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中条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0:08:35
中条山战役(日方称之为“中原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在山西范围内的惟一一场大规模对日作战。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日军正面战场的进攻,在速度、锐气和威胁程度诸方面均较战略进攻阶段显著减弱。加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武装在敌后战场的牵制,以及国民党军队不同程度的“继续抗战”,战争双方的战线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日本侵华政策的重点逐渐向保守占领地转变。为了摆脱困境,日本修正了原来“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立场,提出“如果国民政府抛弃以前的一贯政策,更换人事组织,取得新生的结果,参加新秩序的建设,我们并不予以拒绝”之新方略,加紧对国民政府展开诱降活动。  正当日本泥足深陷中国战场,亡华无期,进退维谷之际,其法西斯伙伴德国于1939年 9月1日,突袭侵占波兰。接着,德意法西斯互为呼应,又取得了对英法作战的胜利。在法西斯“伙伴”暂时胜利的刺激和鼓舞下,1940年底,日本政府调整了中国作战指导方针,作出“必须迅速解决中国事变”的决定,要求“在1941年秋季以前,改变预定计划,不放松对华压迫,准备在夏秋之际,进行最后的积极作战,力图解决中国事变”。在此期间,竭尽一切手段,尤其利用国际局势变化,谋求‘中国事变’得到定局。”日本军方具体分析了中国战场的态势,认为“山西省由于西面有以延安为根据地的共产军,南面黄河两岸有中央军第一战区的军队活动,治安情况极为恶劣。河南、山东两省的治安也不稳定”。“主要占领区域的治安现状,其安定程度的顺序为蒙疆、三角地带、武汉地区,以华北为最差。”而在整个日军占领区内,华北之“晋南是有蒋直系国民党军残存的惟一地区”。有鉴于此,1940年12月26日,日本东条陆相和杉山总长在迅速解决对华问题上取得一致意见,提出“不要单纯考虑南方,要确立以中国和北方问题为主的方针”。据此,1941年1月30日,日本中国派遣军提出“1941年度的作战,根据当前任务,大致确保现在的占领地区,尤其在夏秋季节须发挥综合战力,对敌施加重大压力。特别期待于在华北消灭山西南部中央军的一战(亦即中条山战役)。”   中条山位于山西南部、黄河北岸,呈东北西南走向,东北高西南低,横广170公里,纵深50公里,最高峰为海拔2321米的垣曲历山舜王坪,山脉平均海拔1249米。中条山,西起晋南永济与陕西相望,东迄豫北济源、孟县同太行山相连,北靠素有山西粮仓美誉的运城盆地,南濒一泻千里的滚滚黄河。境内沟壑纵横,山峦起伏,关隘重叠,矿藏丰富。中条山,与太行、吕梁、太岳三山互为犄角,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随着山西各主要关隘的相继失守,中条山的战略地位愈加重要。对我方来说,占之,即可以此为根据地,瞰制豫北、晋南,屏蔽洛阳、潼关。进能扰乱敌后,牵制日军兵力;退可凭险据守,积极防御,配合整个抗日战场。就日方而言,得之,即占据了南进北侵的重要“桥头堡”,既可渡河南下,问津陇海,侵夺中原;又可北上与其在山西的主要占领地相连接,解除心腹之患,改善华北占领区的治安状况。所以,中条山地区被视为抗日战争时期“关系国家安危之要地”。  中条山地区虽位于山西省境,但在抗战时期却不是晋绥军的防区,亦不属阎锡山的第二战区管辖。驻守这里的是国民党中央军,在战区划分上则归之于卫立煌为司令长官的第一战区。1938年春,山西境内的国民党军为减少正面损失,将十数万之众的部队分散于晋南地区,建立防御工事,开展游击作战。日军侵占山西后,“为了固华北、抑洛阳、窥西安,自1938年以来曾十三次围攻中条山,但均未得逞”。  在上述背景下,为了迅速“解决中国事变”,日方决心集中兵力进犯中条山,并阴谋策划全歼中国守军。为此,日本中国派遣军“不顾警备地区治安状况的下降”,“从华中抽调第17、第33两个师团”,配属华北方面军。再由关东军调集飞行第32、第83战队,第3飞行集团主力,在运城、新乡两个机场展开,担任空中配合。接着,日华北派遣军将其所辖兵力作了适应性调整,编成了参加中条山会战的序列——第1军:第33、第36、第37、第41师团,独立混成第4、第9、第16旅团,军预备队;方面军直辖兵团:第21、第35师团,原配属35师团之骑兵第4旅团一部及第3飞行集团。指挥官: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中将。总兵力约10万余人。  为了配合对中条山的进攻,1941年上半年,日本组织63个大队(相当于7个师团)的兵力,对我国东南沿海首先实施封锁。同时,在正面战场实施了所谓灵活的速战速决的作战,即发动豫南、上高战役。并于同年3月,发动了中条山的外围作战。以第36师团发动对第27军作战,打击了集结在晋东南陵川一带的国民党第27军;以第37、第41师团发动对第15军作战,在翼城以南、绛县以东地区袭击了与主力脱离的国民党第15军。以期为向中条山的大举进攻创造有利的战役态势。经过周密的部署,日华北方面军“着由第1军从山西省方面攻击,直辖第21与第35师团从河南省方面攻击”,决心“置作战地区于张马—垣曲一线,分成东西两个地区,把重点始终保持在西部地区”。企图“在正面利用已设阵地及黄河的障碍,以挺进部队切断退路,从两侧地区神速楔入突破敌阵,将敌完全包围,接着以迅速的内部歼灭战和反复扫荡,将敌完全围歼”。  从4月底到5月初,日军征调频繁,并制造种种谣言,以此为掩护完成了进攻中条山的部署:“第36、37、41师团及第3、9独立旅团,伪24师,分布于中条山西面之绛县、横岭关、闻喜、夏县、安邑、运城、解州、永济、风陵渡、河津及闻喜、夏县以北各地区。第33师团附第4独立旅团分布于阳城、芹池、沁水一带。第35、21师团及伪军张岚峰、刘彦峰分布于温县、沁阳、博爱、董封、新乡、焦作、高平、长子、陵川等地区。”   与日军在中条山地区积极部署的同时,重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根据“保守要地,力图持久,奠安内部,争取外援”的指导要领,确定了“加强中条山及潼洛工事,积极训练”的战略原则。有鉴于此,4月中旬,参谋总长何应钦到一战区巡视(时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因拒绝反共摩擦,受胡宗南等人排挤,不见谅于蒋介石,于1941年春到重庆述职后,借故请假逗留峨嵋山未归)。4月18日、20日,在洛阳的第一战区长官部,何应钦连续两次主持召开了由第一、第二、第五战区军以上长官参加的军事会议。根据各方提供的情报,何应钦判断:“晋南之敌,似将逐次夺取我中条山各据点,企图彻底肃清黄河北岸之我军,然后与豫东之敌相呼应,进取洛阳、潼关,以威胁我五战区之侧背,或西向进窥西安。”指示:“为确保中条山,(一)第一步,应相机各以一部由北向南(93军),由东向西(27军),与我中条山阵地右翼各部,合力攻取高平、晋城、阳城、沁水间地区,以恢复廿九年四月前之态势。(二)第二步,与晋西军及第二、第八战区协力,包围晋南三角地带之敌,而歼灭之。(三)最低限度,亦须能确保中条山。”4月28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进一步做出日军有从济源、横皋大道会犯垣曲企图的判断,决定:(一)加强阵地工事破坏阻塞主阵地前道路;(二)先制出击打破敌之攻势;(三)第二战区晋西部队向同蒲、第五战区汜东部队向陇海牵制策应。在上述判断指导下,中条山地区的国民党军队主力7个军进行了相应配置:第9军裴昌会部在豫北重镇济源;第43军赵世铃部在山西南端之垣曲;第17军高桂滋部在绛县地区;第3军唐淮源部、第80军孔令恂部在闻喜、夏县地区,第98军武士敏部在董封镇一带,第15军范汉杰部在高平地区。另以4个军配置于太行、太岳地区,作为策应。  1941年5月7日,自感稳操“胜券”的日军,于傍晚时分突然一齐出动,由东、西、北三面“以钳形并配以中央突破之方式”进犯中条山地区。东线,日原田雄吉中将指挥的第35师团主力、田中久一中将指挥的第21师团一部,以及骑兵第4独立旅团一部,约25000余人,在伪军张岚峰、刘彦峰部的配合下,沿道清路西段分三路向济源、孟县进犯。西线,日安达二十三中将指挥的第37师团主力、井关仞中将指挥的第36师团一部、若松平治少将指挥的独立混成第16旅团,约25000余人,自闻喜、夏县东南向张店镇进犯。北线,日清水规矩中将指挥的第41师团及池之上贤吉少将指挥的独立混成第9旅团共约30000余人,以中央突破之闪电战术,由横岭关方面向横垣大道西侧猛攻。东北线,日樱井省三中将指挥的第33师团一部及独立混成第4旅团一部,约万余人,从阳城方面向董封镇一线攻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根据情报,针对日军分兵合击,袭击我通信联络及各级指挥部;以重兵攻占各交通要点,切断我军联络,各个击破;封锁山口、渡口,逐步紧缩包围圈,完成合击的企图,“于会战前,经以辰东诚电令各部以交通线为目标,加紧游击袭破,妨害敌之攻击准备及兵力集中”。但因战区主帅缺位,上述命令未能得到有效组织施行,致使“会战开始第二日,因情况剧变,敌之来势极猛。当严令各部应力保现态势,粉碎敌蚀食中条山企图,诱敌于有利地带,转取攻势,而夹殄之”。各部仓促应变,分别与各路日军交战,中条山战役正式打响。  东线:日军“左翼以温县为发起点,先头步兵5000以上,骑兵千余,炮20余门,飞机数十架,战、汽、装甲等车共百余辆,沿黄河北岸突进。”“中央以沁、博为发起点,一股先头千余,循沁济大道西犯”,“另一股先头2000余人,附炮十余门,于窜陷西向义庄后,继向捏掌、紫陵、东逮寨、留村一带猛扑。”“同时,沁河北岸3000余人,以飞机十余架,炮二十余门,强渡沁河。”守军第9军裴昌会所部在强敌进攻下施行节节防御,节节后撤。8日午,即放弃济、孟两地,向西撤退。在全线溃退的形势下,第一战区长官部命令第9军“以主力于封门口北既设阵地,拒止沁、济之敌西犯,以一小部对敌侧击”。第9军部署新编第24;师主力、第54师张团守封门口一线,第47师和第54师驻王屋的独立第4旅等在孤山一线游击。封门口系日军西进必经之要隘,日军势在必夺。久攻不下,再行增兵。自9日上午激战至10日晨,终为敌破。这时,中路日军已于8日晚攻陷垣曲县城后,分兵进攻邵源。长官部命令第9军主力“由官阳南渡,以策应河防”。11日,日飞机百余架轰炸封锁官阳东西渡口,第54师在遭受重大伤亡后渡至河南,其余各师团退至封门口至邵源以北山地。12日,该路日军一部占领黄河沿岸各渡口;主力则沿封门口西进至邵源,与从垣曲东进之敌会合,完成了对国民党第14集团军的内线包围。  西线:是日军的主攻方向。“守军为孔令恂的第80军第165师(师长王治岐)和新编第27师(师长王竣),唐淮源的第3军第7师(师长李世龙)和12师(师长寸性奇),以及直属第5集团司令部指挥的公秉藩第34师。”7日下午,日军“分多数纵队,成广正面法,集中机炮火力,并以飞机诱导步兵,向我西村、辛犁园、王家窑头、梁家窑头王竣师右翼80团(唐、孔两军接合部)阵地猛攻。另以独3旅附37师团一部,向刘家沟、古王、计王王治岐师全面佯攻,牵制激战”。8日凌晨,日军突破张店以东第27师防线,孔、唐两军联系被切断。第27师溃退至曹家川、太寨一带。与此同时,奉命到望原集中的第80军第165师在遭到日军袭击后也退至曹家川、太寨一线。乘隙而进的敌挺进纵队于当晚占据茅津渡以下的槐扒、尖坪、南沟等渡口;最远的一支进到平陆、垣曲、夏县三县交界处。9日正午时分,第80军所部遭敌便衣袭击和飞机轰炸扫射,进一步溃败。“在一场混战中,新编第27师师长王竣、参谋长陈文杞及165师姚汝崇营长等多名军官牺牲在太寨村西的雷公庙岭附近。剩余部队傍晚退到黄河渡口南沟。”第80军军长孔令恂、第165师师长王治岐弃部渡过黄河,失去指挥的部队争相竞渡,伤亡惨重。新编第27师副师长梁汝贤见事不可为,投河殉国。  夏县日军先头部队7000人分三股南向进犯唐淮源第3军阵地。8日拂晓,日军攻占中条山北山交通要道泗交村。然后,一路向西北奔袭第7师师部驻地王家河,一路向东南奔袭第3军军部唐回。王家河遭日军重兵包围,师长李世龙率部突围;唐回则在军长率预备队驰援王家河的情况下被日军地面部队与空降兵协同占领。第3军军长唐淮源率残余人员向东撤退至温峪(南通五福漳黄河渡口)一带,被日军挡住南去之路,遂与敌激战,遭受重大伤亡后,再向东北、西北方向退去。12日唐军长及其所部在尖山陷入日军的四面包围之中。在三次突围失败的情况下,“唐军长以保卫中条山职志未遂,当前大敌未殄,于尖山顶庙内自戕殉国”。同日,第3军第12师在突围至胡家峪后遭日军截击,师长寸性奇胸部中弹,身负重伤,仍率部苦战。13日,寸部亦陷日军重围,寸师长二次负伤,右腿被敌炮炸断,自知无力回天,亦拔枪自尽。继忻口战役第9军军长郝梦龄与第54师师长刘家祺之后,再写一军之中军、师长同时殉国的悲壮史诗。  “还有闻喜敌36师团先头部队3000余人,向公秉藩第34师防守的野峪、十八坪、唐王山等阵地猛攻,并迅速攻陷唐王山。公秉藩组织部队反攻,收复唐王山周围阵地,但因其右翼友邻部队防线被突破,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又令公率部驰援马村(按:马村系第5集团军司令部所在地),第34师便放弃唐王山阵地,退至胡家峪。”   北线:这里是中条山地区国民党曾万钟第5、刘茂恩第14两个集团军的接合部,日军的战略意图在于迅速攻占横(横岭关)垣(垣曲)大道,直取垣曲县城,对守军两个集团军实施分割包围,各个歼灭。战役一开始日军即以重兵向横垣大道两侧猛攻。驻守横岭关东北侧的赵世铃第43军、西南侧的高桂滋第17军同时遭受日军重兵打击。激战至8日拂晓,第43军十八坪阵地被突破,堵击无效。军长赵世铃下令放弃阵地,撤向望仙庄一线;第17军虽依靠工事和有利地形进行了较为有效的抵抗,终因左右两翼皆被敌突破,不得不退出防线。日军则在一举突破守军防线后,兵分两路:“一路沿桑池、贾家山、杜村河南下(桑池守军第15军一部溃逃);一路沿亳清河南下,经皋落、长直、王茅,直取垣曲县城。”“8日黄昏,日军在伞兵部队配合下,占领黄河岸边的垣曲县城,截断了与黄河南岸的联系。日军实现了中间突破计划,中条山国民党军队被分割成两半。9、10两日,日军分兵两路,一路向东,一路向西,东路于12日晨攻克邵源,与济源西进日军会合;西路于11日进至五福涧,与9日攻占五福涧的日军会合。至此,日军的内层包围圈完全形成,中条山守军黄河沿线的补给线和退路全被截断。”   东北线:驻防这一线的国民党守军主要有第14集团军司令部、武士敏第98军,以及第15军、第93军等部。7日晚,日军向武士敏第98军发起进攻,武军长率领所部拼死抵抗,在董封东西线上与敌激战,多次击退日军进攻。王村一战,将敌2000击溃,毙敌滨田大佐以下700余人。10日,第一战区司令部鉴于“济源、垣曲间各主要渡口渐次被敌封锁,该集团整个补给线中断”的事实,命第14集团军“阳城以西部队主力,迅向沁翼公路以北分路转移,以旋回钻隙战法,打击敌人侧背。卯刻,该集团军全面与敌发生激战。申刻,交口之敌陆续增至三四千,窜陷清风圪塔、煤坪。同时第10师与第98军接合部之二里腰,亦被约二千余之敌突破。而陷邵源之敌,亦向西北紧迫,此时该集团军三面有受敌顾虑。”各部在突围游击中向北撤退。  在守军全线溃退的同时,日军以优势的兵力和猛烈的炮火占据了先机,迅速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作战任务——突破了中条山地区的全部防御阵地,先后占领了垣曲、济源、孟县、平陆等县城及相关的关隘据点,封锁了黄河北岸各渡口,完成了对国民党军队的内外侧双重包围,随即转入第二阶段的作战——对数路中国守军各阵地,反复扫荡。以西线为例,日军“各兵团自11日并排向北返转,然后又自5月15日再次转向黄河线,如此再三反复进行篦梳扫荡,一直进行到6月10日。在这样反复扫荡期间,各兵团所到之处消灭了敌人(按:日方的说法,指国民党军)三千至五千名”。守军主力在遭受惨重伤亡后先后突围:第3、第15等军残部在第5集团军司令曾万钟率领下西渡黄河,转到洛阳、新安一带整顿;第93军主力在摆脱尾追的日军后由禹门口渡过黄河进入陕西韩城境内;第98军一部在武士敏的率领下进入太岳山区;第43军向浮山、翼城间转进;第9军主力在道清路西段和济源山地游击数天后,分别由小渡口和官阳渡口南渡;……国民党中条山守军大部退出中条山地区,中条山战役落下了帷幕。  中条山战役前后历时一个多月,据日方的统计资料,国民党军队“被俘约35000名,遗弃尸体42000具,日军损失计战死670名,负伤2292名”。在国民政府公布的材料中,“综合会战,计毙伤敌官兵9900名”,我军“共伤亡、中毒、失踪官兵达13751员名”。中条山会战被国民政府视为“最大之错误,亦为抗战中最大之耻辱”  血染中条铸国魂——原十七路军三秦儿女抗日片段述略 作者:(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王中新 李 )  原17路军当年在中条山抗击日寇,有800多名壮士因弹尽粮绝,被日军逼上黄河崖边,高呼口号,集体跳崖,全部壮烈牺牲,无一人投降被俘,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吞山河的生命绝唱。中条山之战,先后有数万名将士阵亡。他们用血肉之躯,为保卫家乡的安宁,牢牢钉死在中条山上,把气焰嚣张的日军硬是挡在了潼关之外,使自己的父老乡亲免遭涂炭。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让我们再次拉开尘封已久的历史帷幔,去聆听那惨烈搏击的厮杀声,去感悟那为国捐躯的英烈们的成城壮志和凛然大义,去缅怀那充满民族气节和英雄气概的抗日将士的在天之灵。    一 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著名的《八一宣言》),宣言指出:“今当我亡国灭种大祸迫在眉睫之时,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再一次向全体同胞呼吁:无论各党派间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同胞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八一宣言》引发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响。西安事变之后的原17路军所部38军中广大将士,坚决拥护中共的《八一宣言》,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纷纷要求奔赴抗日前线,与侵华日军决一死战。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7月8日,中共中央通电全国,指出:平津危机!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中共陕西省委号召38军部队的共产党员站到第一线,在抗日战争中起模范作用。以孙蔚如为军长的38军,下辖17师,师长赵寿山;177师,师长李兴中;还有陕西3个警备旅、教导团、骑兵团。7月下旬起,38军17师529旅和军部教导团,先后开赴华北前线,177师530旅亦调到韩城、潼关一带担任黄河防务。  9月中旬,周恩来、彭德怀到河北保定看望17师官兵,周恩来在讲话中鼓励大家巩固西安事变成果,坚持长期抗战。对日军作战,要机动灵活,不要打死仗;要注意官兵团结。他勉励17师官兵,为保卫祖国大好河山,为中华民族做出新的贡献。9月下旬起,17师在保定以北漕河南岸,阻击进攻保定的日军。保定失守以后,转移到晋县、深泽以西抗击日军南进。17师师长赵寿山在中共地下党的支持下,指挥该师沿平汉路东和白洋淀地区,转移到保定以东的阜河至仙人桥一线继续抗击日军。9月23日,日军在炮火和坦克的配合下,疯狂向我17师阵地猛攻,英勇的战士们用集束手榴弹炸毁日军坦克,继而用大刀和敌人白刃格斗,反复拼杀,坚持阵地两昼夜,毙伤大量日军,部队也付出了重大伤亡。529旅在唐山、曲阳,教导团在坪山阻击日军,战斗激烈。  日军占领晋南后,其狼子野心就是想渡过黄河,控制陇海铁路,进占西安,打通西南,阻断滇缅。由于山西敌后军民及38军的英勇战斗,使日军这一阴谋终未得逞。  1937年10月上旬,正在太原的周恩来副主席和177师师长李兴中等共同决定,将共产党员许权中任旅长的529旅由河北调往山西忻口作战,周恩来还指示:共产党员要在统一战线战斗中起模范作用,部队中的共产党员很受鼓舞。在进攻南怀化的战斗中,529旅广大战士,机智勇敢地连续攻克几个山头,在用火力杀伤敌人的同时,还用刺刀和手榴弹与日军拼杀,给敌人沉重打击。全旅3000多人,经过14个昼夜的血战,伤亡2000多人,共产党员机枪连连长杜俊杰,三连连长袁致亮等壮烈牺牲。其中以共产党员阎揆要为团长的1057团原有200多名共产党员,也只剩下60多名党员了,周恩来不无感慨地说,这些共产党员尽到了中国人民抗日的责任,牺牲得值得!  10月16日,教导团连夜出发,开抵娘子关东南旧关。17日拂晓,旧关附近的日军向该团阵地发起猛烈攻击,开始以大炮轰击,继以飞机低空投弹扫射,掩护敌步兵爬山仰攻。教导团的勇士们居高临下,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打退敌人多次冲锋。教导团坚守阵地3昼夜,毙日军77联队长竹田进一郎以下约2000多人。在守卫娘子关战斗中,与日军铃木旅团激战两昼夜,击退敌多次进攻,教导团也付出了重大牺牲,全团伤亡官兵1800多人。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赞扬说,杨虎城将军训练的部队,装备虽劣,但士气旺盛,战斗力强,扼守旧关数昼夜,付出了最大的牺牲,对保卫晋东战略要地娘子关起了重大作用。  10月21日,日军20师团一部,在师团长川岸指挥下,以步兵、炮兵、空军联合兵种向我17师刘家沟阵地猛烈攻击,我守军经两昼夜激战,大量杀伤了日军,自己也所剩无几。赵寿山师长为了钳制西进的日军,亲率一个团,向井陉方向出击,重创日军,并缴获了大量军用物资,在战斗中,共产党员连长张登第率全连战士坚守阵地,全部壮烈牺牲。经过反复争夺,日军恼羞成怒,不断增兵,而且以燃烧弹、毒气弹向我方阵地进攻,17师伤亡惨重,不得不撤至乏驴岭阵地,继续坚持战斗,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电称:17师此次攻守皆很尽力,损失奇重,殊堪嘉慰。    二 10月23日、24日,17师沿正太铁路北经孟县山地,向太原转进。在转进中,因所部损失惨重,只好缩编成5个营。17师出关时有一万多人,仅收容到4200多人。  529旅1057团阎揆要团长、团党委负责人汪锋抵达山西交城之后,向周恩来同志汇报忻口战况时,周恩来指示:坚持敌后游击战争,尽可能不要撤到河西。529旅遂开至离石县。到碛口镇时,受到八路军留守兵团及地方群众的热烈欢迎,关系相处十分融洽,并在留守兵团的帮助下,开始整训部队。中共中央派南汉宸率慰问团来到部队慰问,并赠送了许多慰问品,鼓舞了士气,同时帮助整顿党的组织。此时,赵寿山师长接受部队中共组织和进步人士建议,颁布了三大禁令(禁嫖、禁赌、禁吸大烟);提出四大口号(人事公开、经济公开、自我教育、自觉纪律)。惩办了违反禁令的军官,在进行整军时,分期轮训班以上干部,前后共轮训了5期,每期5天。南汉宸作了多次讲话。其学习内容是:(1)形势报告;(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3)抗战必胜道理等等。部队素质发生重大变化。1938年1月间,在离石县军渡,西渡黄河,开赴陕北绥德继续休整补充。17师到了绥德,受到陕北驻军肖劲光部的欢迎,互相进行了联欢。在绥德整补期间,赵寿山师长曾到延安,受到毛主席、朱总司令、叶剑英参谋长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  通过碛口整训,17师广大官兵抗战精神为之一振。1938年2月,得到重返战场的命令,17师经清涧、延川,在永和关渡河,经显县开到洪洞。洪洞西距八路军总部不远,朱德总司令到洪洞17师师部,对连以上干部讲了话,并和赵寿山师长聚谈终日。3月,17师继续东进到晋城一带,与先期到达的529旅一同划归第二战区东路军序列,受彭德怀副总司令直接指挥,在长治、高平、晋城、阳城、垣曲一带山区开展游击战争。  部队到了高平后,彭德怀副总司令由襄垣前来高平。彭总到部队后给赵寿山师长指示了作战方针、任务,规定了电台联络方法。从此时开始,到赵寿山调离38军,电报联系从未中断。在这一时期,17师在朱、彭的统一指挥下,进行了一系列战斗。  在17师和529旅北上的同时,177师师部、530旅和警备2、3旅在陕东河防地区,配合地方民主抗日力量,组织群众,武装群众,抢修工事,保卫黄河,掀起了军民合作的抗日热潮。  5月,177师主力由夏阳渡、榆林渡、芝川镇和朝邑东渡,攻占张营镇,切断同蒲铁路,袭击猗氏,挺进闻喜,收复晋南三角地带的13,缴获的日军文件中说:“侦悉张营之战,支那军177师系杨虎城部”,“骁勇善战,不可轻敌”。  6月,日军占领晋南后,企图强渡黄河,控制陇海路,截断西北大动脉,进一步威胁西安,我先头部队17师下辖的后方整补的51旅和独立46旅,先后渡黄河与日军激战于永济附近,挫败敌人,即当时颂赞一时的“血战永济”战役。当时西安还以此役为题材编排了戏剧公开演出,盛况空前。  1938年6月30日,17师在八路军朱、彭直接指挥下,扫清了晋东南残敌。在王屋山封门口阻击由博爱、济源西进的日军,97团2营营长共产党员呼品一光荣牺牲,王春山连大部壮烈殉国。7月,38军改编为31军团。孙蔚如任军团长,下辖38军和96军,赵寿山任38军军长,兼17师师长,辖17师和独立46旅,旅长孔从洲;李兴中任96军军长,兼177师师长,辖177师和独立47旅,旅长王镇华。原38军教导团、骑兵团改为军团直属。在陕部队全部东渡,开赴晋南抗日前线。在晋东南的17师和529旅奉命归还建制。  8月8日,日军20师团在川岸指挥下,分四路向中条山地区进犯,其中一路2000余人,由张店镇沿张茅公路南犯,直扑茅津渡。17师展开阻击、侧击。经38军、96军共同反击,日军于14日退回运城、张店。为此,日军华北方面军总司令寺内寿一不甘心失败,16日由北平飞抵太原亲自督阵,17日视察晋南地区。20日,日军沿铁路南进,决心争夺黄河渡口。22日,日军在飞机掩护下展开进攻,23日,日军占领永济、芮城,经96军及46旅坚决反击,次日日军退出芮城。在攻击永济之敌时,102团团副共产党员杨法震壮烈牺牲,教导团奉命自韩阳镇驰援,3营营长共产党员张希文和全营官兵大部壮烈殉国。17师夜袭安邑敌后,打得日军不得不由南段收缩回撤。当时西安的一些报纸报道说:“西北整个得以安定,皆赖我英勇壮士在北岸艰苦支撑所赐。” 不久,日军20师团长川岸北调,改由牛岛任师团长。   三 1938年9月13日,日军在师团长牛岛的指挥下,以5000多人的联合部队,分两路向中条山地区进攻,经各部队的3昼夜激战,终将日军击退,取得了中条山地区第一次反扫荡的胜利。11月4日,不甘失败的日军,又集中4000多人的联合部队,分三路向中条山地区进攻,我军在正面对日军展开抗击,经过多次反复冲杀,日军不得不退回原地,我军取得了第2次反扫荡的胜利。牛岛师团屡犯中条山地区屡遭失败,遂于12月初,集中同蒲路南段所有兵力近万人,兵分两路向西进犯,又被38军游击队、山西决死队打得丢盔弃甲。  11月4日,日军在炮火的掩护下,兵分三路,向中条山地区全面进攻。经过近10天的反复冲杀,日军不得不返回驻地。我军第3次击败日军的扫荡。  至此,31军团改为第4集团军,孙蔚如任总司令,下辖38军和96 军,赵寿山任38军军长,李兴中任96军军长。  1939年1月23日,日军牛岛师团在空军配合下,以4000余兵力在炮火掩护下,分路向中条山守军38军阵地磨凹、马家岭、黄龙坡进犯,经过两日激战,毙伤日军六七百人,我亦伤亡500余人。24日,永济、韩阳镇、六管村的日军千余人,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又向中条山两端进犯,我46旅之一部,26日向日军反击,并击落敌机一架,俘获驾驶员两名。2月初,日军又向独立47旅阵地进攻,我军浴血抵抗,副旅长邱铁生、团长李家骥光荣殉国。至此,日军第4次扫荡被粉碎。  3月29日,日军以4000多人的兵力,在飞机、炮火的配合下,再次向17师阵地进攻,在强敌面前,我军将士奋力抵抗,前后鏖战6日,毙伤日军近千名,17师付出伤亡500多人的代价,打退了日军的第5次扫荡。最高统帅部向第4集团军通电嘉奖:“该军与敌血战,迭挫凶锋,良堪嘉许。”第1战区司令长官亦通令嘉奖。  4月17日,日军20师团主力及37师团之一部,在飞机大炮配合下,向张茅公路发动了更大规模的进攻,第1战区长官部命令赵寿山指挥第4集团军反击,激战十余日,敌我伤亡都很大,我军伤亡4000余人,日军伤亡过万,先后补充19次之多,牛岛师团被打得溃不成军,不得不开回日本进行休整。  敌视中条山为“盲肠”,意欲去之而后快,便集中牛岛20师团全部,川岸37师团一个旅团,野炮26连队,山炮第一连队,空军山口集成飞行大队战斗机及轰炸机共38架,于6月6日,分9路进行第6次大规模扫荡,我177师及独46旅阵地均遭日军攻击,战斗异常激烈,我军逐步后退,集结于平陆附近,日军采取两翼包围战法。李兴中军长沉着冷静,指挥部队由正面冲入,激战十余日,付出极大牺牲。6月10 日,一个战云密布的凌晨,日军对38军17师阵地展开攻击。日军飞机低空扫射,然后用20余门山野炮进行密集轰炸,17师的官兵们一时被日军火力压得抬不起头,好几处阵地被突破。但是战斗仍在激烈地进行。11日,日军见阵地久攻不下,便陆续派增援部队,妄想一举歼灭 38军。17师官兵进行殊死战斗,敌我双方进入短距离枪战与白刃战,双方伤亡不断增加,其状惨不忍睹。17师范文英营长率全营英勇战斗,自己身先士卒,甩掉手枪,操起日军尸体上的三八枪,直冲敌群,刺刀所到,无不中敌要害,一连刺死10余个鬼子。日军见他厉害,便向他合围,在他又刺杀了3个日本兵后,也中了鬼子一刀,全营官兵壮烈牺牲。为了保卫黄河,保卫陇海线,保卫大西北,38军殊死战斗,取得了第6次反扫荡的重大胜利。此役歼灭日军步兵一大队和山炮一中队共4000余人,缴获山炮5门,获得日军作战命令一件,枪械马匹甚多。部队绕出日军背后,安全转入我军阵地。日军因伤亡过重不能立足,我军又组织反击,日军不得不狼狈溃窜。我军共伤亡5000余人。  我军在这次激战中,有一支参军还不到3个月,由三秦子弟和山西、河南子弟组建的新兵团,1000多人和2000多名日本鬼子在黄河滩上厮杀在一起,由于鬼子人多势众,装备精良,我新兵团在牺牲了几百名年轻战士后,被逼到了黄河岸边的百八十米的悬崖上。眼前是疯狂的日军,身后是滔滔黄河,在经过一番生死拼搏之后,在“宁跳黄河死,不作亡国奴”的吼声中,800多名壮士视死如归,纵身跳下高崖,随滚滚波涛,魂归东海。这些20岁左右的青年,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铸就了中华民族抗战史上又一绝唱。这些英雄们的精神与日月同辉,他们的英魂与山岳同在。报纸新闻向全国报道称:“月初晋南大战,我军又造成光荣之胜利。”   “敌我在此山岳地带展开剧战,血肉横飞,积尸遍野,情况之悲壮,前未曾有,敌军死伤奇重,我军亦有壮烈牺牲。”“现除陌南镇川西有残敌数百外,其余均已退回原阵地。”“敌第6次攻击中条山,乃复告失败。”国民党的军事概况报告中称,这是近3个月来最激烈的一次战斗。中条山保卫战,受到中国军事统帅部通令嘉奖,第1战区司令长官称誉“三十八军是中条山的铁柱子”。  七、八月间,日军调集力量再次向晋南大举扫荡时,96军在解县、虞乡地区向日军进行多次袭击,一度占领董村车站和清华镇等日军据点。日军在晋东南扫荡失败后,又向中条山西段进行报复。9月下旬,风凌渡、永济、虞乡、解县南二十里岭之日军数千,沿河越山,分3 路向芮城、陌南镇地区进犯。96军等部队组织迂回、侧击,经过10多天的战斗,打退了敌人第7次扫荡。  10月中旬,安邑、夏县、闻喜之日军近4000人,配合坦克、炮兵,向中条山东段扫荡。我38军在安邑、闻喜以东,横岭关以西的丘陵山岳地区以及同蒲路沿线,阻击、伏击,炸毁铁路运兵列车,始终破敌于沿山地带,使其不得深入腹地。经过半个月的激战,毙伤日军数百,打退了日军对中条山的第8次扫荡。  11月上旬,中条山西段遭日军进攻。日军分三路进攻雪花山、风凌渡和永济,向永乐镇和芮城进犯,解县南二十里岭的日军不断南袭。 96军分头迎击,激战一周,打退了日军第9次扫荡。38军派出部队,由东段向闻喜、夏县的日军进袭,有力支援了西段的反击。  太原失陷后,阎锡山对抗战前途悲观动摇。1939年,他曾试图联日反共。8月初,阎锡山派代表去临汾,和伪山西省政府及日军代表谈判。29日阎锡山发出密令,又集中了6个军的兵力,于12月初向山西抗日力量决死队进攻。同时在中条山的平陆、夏县、芮城等地,捣毁各县、乡的牺盟会等抗日群众组织,捕杀抗日爱国人士,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38军我党地下工委和赵寿山指挥所属部队,及时掩护了中共平陆地委和几个县委的负责同志及大批牺盟会员和进步人士,坚决回击了反动分子。就在此万分危急的时刻,日军37师团万余人,秘密集结闻喜、夏县、安邑、运城、张店一带,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向中条山发动了第10次进攻,由于38军及时察觉了敌人的阴谋,主动出击,所向皆捷,打退了日、阎勾结的破坏和扫荡,歼灭日军2000多人,顽强地坚守住了中条山阵地。重庆《新华日报》12月26日转载消息:“敌犯中条之企图,再度失败。”“迄今进犯10次,每战皆北。”   打退日军第10次扫荡之后,38军于1940年1月上旬至2月初,抽出部分兵力,以游击战、运动战的方式,向敌人主动出击,加之春节前连日降雪,天气奇寒,敌人到处招架,被动挨打,不敢轻举妄动。春节过后,38军、96军又对闻喜、安邑、运城、解县各据点之敌发动袭击,粉碎其封锁山口之企图。  在强敌进攻面前,38军除了进行必要的阻击外,主力则避开敌锋,向其侧后转移,日军于18日占领平陆、茅津渡,以及茅津渡以东的古王计王,东西延村,淹底、毛家山一带腹心地区。23日后,38军以游击战、运动战的方式,将日军分成多段,进行冲击,经两日激战,25 日敌主力北撤,38军攻占淹底、狮子沟等据点,毙伤日军2000人以上,乘胜进展庙凹、尧店、古王计王、东西延村等地,张茅大道以东地区遂告收复。96军进击平陆以北之上下张村,以神速行动,一夜之间破坏了陌南镇至二十里岭之间的公路,曾一度收复芮城,打得敌人不得安宁。  经两周激战,终于粉碎了敌人第11次大扫荡。第4集团军伤亡300 0余人。17师在毛家山、窑头一带阻击日军时,共产党员排长马勤动率全排战士,英勇顽强,寸步不让,全排壮烈牺牲。  从1938年5月至1940年10月,先后经过11次反扫荡,阻止了日军渡河西进的计划。17路军官兵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向中原及西北地区的人民表达了傲国之志、爱国之情和血战到底的决心,使日军不敢西窥关中,南伺河洛。    四 1940年8月20日,八路军在华北战场发动了“百团大战”,彭德怀电示38军配合作战,要求抽调部队进入铁路沿线破坏交通,牵制日军。38军按彭德怀的指示,派全军各团轮流出击。出击部队在安邑、运城、闻喜、夏县一带,先后数十次,打得敌人缩守据点,不敢妄动。在“百团大战”巨大威力打击震撼下,仅仅一个月时间,晋南形势大变,广大军民扬眉吐气。就在这时,蒋介石下令调第4集团军离开中条山,驻河南洛阳、郑州之间,守卫河防。38军全军上下强烈要求拒受蒋命,拉进太行山,继续抗日。经请示八路军前总,未获同意。38 军执行党的指示,顾全大局,撤军河南,经受新的考验。  第4集团军调离后,国民党在中条山和高平地区集结了11个军,加上河防部队总计兵力20余万,参谋长何应钦特奉蒋命,于1941年4 月18日,在洛阳西工19号房召开了“检讨一、二、五战区敌情匪情及我军部署”的军长以上高级军事会议,讨论了中条山作战等问题。26 日,发布了《对晋南三角地带作战指示提要》。5月7日,日军集中了数万兵力,以钳形合围与中央突破之方式进行“铁脚合击”。日军首先切断中条山与高平地区之联系,攻占孟县、济源以西之黄河渡口,随即分段向合围圈内之国民党军队进行扫荡。国民党军队在三周之内损失将近6万,伤亡和被俘将领10余人,至27日,全部放弃中条山,向黄河以南以西溃逃。此时,蒋介石哀称:这是“抗战史中最大之耻辱”。  1941年10月2日,黄河北岸日军强渡黄河,进占郑州,第4集团军在荥阳、广武地区与敌展开鏖战,我八路军在豫北向平汉线大规模出击,袭击敌机场,切断日军后方交通供给线。11月初至12月上旬,17 师、177师和友军围攻黄河南岸日军桥头阵地,大小战斗30余次,因无重火器,久攻不克,于是在日军阵地周围构成封围线,将日军长期监围,荥阳、广武、汜水、巩县广大群众,参加挖工事,运粮弹,护伤员,形成军民一致团结抗战的动人局面。  1944年4月中旬,日军发动河南战役,以主力步兵20师团和37师团、装甲第3师团加铃木旅团经黄河铁桥南下,突破邙山封围线,进攻荥阳西南地区。第4集团军在巩县以东奋勇阻击,530团坚守虎牢关据点7昼夜。虎牢关之役共毙伤日军2500余名,177师伤亡400余官兵。在登汜阵地和韩城镇两次大战中,均予日军以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