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美融资比较的一个小讨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7:43:04
有关中美融资比较的一个小讨论  本帖最后由 thick1015 于 2010-8-22 05:15 PM 编辑

网友Z观点:

“大开发商都是国企,银行也是国家的,都是同一个老板,钱从左口袋倒到右口袋,有什么不能?

私企就麻烦了,尤其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即便和地方政府搞好关系,通过地方政府担保,银行代理融资,搞到的短期贷款利率往往在10%以上。至于找不到银行贷款又急需用钱的,直接从民间融资,年利率20%以上很正常。这还是有正经生意做的企业,不是高利贷和搞非法融资的老鼠会。”
** 发表于 2010-8-22 08:56 AM

网友A观点:
“真的假的?还是你想像出来的?在水深火热的美国,借贷的成本很低。你可以看看commerical paper, treasury bill. 他们的利率很低。

另外,钱从左口袋倒到右口袋,那为甚么银行的老总就能拿这么高的分额?大开发商既然是国企,他们就傻呼呼的把钱都给银行?那他们怎么升官?

"短期贷款利率往往在10%以上" -- 谁做这行的,能解析一下?我是不太相信。**就算是BKC也不能这样引导。 ”


thick1015的回复1:
整体来看,美国的融资成本的确低于中国,这与美国金融系统发达完善有关(美国的金融系统不完美,但金融危机的出现不能完全否掉整个美国金融系统的有效性),但差距并没有现象中和传说中的那么大。客观地说,现在的美国金融系统在有效性上说肯定是世界领先的,这主要体现在它可以把闲置资金更有效地配置给需要资金做事的人。这一点,中国的金融界从来不否认,也无需争论。

楼上提到的Commercial paper一般是大型企业(非银行)在市场上融资的方法,不通过银行,其融资成本比较低,可能不会比联邦基金率(federal fund rate)高很多,而联邦基金率目前只有0.25%,名义上是0。

在美国,银行之间的短期贷款(隔夜贷款)利率更低,基本就是联邦基金率。

在中国,情况有所不能,尽管银行间贷款有了Shibor(类似于Libor和联邦基金率),但利率并没有完全市场化。人民银行(央行)仍然设置基准利率,这个基础利率有贷款基准利率(就是常说的利率)和存款基准利率,各大商业银行在向企业贷款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浮动,但不能超出界限。这与美国的情况显然是不一样的。在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上,中美都不会很低,因为中美银行的资金成本类似,但美国的公司有更多的其他融资方式(如上面提到的commercial paper),而中国的金融市场却还在发展当中,下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中国,类似于美国Commercial paper这样的非银行大型企业的短期融资工具还没有发展成熟,或者说仍然在探索中。中国目前类似的融资工具有中期票据,应用的范围有限,还有待进一步发展,这个中期票据的利率肯定不会达到10%,也不受基准利率的绝对限制。至于treasury bill,那是联邦政府融资的工具,与企业无关,但这个利率普遍被认为是无风险利率,成为很多利率的参照基础。


35楼说的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这些企业没有美国企业所拥有的多渠道融资环境,多数要靠商业银行,而且面对的商业银行往往没有完全摆脱行政背景,这就使中小企业在融资上无法与国企获得同等待遇,有时根本很难获得银行贷款,最终只能去民间黑市融资,那样贷款利率不要说20%,就是50%或100%也不是新鲜事。


个人看,中国的这种情况目前在改观,尤其在大中城市,但在小城市这个问题还比较严重,有待解决,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即使在美国的小城市给企业融资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如果融资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那么这个世界就没有穷人了,毕竟资本(资金)还是相对稀缺资源。

需要澄清一点,整体看中国的国企和银行目前早已是独立核算的商业主体,“用这兜进,那兜出,老板都是一个”来描述企业和银行的这种关系是一种知识匮乏和盲目的BKC。这一点只要有些商业实践的人都会有了解。

中国的金融改革严格讲在本世纪初才开始,远远没有结束,要建立起一个能够在风险允许范围内有效地分配资本和高端资源的金融市场,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