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行业≠热门职业 行业前景不同于职业前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14:00:28
热门行业≠热门职业 行业前景不同于职业前景
我现在面临两个工作机会的选择,一个是生产开关插座的厂家,另一个是提供手机增值服务的企业,都是做市场工作。我倾向于去第一家企业,但我的很多同学都去了IT、通信等行业,说是这类行业工资待遇高。我不知道该去那里好?”
类似的读者来信我们经常收到。求职时,“趋热避冷”是很多求职者的思维定势。银行业、IT业等热门行业往往意味着高收入、高福利和长远的发展,而农林牧渔业、传统制造业等行业却总给人收入低、工作枯燥的印象。因此在人才市场中,热门行业总是人满为患,冷门行业常常乏人问津。
中华英才网的职业顾问认为,择业不宜只盯着热门行业。首先,行业的冷与热是相对的,前几年互联网业曾红极一时,但互联网泡沫破灭时,下岗失业的人也不在少数。其次,热门行业中也有冷门职位,而冷门行业中也有热门职位,行业前景不等于职业前景。譬如,在IT行业,也有和计算机几乎没有必然联系的岗位,如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等;同样,在非IT行业,也需要大量IT人才进行系统的开发、设计和维护。
职业顾问认为,懂得避开热门行业中的冷门职位,或善于发现冷门行业中有潜力的、成长性的职位,才是职场中的聪明人。
热门行业中的热门职位
据某招聘网站最新数据,近期职场中排名靠前的热门行业有加工/制造业、信息技术/互联网、电子技术、生物/制药/保健、耐用消费品、咨询业、快速消费品、贸易、广告业和房地产业等,这些行业的应聘人数往往是职位数的倍数。
在这些热门行业中,同样存在着热门职业和冷门职业。一般来说,与产业链发展直接相关的核心职位往往是热门的,个人发展空间很大;而从事外围性、事务性工作的,通常是冷门,发展空间有限。
热门行业的热门职位大致有以下这些,供求职者参考:
加工/制造业:供应商开发工程师、供应商质量改进工程师、设计工程师、生产/工艺工程师、项目经理;
信息技术/互联网:手机研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游戏策划、游戏研发工程师、无线电射频工程师;
电子技术:IC设计工程师、芯片测试工程师、机电工程师、电气工程师、数字电视研发工程师;
生物/制药/保健业:高级医药代表、销售总监、技术工程师、机械工程师、医药产品研发人员、QA工程师;
耐用消费品行业:销售经理、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经理、生产经理;
咨询业:客户顾问、项目督导、管理咨询项目经理、IT咨询师、心理咨询师;
快速消费品行业:销售总监、区域销售经理、销售主管、物流经理、市场营销经理;
贸易:国际贸易经理、国际贸易专员、采购经理、项目经理、国际采购工程师。
冷门行业的热门职位
冷门行业也有热门职位,不信?看看这些:
农业科技人才:农业是不折不扣的传统行业。可现代农业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春播秋种”了。在一些现代农业园区,对技术人才的要求非常高,范围也相当广。据某招聘网站5月职位信息,近期市场对农业科技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需求主体不仅包括传统的农、畜、牧业,还有生物工程、海洋养殖耕作等新型企业,另外,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营销等专业人才也供不应求。
模具设计师:制造业也是老牌传统行业,其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不够舒适的行业特点,让不少人望而却步。但近年来,模具设计师已经成为人才市场中的新贵,高级模具设计师动辄月薪上万。
专利代理人:知识产权业在人才市场中一直不温不火,专利代理人却是当之无愧的热门人才,一直处于高度紧缺的状态。尽管专利代理人考试通过率一向偏低,还不到10%,但2004年上海的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却吸引了近8000人应试。
园艺工程师:园林绿化也属冷门行业。然而近年来,园艺工程师、景观设计师等“绿色人才”却一路走强,园艺工程师还数次入选某招聘网站的“职场10大人气职位”之列。
择业须有前瞻性
究竟如何处理热门与冷门的关系,找到最适合自己、前景最为看好的职业呢?上海新创意信息传播公司职业生涯发展顾问俞茵女士认为,市场瞬息万变,冷门、热门也在不停变化。想从事热门职业,关键要有前瞻性,以成长性强的职业作为自己的目标。归纳起来,前瞻性体现在这几个关键当口:
1、填报专业时。职业规划从选择大学专业时就该开始。高考填报志愿时大多数人也以热门行业作为风向标,其实这样很危险。前些年金融行业火爆,报考金融专业的学生数量大增,学校也纷纷开设相关专业。结果没几年,金融专业的学生由于数量过多遭遇就业困难。现在,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面临着相似状况。相反,有些人报考了某些冷门专业,反而有意想不到的发展。譬如,心理学一向比较冷,而近几年心理咨询师、儿童顾问等相关职业却成了人才市场上的抢手货。
2、选择职业时。尽量选择有发展潜力的职业,不要拼命追逐那些已经炙手可热的职业。成长性强的职业应具备两个条件。其一,在市场上,与该职业相关的人才供不应求;其二,提供相关职位的企业,发展态势大多蒸蒸日上,在政策方面拥有不少利好消息。具备这两个条件的职业,势必需要大量从业人员,呈现出“求贤若渴”之势,很可能是下一个“热门”。
3、加盟行业时。选择行业时可做一番调查分析,包括社会热点职业的分布、自己所选择的行业在当前与未来社会中的地位、社会发展趋势对行业的影响等。再分析一下自己的人脉资源,包括在从事选定职业的过程中将同哪些人交往,这些人都属于哪些行业等等,最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利于自己成长的行业。
此外,还要记住两个原则:
1、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和兴趣爱好及个性特点相结合。热门专业、职业、行业都可预测,但切不可因为追求热门而强迫自己从事不喜欢或不擅长的职业。
2、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努力把它做好。一份职业的前景如何,最大的决定因素并非是行业前景,而是自己有没有用心去做,能不能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现代社会专业分工越来越精细,个人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就一定会有所建树。
如何制定职业规划?提高职场成功率的两大法宝
http://money.stock.163.com 2005-07-08 10:02:46 来源: 精品购物指南   网友评论 0 条
一项调查显示,61%的白领承认自己的职业困惑很多。“缺乏合理的职业规划导致众多白领产生职业困惑。”于是,“职业规划”再度抢眼起来。但随之而来的,还有人们对于这个职场时髦词的种种疑问。
精品职业顾问素描
杨开,北森公司高级职业咨询师,认证全球职业规划师,曾参与全球职业规划师课程的本土化工作,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咨询与治疗方向硕士,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
疑问一:什么是职业规划
记者:作为专业人士,您如何定义“职业规划”?
杨开:职业规划更多的是指规划师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咨询者了解自我、了解劳动力市场,帮助他们在此过程中看到各种机会,从而做出决定,并助其实施。规划师起的是引导、推动的作用,他无法代替来询者做决策。
记者:没有亲身体验,规划师又如何引导来自不同行业的职场人做出合理的职业规划?
杨开:任何人都无法亲身体验所有的职业。规划师要做的是从方法上对来询者加以指导,比如规划师会知道什么是获得劳动力市场信息的最佳方法。
疑问二:职业规划可有可无
记者:有人说,职业规划可有可无。您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杨开:一个人可能不借助规划师的力量进行职业规划,但他会考虑自己做什么工作最适合,面对机遇要不要跳槽等问题。这些其实都是职业规划所包含的内容。当然,一些人没有做过系统的职业规划也会做得很成功。毕竟,职业规划是近几年才在国内热起来的,我们不能说在这之前就没有成功的人。但系统的职业规划会对一个人的职业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没有职业规划,不意味着不能成功;有职业规划,成功的几率会更高。
白领升至金领的质变坦途
记者:相比于规划,很多人更强调尝试。
杨开:探索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是必要的。仅依赖测评是不行的,不去尝试某些事情,就无法知道到底适不适合自己。但从成本上看,职业规划会缩小探索范围。我们鼓励探索,但那是在一定范围内,基于科学方法的探索。
记者:您觉得人们对“职业规划”存在哪些误解?
杨开:误解很多,一是认为规划出来的只有一个刻板的模式。二是希望规划师帮自己做决定、预测前景,但职业规划不是算命。三是很多人认为,只有在遇到职业困惑时才要做职业规划,一些人甚至觉得,过早做职业规划反而会束缚手脚,影响自己的职业发展。其实,从国外的经验来看,越早进行规划,就能越早进行职业定向,减少挫折。
疑问三:如何制定职业规划
记者:许多白领都有职业困惑,您认为这是否与很多人缺乏合理的职业规划有关?
杨开:确实如此。就像大家都在忙着跳槽,但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人们过多地追求外在的东西,会迷失自我,产生很多职业困惑。而职业规划正是在帮人们理清自我,理清自己和社会的关系,从而减少职业困惑。现在,大学生很难在毕业之初找到好的工作,很多时候他们是在与现实的妥协中找到一份工作。如果是一个有较为清晰职业规划的人,刚迈入社会时,他可能也会面对一份不太理想的工作,但他会抓住机会表现自己的特长。他更多的是想如何根据环境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是抱怨。
记者:什么是合理的职业规划理念?
杨开:首先职业规划是个人与环境之间寻找一个微妙平衡的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基本内容,一是对自己的了解,二是对劳动力市场和社会环境的了解。做职业规划需要以成长的心态来对待,很多人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认为一辈子完了,因此变得焦虑,反而影响职业决策,此时应当看到自我成长的一面,对发展中的自我有良好的信心。职业生涯发展每个生涯任务不同,探索的重点也不同。二十多岁的人要在社会上安身立命,要被社会接受、承认,尝试是很重要的。但到了四十岁,可能就会去探索更深层次的东西,比如“当我离去时,我希望墓志铭上写些什么”,所以职业规划不是刻板的。
案例一我不适合做SOHO一族?
今年27岁的Lucky是一名自由撰稿人,SOHO两年。当初,Lucky以为凭着“文学青年”的功底,挣钱不是难事,可真正工作起来,Lucky却发现,怎一个“难”字了得。
自由撰稿人的收入主要来自于稿费,但她投的稿子经常石沉大海。
有一次,Lucky写了一个办公室搞笑事系列,结果被一家杂志社的编辑“狠狠”表扬了一通,还让她再写一个办公室系列。但动笔时Lucky发现,不做上班族太久,她根本不清楚现在的上班族关注什么。
有时出去采访,没有单位介绍信的Lucky经常吃到闭门羹。无组织可靠、无权益可维、无单位证明……SOHO一族,浪漫背后是尴尬。
这两天,一个朋友动员Lucky到他们公司工作,干回老本行。坦白讲,现在的她依然厌恶上班的刻板,但想想这两年不成功的SOHO经历,Lucky真的不知道应该如何做决定。
杨开观点:在做出职业选择前,尝试进行“职业试穿”。
以前,我曾遇到过一个小有成就的白领女性,她厌倦了刻板、忙碌的工作,一心想开酒吧、做老板。但梦想实现后,她却做得很失败。因为之前她从来就没想过,开酒吧要和工商、税务打交道,要担心营业额,要牺牲原有的假期……Lucky和这位白领女性一样,过于理想主义,在做职业选择时,缺乏对新职业的体察。
我建议职场人在做选择前进行“职业试穿”。对于职业的选择,我们也可以在决策前找一些资深人士,问问他们的酸甜苦辣,作为我们决策的依据之一。
很多人在投身新职业前,都比较容易冲动。对于他们进行新旧职业的对比更为重要,尤其是从他们最期望获得的方面,向自己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比如,Lucky认为原先的工作很乏味,但如果将自由撰稿人当作职业,你一天可能要有12个小时对着电脑,而且所写的内容不一定是自己喜欢的,你能够忍受吗?这样的工作是不是就不乏味?
做SOHO一族,对个人的时间管理能力、自我经营能力一般要求较高、能否忍受没有团队归属的感觉也是个问题。Lucky需要通过职业规划,从个人性格、能力和价值观等方面看看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做SOHO族,如果想成为其中优秀的一员还需要哪些方面的学习和提升。
案例二我为什么总得不到提升?
两年前,唐先生应聘进入一家公司担任市场部副经理。配合销售部门管辖地区的市场活动。两年中,为了工作,唐先生付出很多,也没少和老婆闹矛盾。每次他都会这样告诉老婆:“我已经快35岁了,再不努力表现,这辈子就只能当个副手。”
在唐先生的逻辑中,提升是对自己工作能力的认可,也意味着会有更好的收入。就是因为工作5年的原公司,领导提拔了一位公关能力极强、业务能力不佳的人。
两年下来,良好的工作业绩和人际关系让唐先生觉得自己很有希望获得提升。恰在此时,市场部经理被一家同业公司挖角。唐先生满怀欣喜地等待提升消息,没想到,等来的却是公司外聘的新经理。唐先生又一次失望了,但这次,他没有马上做出跳槽的决定。“到了新公司,万一还是得不到提升怎么办?”唐先生问自己。
杨开观点:升职只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途径。
两次失败的经历并没有让唐先生去仔细思考个中原因。在他心中,自己是最合适的提升人选。但正副职位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能干好副职的,不一定能做好正职。第一次失败时,唐先生就应该总结自己为何没得到提升,也许公关能力不佳正是自己的软肋。现在的公司宁愿冒风险去用一个“新人”,也没有从内部提升,这就说明对于升职唐先生身上也许存在某种“致命缺陷”。只有找到这个“缺陷”,才有弥补的可能。如果唐先生发现这个“缺陷”根本无法弥合,那么只能尝试通过升职以外的途径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了。
唐先生是在“满怀欣喜地等待提升消息”,这也说明他可能与领导缺乏必要而有效的沟通。可能在领导眼中,有着良好业绩和人际关系的唐先生很满意于现状,根本没有升职的意愿。领导考虑的是将员工放到最合适的位置,而非最高职位上。
国企外企薪金大比拼:别盲目跳进外企高薪的火炕
http://money.stock.163.com 2005-06-13 09:28:05 来源: 我理财论坛   网友评论 12 条
直看到有同学讨论工资的高低的问题,我觉得有一些误区是大家要认识到的,所以特地在这里分享一下。下面完全是个人家庭的真实情况,没有任何虚构。为了个人隐私,请大家不要推测调查,谢谢了。
我有Z,S,C,H四个姐姐,一个哥哥CM在上海工作
外企组:
姐姐Z:今年大四毕业生,上海外国语大学在读,目前在IBM BCS部门做Trainning Group Administrator由于是兼职,工资30 RMB/Hour
姐姐S:工作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毕业,目前在IBM做Human Resource,3级属于外包公司人员,月薪8000左右。(含税)
国企组:
姐姐C:工作10年,中专毕业,在某个国有进出口公司工作,普通办公人员,月薪不详
姐姐H:工作10年,技校毕业,在国家印钞厂工作,小主管,月薪不详
哥哥CM:工作0.5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毕业,交总行国际部外汇自营交易员,目前试用期月薪400,杂七杂八的补贴1050元(去税)
看到这里,您认为现在钱最多,房最大的应该是谁?
实际生活状态比较:
IBM组:
IBM不交4金和解决住房。由于是本地人,姐姐Z兼职收入到手2500左右,姐姐S到手6000左右。
公司不提供伙食,所以午餐自己解决。因为地处上海最繁华的淮海路,餐钱人均25元,一个月就是650左右,车费一个月400左右,姐姐S参加健身会所,一个月500左右,S全家在大学期间贷款买房子,月供2500。如果你以为,这样算来,Z的纯进帐就是1500,S的就是2000左右,你就错了。做为一个IBM的白领,其生活水准必须符合国际水平:吃饭不能去太差的地方,新天地和衡山路才是较好的选择;衣服要得体大方,不能买便宜货;聚会要主动买单,因为大家都知道你有钱;要看很多书和dvd,不被潮流淘汰...7788的花费下来,你就会发现,虽然日子风光,但是存款几乎=0,每个月到了那几天都要靠信用卡透支过日子。用姐姐的话说就是:IBM说给你多少,它确实不会无故少给,可是除了这些,它连一张纸也不会给你。
我的两个姐姐现在天天在家通宵干活(没有加班费),IBM很聪明,他不赞成员工加班,可是必须在DEADLINE之前把所有的大量工作都做完。
固定资产比较:(姐姐Z不计算)姐姐S,29岁因为工作忙碌,还没有恋爱,没有与父母独立住房,存款基本没有。
国企组:
姐姐C:结婚,有一子,老公是机场地勤人员,一套100平的独立住房,年前购买了小汽车。
姐姐H:结婚,有一女,老公是银行业务人员,一套250左右复式住房(哈尔滨叫楼中楼吧),和父母合住,前年获得一套单位货币分配住房,年前购买了一套商品房作投资。面积不详。
(以上两位姐姐的生活情况我不是最了解,毕竟是出嫁的人了,只比较固定资产)
哥哥CM:伙食公司全包,这是我在他们食堂吃的饭菜:两荤:古老肉条,红烧肉;一豆:干丝豆皮;两素:青菜(油菜)抄肉片,清炒豆芽,一汤:番茄蛋汤;点心:水果或者一杯酸奶。这样的伙食怎么能不让人羡慕?都说工大的伙食好,论一顿饭的营养均衡,我看和交行还有一点差距。说走题了,除了伙食,一人一月一张交通卡,可以坐公交地铁,打的,反正上次我看到他卡里还有1000多块。过节发钱和实物:中秋发了5只哈密瓜,春节发了红包(科长的那个厚啊,要用马甲袋装),还有扑克牌,笔,杯子垫什么的随便拿。交行除了4金外,还为员工交补充养老金和补充医疗保险,也就是传说中的六金,一个月在你的公积金帐户里打2500元的房帖,发到400000为止。你别小看这些六金啊,房帖的,别看现在用不了,等你买房子了,退休了,生病了,还不都是你的钱?!!因为是Freshman,一周有2-3天加班,其余时间工作基本不影响休息,他现在天天健身,MSN常在线,晚上学习钢琴,诱惑MM无数,周末打打网球,休闲一下,生活不能不用愉悦来形容啊!什么,钱?靠!!你的衣食住行国家都为你想到了,共产主义了都,你还要钱干什么?!!
是不是很吃惊??说实话,我也不太愿意接受这个事实,据说广东那里的民营企业比外企更加黑,签约时报的工资只能往下减少,而且完全没有福利和住房,还拖欠工资。据说北方人去的,几年不回一次家都是正常的。想想也是,它不剥削你,他能赚钱吗?
我的选择排名:
国有垄断企业>国有大型企业/国有大型合资企业>欧美大型企业>绩优国有中小企业>日台韩大企业>绩优民营大企业>日台韩小企业>普通民营中小企业&破落国有企业
国有垄断企业:电力,海关,公务员,烟草,军事,航空航天...永远不会破产的行业
国有大型企业/国有大型合资企业:长春一汽,广州本田,四大国有银行,上海大众,航空航天,上海通用,宝山钢铁...只要经济还正常,就不大会破产的行业
欧美大型企业:IBM,MS,DELL,PH,四大会计...工资较高,人格保全较好的外企绩优国有中小企业:地方银行,地方进出口公司,地方机场,请远离制业!...地头蛇和关系户型企业
日台韩大企业:三星,Canon,sony,BENQ,Epson...工资较高,工作压力非常大的企业
民营大企业:华为,美的,格兰士,TCL...工资中高或一般,风险和压力都不能忽视的企业
民营大企业:华为,美的,格兰士,TCL...工资中高或一般,风险和压力都不能忽视的企业
日台韩小企业:压力很大,外资只是一个幌子,剥削你才是真正目的。
普通民营中小企业&破落国有企业:我想你也不会想去吧。
哎,我的XDJM们啊,你们可要充分认清形势啊,别盲目地就跳进了火坑啊!
职场“青春饭”之惑:怎样穿越年龄生死线?
http://money.stock.163.com 2005-07-13 09:44:58 来源: 《钱经》   网友评论 0 条
不完善的就业市场,势利的雇主,缩短了很多职业的寿命。35岁,既是可以风光无限,充满诱惑的年龄,也是那些"青春饭"职业人士倍感困惑的年龄。养成四种习惯,掌握四种技巧,便可以让你的人生减少困惑,前景充满诱惑
相关阅读:白领职场猛刮裁员风暴 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解雇?
话说比尔?盖茨的第一任秘书是个年轻漂亮的女大学生,但是,这位秘书小姐除了完成自己本职的工作,就是忙着充电学习,为跳槽做准备,对任何事情都是一副不闻不问的冷漠劲儿。没过多久,比尔?盖茨就要求给他换个秘书。
就这样,盖茨的第二任女秘书、42岁的露宝上任了。她已经是4个孩子的母亲,而比尔?盖茨当时的年龄是21岁。
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露宝以一个成熟女性特有的缜密与周到,把微软看成一个大家庭,里里外外打理得井井有条。露宝赢得了比尔?盖茨的器重和微软员工的尊重。当微软公司总部迁往西雅图,露宝因为丈夫有自己的事业不能走时。盖茨和其它公司高层联名给露宝写了一封推荐信,信中对她的工作能力给予很高的评价,希望她凭着这封推荐信能够重找一份好的工作。临别时盖茨还握住露宝的手说:"微软公司留着空位置,随时欢迎你。"三年后,露宝先是一个人从亚帕克基来到西雅图,后又说服丈夫举家迁来。
相关阅读:让底层民众对未来充满希望:就业 收入差距 社保
在国外,秘书是越"老"越吃香的一个行当;然而在国内,基本上还主要是吃"青春饭"。中外之间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呢?
早在1967年,美国就颁布《雇佣年龄歧视法》(ADEA),明文规定歧视任何年龄的求职者及雇员是违法行为。如果是在美国的人才市场,假如哪个公司的人事经理一不留神问了一下应聘者年龄(不管是小姐还是先生),他不但不礼貌,而且违法了!由于国内在这方面法律的空白,中国"吃青春饭"的职业越来越多,而且这种"青春饭"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范畴:IT程序员、网编、公关人员、时尚类记者、电视摄影编导、包装歌手影星的企宣以及直销电脑、房产人员等正组成新的青春饭群体。
尴尬35
一位年近三十的软件工程师说起自己上某大学软件培训班的经历,不胜感慨:"全班居然我最大,同学里还有正在上高中的。比如JAVA这样的技术,我们工作中很少使用,而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没有一个不会的,他们要比我们知识结构新得多。"据北京市中关村人才市场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很多前来招聘人才的企业都有年龄的限制,只是限制放得宽与不宽的问题。记者问一位正在人才市场招聘的企业家:"你们为什么要对年龄作限制,年轻,好在哪?"他说,一是身体条件好,二是家庭负担轻,三是工作起来有创意、思想比较前卫。
用人单位还把35岁作为考察应聘者知识结构的一个标准。一家以信息、通讯产业为主的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很多与通信、网络相关的专业都是在近两年才发展起来的,35岁以下求职者普遍接受过这些方面的培训,知识结构相对完善,上岗之后能够委以重任,不用再接受额外的培训。而且,员工结构年轻化可以让企业更具活力和发展力。
一家保险公司的业务主管还认为,他要是真有能力,35岁以前早该有所成,若35岁还只是成家而没立业,多少说明他在某方面的欠缺;另外,年轻求职者相对来说文化层次较高,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知识结构相对比较完善,而年龄较大的人则相对比较保守,环境适应能力不强,冲劲也相对较弱。
上述种种有关年龄的观点,看似偏颇,但是也不见得没有道理。否则,美国也没有必要制定《雇佣年龄歧视法》。法律的存在也恰恰说明人的年龄可能与工作岗位、职位或者工作单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匹配关系。
需要养成的四个好习惯
35岁是一道槛,如果在职场上更上了一层楼,那就感觉风光无限好,面临的诱惑会更加多。如果上不去,那恐怕比较惨,顿生困惑。一般说来,"优秀是一种习惯"还是有道理的,如果你养成了下列好习惯,你应该就是优秀的,不用担心在职场上的升迁。
第一:.时间管理。广东商人黄光裕,2004年以105亿元的身价登上了胡润百富榜。但是他的勤奋却鲜为人知。他常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次日中午起床,乘坐着他新近购买的奔驰600加长轿车,从他的居住地点--鹏润家园中的一套公寓,赶到鹏润大厦,看看这一天有哪些事情需要处理。
"黄总几乎从来不去娱乐场所,他惟一的爱好就是工作。他对工作很有激情。"一位黄光裕身边的人这样形容道。即使近几年来他受到媒体的狂热追捧,但黄光裕依旧我行我素,低调神秘。他仍旧极少出现在公众场合作秀,没有传过任何花边绯闻,在他的口中你听不到"产业整合"、"海外收购"等狂言,在富豪们追捧"手机热"、"钢铁热"、"汽车热"的时候,唯有他不动如山。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了自己的商业王国上。
黄光裕给我们的启示是:把一小时看成60分钟的人,比看作一小时的人效率高60倍。而且,抓住重点,一个时期只有一个重点,一次只做一件事情,甚至一生只做一件事情,肯定这件事情会做的非常出色。
第二:养成理财的习惯。35岁后,一般开始需要赡养父母,抚养孩子,甚至还有可能个人创业,种种开支骤然增大。在35岁之前就应该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时下流行的一句话: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
亚洲首富李嘉诚,创业的第一笔资金5万元完全是靠自己平时省吃俭用积累的。他有许多理财秘诀值得学习研究。李嘉诚认为,20岁以前,所有的钱都是靠双手勤劳换来,20至30岁之间是努力赚钱和存钱的时候,30岁以后,投资理财的重要性逐渐提高,到中年时赚的钱已经不重要,这时候反而是如何管钱比较重要。李嘉诚坦承,他赚取的第一个1000万要比第一个100万困难的多。所以年轻时候的积累非常重要,积累的越多,你起步可能越早,以后遇到什么困难或者好的投资机会,你都能够从容应对。
李嘉诚给我们的启示是,财富既是创造而来,也是积累而来。积累对年轻人尤其重要。
第三: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未来的社会是学习型社会,每个人都应该善于学习。当然这里的学习是指广泛意义上的学习。中国的电池大王,深圳比亚迪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传福,目前积累的财富已经超过20亿元,生产的镍镉电池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应该说与他爱好学习有关系。1987年,21岁的王传福从中南工业大学冶金物理化学系毕业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在研究生期间,他刻苦学习,把全副的精力投入到电池研究中去。仅仅5年后,26岁的王传福就被破格委以研究院301室副主任的重任。这为他后来成立比亚迪公司奠定了基础。他经常阅读电池行业的信息,一次从报纸上得知日本公司要停止在本土生产镍镉电池,他看到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便依然下海创办了后来的比亚迪。
前微软中国区总裁吴士宏,不是科班出身,她是通过高等教育自学英语考试,先进入IBM,据说为了获得IBM的职位,硬着头皮说自己会打字,事后才开始狂练打字,由此过了基本技能关。进入IBM之后,"拚上命,白天泡在客户那里,夜里学专业知识",竟然获取了工程师的资格,甚至当时微软的客户中国远洋集团,夸她是"最懂技术的业务代表"。
以上给我们的启示是:无论是创业还是做给别人打工,技能的学习都非常重要。在学校里学习也罢,边工作边学习也罢,都有可能通过学习知识,让自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四,养成交朋友的习惯。全球互联网门户霸主--雅虎公司董事长杨致远,之所以成功创办雅虎,朋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的创业合作伙伴费罗是他的同学,两个人在学校期间几乎形影不离。以后雅虎遇到资金困难,是他的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朋友为他提供商业计划,帮助他联系到了硅谷著名的风险投资商红杉公司,该公司投资400万美元,从而避免了雅虎公司中途夭折。
人际关系网可以包括你的朋友、同学、亲人,最低限度包括所有可以互相帮助的人。这些人有的是你的同事,有的受过你的恩惠,有的你倾听过他们的问题,有的你和他有着相同的爱好。人际关系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来的,它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培养。一个人在事业上、生活上的成功其实如同一个政党的成功,你要有许多人散布在适当的地方,你可以依赖他们,他们也可以依赖你。
相关阅读:武汉排出六大热门职业:营销、IT榜上有名
穿越职场生死线
有了好的习惯,如果暂时没有得到升迁,还需要一些小的技巧,帮助你更加安全度过35岁职业生死线,一般来说有三种解决方案。
第一:尽可能提升职位,可以说,企业裁员时,职位越高,年龄要求就会相应宽松一些。因此,对于在职者来说,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位,才能度过年龄危机。未雨绸缪,争取提前为自己找到一个好位置。研究表明,中年职业危机主要出现在一些在组织中做初级职务的白领,很少出现在做管理职务的白领或者专业人士身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你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让下属尊重、让老板放心,在工作业绩上保持领先,突出自己的工作能力,这样晋升就有很大希望。记住,行与不行,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老板永远会重用工作能力强的人。
第二:在企业内部横向流动。如果你是吃青春饭的秘书,不妨在适当时机申请做人力资源工作,如果是IT研发人员,不妨申请做销售闯荡一下。一般来说,在企业内部转行比到就业市场上转行找工作要相对容易。
第三:独辟蹊径,进行创业。应该明确一点的是,并非所有的企业、行业都在顺应年龄"门槛"风潮,超龄求职者就应向那些重视经验与阅历的企业或行业拓展。在平时应该注意多吸收一些行业的知识,并考虑业余时间兼职,为自己转行或者创业积累资本。
第四:跳槽。对35岁左右的求职者来说,求职时应该突出经验。无论是在简历等求职资料上,还是在面试时都要着重说明这一点。因为35岁以上的求职者一般都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而且,应该打破传统的求职方法,直接面试。一般来说,不少的用人单位一看到求职者简历上的岁数大于35的都有可能不被约见面试,结果这样一点机会都没有了。其实,我们大可以不用常规的求职方法去求职,而应独辟蹊径,用另一种方法去求职,打电话到相关企业去问需不需要像你这样的人才。如果说要则立即约对方去面试。面试前的晚上一定要睡个好觉。这样在面试时才会精神抖擞,使人对你的身体状况有信心。而如果你没睡好觉。(文/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