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精元气元神辨 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9:58:36

【易筋洗髓经古本诠释】

                             元精元气元神辨 /孔德  


〔原文〕 所谓元精,非津液脂髓之精。元气,非呼吸吐纳之气。元神,非知觉运动之神。元精顺可生子,逆可成仙。能采阴阳之菁英,结成为精,生亦能变化无穷,神通广大。但落于有形,终属后天之物,上清世界难容。生时不过能养性灵,去后不过能保躯壳。至若元气元神,既经元精存养多年,功行圆满。神,用之则放大光明,亿万化身,敛之则如混浊一元;气,用之则风云雷雨变态无端,藏之则与太虚一体。元精足,护元气神,不能随元气送元神上升。丹家所以炼元精者,为养元气元神故也。就即生时观之,元气元神活活泼泼、虚虚实实、不即不离、极明极灵。元神为元精主宰,元气作元精驱使。神气之重,更不待辨而可明矣。

〔注解〕 所谓元精,也不指口中津液,也不指男子之精液,女子之经血,也不指人之血液骨髓。元气,不指人的口鼻呼吸之气。元神,不指人的思维意念之神。元精顺着后天规律排外就可生人,逆向先天滋养就可以成仙。能采天地间阴阳的精华结成为精,用以生养,也能变化无穷,神通广大。但元精一落于有形的物质,就属于后天的东西,修道的圣人真人们不要它。人有后天之精,存在它不过能养性灵,去了它人还可以保住躯体;但人若失去元精,生命存在也就无指望了。至于说元气元神,须经元精的长久养育,才能圆满。圆满的元神,用之可以发光大明和亿万化身,团聚之则如混沌一体。圆满的元气,用之则如风云雷雨变化无端,收藏起来则虚渺无形,与宇宙的虚无体同一。滋养充实的元精,是为了护养元气元神,而不能随元气送元神在体内升降运化(按:此说多有别致之处,丹经常云炼精化气、炼气化神,此独说元精护元气元神,细分析其理不二。精气神三者,精似土壤,气似养分,神似植物。护者,赖其生养之义,无土壤何来养分,养分生自土壤,而又不能言为土壤。愚见以此。)所以丹家讲炼元精,实指保养元气元神,道理即此。就功态下元气元神呈现时,其感受是活活泼泼、虚虚实实,不即不离、极明极灵。元神为元精的主宰(按:这即如有植物,其根下水土即不流失。),元气又受元精的指挥(按:这即如土壤按照植物的要求提供养分)。神与气的重要,不再细说就已清楚了。

呼吸论/孔 德  

  〔原文〕呼吸与吐纳有异,呼吸是吸下呼上,吐纳是吐出纳入。吐纳可分清浊而不可合阴阳,呼吸可合阴阳并可分清浊。易筋洗髓工夫吐纳少,呼吸多。先吐纳,后呼吸。呼吸有顺有逆,顺以运一身清气,逆以合两仪清气。用法次第规模,译各图说及歌诀中。  
        〔译文〕呼吸法与吐纳法是有区别的,呼吸是吸自于下呼自上,吐纳是吐为出纳为入。吐纳对于气来说可以分出清浊,如纳入的为清气,吐出的为浊气,但这一吐一纳不能合于阴阳。而呼吸可以合于阴阳分出清浊。如吸为升,升为升清气;呼为降,降为降浊气。易筋洗髓的功夫中,吐纳少,因为它不合阴阳,呼吸多,重在调和阴阳。虽然吐纳不合阴阳,然而对入门也有作用,故而把吐纳法用在前面,把呼吸法放在后面。呼吸法有顺呼吸和逆呼吸,顺呼吸可以运一身之清气,逆呼吸则合阴阳两仪的清气。关于呼吸法的先后次第用法,以及运用的规模,详见各有关图说及歌诀。

                                      呼吸歌(总诀)
 
        〔原文〕一吸通关,一呼灌顶,一屈一伸,一浊一清。雷鸣地震,清浊攸分,一升一降,一阳一阴。上下顺逆,阴阳交生,河车搬动,辘轳时行。三百六五,运炼丹成。
  
        〔译文〕吸,可以使丹田气沿督脉上升而通关;呼,则可使浊气下降,脑部空虚,从而为督脉气上升灌顶创造了条件。吸为屈缩,呼为伸放,呼吸一直在做清升浊降的工作。呼吸可使内气鼓荡起来,就像大自然发生的风雷,能把大地催震动摇,这种对身体的催震动摇,可以使体内清浊不分、阴阳不调的状态改变分布结构,恢复到阴阳清浊各而有序的状态中去。呼吸的作用是不断的一升一降、一阴一阳,上为逆,下为顺,这种顺逆的方法会使阴阳交生。丹道的呼吸法,就称为河车搬运法。周旋无间,就像井上转动的辘轳。自然中,地球绕太阳转一周是365天一个周期,它会年复一年地这样周转,体内元气也会沿任督二脉做这种365天似的周期运转。周天运行正常,叫做周天通,这种周天通的不断运炼,可以达到丹成境界。
  按:“三百六五”之说,也可视为丹功在一定阶段层次,再经过一年365天效法自然的修炼,完成丹道的一种层次效应。

                                    呼吸诀(次第)
 
        〔原文〕一呼水生,一吸火聚。再吸再呼,火腾水起。三度交关,坎离相济。吸七呼七,周而复始。二七十四,重复不已。三七二一,三复功毕。九九八一,纯阳至极。运行三百,六十五气。往来无穷,周天之纪。先吸后呼,达摩真谛。图曰呼吸,俗语如此。导引内功,呼吸第一。无多无少,不徐不疾。气不可凑,志不可移。亦不可馁,无过不及。出入不闻,定气调息。

  〔译文〕呼吸法的妙用是,呼为生水,吸为聚火。(按:水为精,火为神。生水即生精,聚火即聚神。)呼吸的连续运用,在于精要活,神要灵,这叫做火腾水起。在功中,呼吸法一般要经过3次,方能达到坎离相济,即精神相济。每一次中,意识着重在吸上7次,然后着重在呼上7次(按:所谓着重,只是观察而已,非为着意或督促呼吸。)这样,每一次就有7呼7吸共14次。说是次数,其实并没有间隔,是不断重复。这样做3次,就有三七二十一对阴阳呼吸。做够这3次的反复呼吸,方可收功。日日坚持行功,会使身中浊阴渐消,纯阳渐长。当浊阴消尽的时候,就是纯阳圆满至极的时候。阳数最大者为9,纯阳至极乃是最大阳数相乘所致,故称九九八十一度数。一年有365天,天天行功,一日合一日之身内周天,一年合一年自然周天,所以这周天之纪就是往来无穷。周天能往来无穷,不就能生生不息吗?   呼吸法是先用吸后用呼,这是达摩祖师呼吸法的真谛,不能错用。虽然图径上说是呼吸,它的内含是调节阴阳,升清降浊,因为人们说呼吸容易懂,就用了呼吸这个说法。在引导内功中,调节呼吸是第一重要的。(按:这里强调呼吸法在导引内功中使用,十分得当,此是为一般初学者所设之法。若内药已产,一入功便可心肾相交,便无需导引,无需再用呼吸法也。)呼吸法关键在顺其自然,一呼一吸,既不能多,也不能少,既不要慢,也不要快。人体本有呼吸的自然调控系统,只能顺应它,而不能为了凑够呼吸法规定的次数而加速。功夫的完成不是靠凑数,而是靠坚定不移的意志。  呼吸法固然是顺其自然,然而又不能撒手不管,如果撒手不管,那还要呼吸法做什么,那不过跟常人不练功的呼吸是一回身。那种做法只能是馁气。顺其自然就是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达不到目标。  呼吸法要循序渐进,先是外呼吸,比较短,比较粗,渐渐转入内呼吸,就渐渐长、渐渐细。最后,外不入,内不出,鼻孔无丝毫呼吸的感觉,这才达到了定气调息的目标境界。
  按:呼吸之出入不闻状态,就是胎呼吸状态。胎呼吸状态境界有三大递进层次:第一层次,澎湃鼓荡;第二层次,细蕴润泽;第三层次,空明通彻。又诀(三等)
  注:“三等”指有关呼吸的第三次补充。一为“总诀”,二为“次第”,此附于后,故为“三等”。
  
       〔原文〕入手起功,漫用呼吸。未纳菁英,先吐浊积。一吐一纳,生新去余。行至坐身,乃用呼吸。学成之后,清浊分析。初势既毕,呼吸如式。恐有浊碍,酌量追逼。一图数图,多寡不拘。俟浊尽净,呼吸随及。纯清无浊,功起即起。
  
       〔译文〕凡是练初步的立身动功时,不要随便运用呼吸法。在这些功法中,虽名为呼吸,其实都是配合呼吸的吐纳法。前面“呼吸论”讲过,要“先吐纳,后呼吸”。因为初步练功的人,身内有浊气阻碍,菁英之气是无法进入的。故在未纳入菁英之气前,先吐积聚的浊气,然后再纳清新之气。这样一吐一纳,体内清新之气不断生长,而多余的浊气则不断排除。当练功到坐功的阶段,才可以运用呼吸法。按照这个程序渐进修炼,到进行坐功时,体内运用呼吸法,清升浊降就较明显。  当然,立身的动功和坐身的静功是相间为用的。一般说,练完动功再练静功,就可用上述呼吸方法。不过,初步练动功,一个势子下来,浊气不一定能排完。故而在静功之初,也还可以加适当吐纳法,把浊气排尽。选择立身动功,可选一个连续做,也可以选择几个一个接一个做,总之要等浊气排尽,才可以行静功呼吸法。到体内没有浊气皆是纯清之气时,一入静功,内气的阴阳升降即刻就能出现。 
 按:要达到“纯清无浊,功起即起”的内气阴阳升降,是要经过一定阶段的动功静功修炼过程。而这个过程因人而宜,没有准确的时间界定。一般说,身体素质好,领悟能力强,能平心静气,消除杂念,就来得快,反之则来得慢。再者,内气升降循环是真实现象,而有些气功教人以意运气,常不免出现有意而无气的假循环空转周天,此须学者认真体悟,切莫误入歧途。

行功存想要诀及七字真言(孔 德 )


  此篇专言静坐内守之功。
  黄庭乃中丹田,又称土釜,此窍为真意纳气之所。泥丸宫为上丹田,为藏神之所。黄庭与泥丸有相应之关系。真意不动,神即空寂,自可归于一处。神能安寂,真意自然不动,仍可归于一处。鹊桥者,口腔上腭连喉处有二窍。非以舌接通,故名。鹊桥是督脉与任脉相接的桥梁。尾闾穴位于脊柱最下末端,内通两肾,下通腿之三里、涌泉,是任脉接通督脉最关键枢纽。鹊桥与尾闾在任督二脉的周天通道上,起着阳升阴降的重要作用。此二穴通可为疏通其他关窍创造条件。
  在静坐内守时,牙齿要轻叩合,舌尖要卷曲轻抵上腭,齿扣舌抵,自然唇包口合。喉漏空是造句需要,无实际意义。在静守中,当真阴真阳发生并作周天运行时,双目要内视了照,耳也要往内返听。实际上这指神不外弛。后者通关灌顶意相从,即指此意,也即意随气行。气行时,脏腑筋络、关节孔窍都会一一随气势逐步疏通,意只可随气势走,而不可加以干涉。内呼吸中,吸是生阳,阳生可化浊,故言吸浊;呼是降阴,阴降可沉清,故言呼清。此和凡息不同,故而说法不同。有真阴真阳发动,自然回环升降;真意安伏不动,自然阴阳顷刻相逢。人能入定,不起一丝凡念,真阴真阳自然能相交而九转,自然会有丹成的时候。所谓丹成,也无非就是精足神完气充,三者混而为一罢了,到得此时,已进入若有若无之乡,虽是若有若无,却是圆觉时刻,人与天地混浑一片,无限虚灵活泼,妙不可言。达到这种层次功夫,难通的夹脊双关也不难通了,不容易虚空的重楼、气海也都能虚空,绛宫、腰肾也都能通透,就是最难冲关的天柱穴、玉枕穴岂还有难么!
  静坐内守,心神意念要安寂不动,而不允许杂念丛生。故说“神庭出入须仔细”。这个仔细有两重意思:一则说心神不可出入,当须仔细;二则说要将心神仔细观照于下田之中。下田为气海,是神火下照精水而薰蒸生气的地方,具有化合之功用。在周天循环线上,下端任督交界处是会阴穴到尾闾穴这一段,一阳生动后便自这里开始逆向运行。上端的阳升阴降或说真阴真阳的交关之处在百会穴和神庭穴这一段。明白这些是为了使意观照之处必须是气己行之处,意服从于气,和合于气。气如同磁场,意如同罗盘上的指针,这才合于度教。这是达摩祖师以心领悟而所传下的符合天地自然造化的功夫。
  按:“达摩心传造化功”一句,不能作惟有达摩独家心传造化功去理解,此言达摩悟出了这一自然造化之真谛,而将它传了下来,如此理解方不执门户之见。

  〔原文〕
  七字真言
  七字真经,妙谛传心。
  一曰恭敬,恭敬则诚。
  二曰清静,清静则存。
  三曰洁净,洁净则明。
  四曰切近,切近则真。
  五曰精进,精进则深。
  六曰穷尽,穷尽则纯。
  七曰究竟,究竟则神。
  毋为异惊,毋使奇争。
  可名非名,官止神行。
  明明浑浑,玄妙之门。

  〔注释〕
  七字真言,实为七句真言。真言者,修功关键的实在话,真心话。故云妙谛传心。
  第一是对修丹道要取虔诚恭敬态度,要有至高无上的崇拜感。这样,人才有锲而不舍地追求,才能有克难进取的精神毅力,才能笃信不移。这是修道的先决条件。
  第二是心地能够清静。清静的心地是祛除了一切私欲、贪婪、邪恶、烦恼的心地。清静的心地是消灭了后天识神的心地。因而,也就是道的心地。所以,心地清静,道就存在。因此可以说,心地清静的程度等于道存在不存在,存在多少的程度。
  第三是洁净。这个洁净包括多方面。如:心洁净则心明;身洁净则身明。心洁净,不想恶事,不说恶话,不办恶事,不看恶现象,不听恶传闻;身洁净,不吃脏物、腥荤暴烈食物,不穿脏衣,不居有环境污染的地方,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律等等。身心的洁净能为修道得道开拓光明的通途。
  第四是切近。切近就是不尚空谈,要在生活中的每一件大小事上的都要和修道联系起来。这才叫真修道。古人曰:行立坐卧,不离这个,讲的就是这回事。把修道与实际生活及人生社会隔离开来,那就是假修道。
  第五是精进。精进就是精益求精、细益求细、锲而不舍、乘胜前进,修道功夫才会日日长进。
  第六是穷尽,穷尽者,不达目的不罢休。也包含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往前走。对前人走过的路不贪便宜,一一悉心实修实证,所谓穷尽则纯,纯就是道。穷尽就是拨尽乌云,纯就是见到青天;穷尽就是一步步登泰山,纯就是站在泰山顶上终于望到了日出。
  第七是究竟。它是穷尽的结果,它是要人识得自家的本来面目。追到究竟,那就是找到了自己的也是宇宙的阴阳不测之神。这神的功用是其妙无穷的。
  世人被后天身心蒙蔽,竟不知自己的先天本来面目竟有无限神妙之处。当他放下后天身心,虔心修道时,这神妙便一步步、一层层、一个个接连出现,皆平时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之景象。值此当知,它本来就如此,一不必见异生惊,二不必为奇寻奇。道就是这般神妙,你不干扰它,它就出现了,你要干扰它,它就不见了。有你无它,有它无你。所以,练功中出现像人可以感受到,可人欲辨识这种感受,这现象也就减弱甚至消失。所以说,道可以名状,又绝不能名状。只有将感。。。

易筋洗髓经古本诠释
  


                               孔德(译)

  [原文〕

  动静不失,人所易明。动静互根,人多不觉。天运行,动也;而四方不移,四序不乱,静主焉。地持载,静也;而人物代谢,五宝环生,动使焉。日月盈亏而终归圆满,星缩飞度而终归本位,胥不少动静互根也。而人亦何独不然?

  〔注解〕

  天地万物中,有动也有静,动与静都同样存在,人们都清楚这种现象。但是,动离不开静,静离不开动,动静是互为因果的,这道理很多人却不懂得。天有春夏秋冬,日有白天黑夜,这是天道的运行,就是动;我们所住的大地上,东西南北方位不变,春夏秋冬的顺序不乱,就是静在主宰。大地负载着万物,它是静的;而人与万物有生有死,物质形式不断演变,这是动的作用现象。日有云雾遮盖,月有盈亏变化,但最后还是圆满的,太空的星宿也不停运转最后又复归本位,这些现象无不说明都是动静互根的现象。而人为什么又不清楚这些道理而去顺应它呢?

  〔原文〕

  修土既讲求此道,最宜先明动静之理,动静之用,动静互根之法,动静互根之效,方可入门。使动而不静,如浮萍飞羽,无所定止,精必耗,气必摇,而神必茫。静而不动,如枵(注:枵,音消,空朽之义)木死灰,毫无生机,精必顽,气必馁,而神必倦。惟按《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全图》行之,行住坐卧屈伸俯仰,皆动静不使其所居,并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中求静,无动不静,动极生静,阳极生阴;静中求动,无静不动,静极生动,阴极生阳。欲使阴阳无偏枯,动静安可偏胜乎?以动化静,以静运动,合乎阴阳,顺乎五行,运乎五脏,达乎六脏,贯乎三焦,活乎五官、穴道、关节、经络、血脉、筋骨、皮肉、毫毛、孔窍,遍体周身,无微不入,无处不通。互根而生,造化无穷。

  〔注解〕

  修炼者既然意行《易筋洗髓》之功,最好先明白动与静的的道理,动与静的使用,动静互根的方法,动静互相的效果,这才算得入门。如果光动而不能静,身心就好像漂浮不定的浮萍和飘飞动荡的羽毛,因为无所定止,精必消耗,气必摇散,而神必迷茫。如果光静而不能动,身心就如朽木死灰,毫无生机,精必顽死,气必衰弱,而神必疲倦。惟有按照《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全图》行之,行立坐卧,言行举止,一切行为皆使该动的动,该静的静,使动静各得其所,并使其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中能求自然之静,一切动都有静,动的极点就生出静,阳到极点就生出阴;静中能求自然之动,一切静都有动,静到极点就生出动,阴到极点就生出阳。欲使阴阳不走向极端,那么动静难道就能使它们各走极端吗?所以,以动化静,以静以运动,这就合乎阴阳,顺应五行。有动静阴阳运化五脏,通达六腑,贯彻三焦,那么五官、穴道、关节、经络、血脉,筋骨、皮肉、毫毛、孔窍,周身遍体,再细微的地方也都会得到调整,没有不通不活的。所以,动静互根就生机无穷,造化万物。

  〔原文〕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如日月之代明,寒暑之往来,天道之循环,阴阳之递嬗。贯四时而不凋,历万世而不朽,岂仅补不足泻有余,去旧生新,实内充外,杜外感之诸邪,消内生之百病云尔哉。其用莫妙于盈者消之,虚者长之,一阴一阳,以一上一下运之;一往一复,以一屈一伸引之;一清一浊,以一升一降还之。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有大生之象。其静亦翕,其动也辟,有广生之功。是皆动静也,是皆动静互根之用也,动静可歧而二之乎!

  [注解〕

  精与气是物质,由信息能量产生运变。阳光的强弱,月亮的明晦,寒暑的交替,自然的循环,阴阳的转换,都是这种现象。它们能贯四肘而不凋,历万世而不朽,岂仅仅限于对人身心补不足泻有有余、新陈代谢、实内壮外、杜绝外感之邪气、消除内生之百病这些小小作用呢!阴阳动静的妙用在于,盈满的要削弱,虚亏的要增补。运动形式是,以一上一下运化阴阳,一屈一伸引导往复,一升一降还其清浊。其静含吸力,主团聚;其动放斥力,主排放;具有不息的吸斥就呈现大生之象。其静主合,其动主开,具有不停的开合就能产生。

  所以说,凡有动静之处,都是动静互根在显现作用。动与静难道能截然分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