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什么是太极拳和学习太极拳的好处(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1:56:58
wenyingbai  陈发科陈式太极拳一路(83式)http://video.sina.com.cn/v/b/18560423-1250405281.html田秀臣陈式太极拳一路http://video.sina.com.cn/v/b/1844804-1463502804.html#17041954田秀臣新架一路http://www.56.com/u25/v_NzQ0Mjk2Ng.html陈正雷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YzNjg5Mg==/v.swf 
陈正雷陈式太极拳老架二路http://vhead.blog.sina.com.cn/player/outer_player.swf?auto=1&vid=8135887&uid=1323647311陈正雷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Y1NTUwNA==/v.swf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教学http://wwwtest.tudou.com/playlist/id/2500253/,http://www.cntaijiquan.com/newcstjq/ncstjqsp/1132.html,http://www.cntaijiquan.com/newcstjq/ncstjqsp/1131.html,//v.youku.com/v_show/id_XMjgzMjI2NjA=.html,//v.youku.com/v_show/id_XMTE0MTM4MzI=.html,http://wxr588.blog.hexun.com/19919403_d.html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拳谱详解http://wenku.baidu.com/view/d0d20911cc7931b765ce15ae.html 陈正雷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v.youku.com/v_show/id_XMTY1NTUwNA==.html陈正雷陈式太极拳新架二路//v.youku.com/v_show/id_XMTY1ODgzMg==.html陈小旺老架一路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D6S7KzBlJjw/,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GvG6ARPfDoQ/,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8cp-aB38vFA/,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srlWf9iCBpY/ 陈小旺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7CCzWSgGayk/,陈小旺陈式太极拳老架二路分解教学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bOYZqs2zq78/,陈瑜新架一路//v.youku.com/v_show/id_XMzE5MDY2MjQ=.html,//v.youku.com/v_show/id_XMTMzMDIzMjY0.html,陈瑜新架二路//v.youku.com/v_show/id_XMzE5MDM4MTY=.html,//v.youku.com/v_show/id_XMTUzNTkzNDUy.html,//v.youku.com/v_show/id_XMTUzNDg3ODg4.html                     我学习太极拳一年了,对太极拳逐步产生了兴趣,我又很想练好太极拳,但要想学好太极拳,就要首先了解什么是太极拳。什么是太极拳呢?我查阅有关资料的解释如下(仅供自己参考学习): 

       天地之间,世间之上,万物与机缘,无时不在变化。树木花草,山岳楼台,看似静止,无不在渐渐老化。俗话说:只有“变”是不变的。太极拳就是要把种种变化,在拳演练出来,动静开合,刚柔快慢,上下左右,顺逆缠绕,勿隐勿现,虚虚实实,绵绵不断,然后再轻轻启动,挥洒自如,一意一念,一举一动,随心所欲,都在自我控制之中,以达到养生、防身的效果,这就是太极拳。

                          学习太极拳的好处

      学习太极拳有什麼好处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又查找了以下资料,从生理效益和精神效益两个方面阐述了学习太极拳的好处,很富有哲理。仅供自己学习太极拳了解有关知识,以便更好地学习和练习太极拳,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一)生理效益:

          太极拳结合了传统导引、吐纳的方法,著重练身、练气、练意三者之间的紧密调协。练习时一方面可锻鍊肌肉,舒筋活络;另一方面又能透过呼吸与动作间的相互配合,对内脏加以按摩锻鍊,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好处一:增加神经系统的灵敏性——练太极要「心静意定」,练拳时必先令大脑皮层休息(心静),将协调全身内外器官机能的任务交由中枢神经系统(意定)执行,加强了神经系统的灵敏性。

       好处二:畅通经络、血管、淋巴及循环系统——因练太极拳的时间不会太短,故能像一般的带氧运动一样,能使血气运行顺畅。 练了若干时间,会察觉有指尖麻软发痹、关节微响、针刺、腹鸣等感觉。根据中国医学理论认为这是经络畅通的反应。透过搂拗屈膝绞转等运动,动脉血管得到适量挤压及放松,能使血液加速运行,增加氧气的供应,也促进了淋巴系统的新陈代谢,加强了个人的抵抗力。

       好处三:改进柔韧度、肌力及肌耐力——太极拳多以慢速走圆及弧,配以屈腿半蹲式运动,加上重心交替变换,运行动作又多搂、拗、绞转,使各肌肉的肌力及肌耐力得以提高;再配合多方向及大幅度之活动如下势、蹬脚等式子,能改善各关节的柔韧度。

       好处四:提高心肺功能——练太极拳要保持呼吸自然沉实,透过深、长、细、缓、匀的腹式呼吸方法,增加胸腔的容气量及递增了吸氧呼碳的次数,确保气体能充分交换,相对地提高了各器官的获氧量。又因练太极拳时间较长(连打四次廿四式太极拳约需时廿多分钟),此等带氧性活动能训练及提高心肺功能。

        好处五:治疗慢性消化管道疾病——因练拳时各关节、肌肉、骨骼会相互牵引、绞缠、挤压和舒张,内脏又因腹式呼吸(腹实胸实)而产生自我按摩的作用;加上横膈膜的上下升降幅度增大,对肠的蠕动有正面的刺激作用;而练拳时的舌顶上颚,唇齿轻闭能增加唾液的分泌,提高了消化功能。

       总之,经过中西方多面的科学化研究证实,长年修习太极拳能对各种慢性病,如:神经衰弱、高血压、心脏病、消化不良、风湿关节炎、糖尿等等有著一定的医疗作用。这是无可推诿的事实! 



       (二)精神效益:

        好处一:消除压力——练拳时因要「心静用意,心无杂念」,又要体松,精神只集中於「意」上,加上太极拳本身要求刚柔并重,呼吸调协,各器官的获氧量相对提高,故练后使人顿感轻快,压力尽消,情绪稳定平伏;又因练拳后血气循环畅旺,精神亦抖擞起来,工作效率自然提高。这无疑对样样讲求效率、日常生活紧张、精神压力沉重的香港人有著正面的帮助。

       好处二:认识及体验和谐协调的阴阳哲学观(周昭和1996)——太极拳倡身心和谐调协,不强已所难,内外相合、虚实分明、刚柔互兼。正所谓「静中触动动犹静」,这种讲求明白阴阳对立统一辨正关系的哲学,就是太极拳之创作精神哲理之本。

        好处三:认识不以强凌弱,不借故犯人之道德观——太极拳论所说之「舍己从人」,彰显了太极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独特武学精神。太极倡借力打力,以小力胜大力,一切回击纯顺应对方来势,以灵巧的动作,较小的力气加殊其上,使来犯者失准而落败。故太极拳的真正威力,只有在被人蓄意侵犯下才发挥出来,其终目的也只是「立自己於不败之地」罢了,绝无加害对方之意! 

       好处四:了解修身处世之道——修习太极拳要讲求「中正安舒,心静体松」,这八字真言正好是我们立身处世的最佳座右铭。透过练太极拳,学生可以体会到立身不正之弊:劳劳终日而不得其所。做人只要「中正」,不走歪路,不偏不倚,就可感「安舒」之态;平日只要学会「心静」,抛开生活压力的负担,就能体验到「体松」之感。

       通过了解太极拳的有关知识,从弄懂拳理入手,就像前辈拳师讲的:练拳要练明白拳,不练糊涂拳。拳打千遍,拳理自现。我因刚学一年,就像师姐玉树凌风告诉我不要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要把基础打牢,打扎实。我要坚持每天学拳明事理,每天练拳爱自己。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招式要诀
 1. 预备起式
立身中正,凝气定神,内固精神,外示安逸。
立身中正“三才也”。立天一曰阴与阳,
立地一曰柔与刚,立人一曰人与义。
 2. 金刚捣碓
 金刚捣碓钦精神,太极浑然聚我身。
变化无常皆元气,股肱外露寓屈伸。
练就金刚太极身,浑身上下力千斤。
劝君智力休使尽,留下余力扫千军。
 3. 揽札衣
世人不识揽札衣,左屈右伸抖精神。
伸中寓屈谁人晓,屈中藏伸识者稀。
裆中分崎如剑阁,头上中峰似旋机。
千变万化由我运,下体两足定根基。
 4. 六封四闭
六封四闭履采变,顺势左履塌外碾。
上引下松随敌意,跟步双按闭中封。
 5. 单鞭
单鞭一势最为雄,一字长蛇画西东。
击首尾动精神贯,击尾首动脉络通。
中间一击首尾动,上下四旁扣如弓。
若问此势妙何处,须寻脊背骨节中。
 6. 金刚捣碓
第二金刚面朝西,周身辗转手足齐。
虚实分明君须记,莫教纷纷乱麻题。
前已言过金刚势,今复重行得母衣。
彼则脸面端向北,此则后脊转向东。
上接单鞭非无故,下势白鹅格外雄。
能会此身转移法,神机变化在其中。
 7. 白鹤亮翅
闲来无事看白鹤,右翅舒展又一波。
两手引来楼风势,系殊秋水出太河。
元气何从识太和,两手犹如弄丝罗。
沿络缠绵神机足,亮翅由来见白鹤。
 8. 斜行
两手平分再足开,右前左后护胸怀。
中间只要身法正,何怕周围一齐摆。
眼神视看中指尖,四面八方任敌来。
 9. 搂膝
搂膝转圈自然好,未知此圈十分巧。
前所转圈犹嫌大,此圈转来又觉小。
越小小到无圈时,方知太极神奇妙。
人言此艺甚无奇,自幼难以练到老。
练到老年自然悟,豁然贯通神理现。
 10. 初收拗步
浑身猬王负缩似纯阴,阴中藏阳任人侵。
徐徐引进人莫晓,渐渐停留意自深。
右实左虚藏戈击,上提下打寓纵擒。
果能识得其中理,妙手空空冠当今。
初收转圈自然好,提补棚法进为要。
初收原为老势名,唯有两手圈转小。
一收能使精神聚,拗步向前人不晓。
一放拗步何天矫,右掌向前指朝天。
左手后采近乱边,半虚半实谁能料。
扑鼠试看小灵猫,扑鼠先将身一缩。
聚全精神功夫到。
 11. 斜行
一气旋转自无停,乾坤正气运鸿蒙。
学到有形归无极,方知玄妙在天工。
斜行化拿左脚踹,步法平列转身采。
右转棚法无穷变,再用左肩侧身靠。
 12. 搂膝
搂膝拳势几多现,此中自然有高见。
妙手空空从何来,太极图中贵善变。
善变神机无滞形,功夫归根在百炼。
百炼真金金有光,金光闪闪如放电。
日日细练太极拳,快乐胜过小神仙。
 13. 再收拗步
二次收来不须长,提收左足立一方。
上从下行开三步,下接掩手在前堂。
前堂拗步类斜行,转向西北立中央。
右下合上精神住,足平踏地似钢墙。
 14. 掩手肱拳
上打咽喉下打阴,左右两助并中心。
上鼻下臁兼两眼,脑后一击要人魂。
掩手肱拳练手捶,左引右击见肱拳。
前发后塌劲要松,发劲全在腰胯中。
 15. 金刚捣碓
第一金刚面向北,第二金刚面向西。
第三金刚仍向北,身法端正神收敛。
文像武像全显露,此势一用鬼魂见。16. 庇身捶
庇身捶式最难传,两足分开三尺宽。
两手分开皆倒转,两脚合劲尽斜缠。
右拳落在神庭上,左拳叉住左腰间。
身似侧卧微带扭,眼神视定左足尖。
顶劲领起斜寓正,裆间撑合半月圆。
右肩下打七寸靠,背折一靠更无偏。
庇身捶式右下挤,手合步开右靠中。
因敌变化连环肘,左引右拨腰胯松。
 17. 青龙出水
转腰辍胯右肘顶,右引变法缠丝劲。
用肘全在合住劲,惊击一势要真魂。
右拳撤回又一拳,仍为太极变中拳。
 18. 双推手
转身后履上步棚,以身双推螺旋劲。
棚采履按双推手,阴阳相济腰盘龙。
 19. 肘底看拳
左肘在上右拳在下,胸有含蓄则身府塔。
左足虚点脚平踏,两膝屈住裆阔大。
神气十足有真无假,承上启下形象古雅。
肘底看拳守门户,有真无假形象古。
 20. 倒卷肱
退中有进用法精,采列肘靠退行中。
击前顾后皆倒使,两手车轮转无声。
车轮旋转莫仰首,遥瞻莫须腿高悬。
仔细查看两面手,真信太极十分圆。21. 白鹤亮翅
 倒卷肱下皆白鹤,履加棚采变化多。
敞开门户伏左脚,右手再开亮白鹤。
 22. 斜形
斜行离合最有情,但看能明不能明。
天机活动妙自生,躯扭辗转在一心。
果能识得拳中妙,三十六宫都是春。
 23. 闪通背
前人传下闪通背,用掌劈下大转身。
右脚抽回更新位,周身得式胜强秦。
自从闪通大转身,一波三折妙如神。
东来东打原无定,只此一式定乾坤。
 24. 掩手肱拳
忽然有敌自东来,右拳即向东面开。
右足进步休迟缓,乘兴来者仰面回。
举足前进向东催,举力如风又如霜。
问声为何进一步,只为下势伏胚胎。
 25. 六封四闭
六封四闭履采变,顺式左履外塌碾。
上引下松随敌意,跟步双按闭中封。
 26. 单鞭
单鞭一式谁知晓,击我头部用尾扫。
击我尾部回头咬,击我身躯首尾保。
 27. 运手
一来一往运一个,上下气机不停留。
自古太极皆如此,何须身外妄营求。
 28. 高探马
上下手足各相随,后往前转莫迟迟。
只分身法转不转,搏击各有个新奇。
 29. 左擦脚
部位记清面难分,左足先横右足蹬。
南横左足不能忘,右手击足要打平。
 30. 右擦脚
右足立定左脚飞,左手右绕更分明。
中气贯顶神自现,全身蓄气劲蹬整。
 31. 左蹬一脚
 身法端庄正无偏,左右齐舒列两边。
左足向东蹬一脚,全凭一木上冲天。
两手忽聚右忽散,浩然元气贯中间。
右足下踏如基础,唯有左脚半空悬。32. 前堂拗步
前堂拗步腰肢健,深入虎穴用手探。
连三起步不容让,随机而变应八方。
 33. 击地捶
击地捶式在前堂,引打捶击手抓裆。
下击一捶至人命,然后回身欲飞天。
 34. 踢二起
左引右击踢二起,虚虚实实应敌使。
不是平日空中跃,何来左右连环踢。
中气提来劲力刚,连环两起上飞扬。
若非先向东伏脉,西击何能过鼻梁。
两足连环起,飞身跃半空。
不从口下踢,何来血流红。
 35. 护心拳
瞪眼握拳像最凶,机关灵敏内藏胸。
左足虚点先蓄势,何人识此大英雄。
两拳上下似兽头,左足西往又东收。
护心拳里无限意,欲用刚强先示柔。
 36. 旋风脚
双手拧转左脚扫,十字手法击为要。
踢一脚下旋风腿,旋转变化右转巧。
 37. 蹬一跟
旋风脚下蹬一跟,四面八方任人侵。
随身旋转右足蹬,就是神仙也断魂。
 38. 掩手肱拳
第四肱拳面向南,入险出险防人欺。
肱拳须用腰膀力,一击中人乱马蹄。
振脚掩手意在先,右足转落在一边。
再将右足进一步,试看神力饱空拳。
 39. 小擒拿
后脚跟随左足前,左足抬起再往前。
左手提起似遮架,右手一掌直攻坚。
咕嘟一掌苦连天,偷从左手肘下穿。
神仙自是防不住,何况中峰尽浩然。40. 抱头推山
推山何必上抱头,惧有劈顶居上游。
转身抱首往前进,推倒泰山盖九州。
两手托胸似推山,恨不一下即推翻。
全身劲力需合并,还得留心脊背间。
 41. 六封四闭
 六封四闭履采用,反掌顺势腰盘龙。
虚实分清随势意,跟步双按闭中封。
 42. 单鞭
 声东击西势电强,此势贵在善用方。
转身靠肘按变挤,一字长蛇应八方。
 43. 前招
 眼顾左手是前招,上领下打把客邀。
任他四面来侵侮,陡然一势逞英豪。
 44. 后招
 突然一转面向东,无数敌来无数功。
不是此身灵敏极,几乎脑后被人穷。
前招后招转无痕,车轮飞转转无声。
出手描画太极图,一开一合在我身。
 45. 野马分鬃
 两手擦地转如飞,一线连环势无奇。
千军万马应在急,左右连环破敌欺。
野马分鬃穿裆靠,双手开合步轻松。
双手擦地如风转,留下古法世世传。
一人独入敌群中,将用何法御英雄。
唯有飞身披左右,巧取可以建奇功。
 46. 六封四闭
 劲力合住向右转,两手棚按闭中封。
闭后左转顺势履,应急变换跟步封。
 47. 单鞭
 右足急踏向东方,右手一齐往东荡。
只要顶劲领得好,连身带肘似鹰扬。
左手在左左兼顾,右手随现日月光。
从下往上须斜势,平地飞腾第一仙。
 48. 玉女穿梭
 右转缠法双振脚,两手上托右蹬脚。
右足下落合住劲,双足跃起掌击进。
此势平窜不在望,连环搏击奇中奇。
转引转击出重围,好比织女弄梭机。
此身直进谁比速,一片神行自古稀。
天上织女弄金梭,一来一往织绫罗。
谁知太极拳中象,兔走鸟飞似如何。
 49. 揽扎衣
 玉女穿梭步向东,轻身直出众人中。
虽有敌群来侵犯,中气一击判雌雄。
破围全凭揽扎衣,屡次胜负识者稀。
即离即纵缠丝劲,会用此势妙无穷。
 50. 六封四闭
 六封四闭前后封,随敌变化左右中。
应敌贵在善运用,防敌全靠闭中封。52. 运手
 两手运中间,左右如循环。乌云滚滚中运手,偷天换日步法健。
 手中有形物,画出水中仙。左右循环如日月,太极图中有高见。
 53. 摆莲
 摆脚一势最为难,金鸡独立似严寒。一木能支广厦倾,上括右腿一剑横。
 岂知太极有妙法,用手平衡万事安。左右两手左右击,先置死地后求生。
 54. 跌岔
 上惊下取君须记,左足擦地蹬自利。不是肩足能破敌,一足蹬倒凤凰台。
右股屈住膝挨地,盘根之中伏下意。阴阻变化真无穷,只说英雄遇匪功。
右脚一摆已难猜,又为两翼落尘埃。谁料妙计难预定,解围即在一蹬中。
天下凡事皆如此,跌岔拳艺令人奇。
 55. 金鸡独立
 纵身直上手擎天,左手下垂似碧莲。右膝通挡人不服,不料左膝又重出
金鸡一势成独立,不防右膝暗中悬。不到真难休使用,此招一用令人哭。
一条金蛇拖玉堂,忽然飞起似鹰扬。牙与两颌紧相连,最怕手掌往上端。
只说右手飞上天,谁知膝膝也难防。狂夫不识其中苦,管教一日废三餐。
 56. 倒卷肱
 上势接下倒卷肱,左手先回快如风。两手转来似螺旋,一上一下均衡玩。
左手转毕右手转,退行之中逞英雄。全凭太极真消息,四两化动八千金。
 57. 白鹤亮翅
 第三白鹤羽毛丰,左旋向右劲力松。妙机本是从心发,敌人何处识龙蟠。
此是含蓄无限意,又是引入落个空。引进落空劲要棚,阴阳相济善运用。
一势更比一势难,此势回旋如转丸。欲抑先扬真实理,击人内藏亮翅中。
 58. 斜行
 斜形势子多出现,功成始悟不空谈。太和元气到静时,不静不见动之奇。
 59. 闪通背
 闪通右手御前敌,身后敌人搂住腰。岂知我腰忽弯下,臀骨上挑敌难逃。
闪通右棚穿裆靠,转身劈打敌难逃。退步闪身滑摔法,双手裹缠身要灵。
 60. 掩手肱拳
 一声霹雳出尘埃,万物群惊百里雷。右手自下往前击,如周天上劈惊雷 .
闪通背势接肱拳,飞步撩阴足暗悬。左引右击合拳理,罗汉堂前展肱拳。61. 六封四闭六封四闭前势同,关键不忘闭中封。62. 单鞭东击西打是单鞭,左右兼顾列两遍。此力均由心中发,股肱表面纵缠丝。
单鞭势子运转奇,上虚下实急坎离。岂识刚柔无为惧,六子由来宗两仪。63. 运手一来一往手再运,旋转变化有分寸。势从下棚右脚踹,出水芙蓉不染尘。
日月运转旦复旦,左右手运形不乱。向左左右皆向左,左上右下气烂慢。
向右右足专向右,左足在右意相贯。左右自由各当今,当今之时势不换。
太极阴阳真造化,鸳鸯出水耀颜花。64. 高探马上下手足各相随,后往前转莫迟迟。只分身法转不转,搏击各有各新奇。65. 十字脚双手柱横被人封,十字脚下岂容情。提膝能使筋骨断,松腰一靠灵又精。
两面交手论长短,上下四方皆能防。唯有柱横困我手,兵困营中势难张。
岂知太极运有方,无数法门胸中藏。山穷水尽疑无路,俯肩一靠破铜墙。
不到身与身相靠,虽有珠宝难放光。元气自然藏妙诀,饥急捉兔看鹰扬。66. 指裆锤指裆捶下靠为锋,震脚转身灵又雄。左引右击裆内使,击敌三节不见形。
众敌连攻难出群,左肱右足扫三军。转身直取要害处,降得敌群乱纷纷。
能入虎穴取虎子,智莫胆大真英雄。67. 猿猴献果指当捶下接献果,指上打下步法灵。来脉转关无痕迹,才懂太极真消息。
龙在水中自养身,如蛇先屈再求伸。天上一声雷震疾,池中鱼跃倍精神。
翻捶吊打进莫迟,如龙出水别春池。腾空一跃飞上天,五色彩云身后随。68. 单鞭单鞭人称奇中奇,七子包罗更无疑。第七单鞭旨归宗,长蛇一自势庄重。
岂知启下又承上,各因地势纵孤峰。阴阳变化原无定,乾坤坎离尽包容。
东击西打在单鞭,左右运行势法悬。研究功力真太极,一动一静欲浑然。69. 雀地龙左棚右击雀地龙,上惊下取君须记。扑前顾后应敌变,势行贴地古今稀。
未被人推身落地,如何下体埃地离。70. 上步七星上步七星双手变,七星之前顾盼全。阴阳相济身法健,势势克敌分寸间。
脚踢拳打下乘拳,妙手无处不浑然。任他四面全是敌,此身一动悉颠连。
我身无处非太极,无心成化如珠圆。遭着何处何处击,我亦不知玄又玄。
总是此心归无极,练到佛家一朵莲。功夫到此仍不息,纵心所欲莫非天。71. 退步跨虎平分两手势轮丸,猬缩身躯似婴柔。右手上擎山岭压,左肱下跨虎身牢。
裆根大开贵劈势,眼睛上视右手同。一实一虚足相宜,转身一动功程到。
泰山压顶据上游,乾错坤卦载地球。乾卦中间又一变,重离火耀碧峰头。72. 双摆莲右手上托倒转弓,先御右肱让英雄。再将两手向左击,左脚横摆夺天工。73. 当头炮开合刚柔顺自然,一扬一抑理循环。当头一炮人难御,动静刚柔太极拳。
太极理循环,相传不计年。收来名为引,放出箭离弦。
开合原无定,屈伸势相连。太极分阴阳,神奇变无方。
天地为父母,摩荡柔与刚。生生原不已,奇正不寻常。
太极拳中路,功夫最为县。若悟其中意,道理妙而悬。
会得真妙诀,此为太极拳。凡事都如此,不但在时间。
太极坚持练,就是活神仙。74. 金刚捣碓金刚捣碓先引棚,御肩化拿兼膝攻。妙在有形归无形,抱捶震脚势沉雄。75. 收势还原千遍万遍坚持练,招到熟时巧自生。招招揣摩渐悟劲,势势细研不放松。
拳技结合推手用,推手用到散手中。功夫不负苦心人,祝君身强拳艺精。
开合刚柔顺自然,一扬一抑理循环。一脚收回气归丹,动静行消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八十三式七言歌  陈式太极有渊源,王庭先祖传在前,陈鑫品三留真传,发科前辈创新拳。

松活弹抖刚柔济,螺旋缠绕妙无比,动作舒展手法细,闪展腾挪无僵力。

预备起式双足开,虚领顶劲呈自然,两耳听后立身正。双眼平视心气静。

金刚捣碓精神敛,阴阳无偏太极现,全身缠绕螺旋劲,右拳捣碓顶精领。

谁人不识揽扎衣,左屈右伸最神奇,千变万化由我运,两足平踏定根基。

六封似闭周身合,合中寓开开中合,左足跟步虚实分,风吹杨柳天机动。

单鞭一势最为雄,一字长蛇左右分,右勾左掌非马步,上下四旁扣如弓。

金刚捣碓鬼神惊,心平气静把胯松,左手如鞭长空响,提膝震脚大地沉。

白鹤亮翅要分明,右翅舒展击长空,两手引来搂风式,右足开步左要跟。

斜行拗步气要沉,手要搂膝身法正,左足斜行开一步,左手成勾右为掌。

初收提膝双插掌,右脚抠地身不晃,浑身猬缩似纯阴,阴中藏阳任人侵。

前趟拗步抖威风,两足平开两手分,眼随右手中指转,转到定式神可接。

接到斜行拗步时,圆转随意运鸿蒙,动中有静静藏动,乾坤正气运周身。

再次初收精神聚,虚步点地手护胸,不收不见放中巧,灵猫扑鼠束其身。

又到前趟拗步来,心空腹实裆要开,只要中间身法正,何惧周围有敌来。

掩手肱拳劲要整,劲力要在腰间寻,前冲后顶劲对称,注意拳头莫握紧。

金刚捣碓又一着,上打咽喉下打阴,震脚莫把双重犯,沉肩坠肘要记清。

披身捶式最难传,松活弹抖全体现,顺逆缠丝步跟稳,蓄发相变要松沉。

背折靠式不好练,左拳岔住在腰间,右肩下打七寸靠,背折一靠更无偏。

青龙出水鬼神泣,转接灵敏无滞迹,右手撤回又一捶,此为太极变中拳。

双推掌式腰要拧,右足上前左足跟,进步莫迟两掌推,不顶不延妙手传。

三换掌式彼难防,圆转自如在腰间,双手如运太极球,上轻下沉不倒翁。

肘底看捶叶底花,右拳藏在左肘下,左足点地右踏实,好似仙桃悬肘下。

倒卷肱式为退行,退中寓进步法精,左顾右盼车轮转,首莫仰俯脚莫颠。

退步压肘击胸膛,敌欲能防非妙方,压肘同时要撤步,右肘后顶把敌伤。

压肘后面接中盘,上击下打彼难防,向左滑步莫迟疑,左拦右按似斜飞。

又到白鹤亮翅时,一引即进开右步,敞开门户虚左脚,右手再开亮白鹤。

斜行拗步最有情,但看能明不能明,天机活波妙自生,身躯辗转在一心。

闪通背式用法精,上步穿掌一气成,转身顶肘右退步,双掌下按气要沉。

掩手肱拳又再现,浑身合下力千斤,劲源是从脚下起,主宰于腰达于手。

六封似闭履采变,以柔克刚强中强,上引下松随敌意,进步双按封中闭。

单鞭一式谁知晓,上下相合首尾保,击首尾动精神贯,击尾首动脉络通。

云手交替把门封,左右立圆护全身,脚随手运从后插,上下相随一气成。

高探马式最精神,探马之前双手分,目送右手中指甲,转身拧腰胯要松。

探马过后右擦脚,左脚盖步双手合,右脚上飞要过腰,右手击足要打平。

左擦脚式要分清,右脚落步再拧身,单腿支地左脚飞,左手拍击响彻云。

左蹬一跟要转身,右脚踏实基础稳,只见左脚半空悬,劲力先蓄脚再蹬。

前趟拗步类斜行,唯有两手是平分,深入虎穴用手探,敛臀圆裆膝要撑。

击地捶泰山压顶,手领眼随身法正,左脚上步腿要缠,右手击地腰莫弯,。

顶肘翻身二起脚,扣裆拧腰虚实成,右脚蹬地双脚飞,腾空击打右脚背。

兽头势样形象凶,右拳护在胸当中,活腰圆胯腰要塌,两拳缠绕右肘顶。

左脚扫出旋风脚,右脚插步脚尖摆,右手穿掌先蓄势,双手交叉右转巧。

右蹬一跟先活步,两手画圆落腹前,蹬腿先须把劲蓄,右脚掌要往右蹬。

掩手肱拳发有声,右手出拳腕要平,肱拳须用腰膀力,震脚掩手意在先。

小擒打势真正绝,右脚插步左足前,左足抬起再上前,双拳拧转打左前。

抱头推山莫看轻,两手抱头弓步成,左掌偷从右掌下,双掌一推苦连天。

推山过后三换掌,先推右掌柔藏刚,左右连换如风转,心气一发四肢动。

六封似闭招势奇,转腰抱首封中闭,左脚收至与肩宽,虚步点地裆要合。

声东击西是单鞭,出脚迈步似猫行,往左一导虚实换,左手一分应八方。

前面有敌前招应,右拦左击似偷营,劝君有力休使尽,要防滑敌从后攻。

后面来敌后招防,左拦右击要分清,双掌同时往右捋,右足后跟往下沉。

野马分鬃难遮挡,左右分鬃把敌攻,进步侧身用穿靠,一引即进莫迟疑。

六封似闭静犹动,虚实兼到忽现藏,静运无慌沿路缠,上下相随莫空谈。

单鞭一条神威凛,精神百倍中气足,松裆活腰无滞迹,肌肤骨节处处张。

一条鞭后双震脚,双手画圆到胸前,身端步稳两肩平,左脚蹬地双脚震。

玉女穿梭入敌群,双足跃起掌击进,转引转出出重围,轻身直入众人中。

揽扎衣独挡一面,阴阳开合乐无边,左手扎衣落腹前,我守我疆不亢卑。

六封似闭变无穷,棚捋挤按须认真,两掌朝上过腹前,沉心静气双手封。

右勾左掌单鞭成,两头卷曲备五弓,右手提勾如抽丝,人力运成夺天工。

云手切忌头膀幌,两手转环往左行,双足插行步法奇,来回运气恒不已。

摆脚跌岔四座惊,右脚一出扫千军,落地还须把脚震,左脚擦地百会顶。

金鸡独立分左右,单腿支地哪敢敌,纵身直上手擎天,一手下垂似碧莲。

左顾右盼倒卷肱,手脚缠丝退法精,活腰松裆两手转,四两拨动八千斤。

退步压肘发劲难,刻刻留意在腰间,腰不拧时劲难发,再讲顶肘是空谈。

中盘紧接压肘势,回首往后甩边拳,左勾右掌向前攻,目中无人似有人。

白鹤亮翅羽毛丰,右脚内侧擦地行,双翅展开往上冲,切忌挺胸把腹收。

斜行拗步身法正,旋腕转膀记在心,内外三合不能忘,下节不明颠覆生。

闪通背式用法奇,右手穿掌击前敌,身后敌人如抱腰,顶肘翻身把敌袭。

掩手肱拳由心发,拳力如风又如雷,心如火药手如弹,身似弓弦手似箭。

六封似闭前后封,气聚于腕身手进,上动下随中部应,百骸筋节自相通。

单鞭一条谁敢攻,一动全无抽扯形,只要顶精领得好,出手破敌如催草。

云手双手领双足,一阴一阳互为根,一手一运一太极,抽脚拨腿犯大忌。

转身翻掌高探马,旋腕转膀见真功,节节贯穿全身松,辗转随意见天真。

十字摆莲上下攻,右脚扑步下盘稳,拧腰转脊双手缠,右腿一摆莲花现。

指裆捶直取要害,承上启下劲力整,左右逢圆运无方,右手一击破铜墙。

白猿献果礼不轻,双拳护在胸当中,提膝莫忘内三合,步进身进意莫迟。

又到六封似闭时,来往屈伸寓化工,一开一合精神倍,园转随意运鸿蒙。

第七单鞭旨归宗,阴阳变化原无定,勾掌对应胸微合,双手一开谁能敌。

就地生风雀地龙,左脚铺地左拳穿,双拳缠绕阴阳明,一缕浩然往下行。

上步七星人人晓,丹田内转有谁知,神以知来智藏往,浑身一动似弹簧。

下步跨虎更神奇,一实一虚足相异,足重手恭头容直,塌腰合裆跨虎背。

转身摆莲似鹰扬,右脚单立原地旋,左脚里合如旋风,右脚外摆双掌拍。

弓步发出当头炮,双拳一出奔敌胸,虚实倒换先蓄势,拳由心发向前冲。

金刚捣碓世无双,大捶一捣鬼也慌,莫道捣碓是小技,刚中寓柔柔克刚。

收式太极归无极,身椿端正两足并,心中一物无所著,平心静气双手垂。

太极至理言难尽,练拳须把拳理明,明理还须从良师,口授心传无弊病。

连贯圆活虚实明,阴阳开合记在心,松而不懈是关健.有弊须在腰间寻。

阴阳无绐又无终,动则生阳静生阴,一手一运一太极,一动一静互为根。

行拳须明缠丝劲,不明此理不明拳,劲以积日而有益,功以久练而后成。

至于身法原无定,无定有定在人用,势虽不牟理归一,手领身随浩气行。

欲知拳中奥妙意,早晚太极不离身,气宜直养而无害,延年益寿健身心。     怎样练好太极拳? 

  要想练好太极拳首先要有信心,有恒心,不能半途而废。因为太极拳确实比其它拳术、健身术难度大,复杂得多。其次还要有一位好老师。这个老师不一定是名师,但一定要是明师,要能明示拳理,明摆拳架。三是要钻研理论。太极拳是文化拳,不明拳理,只求形式是难于登峰造极的。 

  另外练好太极拳还要经过五个阶段:一是学拳。现代各式太极拳的套路都很多,要想学会一个套路必须扎扎实实,一式一式去学习,这个阶段对初学者非常重要。二是修拳。一个套路学完了并不等于学会了。还需要经老师一个式一个式的纠正动作,使之达到标准。现在许多练拳者不重视修拳,学完后就自己去练,往往练走了样,结果造成了动作不标准,劲路不通畅。养成一些坏毛病后还不好再纠正。所谓“学拳容易改拳难”就是指此。所以修拳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阶段。三是练拳。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一套拳已经熟练掌握并基本合乎规矩,达到标准,接下来就需要个人去苦练,俗语讲“功夫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拳打万遍自然精”。四是内外合一。学会了套路,依样画葫芦地打拳是太极拳的初级阶段,只有内外合一即内劲,呼吸和形体动作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进入太极拳的“懂劲”即中级阶段。这个阶段要把动作的开合、伸缩、起落和呼吸结合起来,让丹田、腰脊发出的力达到四梢。使练拳者由“着熟”升华到“懂劲”。五是随心所欲也就是“神明”阶段。这个阶段进入了太极拳的高层次,一套拳不仅从外形上打的舒展、漂亮,而且从内劲、呼吸上畅通无阻、一气呵成。使人感觉如春风杨柳、行云流水。 

  以上讲的五个阶段只是笔者人为的划分,在实际练习过程中,分界线并不十分明显,而且每个阶段需要的时间也需因人而定。过去讲“太极十年不出门”可能有些夸张。然而由于过去人们的普遍素质较低,信息量少,又加上封建保守意识严重,学习太极拳要想达到高层次、高水平是要经过一段漫长的时间。现在时代不同了,各门派的太极拳老师大多抛弃了过去的封建思想,而且各种太极拳书箱、刊物和太极拳界举办的活动越来越多,人们可以通过广泛的交流和书、报、刊获得大量信息,笔者认为本文所说的五个阶段是可以通过五年的时间来实现的。    陈式太极拳系统化训练共分为六个阶段,这就是学架子、正架子、捏架子、顺架子、拆架子、定架子。通过这六个阶段的训练,可使你能较系统地掌握正宗的陈氏太极拳。在练习时要弄清楚每个阶段需要掌握什么内容,需要纠正哪些问题,明白自己每个阶段要达到什么程度。 
  通过这样一步一步的训练,你就能较系统地掌握它的风格特点、运动规律、劲别用法等,为向更高层次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学架子(了解规律,熟练套路) 学架子阶段是练习陈式太极拳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要先掌握简单的基本动作。这里的基本动作包括定步的手上缠丝动作和熟练后配合步法的协调练习,通过这些基本动作的练习来初步了解陈式太极拳对手法、步法、手型、步型的基本要求,明确陈式太极拳的基本特点和风格。 
  掌握了规律,了解了风格特点,然后再开始进行整个套路的学习就容易多了。初学套路不能求快,要一招一式弄清楚每个动作的来龙去脉,了解动作的基本要求,明白每个姿势的方位、角度和比较明显的重心变换。使自己初学套路就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为以后打下基础。“学拳容易改拳难”如初学时形成不良的动作定型,以后再去纠正就难了。甚至会使你越练越不感兴趣,越练越别扭,最后使自己失去信心,直至放弃练拳。古人讲:欲速则不达。练拳和小学生写字一样,要一笔一划,认认真真地去写。初学就要将字写规矩,字的结构写好了,再去写行书、草书。所以练拳也要认认真真,一招一式地去练,不可急于求成。 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完了套路,这时就要反复地多练使套路熟练并加强记忆。然后要求动作做到放松、柔和,自然大方,去掉自身的僵劲,最后达到自己能较熟练、自然地将拳架演练下来,这就完成了第一个阶段。 
  二、正架子(掌握要求,体现特点) 第一个阶段一招一式将动作学完,并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将动作熟练后,就可以进入正架子阶段。 正架子阶段是按照陈式太极拳对各部位的要求、大体将整套架子进行纠正,使较明显的易出现的共性毛病得到纠正。并将陈式太极拳的基本运动特点表现出来。 正架子阶段容易出现的毛病是立身不正,横气填胸,挑肩架肘,弯腰蹶臀等。如何解决这些易出现的共性毛病呢?这就要从放松入手。放松的目的在于去掉僵劲,使动作协调。然后再增强腿部的支撑力。腿部的支撑力不够会导致很多毛病,如挑肩架肘,弯腰蹶臂气血上浮等,也是造成上身僵硬,不能放松的主要原因。在容易出现的毛病之间互相都是有联系的,一个部位的不正确都有可能导致另一个部位的错误,这就要求我们掌握各个部位之间的协调配合关系及其尺度。如松肩,松到什么程度,它和含胸塌腰有什么关系。每个要求都要掌握得适当。不能顾此失彼,太注意哪一个要求都会出现偏差。如放松过度就成了丢劲,含胸过度就成了弓背。 另外,要搞清楚每个动作的重心虚实,手势变化,方向角度,上下配合等。随着腿部支撑力的增长,结合各个部位的自然放松,动作姿势的基本正确,使体内的气机升降协调,呼吸自然,肺活量增大,前面的毛病就会自然消除。 还要将陈式太极拳的基本特点表现出来,如刚柔相济,快慢相间,松活弹抖,螺旋缠绕等。使自己在演练时能够具备这些特点,这就完成了正架子阶段。
        三、捏架子(调整姿势,准确到位) 捏架子即将整套拳的每一个定势按照陈式太极拳对周身各部位的要求拿捏到位,使身体每一个部位都符合要求,并且能按要求将动作做得准确无误。如虚领顶劲、含胸塌腰、松肩沉肘、屈膝松胯等要求,都要对照到位,恰当适中。 这个阶段要使每个定势做到姿势舒展大方,身法中正无偏,重心及手法准确到位。也就是将每个动作精雕细琢,如机械加工一样,由毛胚到粗加工到精加工,不差毫厘。将拳论中讲的: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外三合贯穿在各个姿势中。每个拳势都按照站桩功法的形式去体会身体各个部位是否到位,用意念引导内劲贯于四梢,并通过这种静止的劲力训练来增强腿部力量,使下盘根基坚强有力,稳固扎实。 整个拳架经过调整后,使动作做到舒展大方,周身相合,开中有合,合中有开,动作圆 满,气行周身,劲达四梢,上肢轻灵活,下肢松沉稳,这就完成了捏架子阶段。 
  四、顺架子(顺随自然,突出风格) 顺架子是将整套拳架在捏架子每招每式标准定位的基础上,把每个定势按照“行云流水,连绵不断”的要求贯串起来。 这个阶段是将在捏架时定型的标准定势动作按照:劲起于脚,行于腿,主宰于腰,通过肩肘,达于梢节的拳论要求将其连接起来,使每个姿势在运行当中不用调整就自然松沉到位.定势时通过松肩、沉肘、坐腕及周身放松下沉以达到气贯周身,力达梢节之效果。在连接上要做到如环无端,环环相扣,节节贯串,注意不要出现断劲,即使掌握不好,也要做到劲断意不断,意断神可连。 这个时期的演练风格要求做到“快而不乱,慢而不散,轻而不浮,沉而不僵”;符合“上下相随,周身一家,以腰为轴,节节贯串”之拳理,达到手眼身法步协调配合,精神气力功饱满团聚的境界。 通过顺架子阶段的练习,使外形与内气相结合,做到内气不动,外形寂然不动,内气一动,外形随气而动,演练时以意念引动内气,以内气催动外形,使动作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动静开合,起落旋转,无不顺其自然。 
  五、拆架子(用法明确,变化自如) 通过以上学、正、理、顺四个阶段拳架上的练习,整套拳已达到一定水平,即练起拳来能够做到一动则周身全动,一静则全体皆静,意念一到,身、手、步皆到。内气贯注,力达梢节,每招每式掌握得恰到好处。 这时就可以进入拆架子阶段,拆架子是在拳架工整大方,姿势标准规范,功底扎实稳健的基础上将每个姿势动作拆开来进行剖析,也就是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道所以然。即要了解每个动作的意图,知道每个拳势的攻防含义和它在不同情况下的变化,还要知道每个用法的破解。实际上就是从技击角度去分析太极拳的实用价值,使自己对太极拳有一个更深一层的了解,包括要进行太极推手和太极散手的训练。 这个时期在对每个动作的用法有所了解后,就要开始进行对抗性的训练,先进行太极推手的训练,在推手中互相喂劲,互相拆招,使自己能真正掌握在拆拳时所学的东西。而后要将一些主要用法抽出来进行单式训练,从而提高自己的实战技击水平。最后能因势利导,避实击虚,随机应变地制服对方。 
  六、定架子(拳架定位,久练自成) 通过以上一步步地训练,已较为系统、规范地掌握了太极拳架,最后进入将拳架定型的定架子阶段。 这个时期是将各个阶段训练所掌握的东西进行规范,每个姿势的标准动作在脑海中形成概念,使整套拳架在演练中能够按照陈式太极拳的要求,不加思索地完成。将意念、呼吸、动作三者密切结合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基本上掌握了陈式太极拳内外要求和运动规律将拳架基本定型。这时就有了自我纠正动作的能力,在练习过程中有不顺之处,就可根据拳论:有不得机,不得势处,身便散乱,必致偏倚,其病必于腰腿求之的提导方针,将腰腿做以调整,使之顺随自然。定架后要下大功夫苦练来增长自己的功力,并且要增加一些辅助练习,如抖大杆子、单式发劲,及一些器械练习,还要多进行对抗性推手练习,来检验拳架、内劲和发劲,以及化劲的质量。 
  由以前练习只注意外三合深入到内三合,即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最后做到周身处处相合。逐渐使自己形成: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间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合之的巩固运动体系。通过持之以恒地刻苦练习,久之则自会成功。 

陈式太极拳“缠丝劲”面面观

陈式太极拳“缠丝劲”又叫“缠丝功”,是陈式太极拳运动内缠外绕相结合的总称,也是陈式太极拳的灵魂所在。 陈式太极拳“缠绕”一词,是由陈式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廷在《拳经总歌》中首次提到;其中“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一句,集中体现了陈式太极拳运用缠绕运动的特点。 后来陈鑫在其所著的《陈氏太极拳图说》中,站在一个新的理论高度阐述说:“吾读诸子太极图而悟打太极拳,须明缠丝精(劲)。缠丝者,运中气之法门也,不明此即不明拳。”概括了“太极中分一气旋”的太极拳理论精髓。 “缠丝劲”的本质 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即是指“中气”潜转达于肌肤缠绕运行的外形体现,也是“以形导气”的必然途径。而“中气”则是“缠丝劲”的灵魂与主宰,是“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的动力所在。所以理解和掌握“中气”的凝聚与潜转,是练好陈式太极拳的必备条件。 “中气”居人体正中央,上通百会穴,下通会阴穴,一线贯串。“中气”之中,即是正中,中庸也,即不偏、不倚、不滞、不息、无过不及。“中气”之气,就是指以心意为主体行阴阳五行之气。但气又分先天与后天之气,先天之气即是人生的先天元气,秉受于父母,居人体正中央;后天之气则是指大自然之气与水谷生化之气,纳进 人体内扶助元气壮大充盈。其气出入于命门,听令于心神,驱使躯干和四肢各依其“中”缠绕运行,形成了以“中气”潜转为轴线、形体运动走螺旋的“缠丝劲”运动网络。

“缠丝劲”在河南方言中又称为“麻花劲”,取其缠绕象形之意,说明多股阴阳劲像麻花形状拧绕在一起,它的运动模式则是根梢(节)拧转,中节随动。运动时类似“麻花钻”原理,钻头工作时,沿其中 轴线螺旋下降,物屑却反方向沿着钻头纹线轨迹同步螺旋上升;身体同时螺旋下沉,手臂旋转上升的动作,在陈式太极拳盘架与推手较技中尤为多见,这就是在其中气贯串中,身躯与四肢缠丝结合的一种具体表现。 

    “缠丝劲”俗称太极拳内功,讲究“气功、劲功、意功”三者合为一体。尤其在陈式太极拳运动中,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缠丝劲”的训练法则,在其训练的不同功夫层次中,缠丝劲则有着不同的含义。 其主要阶段是:“练精化气,练气化劲,练劲合神,练神还虚。”通过长期的“以意导形、以形导气、以气导体、以意导气”的不同阶段层次的锻炼,其劲萌生于体内,潜藏于丹田内入骨缝循经走脉,外达肌肤螺旋运行,收放皆听命于心神,达到惊、颤、弹、抖皆随意,擒、拿、化、发于有意无意之间。与此相对应的“大圈”“中圈”“小圈”以及“无圈形寓圈意”的功夫会循序渐进。 “缠丝劲”的类别 陈鑫在《陈氏太极图说》中讲到“太极拳缠丝法也。进缠、退缠、左右缠、上下缠、里外缠、大小缠、顺逆缠”。虽然陈鑫总结有六对缠丝法,但主要归纳起来却是顺缠和逆缠,其余五对都是方位性缠法, 都是以顺缠和逆缠相结合而形成的。所以,只要掌握了顺逆缠法的练法,也就找到了练习缠丝功的捷径了。 

    陈式太极拳要求以心运身,以身运手,以手领劲,足从手转,身手合一,但不外乎顺缠与逆缠,从内劲上来讲,出劲为顺缠,人劲为逆缠。从形体上来讲,大致可分为上肢的出劲为“以腰催肩,以肩催肘,以肘催手,以手领劲”;人劲为“以手领肘,以肘领肩,以腰为主宰”。下肢的出劲为“以腰催胯,以胯催膝,以膝催足,以足趾领功(出步时尤为多见)”;人劲为“以足领膝,以足领胯,以腰为主宰(收抬腿时尤为多见)”。腰劲的出入更为重要,注重两肾气滚动,催动两腰眼(隙)互相传递,各领半身转动。左腰眼出劲时右腰眼催,同时人劲,反之亦然。这就是陈鑫所论的“出肾人肾是真诀”。对内劲与外形动作总的要求是:明其阳而注其阴,知其前而注其后,梢节领,根节催,中节随。如以第十四势“掩手肱捶”动作的最后一动为例,在前脚把后脚蹬的同时,以腰拧为主,双手同步以右(阴)手为主(运阳劲),以出劲(为阴中阳)的运动方式,向前猛然勃发;左(阳)手同时为宾(运阴劲),以入劲(为阳中阴)的运动方式,待劲力贯于肘尖时向后猛然一抖,以助右手的出劲。这就是说,其劲勃发的一瞬间,不要过多注意右手的发劲效果,必须注重后(左)手的人劲程度,促使其劲顺着左大臂上串,通过左肩传递于右肩的“通背劲”以助右拳向前的发放动作。这即是注阴不注阳、注后不注前、注入不注出的典型拳势和理法。 太极拳要求以手领劲,所以对手上的“缠丝劲”也不可忽视。手有五指,指含三节,而大指根节却隐藏于掌内,像太极也,共十五节,双手合数共三十节,又像每月三十日。手的灵活程度全凭手指配合运 用。大指虽然短粗,但可独当一方,不可缺少,四指缺其一二,尚能持物,其相合之妙不假借、不强制,自有天然之妙。     陈式太极拳的手型,要求五指松直舒展,掌似瓦楞,气贯指肚(以中指为主),对应于内五行。以人生先天五行指而论:中指主心,属于火,为手掌指正中央;食指主肝,属于木;无名指主肺,属于金;小指主肾,属于水;大拇指主脾,属于土。 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则必须遵循双腰隙的虚实阴阳转换规律及其“出肾人肾”的运动方针,驱使身体上肢利用双肩旋转·
互相催领传递,旋腕转膀,令其骨转,以达洗髓效果。引导肩井、云门、极泉、曲池、曲泽、内关、劳宫等诸穴内气机潜转。促使双手指在阴阳变化中随势做“顺缠丝”与“逆缠丝”。其中小指领劲大指合,食指与无名指相吸相系,引导劳宫穴内气机潜转,手掌向身体内侧旋转缠绕为“顺缠丝”,先天五行指称它为“运水人土”。大指领劲小指合,食指与无名指相吸相系,引导劳宫穴气机潜转,手掌向身体外侧旋转缠绕为“逆缠丝”,先天五行指称它为“运土入水”。 在太极拳训练过程中,无论顺缠丝或逆缠丝,都必须要求在缠到位的一瞬间,劲松于中指肚,意加停息,气机一旋经劳宫穴缠回腰间与丹田。陈式太极拳对四肢运动总的要求是:腰为动力,以手领劲,手随神往,足从手运。

    “缠丝劲”的训练 
(一)缠丝劲的形体训练 “缠丝劲”的形体训练,是指肢体各部位在太极拳运动中得以“螺旋形”地缠绕锻炼。正如拳谚所云:“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腰似蛇形腿似钻,周身运动走螺旋。”同时也说明了太极拳的“以形导气”阶段必须借助肢体外形的螺旋缠绕,来带动身体内部气机的运行与聚合。如此,才能渐悟“缠丝劲”的意义和内涵。躯体缠丝运动规律,可分三种表现形式。 

    1.躯干部位:以身躯正中为轴线(上通百会穴,下至会阴穴一线贯串,即中气之通道),腰为主要动力,以“套腰劲、花腰劲、螺旋腰劲”为训练方法,同时旋脊转腰,胸腰折叠蛹动和以胸腰运化。 

    2.上肢部位:以胳膊正中为轴线(以中气贯串),双肩对拉拔长,松开似脱,互为催领,互相传递。同时旋腕转膀,促使肱骨旋动,尺桡二骨拧擦翻转,双手做顺缠与逆缠,双肘松垂随之同步旋转。 

    3.下肢部位:以腿正中(以中气贯串)为轴线,双胯同时松开,争横前绻里合,裆劲撑圆,开膝合膑,双腿里缠,双足缠丝法,有了体会后再练两手足和两臂腿的同步缠法,及其身体一侧的同步缠法, 逐步掌握身体各部和整体的缠法。在其缠绕的运动中,必须细心地体会揣摩“筋骨的对拉拔长,关节的接骨斗榫”,促使周身在松活柔顺而又敏捷的状态下,进行自然的缠绕旋转。在一动无有不动之中,一动即缠,一运即缠。

    对形体缠丝的总要求是:从腰部缠至四梢,再从四梢缠绕回腰间,循环往复。其紧要者在于腰、肩、胯必须旋转一致,互为传递并相合相随。

    (二)内缠外绕 互为里表 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较为难练,难就难在功夫,犹难者,长久功夫。陈式太极拳有一个大原则,讲究处处皆有阴阳开合,随处皆有圈。可见,周身缠丝运动应当始终在“中气”贯串下协调一致、和谐完整。尤其要注意的是,气由精变,由弱而壮,生于肾,养于丹田,发于丹田,出入于命门,顺脊而行,循经走脉,充于肌肤缠绕运行,复归丹田之中。正如冯志强老师说:“心为一身之主,腹为内气之源,腰为发劲之机,胸为运化之府,脊为督气之径,肢为运动之道。其主要者,即气不离丹田。”为此,在缠丝劲训练中要加强内气的凝聚能力,注意气息的潜转与运行。其气由肾而发,自后而前,由裆中过来,冲长强(穴)顺脊而直上,注意腧口纳气,必须松胯圆裆,下闭谷道,气方不往下泄。气升于顶,由百会穴进入泥丸下降,随着两肩一松,双肘一垂,膻中穴微内涵,两肋一束,乘其合腹,气归于丹田。同时腰劲向下松串,内劲除头顶悬外,浑身之劲要全部松人脚底,以助脚底之劲上翻传导。由于清气上升,浊气下降,使阴阳开合之机,消息盈虚之数,都寓于心腹之内,使气势开之则其大无处,合之则退藏隐密,其根本要义在于“气由精生,劲由气化,劲与神合,潜藏于丹田深处,变化于瞬息无形之间。不使用时浩然长存,静若处女,一旦运用,抖然勃发,神形并茂,随心所欲”。 “缠丝劲”的运用 通过缠丝劲的内缠外绕,体内气息与肢体上起到了相应的变化,最主要的是身体内部气机潜转与运聚能力增强,促进肢体生长出一种灵活而又沉稳、沾粘性极强的掤劲。其劲不但韧性极佳而且弹性极强,尤其是运用推手较技中,即可权衡彼来劲之大小与长短,准确把握对方劲力之方向,角度,任凭对方变化神奇,皆能随人所动乘势而缠,缠得人背人不能不背,使对方双脚如踩在球上而站立不稳。另外,缠丝劲在运用中能使自身由背转顺,我守我疆,触处成圆,容易找敌方的边沿与背势,在无意中形成不拿而自拿和反拿敌方之效果。 

    陈式太极拳在推手较技中讲究:上肢虚拢,下盘稳固,中间灵活。为此,借敌方来劲,虚拢诈诱,引入阵内,运用缠法,缠其梢节,制其中节,摧其根节。换句话来说,把握敌方旧劲已去新劲未生之机,随招就势制敌方肩部,令其出劲从手返回肩部,使肩部顺其背串下,把腰劲串死,再令其腰劲经后腿部串至脚跟,使敌方重心腿加重不得转换,胸腰不得运化,内劲受阻发滞,前腿空虚,令敌欲退不可,欲进不能,只得俯首听命。在推手较技中称此劲为“拿劲”,属于慢劲之范畴,不是功夫深厚者很难做到。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讲,在制住敌方根节的同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施用弹抖之势,击得敌方头晕目眩,阴阳倒转,精神失调,前(阴)劲升,后(阳)劲降的速度加快(陈式太极拳要求前降后升),令敌莫名其妙,拔根腾空跌出。 拳论中讲:“气洪浓,势峥嵘,团团聚聚在中宫,隐而不发节节灵,忽然身依气,气依形,劈雷交加心火动,上下左右辨体形。”为此,必须细心揣摩,体会时机,使缠丝劲诸法随心意而动,利用自身优势,意在人先,后发先至,乘势所缠,随动所缠,即引即缠,即进即缠,身挨何处何处合劲,用惊颤弹抖螺旋劲,惊空敌方心意,令其心悸。 综上所论,即陈式太极拳“缠丝劲”的奥妙所在。所以前人所论“不明缠丝劲即不明拳”即是此意。   太极说“法”(陈正雷)  ­­
        近几年来,本人常在国内外传播太极拳,“如何练好太极拳”是中外学生提及 最多的问题。现简单归纳几点个人见解。­
­
明确认识­
­
         练太极拳和做其它事一样,首先要明确认识。对太极拳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 是练好太极拳的先决条件。很难想象,不清楚什么是太极拳的人能练好太极拳 。太极拳是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九世祖陈王廷在家传拳术的基础上,揉入了其 它拳术精华,结合了古代导引术和吐纳术,吸取了《易经》阴阳学说和中医经 络学说的一种内外俱练的拳术。拳架的编排和设计既符合人体生理规律,又符 合大自然运行规律。它的特点是连绵不断,快慢相间,刚柔相济,松活弹抖。 太极拳具有技击、健身和娱乐等功能,受到中外人士青睐的魅力所在。太极拳 有一整套成熟的理论指导整个修炼过程。可以这样说,太极拳是一项十分浩大 的工程体系,练好太极拳确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根据前辈拳论和自己多 年的实践体会,总结了三练三不练的练功法则,即练理不练力,练本不练标, 练身不练招。­
­
一、练理不练力­
­
        “理”就是太极拳的道理、原理。太极拳练的是大道,即太极阴阳转换中阳极 生阴、阴极生阳的原理。太极拳刚中寓柔,柔中寓刚,刚柔相济;虚极生实, 实极生虚,虚实转换。通过精神集中、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意到气到形随的 练习,做到一动全动,周身相随,内外相合。练功时循规蹈距,顺其自然,不 能急于求成。练力指的是练习气力,这种练习虽然将局部力量练得很大,但这 种力量是拙力、僵力,缺少灵性,为太极拳家所不取。­
­
二、练本不练标 ­
­
        “本”是指本源、根本,即肾中元气和下盘功夫。肾藏元阴元阳,为先天根本、 发气之源。肾气充足,则五脏得养,肝、心、脾、肺、肾各行其职,故能精力 充沛、力量充足、反应灵敏、身体协调。内气充盈为本源之一。其二是指在周 身放松的基础上,气纳丹田,沉入涌泉,达到上盘灵,中盘活,下盘稳固,落 地生根。“标”是指以练习身体各个部位的力量和硬度为主要目的的局部练习 方法。太极拳是内功拳,内外兼修,以练内培元为主,“培根润源”,“培其 根则枝叶自茂,润其源则流脉自长”。 ­
­
三、练身不练招­
­
        练身就是练整体功力,招则是每一动作的攻防含义。初练太极拳的人,往往最 爱了解每招每势的用法。如果单从招势上去解释和理解太极拳用法及内涵,不 可能得到太极拳之精髓。练太极拳必须经过熟练套路、动作正确、去僵求柔的 过程,使周身相随,内外相合,内气充实饱满,把功夫练上身。太极拳主要是 训练自身整体功力,在临敌应用时则根据客观形势,舍己从人,随机应变,并 不拘泥于一招一势。内气充实了,全身尤如充满气的球体,有感皆应,挨着何 处何处能击。如拳论所说:“到成时,敌人怎来怎应,不待思想,自然有法。” ­
­
树立五“心”­
­
        一曰敬心。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敬业敬师。著名太极拳家陈鑫在《陈氏太极 拳图说》中首先讲到敬心:“学太极拳不可不敬,不敬则外慢师友,内慢身体, 心不敛束,如何能学艺。 ­
­
       二曰信心。信心包括两方面含意,一是自信心,坚信自己一定能练好太极拳, 自信心乃练拳动力之源泉。二是待人接物真诚信义,信仰太极拳,信任授业之 师。如此方能安定身心,一心一意,不致朝秦暮楚,见异思迁。 ­
­
        三曰决心。练习太极拳须决心下定,方能立志。孟子说:志,气之帅也。决心 下定,才能不为外物所动,坚定不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
­
        四曰恒心。恒乃持久之意。树立恒心就是持之以恒练习太极拳,几年甚至几十 年如一日地坚持不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浅尝辄止的行为,都不能称之为有 恒心。陈氏十七世祖发科公日练拳卅遍,几十年如一日,功入化境,独步一时, 足为持之以恒终于成功的明证。 ­
­
        五曰耐心。具备了以上四心,如果缺乏耐心,仍不可能练好太极拳。一是太极 拳行功走架要求松静、柔和、缓慢,如果没有足够的认识和思想准备,就不可 能耐下心来,心平气和地练拳,极易产生急躁情绪,结果适得其反。再者太极 拳是一个长期的身心修炼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要求不急躁、不厌烦,心平气 和,循规蹈矩,在行功走架上怡养浩然之气,达到身心双修,自然水到渠成。­
­
具备三要素­
­
        三要素即师资、天资和苦练。­
­
        师资为学好太极拳的首要因素。习文练武莫不如此,尤其是练习太极拳,老师 的作用是先决条件,无师自通的例子至今尚未见到。如果仅以习拳为娱,玩玩 而已,自不在此列。要想练好太极拳,必须有一位品德高尚、技术精湛、理论 精通、教学有方的明师,才能引导学生步入正确途径,少走弯路,起到事半功 倍的效果。如果没有明师指导,一旦误入歧途,太极拳殿堂终难问津。­
­
        天资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因素。尤其是企盼有所建树者,必须天资聪颖、接受 能力强、思路清晰、反应敏捷,能举一反三。太极拳精奥之处不仅要靠老师指 导,还必须亲身体验,用心琢磨。只有天资好、悟性高,加上其它条件,才有 可能悟透拳理,达到较高境界。否则,虽有明师传道授业解惑,自己又肯下功 夫苦练,可惜悟不透拳中精奥之处,也只能停留在二成功夫的水平上。比如上 学,一样努力,成绩不同,乃天资有别也。 ­
­
        苦练是练好太极拳的决定因素。自己天资聪颖,又得明师指导,还必须有吃苦 耐劳的精神才能成功。如拳论所说:“理清路明而犹未能,再加终日乾乾之功, 进而不止,日久自到。”其间既非一蹴而就,又无捷径可寻,只有苦练。于苦 练中蓄积孕育内功,由量变逐渐产生质变。所谓悟性,只能在苦练的基础上厚 积薄发,才能及时捕捉灵性,体味太极拳之真谛。如果自负聪明,不愿下功夫 苦练,恐怕到老也悟不出拳中精奥之处,只能徘徊于太极拳殿堂门外。­
­
        以上所谈几点并非绝对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其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比 如认识明确了,可促使和加快五心的树立;有的人天资可能稍差一点,但是肯 下苦功夫,勤能补拙,在持之以恒的苦练中照样能悟出拳术真谛。本文如能对 太极拳爱好者有所启迪,吾之心愿也。
­ 老架一路、二路结合学习,全面掌握陈氏太极拳核心技法


­
初学者为什么要先学老架一路拳­
­
  学习老架一路拳是培养扎实基本功的阶段。通过一路拳的反复练习,加强人体下肢力量,只有根基牢固了,才能做到中节活 、上节灵,进而达到节节惯穿的目的。­
学习太极拳的三个阶段分别是去僵求柔、柔中求刚、刚柔相济。学好老架一路拳,尽快渡过去僵求柔这一阶段。通过一路拳的练习,让身体内外学会放松,把人在后天生活、生产中形成的僵力、拙力慢慢地去掉,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老架一路拳的练习也是养足内劲的阶段。只有内劲充盈饱满了,才能做到以意导气、以气运身。­
­
初学者学习老架二路拳的重要意义­
­
  许多人认为想学好陈氏太极拳,只要学好老架一路就可以了,而把老架二路看成是“选修套路”,可学可不学。实际上,老架二路的学习同样重要,学好老架二路不仅弥补了一路拳发力不足的弱点,而且对老架一路拳技的提高也大有促进。­
  第一、老架二路拳加强协调性的练习,使身体更加灵活。老架二路速度快,对全身整体协调性的要求相对于老架一路来讲更高一些,通过二路拳的练习,可以使手、眼、身、步法的配合由被动的思考慢慢地形成自然的条件反射,进而做到周身的协调一致,使身体更加灵活。­
  第二、老架二路可以提高老架一路的发力动作的水平。老架一路以柔为主,发力的动作不多,而发力动作是衡量陈氏太极拳水平的重要标志。单纯依靠老架一路的练习,发力动作尚不能得到充分锻炼,老架二路恰恰弥补了这一点。二路拳发力动作较为集中,全方位体现了采、列、 肘、靠各个方向的劲别和松活弹抖的特点,练习过老架二路者,对老架一路中的发力动作会理解得更好,动作会更舒展大方。­
  第三、练好老架二路,真正做到柔中寓刚、刚柔相济。刚柔相济是众多太极拳爱好者的追求目标,《太极拳十大要论》中指出:“用刚不可无柔,无柔则环绕不速;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则催迫不捷”。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只有柔而无刚,则太极拳失去了其实用价值。因此,要想真正作到刚柔相济,两路拳的学习缺一不可。­
  第四、老架一路和老架二路结合练习,全面掌握太极拳的八种基本方法。“棚、捋、挤、按、采、列、肘、靠”是太极拳拳架和推手中运用的八种基本方法。其中,“棚、捋、挤、按”为四正手;“ 采、列、肘、靠”为四隅手。陈氏太极拳的各种套路和这八种方法是紧密联系的,老架一路和老架二路拳围绕这八种方法各有侧重点,其中,一路拳以四正手为主,四隅手为辅,二路拳以四隅手为主,四正手为辅。学好太极拳八种方法缺一不可,因此,只有老架一路与老架二路结合学习,才能更全面地掌握陈氏太极拳的核心技法。

   

陈式太极拳一路有多少“架”

陈式太极拳一路有多少“架”
我们现在经常能看到的有3种:大架老架一路,大架新架一路,小架一路。
大架有一路和二路炮锤。小架只有一路。

大架老架一路,74式。由陈长兴定的拳谱。陈照丕第一次代表陈家沟带到北京去教拳的是这一套,是陈发科教的。 58年陈照丕大师回乡教授子弟的就是这一套。陈发科初到北京教授的学生也是这一套。就是说,陈发科陈照丕最初到北京和南京教出来的大弟子们和陈家沟的子弟们学的都是这一套家传大架。这是陈式的经典之作。所以今天流传最广的是这一套。 好像有些老人叫72式的,还有人叫75时的,都是一样的。

大架新架一路,83式。陈发科后期搞了一个大架新架一路,是陈发科在北京教拳多年以后,有创新加上去的好东西。他加了3个式子:三换掌,退步压肘,中盘。而且,在原来的每一个式子上“加花”,就是为每一个老式子加上了预备动作和很多发力动作。在老架的朴实无华上多了锦上添花。沈家桢顾留馨1963年编的《陈式太极拳》一书根据陈发科的新架,定了83式,成为了国家标准而出名。但新架的的确确是陈家的东西,不是新派的意思。陈照丕去世后,陈照奎回去当陈沟教练,也精心地教了子弟们新架。两套拳全都落叶归根回到了陈家沟。这是天意。

陈发科之侄陈照丕和陈发科早期的学生们,以及陈照丕自己的学生们打的都是老架74式。 陈发科之子陈照奎和陈发科后期的学生们,以及陈照奎自己的学生们打的都是新架83式。陈家沟1958年以后从陈照丕陈照奎学拳的嫡传弟子们两套都精通。统统都是从同一个祖师爷陈发科一条线传下来的。

小架一路,72式。原先的陈家沟是不分大小架的。同一套拳,一样的打法,只有大圈小圈之分,没有大架小架之别。老辈的人习拳,小时候入手时的划圈的动作比较大,越到年龄大了,火候足了,划圈的动作就越来越小了,就是小圈。据说,陈式太极拳的功夫是看圈,由大到小到无,无圈就是内圈,缠丝只是在丹田内缠,而不在手上缠。现在世上有陈式太极和陈式太极(小架)两个支派,主要是历史原因。陈发科教他的嫡系后代传人们解放前都在沟外面的大城市里。而自从抗日战争一直到文革,陈家沟打拳的人和习俗也越来越少了,几乎近于失传。陈发科功夫最好的儿子陈照旭,也就是陈小旺之父,在五十年代初由于“反对合作化”罪名被投进监狱,屈死狱中。陈沟村里原来还有一位高手陈克忠大师,和陈照旭是同辈的,而且还直接跟陈鑫学过拳,是陈有本陈鑫系的嫡系真传,吓得只能在家里种地,从不敢以拳示人。直到陈照丕回乡,当时58-60年得到政府的鼓励让陈家沟的青年从新学拳,陈克忠老人家才出来,教了了几个儿子侄子。陈照丕/陈照奎教的是陈发科的大架;陈克忠教的就是陈鑫的小架。同时,陈克忠的堂兄陈克弟也于1970年代在开封教拳,陈克弟也是直接就学于陈鑫的,和家里的陈克忠教的是一样的小架。陈式小架这一派人没有大架的出名,但是实力也很雄厚,功夫也很深。主要在开封和深圳等地。

什么是新什么是老,世上还有一个混淆的地方。以前有的人叫陈鑫的小架为新架,陈长兴的大架为老架,因为陈长兴比陈鑫老。也有人说陈鑫写书用的拳谱是真正很老的陈王廷老架,而陈长兴的是新架。这是大架小架之间的新老的混淆。今天有人也还会提到,只是承传上的命名而已。

什么大什么小,也很有些意思。大架的圈未必都大,小架的圈未必都小,网上有很多的视频可以参考,大小新老都有。小架的新学生打拳时都在划大圈;大架的“老到”们打拳时都在划小圈。所以“大小”也只是承传上的命名而已了。

综上所述, 陈式太极拳武术拳种今天流传于世的为主的有3个系列。我们叫做系列比较好,因为它们还不像其他种类的太极拳那样成其为分支拳种。大架新架,大架老架,小架3个系列。拳理拳论都一致,理论上全都是陈家沟从陈王廷,陈长兴,陈有本,陈鑫一脉相承的。拳谱大致相同,差异极小。有书为证的是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的拳谱。拳谱上列了64个式子,实际的大架小架都是根据这些式子的组合。只是陈发科加了3式,作为“继承捍卫和发展了”。但是三个系列的动作,步法,手法和发力在很多式子上都有所不同。
就近代的陈式太极拳承传而言,要记住的是:新老大架传自陈发科;小架传自陈克忠陈克弟。

陈式小架有一盘架,二盘架,三盘架,还有二路炮锤,目前流传最多的就是这四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