变万化的步法,一刻也离不开双脚,这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在平时演练中,要做到进退起落,快速敏捷,沿地面而行,趾如大树生根,出入磨胫,全凭两足。动如风站如松,腿似战马足先行。在与人较技散手中,更强调了“脚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脚蹬,与人较勇无虚备,去意好似卷地风”。步法的变换全凭两足,拳式的演练离不开两足,在与人较技散手中,两足的攻击威力更是惊人,所谓“手打三分腿打七”,主要是通过两足来最终达到攻击对方的目的。无论是蹬、踩、踢、弹、摆、踹、扫等多种用腿的攻击技法,都是用两足来完成的,所以武术运动中都十分注重两腿和两足的作用。这里顺便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太谷北郭村的智二师傅(清代),他一生中都是给三晋富商——太谷北洮村的曹家保镖。有一次主人要看他的功夫,他竟用两脚左右开弓,连续踢断十二根直径近三寸的大马车檀木轴,使主人惊讶不止。他从事保镖几十年无一次失手,他还培养了一大批智家子弟,故太谷至今仍有“武郭村”之说。
  
8、舌,舌为肉梢,属四梢之一。在形意门中,无论是站桩、静坐,还是平时演练,都强调了舌顶上腭,嘴自然闭合,因为这样可促进津液的滋生,使喉咙湿润。另外,舌具有鹊桥之功效,舌顶上腭可接通任督二脉,极有利于气沉丹田,使周身气血畅通。所以,形意拳谱中讲:“舌为肉梢,卷则气降,目张发耸,丹田愈沉,肌容如铁,内坚脏腑”。
  
9、臀,是人体中节的梢,它不仅是连接中节和下节的关键环节,也是进攻对手的重要手段,还是保证拳武演练正确姿势的重要因素。在拳武演练中,要注意提肛敛臀,塌腰束胯,这样做,既有利于气贯四梢,又能保证身体不俯不仰,不偏不倚。另外,提肛敛臀,可使臀部的肌肉紧缩,两股紧夹,膝扣裆严,两脚出入磨胫,拳势紧凑,包裹严密。有些形意拳爱好者认为练拳时把姿势压得越低越好,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姿势相对低一些,可以加强稳定性,但它限制了变招的灵活性。臀部过高,又显得功架松散,直则无力。所以臀部的高低要适中为宜。
  
二、形意“八字诀”,也称其为“八字歌诀”,它是形意拳的术语之一。《形意母拳》中讲:“八字者,顶、扣、圆、敏、抱、垂、曲、挺是也”。这八字中,每个字都包含了三项具体的要求,体现了形意拳技法的基本特点。
  
1、顶。练形意拳要做到“三顶”,头要上顶(头之百会穴处有上悬之意),有冲霄破天之雄。头为周身之主,头上顶就会领起全身,精神抖、豪气壮,头上顶可使肾气充分上达泥丸,使人养成豪爽的性格;手掌要外顶,有推山填海之功,手外顶可使气贯周身,力达筋梢,指如钢钩;舌要上顶,有一种吞狼咽虎之势、吼狮吞象之容,能导上升的肾气,再使其下行归入丹田,蓄养丹田之真气(内气),形意拳谚中讲:“丹田养就长命宝,万两黄金不与人”。
  
2、扣。形意拳谱中讲:“扣者有三”在演练或与人交手时,两肩要扣,这样可保证前胸空阔、气力到肘,包裹严密。形意“四象”中“熊膀”之一象,强调了两肩内扣,含胸拔背,松肩坠肘,既可有效地防护自身之要害,又可保证我进攻对手时的灵活敏捷。牙齿要扣,齿为骨梢,齿扣可使全身筋骨紧缩,精神立振;再者,只有齿扣才能有效地保证舌顶上腭。手指足趾要扣,则气力到手,桩步力厚。所谓手指扣,是说形意拳凡用掌的地方,手指的梢节要内扣如钢钩,拳谱中讲:“出势虎扑,起手鹰爪”即指此意。趾扣,是说脚趾要抓地,犹如大树生根,用犁耕地,以此来保证步法的稳健。
  
3、圆。圆者有三:滑背要圆,可有效地保证两肩的内扣和前胸空阔,气力催身和尾闾中正,精神贯顶;前胸要圆,即胸腰内含,两肘力全,使呼吸畅通;虎口要圆,是指拳式运动中手为掌时,虎口要撑圆,这样既符合起手鹰爪之势,手又有充分的包裹之力,内劳宫穴可以充分地放松,利于气血畅通。
  
4、敏。(也称为毒)形意拳谚中有“心要敏、手要毒、步要疾、招要绝”之说,拳谱中还有“心敏如狸猫捉鼠,眼敏如饥鹰观兔,手敏如扑羊之饿虎”的论述。心要敏,指头脑反应要快速敏捷,只有快,才能使对手防不胜防。因为你面对的是一个大活人而不是木偶,如果你头脑反应稍迟钝一点,就会被对方所吃掉,轻则受伤,重则损命,所以头脑反应必须要快速敏捷。眼要敏,这是因为眼是先行和尖兵,对方的一举一动首先要依靠眼的观察,然后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采取相应的对策,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如果眼的观察略有迟缓,那么,自己必处背势,所以必须做到眼敏。手要敏,指手的动作要快速灵敏,因为人的两手是全身各个部位最灵活的,进攻和防守,两手占有重要的位置。拳谚讲:“出手似箭,变招似电”,“一分快,一分强,一寸长,一寸强”,“紧拿不如快打”等都是强调了一个快字。所以,必须养成出手似箭的习惯。
  
5、抱。形意拳谱中讲:“丹田抱气,则气不外散,击敌必准;胆量抱身,则遇敌有主,临危不乱;两肘抱力,则出入不乱,遇敌无险,此谓之三抱”。丹田抱气,是指在练拳时,应将内气聚于丹田由意识来支配气的运行,不能散乱。如果不是这样,就会使动作松散,攻击无力。胆量抱身,是指遇到敌情时要心平气静,冷静对付,无任何着慌和恐怖感,拳谚讲:“艺高人胆大”,“无人似有人,有人似无人”,只要沉着冷静,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战胜对手。两肘抱肋,是指平时演练或与人交手时,要养成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心口),出洞入洞紧随心的良好习惯,这样可以有效地保护自身的薄弱部位,使两拳出入不乱,以最短的距离去进攻对手。
  
6、垂,垂有三垂。拳谱中讲:“气垂则气降丹田,身稳如山;两肩下垂,则臂长而活,肩催肘前;两肘下垂,则两肱自圆,能固两肋。”“气垂”,就是讲气沉丹田。形意拳讲究“意与气合”,在演练时要以意识为先导,采用腹式呼吸,将吸入的外气送入丹田,使丹田真气充盈。“两肩下垂”,是指两肩的关节要充分放松,使肩向下松沉,这样可以保证两臂运转灵活,自然顺畅,有效地避免僵滞的毛病。“两肘下垂”,是说两肘的关节要保持一定的屈度,使肘尖向下垂沉,这样做可有效地保护两肋,两手自然护在腹前以防不测。
  
7、曲,“曲者有三”。形意拳谱中讲:“两肱宜曲,弓如半月,则力富;两膝宜曲,弯如半月,则力厚;手腕宜曲,曲如半月,则力凑”。以上所讲的三曲,都是取其伸缩自如,用劲不断之意。两肱宜曲,是说肘关节要保持一定的屈度,形意拳门中讲究臂不直出,直则无力。两臂保持一定的屈度,一但进攻失败,可及时收回两臂,不被对方闪击;另外,在进攻对方时,在到达攻击目标的瞬间,两臂再突然加力向前打击,可提高攻击的力度,极利于弹劲和抖劲的发挥。两膝宜曲,是说两膝要有一定的屈度,这是形意拳中“四象”的一个重要方面,三体式歌诀讲:“三体一站四象分,下部鸡腿中龙身,熊膀猴相在上体,双目注视似猴鹰。”平时演练要用鸡腿,似屈非屈,似直非直。与人较技时,鸡腿的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进退敏捷,出入磨胫,膝扣裆严,蹬踢便利,所以两膝宜曲。手腕宜曲,指手腕要下塌,手掌竖起,腕部呈一定的屈度,这一要求在三体式的掌形中体现得最为突出,其意义与双肘保持适度的屈度有同样的作用。
  
8、挺,挺者有三。形意拳谱中讲:“颈要挺,则头部正直,精神贯顶;脊骨腰挺,则力达四梢,气鼓全身;膝盖挺,则气恬神怡,如树生根”。颈项要挺,是讲在平时演练时,颈项要竖直,不偏不倚,但要求直而不僵;头向上挺起,就可领起全身,精神饱满,豪气迎人。脊骨要挺,指练拳时要使腰部自然地挺直,但不可僵硬,更不能前俯后仰,左右歪斜,弯腰突臀。只有使腰部挺直,才能使拳式姿势正确,用力顺达,重心稳定。膝盖要挺,是指膝关节要保持在一定的位置挺住,而不是挺直,无论平时演练或散手较技,膝盖能否在一定的位置挺住,关系到步法的正确与否,同时也关系到进攻和防守的效果。所以,不能出现前腿的膝盖超过脚跟,后腿的膝盖超过脚尖的情况,超出这个范围,重心便发生偏离,降低了自身的稳定性,给对方造成攻击我的机会。
  
以上是关于形意拳“九歌”与“八字诀”的一些粗浅认识,希望能对广大形意拳爱好者起到一些帮助作用。如有不妥之处,诚望同仁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