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得的中医学习笔记、很有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6:08:51
很难得的中医学习笔记、很有用! 1、杏仁10克,紫苏叶10克,生甘草3克,桔梗6克,生姜3片,大枣3枚。用水煎服15分钟,当茶饮用。此方安全无毒,口感良好,非常适用于肺经有寒,怕风怕凉、轻微咳嗽、鼻流清涕、咽喉干燥的女性朋友饮用。其中的杏仁、桔梗,都有美白作用。 2、取杏仁15克,水煎,当茶服用,每天一次。如果口干、咽喉干,表明有郁热,可以与麦冬15克,同煎饮用。 3、将手背贴近口鼻,呼气时如果能明显感觉到气是热乎乎的,多属于热证、上火、感受了风热。相反,呼出的气如果是凉凉的,则表明肺内有寒气,属于寒证虚证,这时候即使是高烧、咳嗽痰黄,也不能轻易使用清热泻火的药。手背测一测孩子呼气的凉热,就能判断肺内是寒是热。如孩子咳嗽、哮喘,如果所呼之气热,一般都可用清热化痰的中药治疗。如果所呼之气冷,则应该选择小青龙冲剂等热药,这样才不至于把药用错。 4、 判断肺的寒热还有一种简单方法,就是观察咳出来的痰是稀是稠。清稀的、白色泡沫状的痰,甚至像清水一样的痰,一般属于寒。稠厚的、黏黏的、黄而不易咯出的痰,一般属于热 5、 对于寒性咳嗽,最简单的是用温开水冲服小青龙冲剂,每次服1~2袋,每日3次。对不喜欢药物的朋友来说,我推荐一个绿色无污染的食疗方:生萝卜150克,葱白6根,生姜15克,煮汤。趁热喝后,盖被子睡一觉或静躺以出汗。每日2-3次。 6、 治疗咳嗽。取大蒜数瓣,捣烂成泥,敷于足底前1/3中间凹陷处的涌泉穴,外贴伤湿止痛膏,每晚更换。连用3~5天,即可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7、 用生半夏、生南星、白芥子各30克,共研成粉,取其少量,加姜汁拌成糊,敷于天突、肺俞两个穴位上,用胶布固定,每日1次。天突穴位于胸骨上端的凹陷处,肺俞穴在第三胸椎下旁开寸处。临床验证表明,此法对寒气导致的哮喘具有不错的疗效。 8、 脾胃弱为什么口苦、出现溃疡呢?脾胃的作用是生清与降浊,就是你吃进去的东西有用的化成气血,没用的排出体外。如果脾胃功能弱,吃进的东西不能完全化成气血也不能排出体外会形成湿热内聚环境。而这种湿热的环境,要有出路,口腔溃疡就是它的出路。所以口腔溃疡会经常反复发作,出现溃疡以后湿热找到出路,过几天就好。因为脾胃比较弱,过几天湿热又在里面停滞下来,会出现周期性发作。遇到这种情况,中医认为一方面益气健脾,一方面辛开苦降,用黄连这类药物去热去湿,用干姜这样的药物提升阳气。 我可以开一个非常经典的方子供读者参考,就是2000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开的甘草泻心汤,一共八味药“甘草、黄芩、黄连、干姜、半夏、丹参、大枣、石膏、生地”吃了就好了。你好了以后,一个月吃一次,连着吃三个月就不发作了。 9、 从西医讲这是慢性咽炎,一般中医讲发辣的感觉,是由于阴阳不平衡造成里面有虚火。中医把火分为两类,一类是虚火、一类是实火。如果这种状况经常出现,而且不剧烈,这是虚火,中医认为不是清热解毒,而是引火归原的办法,通常用补肾的办法反而就不辣了。 10、 人的一生就是从哭到笑的一生,从攥着拳头到撒手的一生,生下来的时候是自己哭,大家笑,走的时候是自己笑,大家哭。就是这么一生。 有些病症,表面看起来是上火,实际上却是内里虚寒。《伤寒杂病论》说,“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有些病人表面上身上很热,但却还是想多加衣被,说明他的热只在皮肤,寒却在骨髓。 反之,病人外表十分寒冷,却又不想穿衣加被,说明他的寒只在皮肤,内里骨髓却是热的。这实际上是中医辨别寒热真假的纲领和秘诀。是寒是热,辨别的关键是看病人的喜恶。那些喜欢吃瓜子炒货,吃辣的、烫的才觉得舒服的女性朋友,虽然表面上是上火,实际上也是“热在皮肤,寒在骨髓”,其实质是内在的阳气不足,寒气太盛! “心中无冷病,不怕热上身”,动不动就容易上火的女性朋友,需要考虑一下是不是内里有寒气的存在。如果在上火的同时,伴有怕冷怕风,四肢冰凉,面色苍白,疲乏少力,就需要温补阳气,益气养血。 11、 人体内有大量的水液,这些水液只有不停运动,才能发挥其正常生理功能,一旦停止运行,就会形成水肿、积液、痰涎等。而水液运行的一种重要形式,就是要在阳气的温煦作用下,化成水气。这一过程主要依赖于肾阳的作用,称为肾的气化。 口腔溃疡、咽炎伤津之误!由于外感引起嗓子疼,外表不解而一味消炎伤及津液,再用寒药过重,造成长期不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