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细菌”会否蔓延?有啥危害?----新民晚报 数字报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16:12:48
“超级细菌”会否蔓延?有啥危害?
——药学专家为读者详细解读前因后果
金恒

  新民图表 制图 贺信

  本报记者 金恒

  8月11日,英国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刊登的一份研究报告称,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超级细菌(Superbug)”,对当前所有临床应用的抗生素都具有耐药性。据不完全统计,这种新型“超级细菌”已使全球170人被感染,在英国至少造成5人死亡。由此,一场“超级细菌”的风波席卷全球。昨天,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透露,该所已启动抗“超级细菌”的药物研究。

  “超级细菌”到底是啥模样?它是否会全球蔓延,给人类带来噩梦?本报记者昨天采访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名誉所长、上海市细菌耐药性监测网专家委员会主任汪复教授,请她从学术的角度为读者详细解读“超级细菌”。

  危害严重,病死率高

  “‘超级细菌’的危害很严重。”作为我国细菌性感染临床诊治的权威,汪复忧心忡忡地表示,“这意味着目前‘无药可治’,让我想到了抗生素发明前的时代。”1939年,白求恩大夫因为细菌感染而死,2年后,青霉素才开始在临床应用。

  所谓“超级细菌”,其实是一种叫做“NDM-1(新德里金属蛋白酶-1)”的耐药基因。它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革兰氏阴性菌结合后,成为可复制、传播,超强耐药性的“超级细菌”。

  “‘超级细菌’耐药谱广泛,危害性体现在一是感染后病死率高,二是在一定范围内、主要是医院内传播,很可能在某个重症监护病房爆发流行,那是非常麻烦的事情。”汪教授介绍说,“在医学上,并没有‘超级细菌’的说法,‘超级细菌’就是泛指耐药性细菌,对几乎所有抗生素都有抵抗能力。” 

  “超级细菌”不陌生

  耐药性不是一个新问题,1941年青霉素临床应用,1942年就发现了耐药的葡萄球菌,“时至今日,葡萄球菌的适应性仍然很强。”耐药性的严重性,在21世纪以后逐渐显现,并受到各国重视,尤其是最近五六年,“2000年的时候,美国传染病学会、感染控制学会发出呼吁,说明细菌耐药性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在我们的身边,“超级细菌”家族比比皆是,汪教授举例说:“ESKAPE”的6个字母,分别代表了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鲍曼不动杆菌、绿脓杆菌和肠杆菌,这些细菌就具有超强耐药性。

  由汪复领衔参与的《2009年中国细菌耐药性监测报告》显示,我国的细菌耐药情况不容乐观。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中包括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已成为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曾在上世纪60年代被称为“超级细菌”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也很普遍。

  细菌耐药性无法避免

  “细菌耐药性无法避免,这是必然的现象和规律。”汪教授表示,以前的细菌可能只对一两种药有抗药性,通过“细菌药敏试验”,总能找出几种药物来对付它。

  细菌的种类千差万别,不同细菌的耐药性都是有强有弱。“当年红霉素推出后,不到6个月,链球菌就产生了耐药性,号称超级抗菌素的万古霉素于上世纪50年代发明,到了1997年,日本也有报道说产生了针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细菌。”

  近80年来,人类和细菌打着一场拉锯战,从青霉素到头孢菌素再到碳青霉烯类,细菌的耐药性也逐步增强,然而21世纪以来,抗生素新品的研发脚步缓慢,已跟不上细菌的变异步伐。

  尽管有学者提出了一些试图超越抗生素的办法,如噬菌体杀菌、细菌素杀菌和益生菌等方法,但是,抗生素仍然是当前对抗细菌感染最有效的方法,“其他方法暂时只能作为辅助,我们必须尽可能地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滥用,让抗生素为健康服务的时间更长一些,降低抗药性的出现速度。”

  滥用抗生素加快变异

  普通细菌怎么会成为泛耐药细菌呢?汪教授通俗地举了个例子说,细菌在不断分裂繁殖的过程,就像工厂的大规模生产,产品成千上亿,其中就会产生部分基因变异的“次品”。当病人长期使用抗生素后,杀死了敏感细菌,剩下的“次品”就成为耐药细菌,然后再在体内繁殖,成为耐药超强的细菌。滥用抗生素,就会加快耐药细菌的产生,让它们的耐药性越来越强。

  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超级细菌”形成的第一步就是基因变异后产生一种酶,这种酶可以使得药物失去效力,第二步是将提升抗药性的基因片段转入其他更具感染力的细菌体内。此次《柳叶刀》上发表“超级细菌”的文章价值,就是发现了一种泛耐药的金属酶。

  汪教授认为,医院是最容易产生“超级细菌”的地方,尤其是重症监护室内,因为那里的抗生素使用的频率和力度都很大,而且容易在病房内传播。因此,医院做好消毒隔离工作,病人家属自觉配合探访规定显得尤其重要。病人在痊愈出院后,也不代表就处于无菌状态,有研究表明,最长的病人可以带菌4年。

  无药可治但可防可控

  专家认为,虽然“超级细菌”有可能传入我国,但是传播范围有限,只要采取良好的监控和疾病控制程序可以阻止其传播。

  汪教授介绍说,医院的消毒隔离工作对于阻断“超级细菌”的传播尤为重要,“空气、病房、医疗用具和吸氧管道等都要消毒,床铺、床头柜、门把手、地板也不能忽视,要特别注意医生护士的手卫生,查过一个病人,就要用消毒水擦手,最好是洗手,有条件的地方应对泛耐药菌患者隔离。”另外,“超级细菌”欺软怕硬,自身的免疫力就是抵抗“超级细菌”的一道防线。

  据了解,由于临床应用的所有抗生素都不起作用,目前有人就开始转向上世纪50年代开发的老药,如粘菌素、替加环素,汪教授表示:“但是这类老药毒性较大,只能作为某些个案使用。当前我们掌握的数据不多,不清楚多少剂量才是安全的、合适的。临床试验也不多,无法推荐可靠的治疗方案加以推广。”

  有专家乐观地认为,人类肯定会找到对付“超级细菌”的新药物,这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