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引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2:48:56
张国祚
本文所要讨论和回答的主要是以下几个问题:社会思潮为什么会日趋多样化?如何正确认识社会思潮的多样化?为什么要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应当注意哪些原则性的问题?
社会思潮多样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不论人们喜欢不喜欢、赞成不赞成,社会思潮多样化都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人类社会实践日益复杂,这就决定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必然日趋多样。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而实践既是社会存在的主要内容,又是推动社会存在不断改变的动力。在人类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随着国家的兴衰更替和阶级斗争的纷繁复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科技教育、经济规模、政权模式、社会组织、社会交往、管理机制和文化艺术等,不断发生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由此决定了人们的观察视野、思考方式、知识结构、观念意识、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也必然日益复杂多样。
二是改革引起的利益格局变化和利益矛盾的冲突,使人们原有的利益归属、价值判断和情感亲疏受到冲击与震荡,呈现出多样化趋势。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必然使人们的社会角色、经济地位、职能分工、利益分配等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一部分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活力得到极大的释放,以其贡献而获得较多的报酬;一些人由国有企业管理者变成私营企业主,社会角色和经济收入、对人民群众的情感均发生明显变化;不少国有企业员工面对“主人翁”地位变化带来的冲击,心里感到不平衡;一些在外企或合资企业打工的“白领”和“蓝领”们,他们的经济利益同外资有着不同程度的密切联系;一些人借改革之名,利用体制变革过程中尚存在的漏洞,违规或非法致富;少数党员干部经不起诱惑而腐化堕落……所有这些变化,使一部分人原有的价值取向、理想信念、政治认同变得模糊了,甚至在少部分人身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动摇。
三是宽松的文化环境在促进思想观点的表达更加自由、更加活跃的同时,也“方便”了噪音、杂音的制造和传播。人们的思想观念活跃起来,民主探讨、畅所欲言渐成风气。与此同时,各种西方思潮也乘虚涌入,其中不乏可以学习借鉴的真知灼见,也有很多容易造成思想混乱的错误观点。在国际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战略的推波助澜下,一些思想肤浅而刻意标新立异的人、一些涉世不深而容易偏激的人、一些过分计较个人恩怨而不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开始推崇和散布源于西方的资产阶级自由化观点。于是,在竞相开放的百花园中也出现了一些毒草和腐叶。
四是信息媒体的技术日益创新,不断拓宽信息传播的渠道,不断加快信息传播的速度,不断丰富信息传播的内容。特别是互联网的兴起,带来了信息传媒功能革命性的飞跃,极大地改变着舆论传播、思想交流、生活内容和行为方式。以知识阶层为主体的互联网网民急剧增加,迅速扩大了以高开放、大流量、快速度、易互动、难管控为主要特征的新兴媒体的覆盖面,加上已有的广播、电视、电话、图书、报纸、刊物等信息媒体,使社会思潮的传播、衍生、扩散、变异成倍增长,各种噪音、杂音的传播更加难以掌控。
社会思潮多样化的两重性
面对社会思潮的多样化,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态度?这要看社会思潮多样化对社会进步的影响。多样化本身就是复杂的,影响当然不会单一,理当一分为二。
从正面来看,主要有两种情况。其一,社会思潮多样化为真理脱颖而出提供了前提条件。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竞争才能有发展;真理总是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因此,当各种思潮纷纷登场亮相时,真理的夺冠之路也就开始了。其二,社会思潮多样化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的选择空间。任何社会变革,都需要有新观念的启迪、新理论的支撑。什么是正确的新观念?什么是科学的新理论?哪种观念最适合变革的合理需求?什么样的理论最有利于指引变革的健康发展?所有这些问题,均需要经过比较、鉴别、遴选,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社会思潮多样化正是为这种比较、鉴别和遴选提供了选择空间。例如,20世纪初的中国,为了救亡图存,一些眼界比较开阔的仁人志士从西方引进不少新思想、新观点,出现了许多“洋”主义,但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成为改变中国命运的科学指南。
从负面来看,也有两种情况。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改变一种制度,总要先造成不利于这个政权和制度的舆论。例如,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原因很多,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意识形态防线的崩溃,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地位被多样化社会思潮逐步蚕食,马克思主义的声音则被西方思潮的声音压了下去,于是失去理论和舆论支撑的苏联大厦轰然倒塌了。这是令全世界为之震惊的前车之鉴。其次,社会思潮的多样化,给一元化指导思想的确立增加了难度。艺术家无不认为自己的作品是美的,思想家无不认为自己的观点是高明的。多种所有制的经济基础决定了社会利益群体、社会需求和价值取向的不同,各个阶层、各种势力都想按照自己的意志来改造世界。所以,眼花缭乱的多样化社会思潮,很容易让人们无所适从,使一些人思想困惑、信仰迷失、理想淡漠。
正因为社会思潮多样化既有正面的影响,又有负面的影响,因此不能不加区别地肯定或否定,而应当进行辩证的分析和引导,兴利除弊,使正确的发扬光大、错误的加以修正、腐朽的销声匿迹、落后的更新跟进。
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亟须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清浊激荡、良莠并存的现象,存在与主旋律争夺阵地的噪音和杂音,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对反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无端吹捧,妨碍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巩固和发展。应当说,自由主义也好,新自由主义也好,民主社会主义也好,社会民主主义也好,都对某些西方国家的发展起过作用,但未必适合所有国家。不容否认的是,其中有的曾给一些发展中国家带来过严重的灾难。因为道理很简单,“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对于中国而言,我们既不能脱离实际地照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个别论断和词句,也不能东施效颦地照搬西方的思想理论观点。历史一再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没有别的什么主义能够发展中国、富强中国。那些无视中国国情、看不见中国迅速发展和巨大进步的人,那些并不真正了解我们党的理论、曲解我们党根本宗旨的人,那些对西方知之不多却一味推崇西方理论观点的人,其实也是一种教条主义,人们称之为“洋教条”或“洋八股”。
二是否定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科学性和学术价值,抵制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为指导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一些人或把学术看成是远离现实的学问,或认为学术与政治是对立的。他们不懂得学术研究成果的最大价值就在于能推动现实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不懂得绝对脱离现实、不受现实影响的学术是不存在的,不懂得学术与政治既没必要也不可能截然分开,不懂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既有深厚的实践基础又有扎实的学理支撑。因此,他们每每有意无意地疏远或漠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如果实在回避不了,则以西方的或中国古代的某种学术观点之履来度量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之足,而淡化这些创新成果的科学性和学术价值,甚至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完全排除在科学和学术成果之外。
三是对我国社会群体性突发事件进行煽风点火式的舆论误导,危及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这是敌对势力破坏党和政府的威信、消解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常用的手段。我国的改革规模之大、影响之广、变化之深,前所未有,难免在前进中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难免出现一些利益矛盾和冲突。对于因此而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应当进行冷静而客观的分析,研判问题性质、分清责任是非、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建设性意见。然而,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往往借机发难,拨弄是非,煽动不满情绪,加剧干群矛盾。有的鼓吹知识分子和媒体要成为所谓“社会公器”,寻找和培植所谓“政治异见人士”;有的诬蔑我国政治制度是“腐败的根源”,宣扬西方政治制度是“人类目前最好的制度”,鼓吹政治体制改革的“真经在西方”;有的攻击我国对新闻媒体的依法管理是“压制言论自由和限制人权”,如此等等。
四是否定中国革命的正当性,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有人公开否定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片面主张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用所谓“文化观”、“文明观”来取代唯物史观;有人否定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恶意渲染革命的“破坏”作用,宣传中国革命“延缓了中国现代化进程”,是“野蛮的倒退”;有人丑化和贬低革命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有人为西方侵略中国唱赞歌,说“西方通过侵略把资本主义文明传到了中国,对中国社会的进步具有积极意义”,殖民侵略的历史“是一个文明输入和文明扩展的历史”,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则是“人吃人”、“人食人”的历史;诬蔑革命传统教育是戕害青少年的“狼奶”,中国要发展,就要“彻底抛弃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上述杂音和噪音的影响其实很小,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长远来看,如不加以批评和引导,就会逐步瓦解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乃至造成祸国殃民的后果。至于那些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只要引导得好,是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如不加引导,也容易为敌对思潮所利用。因此,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意义非常重大,切切不可忽视。
加强马克思主义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引领应该注意几个问题
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不是简单取代多样化社会思潮。各种思潮的产生都有其必然性、规律性,马克思主义的引领,是要通过自己的理论及其实践的影响,使自己和自己的同盟军在众多的思潮中不断壮大实力与声势,不断抵制和削弱错误思潮的影响。总的目标是,在多样化思潮中确立主导地位,在多样化观念中寻求最大共识;以主导扩大共识,以共识巩固主导。
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不是简单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我们应该做的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说明先进思潮所以先进的根据并发扬光大之,解释那些无害的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可以适应社会主义的道理,分析落后思潮所以落后的原因,揭露错误思潮所以错误的本质。
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要善于包容,也要善于批评和借鉴。马克思主义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前提是,区分各种思潮内容的优劣、真假、是非、美丑,对劣、假、非、丑要给予适当的教育、批评和引导,以正理论和舆论的视听;而对优、真、是、美,则要积极地吸收、借鉴和推介,以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自身。只有旗帜鲜明地澄清是非,引领才能远行。
马克思主义能否成功地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最终要看能否不断增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的关键在于能否成功地运用其基本原理,令人信服地研究、回答和解决历史遗留和现实提出的重大课题,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丰富发展自己,使其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更加富有吸引力和感召力。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到毛泽东思想,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就是一个不断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就是在不断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在中国,马克思主义越来越深入人心,其原因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