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一位舞蹈家的家族史——读《北京东西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3:24:04

书评:一位舞蹈家的家族史——读《北京东西城》


作者:杜钧福




《北京东西城》封面书影 《北京东西城》

蒲以勉著 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2006


目录

东城篇
旧王府
“东城”之主
孩子银行
所有人的老奶奶
祸起萧墙外
东城的春节
属蛇的奶奶
酒大人姑爷
阿叔的神秘邻居
我爱康叔
专注的小叔
爱情价更高
圆梦与梦园

西城篇
这个家不一样
爹爹
爹爹的真正爱人


外公家事
我的娘
民以食为天
老耶稣
时尚男人
各色女子
苦乐同行
秃头时代(上)
秃头时代(下)
共产党人
围城
崭新的一切
大姐出阁
美女参军
变奏
浮来的云
云密天低
生死三日
吉祥如意





作者近照    ·俞肇宏摄· 蒲以勉女士本是我在幼儿园时的发小,当时并不很引人注目(见:师大二附小一九四六年幼稚园毕业照,为第三排左数第一人)。小学六年,我和她有四年在一个班里,印象是恬静、文雅。小学毕业前夕,她和另几位同学一起在校内排练演出了“马车舞”,初显其艺术才华。

小学毕业后,她就读北京女五中,高中毕业时,按照父母意愿,报考了农医类院校。等待发榜的时候,她从报上看到舞蹈家吴晓邦的《天马舞蹈艺术工作室》招生,唤醒了她献身艺术的夙愿,遂瞒着父母去报了名并以十分之一的录取率被录取。

这个艺术工作室培养的是艺术家而不是演员。入学考试先考的是作文,入学后要学习文学、国画、书法、音乐、武术、戏曲,而且请了各行业的著名学者来任教。蒲以勉从中获益不浅,以此奠定了她后半生的事业和辉煌,成为著名舞蹈家、舞蹈理论家,还在近年写了一本家族回忆录《北京东西城》。

她家祖籍福建闽侯,世代执岐黄之术。清季以降,西风东渐,当地士大夫得风气之先,不少人成为当时改革开放的领军人物。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是蒲以勉的一位舅公(祖母的堂兄),曾在家乡组织《闽学会》,因积极参与维新活动以23岁之年喋血菜市口。在这股潮流影响下,她的祖父弃医从政,上京投考当时刚成立的警察学堂,后一直在京城警察局做事,位至局长。父亲蒲伯扬留学德国学医,恢复祖业,成为北京著名医生,1950年代在宣武门内大街挂牌行医。那块牌匾挂在什么地方,我还记得很清楚。蒲大夫医术高明,惠及我们同学的不少家庭。她祖父居北京东城,父亲的医院开在西城。蒲以勉小时候经常来往于两个家之间,故书名《北京东西城》。文革后,隐约听到关于她家的悲剧,这次读到此书,才知其详。



马车舞剧装照(1952年摄于师大二附小校园)
左起:徐世贞、蒲以勉、周智民、陈锡清
回想起我们的那些同学,多数家庭都可算做北京人,但真正世代居于北京的很少,多数是清末民初从全国各地迁居来此地的。在这一过程中,不少传统的家庭与急剧变动的时代发生剧烈的碰撞,演绎出无数催人泪下的故事。蒲以勉为我们所叙述的她的家族的历史,只是恒河沙数之一。她从一个小女孩的视野,生动描述了这个大家庭半个世纪来的嬗变以及各个成员的曲折命运,涉及文化古城时代北京的社会习俗和风貌。她似乎得了她的老师文怀沙先生之真传,笔法细腻,隽永婉约,文如其人,有不少神来之笔。

小学生蒲以勉放学,路遇年长的晚辈呼其“六姑”,觉得尴尬,回家欲向其母诉苦。正在洗衣服的用人安安要她别烦娘。

“安安说着站起身来,两手向围裙抹了几下,那些好看的泡沫随即破灭,我遗憾地轻轻叹了口气。

‘这么好看的东西一瞬即逝。’听得娘和安安对视了一下,她们以为我在过用成语造句的瘾。”

不管是温暖的家庭、温馨的亲情,如潮的岁月,造物主总是安排一切美好的事物转瞬即逝,蒲以勉不得不相信这个。在四十年多前那场史无前例的变故中,她的父母双双殉难,在三天之内,连同她的祖母,她失去了她的三位最亲的亲人,也就等于她在这人世间的一切。蒲以勉是怎样从这样的炼狱里走到今天,我们不愿过多触动她的痛处。我们只知道在那些日子里,她“人还在,魂已死”,作为一个舞蹈家,还不得不跳“忠字舞”来表达对这场浩劫的发动者的感谢和忠诚。

现在的人当然不能明白,一位一辈子献身于济世救人的医生又如何不容于社会,而被历史送上了祭坛呢?一个美好的家庭又是如何说“没”就“没了”呢?社会的进步一定要献出它最优秀的儿女作为代价吗?

那一段历史至今混沌不清。至今大家都在谴责红卫兵的暴行。其实,红卫兵们当时在完成一件他们认为是神圣的任务,就是从民间搜查隐匿的枪支,避免他们所谓的反革命政变。真正以折磨人为乐趣,草菅人命的红卫兵应是少数。

那一年的夏天,从八月初血腥的暴行就开始在学校里泛滥,但最初看来是自发的。直到红卫兵西城纠察队成立,采用非法手段闯入民宅、私刑讯问、发配乡村、追查可能的武器的下落,大规模、有组织的暴行才真正开始。开头的组织者未必能完全预见这样的后果,但相信,只能采用一时的非法手段才能真正消除隐患,将首都建成“玻璃板、水晶石”。发生在北京的很多死亡事件都与莫须有的枪支有关。

蒲伯扬医生本人是个不涉及政治的医生,但他的父亲曾在北京市的警察局做事。红卫兵在他家里掘地三尺,未见任何埋藏武器,于是严厉逼问枪支的下落,惨剧随即酿成。父母死后,红卫兵继续逼问其年迈的祖母并将其迫害致死。闻此噩耗,她在家乡的二爷爷于这一年的冬天辞世。这位曾参加过辛亥广州之役的同盟会老人原在北京市银行做事,1950年因“偷窃银行阅览室杂志”罪名被开除。

1966年“红八月”事件的具体情节,蒲以勉不忍卒写。事情过去了几十年,她从未到宣武门内一带再看一眼。作为读者,我们也无法将血肉横飞的场面和她的父亲的医生职业、她本人的舞蹈家形象联系起来,无法接受这一惨痛的事实。

当时蒲以勉在北京市文工团担任演员兼编导。1970年该文工团解散,黄钟瓦釜齐被毁弃,蒲以勉连“忠字舞”也不能跳了,被调到铁路部门。她先在密云火车站当了五年炊事员,后又调到修理厂开吊车。直到1978年,吴晓邦出山任全国舞蹈家协会主席,调蒲以勉任其秘书,她才重操旧业,恢复了舞蹈家的身份,并在她的事业中开辟了新的天地。

蒲以勉的书编排略嫌混乱,但很有看头,尤其对于过来人而言。我们可以将读这本书当作对逝去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祭典,慰籍永远的心头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