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向阳:说说地震预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17:37:19
 陈向阳:说说地震预报 发布者 siyu 在 08-05-26 09:59

 请您惠顾赞助商
鼓励其长期支持CND


Quality Brand!
CND Amazon Cameras, Books...


·陈向阳·

这次汶川大地震后,又传出有人在震前做出了预报,但被有关部门扣压了。这种消息很刺激人,尤其是地震中失去亲人的人们,肯定恨得牙根痒痒的。

1976 年的唐山大地震后更是传得尽人皆知,说是地震局的某某某在震前做出了预报。此传言惹得很多群众向政府部门强烈要求枪毙“瞒而不报”的地震局领导。震区的老 百姓反应更激烈,见着地震局的人就揍。为什么呢?因为那时的老百姓都相信地震是可以预报的。1975年2月4日的辽宁海城7.3级地震就成功的预报了,当 时的报纸和电台都报道过,说是已经攻破了地震预报的难关。海城的成功是真的。但是,直到今天,那仍然是全世界唯一的一次成功。当时使用了多种方法,但最主 要的是“前震预兆”:大震之前小震活跃,而正在活跃时,又突然静下来,此时大震就不远了。可惜,海城地震是这样的,但唐山地震却根本没有前震预兆。这说 明,地震的预报决不那么简单。世界各国许多科学家耗费了巨量的经费也没有取得多大进展,目前科学界的主流观点依然是:临震预报如果不是不可能的(因为有海 城的例子),也是困难到了极点。

当然,地震科学家们仍在努力。目前显得最“正规”和“科学”的预报方法主要有地应力、地形变、地磁地 电等等方法。他们的理论基础都是大地板块构造学说:地壳(地球的岩石圈)并非均一完整的岩石层,而是断裂为大大小小的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地球内部的塑形 物质之上,处于不断的相对运动中,有碰撞、摩擦,一个板块还可能俯冲到另一板块之下。在板块相互挤压冲撞时,岩石层会破碎、断裂,发生突然的位移和震动, 就是地震。地震并非均匀分布,而是集中发生在已有的断裂带上,此处即为地震带。

地震的长期预报不难,地点就在断裂带上。时间和震级 呢,如果过去200年里发生过六级以上地震五次,那么未来四十年里再发生一次六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很大。这连外行人也一眼看得出来。但我们需要的是临震预 报:几天之内,方圆几百公里的范围内,会不会发生破坏性的地震。这就难了。为什么呢?拿地应力法说吧,此法从材料力学的观点出发:岩石受力超过承受极限就 会断裂,那么把仪器放到地下岩层中监测岩石的受力大小,一旦受力达到了承受极限就发预报。原理简单,但实际操作却几乎不可能。随便哪条断裂带规模都太大 了,从几百公里到上千公里长,深度从几公里到几十公里,宽度也不仅仅是一个断面,而常常是许多条断层组合在一起形成数百米到数十公里宽的断裂带。规模如此 巨大,别说几十个测量点,几百个上千个也不能完全监测整条断裂带。尤其是岩石层的断裂部位,也就是震中,都在几公里到几十公里的深度,而一个千米以上的钻 孔已经耗费不菲,万米以上的钻孔几乎是做不到的,如何去监测几十公里深处的岩层?而且,监测地应力也仅仅是工作的一半,还要知道地壳岩石的强度呢,就是承 受压力、张力、剪切力的极限。岩石的强度看似简单却难以确定,因为一条断裂带上常常有许多种不同的岩石以复杂的关系组合在一起。即使是同一种岩石也会因为 结晶程度、变质程度、矿物的均匀程度、孔隙的分布特点不同而强度不一。再说,即使地壳岩石是完全均一的,仍然会有“难以预测性”。正如一位网友指出,在材 料破坏试验中,“两根完全一样的金属材料,施加一样的力,它们断裂的时间能有10-20%的差别。”而金属要比岩石均匀的多。想想看,在一个巨大的断裂带 上,仅仅根据几十米到几百米深的几个到几十个监测点的地应力数据和误差范围相当大的平均的岩石强度,来预测地下上万米处会不会在几天之内发生大规模的断裂 破碎。结果还能怎样呢?不会比算命先生算出来的更准。

实际上,任何一种预报地震的科学方法,不管听来多么有道理,若仔细审视一下它实 施监测中的每一步骤的可能误差,它把复杂的实际情况进行简化的种种假定,它以局部的监测点推论整条的断裂带,还有它监测的物理化学特征值与地震发生之间的 并非那么精确的联系,当把所有环节的可能误差和不确定性迭加起来,任何理性的人都会摇头:准确的临震预报怎么可能呢?真报准了也是极端的小概率事件,蒙上 了。

不过,除了“科学”方法以外,还有一些“野路子”的方法,就是常说的“土办法”,虽然看上去不如“洋办法”科学,但效果却有可能令人惊叹。

“野 路子”不管什么理论,它的根据就是一个简单的事实:以往的大地震发生前大多都有一些异常的现象出现。如果假设过去发生的以后还会重复,那么地震预报就简单 了:观测各种各样的异常现象吧,比如井水的突然升降、变浑冒泡,家畜和动物的反常行为等等。海城预报说穿了也属于“野路子”,用的是“小震闹,大震到”这 一过去的经验来推测未来,可惜碰上了“小震不闹,大震也到”的唐山地震就完全失效了。不过,野路子的最大问题还是虚报太多。唐山地震后全国各地多次闹得人 心惶惶,传说哪天哪月又要震了,结果无一准确。当然,那些传言都不是地震局或政府部门发布的,而是“群众性”的预报,一般都是发现了某种异常现象。可惜, 各种异常现象与大地震的关系不是唯一的、确定的,其它很多原因也能引起异常。大震之前多有异常,但绝大多数异常之后却没有地震。所以,用野路子报地震仍然 是猜小概率事件,十回九不中,甚至百回九十九不中。

听说,那位预报出唐山地震的人物在那之前和之后还曾作出过多次不成功的预报。当 然,哪怕他的成功率只有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也是有意义的。至少应该沿着他的方向探索,为什么成功了,能不能提高成功率。不过,成功率太低,比如说十 分之一,在发布临震预报上是不可接受的。一次预报发出,方圆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的社会就要“停摆”,经济损失之巨,对社会秩序的冲击之强,需要的社会动 员能力之大,都无法想象。如果预报了三天却没震,也无法在三天之后恢复正常:会不会三个星期、三个月才震呢?恐慌会持续很久。有人会说,虚惊一场也比千万 条生命毁于一旦强多了。此话不假,但是要考虑“狼来了”的效果,只要虚报上两三次就没人信了。在西方民主社会,许多的个人和公司肯定还会状告发布虚假预报 的政府,要求赔偿经济损失。所以,世界各国,除去中国干了那么一次以外,都不进行地震预报。目前最稳妥的地震对策是:重大的建设项目躲开地震带,地震带上 的建筑则提高防震等级,比如抗八级地震,再预备好救灾工作。这比起承受发布虚假预报的风险来更切实可行。

那么,地震预报的成功率要多 高才有实用价值呢?恐怕至少要30%,“事不过三”么,大多数人对受骗三次以上是无法接受的。现在中国地震预报的成功率有多高呢?不知道,因为那是国家机 密。在西方国家,常有些科学家个人发出地震预报,(但还没听说哪次准了),而在中国,研究地震的人是不允许个人发预报的,那是国家严格掌控的权力。这可以 理解,怕引起骚乱。但不对公众发预报不代表地震研究者的圈子内部不搞预报。那种研究性质的,对外保密的“内部试预报”恐怕一直都在干着(别以为人家只会吃 干饭),只不过具体情况咱们外人不知道罢了。可以猜出来的是:成功率还是太低,低到无法实用。那么,有没有成功的?或者说“蒙上的”?恐怕也有。比如大震 过后,常有人忍不住,把成功的预报捅出来。这往往会造成混乱,受灾的老百姓会愤怒:既然有预报,为什么不让我们老百姓知道?此时干脆说实话:在这次成功的 预报之前还有过十次、二十次、三十次不成功的预报呢。都混在一起,根本不知道哪个是真的。如果发预报,只能把每一个都告诉你,也早就把你折腾得烦了、够 了、木了、不再听了。所以,有预报你也逃不掉。

□ 寄自澳大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