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世界网-SAN的实战选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3:56:52
2002年被一些网络存储提供商称为“SAN应用年”。
SAN(网络区域存储)概念的推出是在1998年,作为一种全新的存储理念,SAN在刚刚进入中国时受到了大多数用户的质疑,但是随后SAN以其优良的网络存储架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级用户。据Gartner Dataquest的市场调查显示,在开放的、智能化的信息存储解决方案中,网络存储设备是市场需求最强烈的一块。Gartner预计,在2005年之前,80%的外部存储器将会应用到网络中。
但是从实际的应用情况看,2002年国内真正实施SAN的企业数量,远远没有达到最初的期望值,但是在这一年中,有更多的用户接受并认可了SAN的能力,并且提出了SAN的实施计划。业界专家认为,事实上2002年仅仅是SAN技术和理念进一步推广的一年,而真正的应用高峰应该是从2003年开始。
为了给用户提供一个多方位的方案选型视角,本期“方案评析”栏目组织了市场上的主流SAN方案提供商,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典型SAN应用方案进行了分析。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典型的应用,能够给不同层次的用户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融入NAS使SAN更具潜力
在网络存储技术中,SAN(存储区域网络)是一个最具竞争力的后起之秀,SAN和NAS(网络连接存储)作为两种不同的网络存储架构,拥有各自不同的客户群。但是在中国市场上,NAS远没有SAN那样幸运。有资料显示,在中国,低端NAS产品的销售徘徊不前,许多用户都认为NAS似乎和普通的文件服务器区别不大,而价格却很高,高端NAS与SAN相比,在数据库存储和应用方面劣势很显著。
2002年以来,专注于中高端NAS产品的传统厂商,像Net Appliance和Auspex,都推出了自己的SAN解决方案。而一些SAN解决方案提供商,纷纷通过在SAN中加入“NAS头”的方式,使以文件方式对存储区域网络的访问成为可能。可以说,在SAN和NAS融合的过程中,机遇对SAN和NAS并不均等,未来主流的网络存储架构将是支持文件级访问的存储区域网络。
其实,从应用市场上看,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认可融入NAS的SAN方案,在本期介绍的五个SAN方案中,我们特别选择了两个采用不同方法将SAN与NAS融合应用的例子,可以看出,在用户对于共享和性能的双重要求下,融合了NAS的SAN应用,才最具发展潜力。
尚未彻底解决的互联问题
SAN早期存在的问题是,其光纤通道交换机和磁盘阵列是一对一连接,与其他品牌产品无法互连,因此早期建立SAN的用户,在升级时可能会遇到兼容性方面的问题。近几年,SAN的很多关键性问题都得到了解决,由于厂商意识到互操作性对其自己身技术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SAN的很多标准上达成了协议,使得SAN在互连性上有了极大的提升。
但是这种进步只是阶段性的,目前在互连性方面,磁盘阵列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同磁盘阵列都有自身的管理软件,其工作模式各不相同,当加入其他磁盘阵列后,不同工作模式的共存就成为一件麻烦事,但更麻烦的还是各厂家在这一问题上都不肯让步,各派别一直争论不休,这种状况对于用户扩容将产生极大的影响。
另外,数据共享和异构平台也是一个重要瓶颈。在通常情况下,用户的应用环境都是由多个平台组成,包括Unix、Linux、NT、Solaris等等,虽然目前有许多厂商声称自己的存储系统可以支持多种平台,但到目前为止,NT与Unix之间,甚至是不同Unix系统之间的互连仍然存在问题。
SAN并不是光纤的代名词
SAN的出现对存储技术而言是革命性的,它使得企业可以基于“百TB”以上的数量级建设存储系统,对存储器的访问速率可到达300Mbps。目前,有很多用户对于SAN的体系结构以及所能采用的传输介质仍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有些用户认为,SAN就是光纤的代名词。
其实,从严格的意义上讲,SAN仅仅是一种存储系统的体系结构,而这种体系结构是基于光纤还是基于IP或其他什么技术,完全是可选择的。然而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由于SAN技术采用专用的协议,用户为了使用SAN技术,必须购置昂贵的专用光纤交换机(Fiber Channel Switch),铺设专门的高速光纤传输通道;在系统主机端也必须配置专用的硬件适配器。
这使得SAN系统建设和运行成本大大增加,另外,由于协议的不开放性,使得不同厂商间SAN系统的兼容性出现问题。为了打破传统SAN技术的封闭性,存储行业提出了 “iSCSI”技术(IPSAN),即基于开放的TCP/IP协议的SAN。虽然这种技术的应用必须以一部分访问效率为代价,但带来的好处也是不言而喻的,它能够大幅度降低SAN的建设和运行成本,降低系统的复杂度,提升系统的兼容和互通性。
另外,一种新的互连技术InfinBand也正在向光纤发出挑战。InfinBand不仅可用于服务器内部的互连、服务器之间的互连、集群系统的互连,还可用于存储系统的互连,组建基于InfinBand的SAN。所有这一切都表明,存储技术正由一个前景非常广阔的市场所支撑,但目前国内尚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安全可靠的磁盘阵列,因此对RAID和SAN存储技术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将形成我国IT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实战的角度选择方案
IDC曾经在一份报告指出,2003年用户在服务器和存储产品上的花费比例将达到1∶3,也就是说,2003年IT决策者们将会把75%的硬件支出用于存储硬件,其余的25%会被用于传统的服务器。在用于存储硬件的75%支出中,又将有80%投资于开放式存储网络的硬件和软件。
网络存储的市场和需求正承现出飞速增长的趋势,我们可以肯定,目前中国的任何一家企业级用户,都在着手或计划建立一个SAN或者NAS。但是接下来的问题是,他们到底需要一个多大规模的SAN?什么样的SAN?面对一些特殊需求时应该怎么办?
针对用户的实战性问题,在本期的“方案评析”中,编者从不同层次、不同应用角度选择了五类SAN应用的典型方案。IBM公司和惠普公司的SAN方案,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集成化的选择;在Brocade的SAN方案中,你可以获得一个绝对的高性能,但其代价是较高的初期投入;从另一个角度看,对于那些拥有重要历史数据,以及对共享和访问速率都有一定要求的企业,IBM和EMC由提供了两种不同的SAN-NAS融合的方法;而联想则提供了一个低门槛的SAN切入,该方案对于一部分启动资金不足,但需求又很迫切的企业,特另是中小型企业,应该具有较大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