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高校1948全纪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16:39:11
文章提交者:224 加帖在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民国高校1948全纪录
文/刘利民 刘利民博客
在个人有限的阅读经历中,解读文字背后的故事一直是我乐意为之的。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份1948年的全国大学名单进入了我的视野,勾起了我的兴趣。
经历过“黄金十年”的飞速发展,饱受过八年抗战和连年内战的炮火硝烟,倏然而多舛的民国注定是一个苍凉和悲情的时代。"复兴建国,教育第一".谙教育乃兴邦之要的民国政府却一刻也不曾放松过教育,而一代知识分子更以教育救国为己任,卧薪尝胆,殚思竭虑,砥砺求索,书写了中国教育史上悲壮绝世但粲然华彩的一章!
截至1948年7月,国内各类高等学校统计共210所,在校生155036人,研究生424人,大学生130715人,专科生23897人。其中,国立大学31所,私立大学25所,国立独立学院23所,省立独立学院24所,私立独立学院32所,国立专科学校20所,省立专科学校32所,私立专科学校23所。
当时,对综合性大学(University)和学院(College)的名称有着严格的限制。综合性大学可辖文、理、法、工、农、商、医、教育(师范)八个学院,凡具备三个学院以上的才可以称为大学,但这三个学院必须包括理学院或农、工、商学院之一。不足三个学院的学校称为独立学院。这么看来,即便按七十年前的标准,时下遍地开花的大学,有相当一部分是浪得虚名!
1948年大学分布统计表
地区 国立大学 私立大学 国   立独立学院 省   立独立学院 私   立独立学院 国 立专科学校 省  立专科学校 私立专科学校  总和
南京 2 1     2 5   1 11
北平 2 4 2   3 1 1   13
广东 1 4   2 4   4 2 17
陕西 1   2       3 2 8
上海 4 7 2   7 2 4 9 35
浙江 2     1 1 1     5
安徽 1     1     1   3
江西 1   1       6 1 9
湖南 1 1 2 1     1   6
湖北 1 2 1 2   1   2 9
四川 2 2 2 1 7 5 3 2 24
天津 2     2 2 1 1   8
山东 1 1   2     1   5
河南 1       1   1   3
山西 1           1   2
甘肃 1   2     1     4
福建 1 1   2 2 2 1   9
广西 1   1 2     1 1 6
贵州 1   2           3
辽宁 1 1 1   1 1 1   6
云南 1   2           3
吉林 1               1
江苏   1 2 2 1   2 3 11
河北     1 2         3
新疆       1         1
台湾 1     3         4
香港   1   1         1
总和 31 25 23 24 32 20 32 23 210
从1935年的59所发展到1948年的130所,十多年间国立高等院校规模的迅猛扩大,得益于国民政府一系列扶掖政策和对高等教育的巨大投入。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规定“教育、科学、文化之经费,在中央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百分之十五,在省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百分之二十五,在市、县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百分之三十五,其依法设置之教育文化基金及产业,应予保障。”这就为高校专心致志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44年,高等教育的总经费达到180亿元。
政府同时将高校教师的待遇水平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规定 :“国家应保障教育、科学、艺术工作者之生活,并依国民经济之进展,随时提高其待遇。”
知识分子固然需要不食嗟来之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但他们同样需要最基本的物质保障和生活需求。无庸讳言,民国期间大学教员的收入和待遇足以令人羡慕!稳定、可观的收入,为教师潜心育人、专注研究提供了充分的保障。这是为什么这个时期虽颠沛流离、动荡不居却英才辈出、成果斐然的一个重要原因。
反观现在的高校,学校衙门化、公司化直接导致了管理的行政化、企业化;量化的考核体系引发的争课题、抢经费,论文造假、剽窃早已令高校教师斯文扫地,颜面丧尽……。偌大的校园,早已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了!谁之过,天知否?大师自有风骨在,岂是虚浮辱清名?无度的金钱“引进”不来大师,廉价的“国际先进”装饰不出大师!
私立高等教育一直是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在社会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从统计数字可以看出,1948年,全国私立高校有80所,占全国高校总数的38.1%。比1935年的51所增加了29所。
私立高等学校的繁荣和国民政府重视私立高校发展的传统息息相关。早在民国元年,政府就出台《公立私立专门学校规程》,确立了公、私立大学法律地位上的平等。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大学组织法》中规定:大学分为国立、省立、市立、私立四种。“由私人或私法人设立者,为私立大学”。上述“大学之设立变更及停办须经教育部核准”,进一步明确了私立大学在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南京国民政府1933年颁布的《私立学校规程》中规定:“私立学校及其财产不得收归公有”,只有学校停办,校董会失去存在时,主管教育机关才有权处置财产。1935年,政府颁布的《学位授予法》中规定:“凡曾在公立或立案之私立大学或独立学院修业期满,考试合格,并经教育部复核无异者,由大学或独立学院授予学士学位。”也就是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资助与奖励私人教育事业被正式列入国家宪法,在1936年颁布。1947年修正颁布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中,都有对“国内私人经营之教育事业成绩优良者”“予以奖励与补助”的条款。
一时间,社会贤达、工商巨贾、宗教社团纷纷倾囊襄助,兴学办教。这种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善举具有道德和经济的双重效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尚文情结和西方宗教的救世情怀在这里得到了有机的契合。
除了法律和制度上的界定外,国民政府还在财力和物力上对私立高校予以扶持。据政府《省私立专科以上学校战区学生贷金暂行规则》,私立大学的学生也可以享受贷学金的补助。例如,武昌中华大学的在校生有二分之一来自战区,这些学生全部依赖教育部的贷金维持生活。复旦大学享受贷金的学生与免收学费的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30%。1943年以后,国民政府以公费生办法取代贷学金制度。按照《非常时期国立中等以上学校及省立私立专科以上学校规定公费生办法》中的有关规定,私立大学新生享受公费的比例是:医、工各院科系学生,以70%为乙种公费生(免膳食费);理、农各院科系学生,以50%为乙种公费生。
茫茫历史长河,一个甲子,云淡风轻。可一想到如今那些为能购买到半价火车票,为能够获得政府助学贷款而奔走的民办高校的莘莘学子就如鲠在喉!同是共和国的公民,同为国家和社会服务,为什么这种如影随形的歧视却像恶魔一样令我们不寒而栗!我冥思苦想终不得其解,难道这也是社会进步注定需要付出的代价?
即便在八年坚苦卓绝的抗战岁月里,全国私立大学的数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震旦大学、辅仁大学、圣约翰大学、东吴大学等一批颇具特色的高水平私立大学,为社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人才,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一道蔚为壮观的风景线。东南大学校长郭秉文曾不无自豪地说:“从全国范围来评论,有些教会大学已处于中国最好与最有效率的大学之列。”
时过境迁,江山易主,私立大学不可避免地走向风雨飘摇的穷途末路。面对凄然的湮没,在金陵大学任教多年的芳威廉(William  Fenn)博士怅然若失:“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划下句号时,中国教会大学可以充满骄傲回望既往,也可以怀着足够的自信看待现实,但是却未必有对于未来的希望。”辉煌不再,风范长存!直到今天,一提起这些曾经如雷贯耳的名字依然令人肃然起敬!这种穿透时空的力量,根源于它们伟岸的精神力量和不朽的道德魅力!
对于私立高校,政府的工作就是引导、管理、规范和服务。国民政府以其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了私立高校的发展。国民政府的经验和做法,直到今天对于我们仍然有借鉴意义。
国民政府十分重视教育的均衡发展,强调边远地区人民的受教育权利。从这份统计可以看出,在全国27个省市都有各种层次的高校。就连偏远的西康省也在西昌和康定设置了西康技艺专科学校和康定师范专科学校两所国立专科学校;天涯海角的琼州,亦设立了私立的海南农业专科学校。这较1935年只有20个省市的高校分布有了很大的改观。
民国政府一直把高等教育的发展,置于整个社会发展的全局加以布局和统筹。1936年5月,国民政府公布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第七章第136条,从保障公民教育权的角度强调国立大学及国立专科学校之设立,应注重地区之需要,以维持各地区人民享受高等教育之机会均等,而促进全国文化之平衡发展。1946年宪法第一百六十三条规定:“国家应注重各地区教育之均衡发展,并推行社会教育,以提高一般国民之文化水平,边远及贫瘠地区之教育文化经费,由国库补助之。其重要之教育文化事业,得由中央办理或补助之。”
但总体看来,高校向东部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积聚的态势依然十分突出:上海、四川(含重庆)、广东、北平、江苏、南京等六个省(市)的高校总数为111所,占52.9%,而边远的新疆、云南、贵州、甘肃、广西等五省却只有区区17所。直到今天,这样的格局仍在持续。
数字是枯燥的,但这看似散乱的背后却潜隐着太多的启迪和教益;往事是迷乱的,但拨开重重云雾,你就会发现一片豁然开朗的新天地。绝大多数当代人是怀着极其复杂的心态回望那个交织着“罪恶和仇恨”的年代,在他们眼里“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但无论如何,意识形态上的纷争不应当成为我们弃绝过往的口实,因为历史有着割舍不断的血脉传承。忧患中的积淀,峥嵘中的历练,使大学俨然成为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的希望所在。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弦歌不辍绵万世,薪火相传映千秋。或鸿儒巨匠,或籍籍无名,那些一腔热血雪国耻、满腹经纶济苍生的知识精英,早已走过淹蹇岁月,穿越寥廓时空,成为我们民族巍峨不朽的精神丰碑!
截至1948年7月,国内各类高等学校统计共210所。
按办学层次,分为大学、独立学院、专科学校三个层次;按办学性质分国立、省立和私立。
一、国立大学(31所)
校名 所在地 校名 所在地
中央大学 南京 重庆大学 重庆
政治大学 南京 四川大学 成都
北京大学 北平 南开大学 天津
清华大学 北平 北洋大学 天津
中山大学 广州 山东大学 青岛
西北大学 西安 河南大学 开封
交通大学 上海 山西大学 太原
同济大学 上海 兰州大学 兰州
暨南大学 上海 厦门大学 厦门
复旦大学 上海 广西大学 桂林
浙江大学 杭州 贵州大学 贵阳
英士大学 金华 云南大学 昆明
安徽大学 安庆 东北大学 沈阳
中正大学 南昌 长春大学 长春
湖南大学 长沙 台湾大学 台北
武汉大学 武昌
二、私立大学(25所)
校名 地址 校名 地址
金陵大学 南京 震旦大学 上海
燕京大学 北平 圣约翰大学 上海
北平辅仁大学 北平 武昌中华大学 武昌
中法大学 北平 武昌华中大学 武昌
中国大学 北平 民国大学 湖南
广州大学 广州 华西协会大学 成都
岭南大学 广州 成华大学 成都
广东国民大学 广州 齐鲁大学 济南
东吴大学 上海 福建协和大学 福州
沪江大学 上海 东北中正大学 沈阳
光华大学 上海 江南大学 无锡
大夏大学 上海 珠海大学 广州
大同大学 上海
三、国立独立学院(23所)
校名 地址 校名 地址
北平师范学院 北平 中正医学院 南昌
国立师范学院 衡山(湖南) 湘雅医学院 长沙
湖北师范学院 江陵(湖北) 贵阳医学院 贵阳
南宁师范学院 南宁 沈阳医学院 沈阳
贵阳师范学院 贵阳 兽医学院 兰州
昆明师范学院 昆明 成都理学院 成都
西北师范学院 昆明 唐山工学院 唐山
长白师范学院 兰州 西北工学院 西安
女子师范学院 重庆 西北农学院 武功(陕西)
社会教育学院 苏州 北平铁道管理学院 北平
上海医学院 上海 上海商学院 上海
江苏医学院 镇江
四、省立独立学院(24所)
校名 地址 校名 地址
江苏省立江苏学院 徐州 福建省立农学院 福州
江苏省立教育学院 无锡 广东省立法商学院 广州
安徽省立安徽学院 芜湖 广东省立文理学院 广州
湖北省立医学院 武昌 广西省立医学院 桂林
湖北省立农学院 武昌 广西省立西江文理学院 南宁
四川省立教育学院 重庆 新疆省立新疆学院 迪化
湖南省立克强学院 衡阳 台湾省立师范学院 台北
河北省立农学院 保定 台湾省立农学院 台北
河北省立工学院 天津 台湾省立工学院 台北
河北省立医学院 保定 山东省立农学院 济南
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 天津 浙江省立医药学院 杭州
福建省立医学院 福州 山东省立师范学院 济南
五、私立独立学院(32所)
校名 地址 校名 地址
金陵女子文理学院 南京 福建学院 福州
建国法商学院 南京 乡村建设学院 重庆
求精商业学院 重庆 铭贤学院 成都
朝阳学院 北平 天津工商学院 天津
东北文法学院 北平 天津达仁商学院 天津
北平协和医学院 北平 焦作工学院 焦作
广东光华医学院 广州 南华学院 汕头
上海法政学院 上海 辽宁医学院 锦州
上海法学院 上海 华侨工商学院 香港
诚明文学院 上海 湘辉文法学院 四川北碚
同德医学院 上海 中国纺织工学院 上海
东南医学院 上海 辅成法学院 四川万县
新中国法商学院 上海 川北农学院 四川三台
南通学院 南通 中华文法学院 广州
之江文理学院 杭州 正阳法学院 四川巴县
华南女子文理学院 福建闽侯 广州法学院 广州
独立学院专业分布
专业性质 师范 教育 医学 农学 文/理学 工学 商学 法学 综合学院
国立 9 1 6 2 1 3 1
省立 3 2 6 5 1 2 1  4
私立   5 1 4 2 6 8
6
六、国立专科学校(20所)
校名   地址 校名 地址
国立音乐院 南京 边疆学校 南京
戏剧专科学校 南京 中央工业专科学校 重庆
药学专科学校 南京 中央技艺专科学校 四川乐山
东方语文专科学校 南京 自贡工业专科学校 四川自贡
北平艺术专科学校 北平 西北农业专科学校 兰州
艺术专科学校 杭州 西康技艺专科学校 西昌
吴淞商船专科学校 上海 康定师范专科学校 康定
上海音乐专科学校 上海 体育师范专科学校 武昌
福建音乐专科学校 福州 国术体育师范专科学校 天津
海疆学校 福建晋江 辽海商船专科学校 辽宁葫芦岛
七、省立专科学校(32所)
校名 地址 校名 地址
江苏省立苏州工业专科学校 苏州 陕西省立商业专科学校 西安
江苏省立蚕丝专科学校 常州浒墅关 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 西安
北平市立体育专科学校 北平 陕西省立医学专科学校 西安
江西省立工业专科学校 南昌 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 福州
江西省立医学专科学校 南昌 广西省立艺术专科学校 桂林
江西省立兽医专科学校 南昌 广东省立体育专科学校 广州
江西省立体育师范专科学校 南昌 广东省立工业专科学校 广东高要
江西省立农业专科学校 南昌 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 广州
湖南省立音乐专科学校 长沙 广东省立海事专科学校 广州
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 成都 云南省立英语专科学校 昆明
四川省立体育专科学校 成都 上海市立师范专科学校 上海
四川省立会计专科学校 成都 上海市立吴淞水产专科学校 上海
河北省立水产专科学校 天津 上海市立体育专科学校 上海
山东省立医学专科学校 济南 上海市立工业专科学校 上海
山西省立川至医学专科学校 太原 河南省立商业专科学校 河南开封
江西省立陶业专科学校 江西景德镇 安徽省立工业专科学校 安徽淮南
八、私立专科学校(23所)
校名 地址 校名 地址
重辉商业专科学校 南京 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 武昌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上海 知行农业专科学校 陕西户县
立信会计专科学校 上海 信江农业专科学校 江西上饶
中国新闻专科学校 上海 汉华农业专科学校 重庆
上海牙医专科学校 上海 西南美术专科学校 重庆
中华工商专科学校 上海 西南商业专科学校 桂林
诚孚纺织专科学校 上海 西北药学专科学校 西安
南方商业专科学校 广州 东亚体育专科学校 上海
无锡国学专修学校 无锡 上海纺织专科学校 上海
苏州美术专科学校 苏州 光夏商业专科学校 上海
江苏正则艺术专科学校 江苏丹阳 海南农业专科学校 琼州
武昌艺术专科学校 武昌
专业性质 音乐 美术 戏剧 语言 艺术 师范 技艺 商学 商船 农业 医药 会计 边/海疆 体育 水产 工业 海事 其它
国立 3  1 1 2 3 2  2 1 1  2  2 2
省立 1   1 3 4  2  3 4 1  4 2 6
1
私立  3   2   5  4 2 1  1  2  3
大学地区分布统计表
地区 国立大学 私立大学 国立独立学院 省立独立学院 私立独立学院 国立专科学校 省立专科学校 私立专科学校 总和
南京 2 1   2 5  1 11
北平 2 4 2  3 1 1  13
广东 1 4  2 4  4 2 17
陕西 1  2    3 2 8
上海 4 7 2  7 2 4 9 35
浙江 2   1 1 1   5
安徽 1   1   1  3
江西 1  1    6 1 9
湖南 1 1 2 1   1  6
湖北 1 2 1 2  1  2 9
四川 2 2 2 1 7 5 3 2 24
天津 2   2 2 1 1  8
山东 1 1  2   1  5
河南 1    1  1  3
山西 1      1  2
甘肃 1  2   1   4
福建 1 1  2 2 2 1  9
广西 1  1 2   1 1 6
贵州 1  2      3
辽宁 1 1 1  1 1 1  6
云南 1  2      3
吉林 1        1
江苏  1 2 2 1  2 3 11
河北   1 2     3
新疆    1     1
台湾 1   3     4
香港  1  1     1
总和 31 25 23 24 32 20 32 23 210
附录一:战前1934~1935年高校分布
地区 国立 国立技术学院 省(市)立 私立 总数
上海 7 2  15 24
北京 6 1 2 8 17
河北 1  6 2 9
广东 2  1 5 8
湖北 1  1 4 6
江苏   1 5 6
南京 1 2  2 5
山西   4 1 5
浙江 2  1 1 4
福建    4 4
四川 1  2 1 4
河南   2 1 3
山东 1 1  1 3
江西   3  3
湖南  1  1 2
广西   2  2
安徽   1  1
甘肃   1  1
陕西 1    1
新疆   1  1
总计 23 5 31 51 110
附录二:1922年大学分布
学校性质 学校名称 所在地 总数
国立大学 国立北京大学 北京 5
交通大学 唐山
北洋大学 天津
东南大学 南京
上海商科大学 上海
省立大学 山西大学 太原 2
鄂州大学预科 武汉
私立大学 民国大学 北京 13
中国大学 北京
朝阳 北京
平民大学 北京
南开学校大学部 天津
河北大学 保定
复旦大学 上海
大同学院 上海
南通大学农科 南通
仓圣明智大学 上海
厦门大学 厦门
中华大学 武汉
明德大学 武汉
教会大学 燕京大学 北京 17
齐鲁大学 济南
圣约翰大学 上海
东吴大学 校本部 苏州
法律科 上海
金陵大学 南京
金陵女子文理学院 南京
震旦学院 上海
沪江大学 上海
三育大学 上海
福建协和大学 福州
之江大学 杭州
华南女子文理学院 福州
文华大学 武汉
雅礼大学 长沙
华西协和大学 成都
岭南大学 广州
夏葛医科大学 广州
总   数 37
1922年高校地区分布
地区 北京 上海 天津 广州 南京 武汉 福州 其他
学校数 7 10 2 2 3 4 2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