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0:58:02

古文观止(目录)

 


第一卷 周文
001-01、《左传》  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
002-02、《左传》  周郑交质(隐公三年)
003-03、《左传》  石碏谏宠州吁(隐公三年)
004-04、《左传》  臧僖伯谏观鱼(隐公五年)
005-05、《左传》  郑庄公戒饬守臣(隐公十一年)
006-06、《左传》  藏哀伯谏纳郜鼎(桓公二年)
007-07、《左传》  季梁谏追楚师(桓公六年)
008-08、《左传》  曹刿论战(庄公十年)
009-09、《左传》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僖公四年)
010-10、《左传》  宫之奇谏假道(僖公五年)
011-11、《左传》  齐桓公下拜受胙(僖公九年)
012-12、《左传》  阴饴甥对秦伯(僖公十五年)
013-13、《左传》  子鱼论战(僖公二十二年)
014-14、《左传》  寺人披见文公(僖公二十四年)
015-15、《左传》  介之推不言禄(僖公二十四年)
016-16、《左传》  展喜犒师(僖公二十六年)
017-17、《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僖公三十年)
018-18、《左传》  蹇叔哭师(僖公三十二年)

第二卷 周文
019-01、《左传》  郑子家告赵宣子(文公十七年)
020-02、《左传》  王孙满对楚子(宣公三年)
021-03、《左传》  齐国佐不辱命(成公二年)
022-04、《左传》  楚归晋知罃(成公三年)
023-05、《左传》  吕相绝秦(成公十三年)
024-06、《左传》  驹支不屈于晋(襄公十四年)
025-07、《左传》  祁奚请免叔向(襄公二十一年)
026-08、《左传》  子产告范宣子轻币(襄公二十四年)
027-09、《左传》  晏子不死君难(襄公二十五年)
028-10、《左传》  季札观周乐(襄公二十九年)
029-11、《左传》  子产坏晋馆垣(襄公三十一年)
030-12、《左传》  子产论尹何为邑(襄公三十一年)
031-13、《左传》  子产却楚逆女以兵
032-14、《左传》  子革对灵王(昭公十二年)
033-15、《左传》  子产论政宽猛(昭公二十年)
034-16、《左传》  吴许越成(哀公元年)

第三卷 周文
035-01、《国语》  祭公谏征犬戎(周语上)
036-02、《国语》  召公谏厉王止谤(周语上)
037-03、《国语》  襄王不许请隧(周语中)
038-04、《国语》  单子知陈必亡(周语中)
039-05、《国语》  展禽论祀爰居(鲁语上)
040-06、《国语》  里革断罟匡君(鲁语上)
041-07、《国语》  敬姜论劳逸(鲁语下)
042-08、《国语》  叔向贺贫(晋语八)
043-09、《国语》  王孙圉论楚宝(楚语下)
044-10、《国语》  诸稽郢行成于吴(吴语)
045-11、《国语》  申胥谏许越成(吴语)
046-12、《公羊传》 春王正月(隐公元年)
047-13、《公羊传》 宋人及楚人平(宣公十五年)
048-14、《公羊传》 吴子使札来聘(襄公二十九年)
049-15、《谷梁传》 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
050-16、《谷梁传》 虞师晋师灭夏阳(僖公三年)
051-17、《檀弓》  晋献公杀世子申生(檀弓上)
052-18、《檀弓》  曾子易箦(檀弓上)
053-19、《檀弓》  有子之言似夫子(檀弓上)
054-20、《檀弓》  公子重耳对秦客(檀弓下)
055-21、《檀弓》  杜篑扬觯(檀弓下)
056-22、《檀弓》  晋献文子成室(檀弓下)

第四卷 周文
057-01、《战国策》 苏秦以连横说秦
058-02、《战国策》 司马错论伐蜀
059-03、《战国策》 范睢说秦王
060-04、《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
061-05、《战国策》 颜斶说齐王
062-06、《战国策》 冯谖客孟尝君
063-07、《战国策》 赵威后问齐使
064-08、《战国策》 庄辛论幸臣
065-09、《战国策》 触讋说赵太后(触詟说赵太后)
066-10、《战国策》 鲁仲连义不帝秦
067-11、《战国策》 鲁共公择言
068-12、《战国策》 唐睢说信陵君
069-13、《战国策》 唐睢不辱使命
070-14、《战国策》 乐毅报燕王书
071-15、《史记·李斯列传》  李斯谏逐客书
072-16、《楚辞》  卜居
073-17、《楚辞》  宋玉对楚王问

第五卷 汉文
074-01、《史记》  五帝本纪赞
075-02、《史记》  项羽本纪赞
076-03、《史记》  秦楚之际月表
077-04、《史记》  高祖功臣侯年表
078-05、《史记》  孔子世家赞
079-06、《史记》  外戚世家序
080-07、《史记》  伯夷列传
081-08、《史记》  管晏列传
082-09、《史记》  屈原列传
083-10、《史记》  酷吏列传序
084-11、《史记》  游侠列传序
085-12、《史记》  滑稽列传
086-13、《史记》  货殖列传序
087-14、《史记》  太史公自序
088-15、《史记》  荆轲传
089-16、司马迁   报任安书
090-17、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

第六卷 汉文
091-01、《西汉书》 高帝求贤诏
092-02、《西汉书》 文帝议佐百姓诏
093-03、《西汉书》 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
094-04、《西汉书》 武帝求茂材异等诏
095-05、《西汉书》 贾谊过秦论上
096-06、《西汉书》 贾谊治安策一
097-07、《西汉书》 晁错论贵粟疏
098-08、《西汉书》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099-09、《西汉书》 司马相如上书谏猎
100-10、《西汉书》 李陵答苏武书
101-12、《西汉书》 路温舒尚德缓刑书
102-13、《西汉书》 杨恽报孙会宗书
103-14、《东汉书》 光武帝临淄劳耿弇
104-15、《东汉书》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
105-16、《后汉书》 诸葛亮前出师表
106-17、《后汉书》 诸葛亮后出师表

第七卷 六朝唐文
107-01、李密    陈情表
108-02、王羲之   兰亭集序
109-03、陶渊明   归去来辞
110-04、陶渊明   桃花源记
111-05、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
112-06、孔稚珪   北山移文
113-07、魏征    谏太宗十思疏
114-08、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115-09、王勃    滕王阁序
116-10、李白    与韩荆州书
117-11、李白    春夜宴桃李园序
118-12、李华    吊古战场文
119-13、刘禹锡   陋室铭
120-14、杜牧    阿房宫赋
121-15、韩愈    原道
122-16、韩愈    原毁
123-17、韩愈    获麟解
124-18、韩愈    杂说一
125-19、韩愈    杂说四(世有伯乐)

第八卷 唐文
126-01、韩愈    师说
127-02、韩愈    进学解
128-03、韩愈    圬者王承福传
129-04、韩愈    讳辩
130-05、韩愈    争臣论
131-06、韩愈    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132-07、韩愈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133-08、韩愈    与于襄阳书
134-09、韩愈    与陈给事书
135-10、韩愈    应科目时与人书
136-11、韩愈    送孟东野序
137-12、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138-13、韩愈    送董邵南序
139-14、韩愈    送杨少尹序
140-15、韩愈    送石处士序
141-16、韩愈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142-17、韩愈    祭十二郎文
143-18、韩愈    祭鱷鱼文
144-19、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

第九卷 唐文
145-01、柳宗元   驳复仇议
146-02、柳宗元   桐叶封弟辩
147-03、柳宗元   箕子碑
148-04、柳宗元   捕蛇者说
149-05、柳宗元   种树郭橐驼传
150-06、柳宗元   梓人传
151-07、柳宗元   愚溪诗序
152-08、柳宗元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153-09、柳宗元   钴鉧潭西小丘记
154-10、柳宗元   小石城山记
155-11、柳宗元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156-12、王禹偁   待漏院记
157-13、王禹偁   黄冈竹楼记
158-14、李格非   书洛阳名园记后
159-15、范仲淹   严先生祠堂记
160-16、范仲淹   岳阳楼记
161-17、司马光   谏院题名记
162-18、钱公辅   义田记
163-19、李觏    袁州州学记
164-20、欧阳修   朋党论
165-21、欧阳修   纵囚论
166-22、欧阳修   释秘演诗集序

第十卷 宋文
167-01、欧阳修   梅圣俞诗集序
168-02、欧阳修   送杨寘序
169-03、欧阳修   五代史伶官传序
170-04、欧阳修   五代史宦官传序
171-05、欧阳修   相州昼锦堂记
172-06、欧阳修   丰乐亭记
173-07、欧阳修   醉翁亭记
174-08、欧阳修   秋声赋
175-09、欧阳修   祭石曼卿文
176-10、欧阳修   泷冈阡表
177-11、苏洵    管仲论
178-12、苏洵    辩奸论
179-13、苏洵    心术
180-14、苏洵    张益州画像记
181-15、苏轼    刑赏忠厚之至论
182-16、苏轼    范增论
183-17、苏轼    留侯论
184-18、苏轼    贾谊论
185-19、苏轼    晁错论

第十一卷 宋文
186-01、苏轼    上梅直讲书
187-02、苏轼    喜雨亭记
188-03、苏轼    凌虚台记
189-04、苏轼    超然台记
190-05、苏轼    放鹤亭记
191-06、苏轼    石钟山记
192-07、苏轼    潮洲韩文公庙碑
193-08、苏轼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剳子
194-09、苏轼    前赤壁赋
195-10、苏轼    后赤壁赋
196-11、苏轼    三槐堂铭
197-12、苏轼    方山子传
198-13、苏辙    六国论
199-14、苏辙    上枢密韩太尉书
200-15、苏辙    黄州快哉亭记
201-16、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
202-17、曾巩    赠黎安二生序
203-18、王安石   读孟尝君传
204-19、王安石   同学一首别子固
205-20、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
206-21、王安石   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

第十二卷 明文
207-01、宋濂    送天台陈庭学序
208-02、宋濂    阅江楼记
209-03、刘基    司马季主论卜
210-04、刘基    卖柑者言
211-05、方孝孺   深虑论
212-06、方孝孺   豫让论
213-07、王鏊    亲政篇
214-08、王守仁   尊经阁记
215-09、王守仁   象祠记
216-10、王守仁   瘗旅文
217-11、唐顺之   信陵君救赵论
218-12、宗臣    报刘一丈书
219-13、归有光   吴山图记
220-14、归有光   沧浪亭记
221-15、茅坤    青霞先生文集序
222-16、王世贞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223-17、袁宏道   徐文长传
224-18、张溥    五人墓碑记
《古文观止》是自清代以来最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选定的。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除本书外,二吴还细著了《纲鉴易知录》。

散文是我国古代的主要文体之一。散文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是先秦时期。《尚书》是第一部散文集。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产生了诸子散文。《左传》与《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至战国而后世之文体备”章学诚《文史通义·诗教上》。二是两汉时代,本期散文进一步发展,《史记》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代表了两汉散文的最高成就。三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本期文章多讲求声律,形成马并俪文体,《水经注》、《洛阳伽蓝记》不同凡响。四是唐宋时期。中唐韩愈、柳宗元领导了古文运动,“文起八代之衰”。北宋时,欧阳修力倡古文,苏氏父子等人互相应和,古文日渐占领文坛。五是元明清时期。本期散文基本上继承发展了唐宋古文运动的精神。明代出现了前后七子的复古派,反对复古的唐宋派,主张性灵的公安派……,出现了归有光等散文大家,清代影响最大的是桐城派。

《古文观止》所选之文上起先秦,上迄明末,大体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其中包括《左传》34篇 ,《国语》11篇, 《公羊传》3篇、 《礼记》6篇, 《战国策》14篇,韩愈文17篇;柳宗元文8篇,欧阳修11篇,苏轼文11篇,苏辙文3篇,王安石3篇……共222篇。本书入选之文皆为语言精炼、短小精悍、便于传诵的佳作。衡文标准基本上兼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当然所谓思想性是以不违背封建正统观念为基准的。选者以古文为正宗,也不排斥骈文收入4篇,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在文章中间或末尾,选者有一些夹批或尾批,对初学者理解文章有一定帮助;体例方面一改前人按文体分类的习惯,而是以时代为经,以作家为纬,值得肯定。

本书亦有入选不当者,因为选编主要是着眼于考科举时做策论,故选入了一些八股气息浓郁的文章。但作为一种古代散文的入门书,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
必读理由
三百年间中国最通行的古文选本
中国散文清晰的发展脉络
一部细致独到的准文学史
一本最佳的古代传统文化读本
从文学的角度理解中华文明的幽深和博大
历史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文学技巧的集中体现
编者:吴楚才,吴调侯
国别:中国
类型:散文集
成书年代:清代,1695年
阅读时间:青年
推荐读书:《古文观止》,中华书局,2001年
⊙背景搜索
《古文观止》的编选者吴楚材(名乘权)、吴调侯(名大职)为叔侄二人,生于浙江山阴(今绍兴市)。清吴兴祚在《古文观止序》中说:“会稽章子、习子,以古文课余子于三山之凌云处;维时从子楚材实左右之。楚材天性孝友,潜心力学,工举业,尤好读经史,于寻常讲贯之外,别有会心。与从孙调侯,日以古学相砥砺。调侯奇伟倜傥,敦尚气谊。本其家学,每思继序前人而光大之。二子才器过人,下笔洒洒数千言无懈漫,盖其得力于古者深矣。”二人的情况现在只能于此序中窥见一斑。“观止”二字,出自《左传?襄公十九年》:吴季札在鲁国赏周乐,至《韶》舞,赞叹:“德至矣哉!大矣”,认为无美不具,于是说:“观止矣。”书名为观止,意在力图选编达到尽善尽美,无以超越。
⊙内容提要
《古文观止》全书一共有12卷,收入上起周代下讫明末的历代文章222篇,论说抒情,写景状物,众体兼备。
书中西汉以前的文章以左丘明的《左传》为突出点,选录34篇,占全书的六分之一以上;《国语》、《战国策》、《公羊传》、《谷梁传》、《礼记》的文章选录有36篇,两者汇总计70篇,占《古文观止》全书的三分之一。编者有意强化对汉代以前文章的份量,是为了使读者更清晰、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散文的源本,以便打好根基。
对两汉的文章,编者比较重视司马迁的《史记》,汉文31篇,《史记》有14篇。唐代文章以“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愈、柳宗元为主,分别选入24篇和11篇;宋文以欧阳修、苏轼为侧重点,分别选入13篇和12篇。秦文仅选李斯一篇,六朝文章选6篇,元代一篇未选,明代选入18篇。
编者在文章的选择上轻重得宜,取舍有据,集中反映汉文及唐宋八大家文,有轻有重,便于阅读。
⊙作品影响
《古文观止》篇幅适当,所选的文章以汉唐二代为多,以散文为主,兼顾骈韵二体,既有长篇大论,又有精短美文,反映出编者眼光的细致和周到。它本身的鲜明特点与突出优势使它在问世后的300多年里,成为最流行、最通俗、最广为人知、最有影响的初学古文选本,常作为私塾及学堂的启蒙读本,几乎家家备一本,海内风行。那么,它最突出的特点和优势是什么呢 《古文观止》之前的古文选本,大多依据昭明太子萧统《文选》的体例,分类繁琐,常以条目为主线,阅读使用时都很不简便。《古文观止》则以时代为纲,作者为目,将作者的各类文体的作品集粹于一处,阅读方便,查看快捷,使读者对清代之前的散文史认识清楚,印象深刻。所以,《古文观止》的流行性与通俗性、权威性至今难以动摇,仍影响巨大,是青年首选的普及性古文选本,一版再版,依旧常售不衰。
⊙精彩篇章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
——唐?刘禹锡《陋室铭》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北宋?苏轼《前赤壁赋》
⊙延伸阅读
《唐宋八大家文钞》是明代茅坤编定的一本书。此书流行以后,“唐宋八大家”的说法才得以固定下来。自那时起,学古文者皆以八大家为宗师,唐宋八大家的影响也愈来愈大。唐宋八大家是指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宋朝的欧阳修、苏洵、苏辙、苏轼、曾巩、王安石。
《文选》是梁代昭明太子萧统(501~531)编辑的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诗文总集。它收录从先秦到梁代八九百年间一百三十位作者的五百一十四篇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成为历代文人学习的榜样。民间曾有“《文选》烂,秀才半”的谚语。

“古文观止”意指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学习文言文至此观止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