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应激及防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7:33:50

动物应激及防治

(2008-11-17 13:56:14)转载 标签:

生物防御素

抗应激

健康

营养

病原微生物

杂谈

分类:科技园

1.应激与应激反应

    “应激”一词源于英文“stress",原意为“紧张、压力、应力”,我国医学界译为应激,常用于描述动物与其所处的环境之间的关系及对环境的适应。应激学说,1936年由加拿大病理生理学家Selye首先提出,他发现在机体对一系列有害刺激的反应中均可见到相同或相似的非特异性反应,因而认为应激是指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异常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是动物对机体内外刺激或挑战的反应( response to challenge )。应激的实质是机体的防御机能克服

刺激源的不良作用,保持体内在极端情况下的稳衡。

    “应激反应”是在一般特异性反应不能适应时出现的一种代偿性反应,它可以扩大机体的适应范围,是一种特殊的合理的生理状态。应激反应也可定义为一种由环境引起的内部平衡的紊乱。所谓平衡意味着动物体内所有机体细胞保持一

定程度的稳定,在各种应激条件下为了保持这种平衡,机体需要以消耗大量生物能为前提,调动各种调节机制。动物在应激过程中或者适应或者不能适应,导致机体内环境的失衡.(疾病)甚至死亡。

    应激本身不是一种病,但却是一种或多种病的发生原因。应激反应发生时间过长,不论程度强弱都可引起疾病或死亡。Selye发现,许多完全不同的致病因子,如温度变化电离辐射、精神刺激、过度疲劳,以及感染、中毒等,在机体的特异反应中均可见到相同或相似的非特异反应。应激反应是非特异性的,是定型的,不受刺激源性质影响,统称为“全身适应性综合症”(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GAS)o机体总是以相同的方式应答,它是在刺激源强度超过一定阈值时发生的。

2.应激源及其分类

    引起应激反应的因素很多,包括环境、免疫、运输、群体、营养、兽医服务和疾病应激、集约化生产所采用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措施、甚至畜禽品种本身所特有的高生产能力等等。应激反应与特定刺激源或者说特定的内外环境因素关系

不大,能引起机体出现 GAS的刺激源统称为“应激源(Stressor)”。

    根据应激的来源可将应激分为:内在应激、外界环境应激。所谓内在应激是指动物遗传种质(品种、类型)固有的生理不协调性,最典型的是高产应激。如快大型肉鸡躯体和心肺生长差引起的应激,产蛋鸡的高峰期,奶牛的泌乳高峰等。外界环境应激无处不在,如营养、温度、湿度、群体密度、光照强度、空气成分、饮水等参数不符合标准,运输、免疫、饲料改变等生产管理因素等。大多数应激是这一类因素引起。

3.应激的发生过程

    动物受到强烈的应激源刺激后,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和代谢调节,力图使机体的生命活动恢复到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正常功能状态,它包括惊恐反应或动员阶段(Panic-stricken Reaction or Stage of Mobilization)、适应或抵抗阶段(Stage of Adaptation or Resistance)和衰竭阶段(Stage of Exhaustion)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惊恐反应阶段,亦称动员阶段或紧急反应阶段,或肾上腺反应阶段,动物受到应激源的刺激后机体的早期反应。从生理生化角度,又可将该阶段划分为休克相(Shock phase)和反休克相(Countershock phase),前者表现为体温和血压下降,血液浓稠,神经系统受到抑制,肌肉紧张度降低,进而发生组织降解,低血抓、高血钾、胃肠急性溃疡,机体抵抗力低于正常水平。休克相持续几分钟至24小时,即进入反休克相,机体防御系统动员、重组而加强,血压上升,血钠和血氯增加,血钾减少,血糖升高、血液粘度增加,分解代谢加强,胸腺、脾脏和淋巴系统萎缩,嗜酸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减少,肾上腺皮质肥大、肾上腺皮质激索分泌增加,机体总抵抗力提高,甚至高于正常水平。

    第二阶段,适应或抵抗阶段。如果应激源未能起到主导作用,机体克服了应激源的有害作用因而得以适应,则第一阶段的症状逐渐消失。新陈代谢趋于正常,同化作用又占优势,血液变稀,血液白细胞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量趋于正常,机体的全身性非特异性抵抗力提高到正常水平以上。

    第三阶段,衰竭阶段。 如果应激源的刺激强度超过机体防御系统的补偿能力,或者刺激作用得以延续,动物又表现为与惊恐反应相似的症状,.其反应程度急剧增强,出现各种营养不良,肾上腺皮质肥大,激素不足,异化作用又重新占主导地位,体重急剧下降,继而贮备耗竭,新陈代谢出现不可逆变化,适应性被破坏,最终导致动物死亡。

4.应激的机理

    应激反应,亦即“全身适应性综合症”的发生过程,其机制是十分复杂的,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动物在应激状态,通过神经— 内分泌系统,几乎动员了所有的器官和组织,以应对应激源的刺激,这是机体对抗损伤性刺激的一种抗病措施,机体通过极复杂的神经体液调节,以保持体内生理生化过程的协调与平衡,并建立新的稳恒状态。其中,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层起整合作用,而交感一一肾上腺髓质系统和垂体— 肾上腺皮质系统等起着执行作用。

    在应激源作用下,动物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的分泌功能加强,引起心率加快、心搏增强、血管收缩、血流加快、血糖升高等生理变化。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如加速糖原分解,抑制糖原的合成,使血糖升高,加速脂肪的氧化降解,以保证机体应激状态的能量需要。

在应激状态下,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加强,引起垂体前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强,进一步促进肾上腺皮质合成糖皮质激素,这是应激过程中主要的免疫抑制剂,加强肝脏中糖原的异生作用,增强肝糖原贮备,糖原异生的主原料为蛋白质的分解产物氨基酸。肾上腺皮质的束状带分泌的皮质醇(酮)过多时可造成机体氮的负平衡,使其生长减慢,消瘦,皮肤变薄,骨质疏松,还可使外周血液的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白细胞减少,引起胸腺、脾脏和淋巴结中的淋巴组织萎缩。在应激条件下,尚有其它许多系统和激素参与机体的生理生化过程,如,盐皮质激素与钠、氯和水的保留,钾、磷和钙的排泄;下丘脑— 垂体— 甲状腺轴与基础代谢率的增高;下丘脑— 垂体— 性腺轴与繁殖机能之下降;生长

激素及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的协调合成,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的分泌以保证应激状态下能量的供应等。

总之,应激时,神经、内分泌、免疫这三大系统相互调节,互为因果共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它们构成了应激反应的整合体。

5.应激的危害

应激反应对动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最初特征为神经过敏,随之而来的是血压和心率增加,呼吸频率加强,某些系统如消化系统、生殖系统活动受到抑制,糖的异生作用和利用性增强,脂肪分解加速,机体普觉性升高等等,应激反应是机体在超闭值强度应激源作用下体内重建稳恒的一个过程。应激对动物有不利的一面,归纳如下。

5.1.破坏机体的防御系统

破坏机体的防御系统,使之丧失疾病的抵抗力。此时机体免疫力下降,因而对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易感染性增加,降低预防接种的效果,往往造成传染病和流行病的流行。

5.2.生产性能低下

在应激状态下,机体不得不动员大量能量对付应激源的刺激,使机体分解代谢增强,合成代谢降低,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加,导致动物生长停滞,饲料转化率降低,体重明显降低,死亡率增加。

5.3.性机能紊乱

应激可使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素(LH)、催乳激素(LTH)等分泌减少,导致幼年动物性腺发育不全,成年动物性腺萎缩,性欲减退,精子和卵子发育不良,并可影响受精卵着床及胎儿发育,造成早期胚胎的吸收、流产、胎儿畸形或死胎。

总之,应激改变动物机体的正常机能,为了维持正常生理机能,其代谢、免疫和行为均会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动物健康和生产。

6.应激的调控

应激源是多种多样的,往往是不同质的,应激反应虽然是非特异性的,但动物的功能异常却是多方面的,它发生在动物的不同生理时期,不同的生理状态。因此,其防治措施多为综合性的,实际中应注重畜牧生产的全过程,从以下三方面消除或减少应激的危害:

    6.1.选育抗应激品种

    动物对应激的敏感程度与遗传基因有关,通过育种方法选育抗应激品种,淘汰应激敏感动物,建立抗应激种群是解决动物应激的根本方法。

    6.2.改善饲养管理方法

    有些现代饲养管理措施本身就是应激源,因此,对于可能引起应激反应的技术措施,在可能条件下,应作重要的调整,为动物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关注动物饲养、购销、运输和屠宰的全过程护理。

    具体措施包括:畜舍建筑设计(场址选择、牧场布局、畜舍类型和材料)和环境工程设计(通风、防暑、保温、粪尿处理),设备选择与利用(给水、给料等设备),都要符合动物正常生理要求,尽量为动物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条件,以免酷暑严寒、粪尿污染、空气污浊、断水等造成的应激。对于生产中难以避免的应激,应设法将其分散,避免多个应激因子的联合作用。

    6.3.调整饲料配方,添加生物防御素

    强烈的或持续的应激源刺激,致使动物神经体液调节系统紊乱,物质代谢出现不可逆反应,异化作用占主导地位,机体储备耗竭,动物呈现严重的营养不良,免疫性能低下,性机能紊乱,严重时引发一系列应激综合症等。因此,降低动物对应激源的敏感性,提高动物采食量以改善其营养体况,增强免疫力以提高抗病力,补充活性物质——生物防御素,调节动物的整体代谢强度等,是通过饲料添加活性物质——生物防御素防制应激的基本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