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4:13:04
  油橄榄在我市产业化种植及加工的可行性调研
http://www.schuaou.com/index.php3?file=detail.php3&kdir=2486782&id=816943


         汉中市委党校 刘志超  朱世红


 

 

一、油橄榄的应用价值

  油橄榄原产地中海沿岸地区,是一种乔木油料植物,已有600年的栽种历史。橄榄油做为一种食用、工业、药用油的原料,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被广泛地在地中海地区的国家种植,并以高营养的植物油输送出口到欧美、日本、东南亚和我国等广大国家和地区。
  
  橄榄果因品种差异含油率在18%——24%之间。橄榄油是以油橄榄果榨取的食用植物油,在国际上被誉为“飘香的软黄金”,它含有70%—84%的油酸,这正是人体需要最多,而且对人体健康最重要的非常适于人体需要的脂肪酸,直接被人体吸收率可达94.5%以上。可以降低胆固醇,降低血脂,并富含各种微生素和微量元素,被誉为最高等级的天然植物油。也是唯一的可以不经高温和化学处理而直接榨取的植物油。橄榄油除食用外,还广泛用以美容养颜、减肥、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保健食品。对防治老人消化系统疾病,促进婴幼儿大脑发育和骨骼发育具有独特的效果,还具有抗病毒感染和各种炎病的作用,制作洗浴用品及化妆品时,有益于护肤健身延缓衰老。被誉为“美女之油”做为工业用途,是纺织、印染的高级照光油,更是电子仪表的高级润滑、保养用油。仅有1000万人口的希腊拥有橄榄树1.3亿株,年产橄榄油35万吨,从事种植加工的农户50万户、企业近3000家,主要出口意大利、马来西亚、西班牙、法、美、英等国,被称为神油的橄榄油给希腊人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二、橄榄油的市场状况

  
   橄榄油的消费在地中海沿岸国家占食用油总销费量的50%左右,意大利人均年消费量在12—15公斤,希腊达到20公斤。全世界现年总产量250万吨,占世界食用油总产量的3%。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保健水平的提高,橄榄油的消费量在急剧增长,特别是美、欧等发达国家年消费和进口量近十多年来呈几何数翻倍增长。美国1991年进口橄榄油2000吨,1999年猛增到近18万吨。按全世界近20年的橄榄油产出和消费量观察分析,橄榄油的消费市场在末来30年内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产出量远未能满足需求。

  
   三、我国油橄榄的种植现状

  
   油橄榄树适生于地中海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适生范围狭小。在我国,1964年周总理从阿尔巴尼亚出访后带回了这种植物的树苗,并由国家林业部门在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地的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及长江中上游河谷区及汉江流域试种。我市的城固、勉县、南郑、洋县、西乡等地均做了示范种植和栽培实验。目前,在我国经实验和近30多年的观察检验,沿长江中上游及金沙江、嘉陵江、汉江等长江支流为中国的最佳适生区,适生总面积约为30万公顷。甘肃、四川等地保留和新建园17万亩,全国现留存和建园面积约25万亩。与我市毗邻的广元、南江、陇南、达州等处已建和在建10万亩以上的项目有四处,与我市接壤的广元市投资9180万元,建立了年加工鲜果 3.3万吨,近期达年产橄榄油6000吨,产值3个多亿,利润5000万的榨油厂,计划发展种植15万亩,仅去年就完成10万亩,以上便是被南方经济界誉为的“西部正在崛起神奇的特色农业产业带”。开江也已得到四川省计委立项、总投资2.49亿、用于10万亩油橄榄产业化项目发展。
  
  
   四、我国橄榄油市场的发展前景


  橄榄油在我国的消费始于改革开放后的90年代中后期,主要消费于京、沪、穗等大城市的涉外性大饭店和西餐馆。我国1998年进口430吨,近两年进口和消费量增到10000吨左右。目前,在京、沪、深、广等发达城市,橄榄油也已开始进入较高消费人群和注重食用保健性植物油需要的家庭。橄榄油的国际市场价格为:特级初压油为每吨8—9万元人民币,精炼油每吨为5000—6000美元。进口油在我国的市场销售价格由于包装和品牌的差异为每公斤60—140元不等。我国自产的橄榄油年仅有10—20吨左右,市场销售为每公斤100元左右。
  
   我国年消费食用植物油2000万吨,按国际橄榄油消费占食用植物油消费3%的比例测算,中国的年市场消费量需要60万吨。国际橄榄油组织称“中国是世界上最后也是最大的橄榄油消费国”,存在着3亿多人口的潜在消费人口,按人均年消费1公斤计算,3亿人的年需求量也在30万吨左右。而国际国内的专家预计中国在2010年最保守的估计也将突破10万吨的消费量。由此测算,中国油橄榄种植面积即使从现在开始种植布园,至少也需要300万亩以上,而目前仅为30万亩,只占10%左右,发展空间十分巨大。

  五、外地油橄榄种植发展的基本情况

  按四川、甘肃、陕南现有成熟示范园的实际情况来看,油橄榄种植为每亩33株,第二年每株挂果0.5公斤,第三年株产7—9公斤,七年后达到丰产期,株产可达50公斤,亩产可达1500公斤。橄榄树寿命可达几十到几百年,成为惠及几代十几代人的造福树。甘肃的一种植示范园现有150亩进入盛果期,亩产达500公斤,每公斤果售价8元,亩产值达4000元,榨油后收入为产值达7500元。目前这一地区已栽种4.6万亩,已有1万亩开始挂果,有1300亩进入盛果期,其中栽种10年的最高株产达到82公斤,已达到希腊的高产水平,按此水平测算,亩产值达达到2万元之多。

   油橄榄亩栽33株,亩需种苗费约300元左右,在甘肃油橄榄种植地带的土壤条件并不很好,而且近10年来干旱少雨,但立地表现仍然较正常,其中栽种在河谷地带和彩覆草栽培以涵养水分和栽种牧草搞立体套种的方式,可以在幼果期以养羊等收入形成以短养长的方法,获得了较好的收益。3年内一亩地牧草养羊的收入可达到1000—2000元,而3年后橄榄果的收入即可达到近2000元的收入,进入盛果期亩综合收益可达5000元以上。
  
   油橄榄在现有成熟示园区种植的基本经验有三条。一是品种选择要优良;二是种植管理技术要完善;三是综合配套要跟上,将这一产业链有机连接,这包括优良适生苗木供应、不同地力栽管技术、果品加工回收等综合环节。这些经验,也是我市在30年前即有为在先,成为全国的示范区,而30年后却需要重新认识借鉴的重要经验基础。

  六、我市发展油橄榄的基本条件和应研究的问题
 
  我市是30年前已被国家确定的油橄榄适生区,曾有不少县掀起过大种油橄榄的热潮,而且有国家级专家指导并有专门选送到意大利等国进修培训的专业人才。但至今,经我们调查,全市油橄榄种植园已于90年代以前就荡然无存,从调查和了解的情况看,70年代油橄榄在我市的种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不成熟
  
   历史条件所限,60年代、70年代还是计划经济,市场消费和发育水平几乎谈不上,当时种植区种植物,仅从替代日常食用油的温饱需求出发,并非从它的市场价值和经济价值出发。70年代的橄榄果仅以每斤0.2元卖出,而榨油要远运到四川成都附近,每斤油也仅和菜油等价,0.7元一斤卖出。这种市场条件,无疑会“封杀”油橄榄的发展和农民种植的积极性。根据中国林科院专家资料统计,当年褒河林场、城固柑桔育苗场18年生平均株产、亩产都超过地中海原产地产量,在全国18个省试种实验中产量第一。由于在计划经济下市场的不成熟,以至城固柑桔育苗场、褒河林场、武乡林场等丰产油橄榄园,毁树发展柑桔时油橄榄树还果实累累。
  
   2、体制、机制因素
  
   在当时乡村、社队发展的油橄榄场,由于经费和对土地的认识,建园是多为贫瘠的荒山坡做为生态树种,种完了事。根本谈不上管护施肥,任其自生自灭。县级创办的专业油橄榄场都为财政、林业等部门承担经费及人员工资,这使得我市油橄榄在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大集体到土地到户的两次浩劫后,又面临体制上的自负赢亏,这也是我市有别于其它种植区而未能保住这一珍贵资源的主要原因之一。
  
   3、种植技术的因素

  油橄榄在我市70年代大面积推广种植时,是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看代,加之人们对这种外来树种的生长习性认识不足,在城固、勉县、洋县、南郑等各县建园时多为山坡粘襄土壤,而油橄榄树种在我国广大亚热带气候区试种均显示了它在砂壤、石砾优良生长习性,这在我市南郑的油橄榄场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位于南郑县场址内,西部的砂壤和中部以及东部粘壤和河滩地的同一品种树,历年平均株产和挂果年限都形成鲜明的对比。
  
   4、品种
  
   60年代种植的油橄榄多为江苏南京植物研究所提供的原产地种子或自行培育的实生苗,由于有性繁育的遗传变异和不确定性也导致了后来的:“最初挂果,后来少挂果或不挂果。
  
   特别应看到的几点是:(1)由于油橄榄树种自生的适生地域性非常狭窄,我市是国内少有的30万公顷的油橄榄的最佳适生区之一。也在国家确定的四大油橄榄产业带中。这完全是一种稀缺的市场资源条件。(2)我市有较大范围的对油橄榄种植及了解的群众基础,以及正反经验。从我市油橄榄栽种丰产的成功经验来看,18年生最高株产达127.8公斤,还有栽种10年最高亩产达643。8公斤的丰产园区。勉县、汉台、城固、洋县、西乡、南郑等六县区海拨450—700米的盆地、河谷阶地、丘陵都是适生区,宁强、镇巴、略阳等河谷区也是适生区。可喜的是我市某民企在有关专家教授的帮助和参与下,成立了油橄榄研究所,并在城固南山丘陵适生区发展建立了1200亩采穗园3000亩品种示范园,为我市发展保留了这一珍贵树种资源,为我市在新形式、新环境下的品种育苗,现代栽培管理技术等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总结了宝贵的经验。在此特别应该看到的是我市有一批近20年对油橄榄种植管理观察的专业人才队伍。
  
   从市场条件看,我市与甘、川等毗邻地区可以形成陕、甘、川共同发展,相互依存的“发展共荣圈”。按发展规模看,我市近几年内发展10—15万亩还应是在适应范围内,并且,有比甘、川更距离东部发达城市较近的市场覆盖条件和开发条件。

   我市若建立10万亩橄榄种植面积,在7—10年内可形成8个亿以上的农业总产值和6个亿左右的工业增加值,形成社会增加值14个亿,带动6.5万户以上农户以种植油橄榄为特色产业化的小康模式。由此,在绿色产业、特种产业方面以及扶贫帮困、退耕还林建设中走出一条极具特色的优质农林产业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