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理用兼顾的易学研究方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23:12:57

浅谈理用兼顾的易学研究方向

  《周易》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历代被尊为群经之首,受到帝旺将相、儒士学子、征伐军旅、商贾市井的追捧。然而,《周易》中涵盖的易理和易术两大要素,却在多朝存有争议,直至今日,仍存在着理用不可共存的学术偏见。笔者认为,义理和易术是《周易》中不可或缺的两大要素,同样有着极其重大的研究和应用价值。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处理好义理和易术研究应用的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

  一、什么是义理,什么是易术?


  所谓义理,就是《周易》的道理、原理,属哲学范畴。她论述的是大到宇宙,小到人体的运动规律,对人来说论述的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所谓易术,是指《周易》的实际应用功能,主要指预测功能。包括预测的各种方法,各种门类等。


  由义理派生出了中国许多哲学流派,指导着人们的行为规范;由易术也推演出了风水、中医、兵法、冶炼等,更加实际地指导着人们的居住、健康、战争和某些古代科技。


  义理和易术各有其用,是互不可代的两大方面,共同构成了《周易》的两大要素,对中华文明的进步,对人类的发展共同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周易》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不仅体现在义理,也体现在易术。义理和易术在历史上都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众所周知,完整的《周易》应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构成,《周易》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地位,不仅体现在《易经》和《易传》两个方面,从研究、应用的角度更直接地体现在义理和易术两大方面。


  《易经》的起源应追溯到约6600年前的中华祖先伏羲时代,“古者包牺氏以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而“伏羲作八卦,是中华文字的雏形”,已成国人的共识。商末周初,应该是中华文化兴起的时期,所以有“文王演《周易》,是中华文化的开端”。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化到目前为止第一个、也是空前绝后的繁荣时期,正是这时,孔子为《周易》作传,产生了号称“十翼”的《易传》。


  《易经》的经文中即包含义理,也包含易术。经文的编创,本来就是为易术服务的,比如,“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归妹以娣,跛而履,征吉”、“不出门庭,凶”等等,都给出了明确的卜筮结论。但经文又不仅仅可以用于卜筮,其中包含着深层次的哲学原理,同样可以指导人们的行为。比如,同人卦的六二爻:“同人于宗,吝”,讲的是干事业只用宗亲而排斥他人,是不恰当的行为,多么具有哲学意味呀!再如,乾卦九三爻:“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告诉人们在干事业的时候,每日、每时都要努力奋发、日夜警惕、严谨不懈、戒慎恐惧,否则,就会功亏一篑,大好的前景毁于一旦,这又多么具有警示作用啊!


  《易传》中也是即包含义理,又包含易术。《易传》本身就是十篇哲学文章,它讲出了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规律和道理,把卦辞、爻辞、卦象、爻象的机理阐述得淋漓尽致,使晦涩难懂的卦辞、爻辞变得通俗而深刻。这是可以达成共识的观点。我要强调的是,《易传》中也有易术的成分,也就是说,《易传》也可以用于预测。从《象传》、《彖传》、《序卦传》、《杂卦传》到《说卦传》等,都蕴涵着对事物内在机理的论述,因此都可用于预测。比如,《水天需》卦象辞为“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诱导着全卦,预测时遇此卦多有吃喝之事发生。《序卦传》是对六十四卦卦序的解说,但有时也可辅助断卦,比如“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由此可推,“履”卦具有“礼”象。故在预测时,占“履”卦之人,往往有“礼”。《杂卦传》是以综卦和错卦的关系来解释六十四卦,语言精炼,杂卦辞也可引为具体预测之用,如“晋昼也,明夷诛也”,假如测失盗得“晋”卦,则必为白天所为。


  《易经》和《易传》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的。没有《易经》,就没有《易传》;没有《易传》,《易经》的地位和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易理和易术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是政治史、军事史、经济史、科技史,但占据灵魂地位的还是思想史。一部《道德经》,影响了无数人的思想;一部《论语》,二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还在学习。然而,无论是道家的“水至清则无鱼”、“治大国若烹小鲜”,儒家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还是墨、名、法、阴阳各家思想灵魂,都渗透着易学的哲学光芒。


  同样,易术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左传》、《国语》中一共记载了二十二处西周、春秋时各国君主用《周易》卜筮的情况,据《尚书·洪范》记载:殷人箕子对武王谈到:“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其意为遇到疑难,首先要通过自己判断;无法决定,就要和大臣商议,还要征求百姓的意见;再无法决定,就要通过卜筮这一最后而决定性的方法了。可见,卜筮已作为了那时决策军机大事的重要手段。实际上从那时起,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卜筮,也就是预测,在皇朝与民间一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历代封建皇朝都设有太卜之官就是最好的说明。


  再说由《周易》易术功能派生出来的中医、风水等,对国人的健康、平安、进步、发展,更是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医的理论、功能,古代自不必论,在现代科技、西方医疗高度发达的今天,仍然受到国人的认同。中医,在一些情况下仍然可以起到现代西方医学无法达到的效果。再说风水,更是与国人相伴而行了几千年——直到今天。从历代的皇宫,到百姓村落、民宅,到处渗透着风水的痕迹。能说它没有作用吗?能把它从历史的长河中抹掉吗?


  三、先有易术,后有义理,理用相伴而行


  如果从周文王时代将八卦推演成六十四卦,并作出卦辞、爻辞,标志着《周易》的产生,那距今已有三千余年。到目前为止,比较一致的认同是:《周易》是为卜筮而创,历史和现代包括宋代易学家朱熹在内的大家都这样认为。清李光地编撰的《周易折中》中更是明确写到“圣人作易,本是使人卜筮,以决所行之可否,而因之以教人为善”。在800年的周朝历史上,《周易》也主要是用于卜筮。也正因如此,在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灾难中,《周易》才能幸免于难。翻阅春秋战国有关《周易》的记载,也大多是从卜筮的角度来论及《周易》的。尽管当时还没有那么多的《周易》数术种类和预测方法,但大量的关于周易的内容都属卜筮范畴。


  《周易》离开了纯粹的卜筮应该从孔子为《周易》做传开始,也就是《易传》使《周易》上升到了哲学的范畴,《易传》实现了由《易经》卜筮向义理的转化。后世《周易》地位的提升,也与圣人孔子的介入密切相关。然而,需要强调说明的是,孔子也是信奉卜筮的,在《系辞传》中就有“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 的明确论述。在《孔子集语·论衡·卜筮》中更有关于孔子卜卦论筮的记载:“鲁将伐越,筮之,得鼎折足。子贡占之,以为凶。何者?鼎而折足,行用足,故谓之凶。孔子占之,以为吉。曰:越人水居,行用舟,不用足,故谓之吉。鲁伐越,果克之” 。“时也,命也,运也!……”也是来自于圣人的感叹。


  由上可知,先有易术,后有义理,是客观现实。在后世的发展过程中,义理与易术又可以说是相伴而行,共同把《周易》这块瑰宝捧上了至尊的宝座,又不断地巩固着《周易》的群经之首的地位。


  需指出的是,从孔子的《易传》产生以后,尊理污用的思潮就出现了,多朝都没有停息,直至今日。清李光地编撰的《周易折中》中对这一现象就有论述:“……今人说易是卜筮之书,便以为辱累了易。见夫子说许多义理,便以为易只是说道理,殊不知其言吉凶悔吝皆有理,而其教人之意无不在也。”现代更有一提易术就如洪水猛兽者,怎能不说这背离了易的根本呢?


  四、“未学易,先学筮”仍然是当代大多数人研易的主要途径。


  义理和易术是《周易》的两大要素,故研易者都当知晓,不可偏废。那么,研究易经当从何入手呢?近代易学大师尚秉和先生的治易格言“未学易,先学筮”应该是大多数人研易的最佳途径。就是说,在没有学习易经的哲学之前,要先学习卜筮。所谓卜筮,就是《周易》的易术部分,主要指预测。掌握了《周易》数术的应用方法,就更能深刻地理解人生,理解社会。回过头来再研究易理,就会更容易,更深刻。否则,一接触《周易》就开始研究抽象而晦涩难懂的经文义理,对于大多数人是很难走得通的。而《周易》最引人入胜的地方也恰恰在于其神秘的预测功能。


  五、当代需要义理,也同样需要易术。


  物质每日更新,思想千年不朽。《周易》文化跨越了三千年时空,发展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各个领域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无论是作为哲学思想的义理,还是作为现实应用的易术,仍然在实现着自己独特的价值。


  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到胡锦涛总书记的“八荣八耻”、“构建和谐社会”其中都闪烁着易学的光芒。至于易学对企业和人们行为规范的启迪和警示作用,更是和每个思考着的人息息相关。


  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本着“古为今用”的思想,易术在近二十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回复和发展。在现在和将来,易术对企业管理的指导作用、对企业文化的提升作用、对企业经营方向的定位作用、对企业经营方位的选择作用、对企业效益的前瞻作用、对企业用人的把关作用、对企业安全、工伤、灾害事件的警示和避险作用、对城市规划、房地产开发的品质提升作用等,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除此之外,易术对百姓生活也有着不可轻觑的作用,应用得当,对于人们的精神和身体健康,家庭和邻里和睦,稳定社会治安,构建和谐社会,都会起到非凡而独特的作用。


  六、义理与易术当为辩证的统一。学术者当明理,理用兼备,不可偏废。


  如上所述,义理和易术本为孪生兄弟,理与用本来就是辩证的统一体。故研理者宜明用;习用者,亦当明理。


  由于理用各自的特点,在当今社会,学易的人更多的为研究易术者。命理、六爻、梅花、奇门、六壬、紫微以及风水、相学等等,都在易术之列。易术除了具有现实的预测、窥视作用外,易术当中本来就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具有指导性的预测,是成功的预测;赋予哲理的预测,是高超的预测;使人茅塞顿开的预测,是社会稳定的需要;使人不走弯路的预测,其价值不可限量!
  《周易》本是阴阳学说,是关于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学问。对人生、世事的指导离不开哲学。《周易》的博大精深,不仅体现在易术中,也体现在奥妙无比的哲理中。


  历史上一些易学大家即是理学大家,又是应用的高手,诸葛亮、刘伯温、李光地、尚秉和、高岛吞象等等,通过他们理用结合的才智,为易学事业,为人类社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作为当代的易学研究者、应用者,对《周易》的易术研究到一定程度,一定要读义理,读懂了义理又会使我们进入了另一番境界。……


  “未学易,先学筮”,这里还须补充一句:学会筮,要读易。
                       
       ——王炳中在《第三届中华易学文化大会》上的演讲  二00六年 九月于北京大学百年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