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杨氏太极拳名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7 06:34:30
传统杨氏太极拳名释   Post By:2010-2-7 21:55:05

文章来源:网络


传统杨氏太极拳名称繁杂,各说不一,有叫十三势的,有叫108势的,也有叫85式、91式、103式的等等。试对上述各种名称注释如下:


一、广义的杨氏太极拳,名太极十三势


“十三势”,意为手演八卦——掤捋挤按採挒肘靠,足踏五行——进退顾盼定,八门五步,合为十三,故名太极十三势。这种名称源自王宗岳拳论对十三势的解释。


何为太极无法,动即是法?譬如汉字多达数万,还可自造,但它却是由横、竖、撇、点、折,基本笔划构成的。掤捋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八门五步之十三势,就是太极拳中的“横、竖、撇、点、折基本笔划”,可以组成无数个太极拳的具体姿势。


由此类推,太极剑亦称“太极十三剑”,别管它有多少个剑势(如陈微明53式、李雅轩55式、杨振铎67式、傅仲文51式等),统由“抽带提格击刺点崩搅压劈截洗”十三字剑法的“基本笔划”构成。


太极刀亦称“太极十三刀”,这里的“十三”附和八卦五行之数,名“砍剁磕截刮撩扎捐劈缠掮拦滑”十三字刀法。


太极杆亦称“太极十三杆”或“太极十三枪”,这里的“十三”名“开合崩劈点扎拨撩缠带滑截挑”;另一种说法是把太极枪的动作归纳为十三种,称“太极沾粘十 三枪”或“太极枪十三法”,杨澄甫在《太极拳使用法》记载“太极沾粘十三枪为:四散枪、沾粘四枪、掷摔四枪、缠枪一路。”


以上“十三式、十三剑、十三刀、十三杆(枪)”的名称比较统一,一直从清朝末年叫到现在,它是八卦五行学说在太极拳势实施上的具体体现。


二、狭义的杨氏太极拳,名太极拳108势


“108势”,意为天罡36,地煞72,天罡地煞合而为之,故名太极108势。


这种按天罡地煞星相数排列,有点像水浒英雄排座次,须凑够108个数,虽有些牵强附会,但却是民国时较为时髦的太极拳称谓。这也是过去多少年来传统杨氏太极拳的习惯性称谓。


三、传统杨氏太极拳的现代通俗称谓


1956年,国家体委创编、推广简化太极拳,以姿势数目命名曰“24式”,开数目命名太极拳名称先河,此风一起,于是就有了传统杨式太极拳傅仲文的85式,杨振基的91式,杨振铎的103式等称谓。


如果按拳姿数目为命名依据,杨澄甫《太极拳体用全书》,列出的杨式太极拳定型架动作名称为81式,按道理讲杨澄甫的“81式太极拳”称谓应最有权威。但 “81式”并未流行开来,原因在于“早期的太极拳拳谱只列名称顺序,不排顺序号(引自2006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式《永年太极拳志》48页)”。后人在 拳势分合方面有所不同,于是有了上述85式、91式、103式的命名,但实际内容并无差别。由于国家体委组织出版的傅仲文所著《杨式太极拳》,流传较广, 所以现今人们习惯上把杨式传统套路称为“85式”。这似乎成为了传统杨式太极拳现代通俗称谓,其他称谓则越来越被淡漠,越来越少人知晓了。


传统传统,异彩纷呈,它的特点就是多样性:一个师傅一种传授,一个师傅不同时期的传授也不一定一样,不能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对,只能说风格特点不 同。以一代宗师杨澄甫而言,他传教的众多弟子拳姿就极不统一,他自已在不同时期练的同一趟拳也各具特点。澄甫师英年(53岁)早逝,后人将其逝前所练太极 拳,称为杨氏太极拳“定型架”;将其1929年46岁时在抗州所摄拳照,称作杨氏太极拳“定型拳照”。愚意以为,倘若澄甫师70、80岁才逝,所谓“定型 架”则不一定是现在我们称之谓“定型架”的“定型架”。道理很简单,世界上不存在绝对静止、一成不变的东西,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太极拳也不 能例外。凡太极拳练家都有感觉:拳是越练味越浓淳,越练越老道……所谓技无止境,一层梯阶一层天。


今天不少人喜欢在所练太极拳的多少“式”上作文章,皆非深知拳法者。愚意以为,传统杨氏拳叫十三势、108势或85式、93式、103式等,皆为 异名,其内容、实质并无不同之处。因此,我们不必拘泥于它的名称、叫法,重要的是如何在“太极阴阳之道“的理论指导下,用《太极拳九诀》、《太极拳五个要领》、《打手八要》,用《太极拳练习谈》、《太极拳十要》等杨班候、杨澄甫的精典拳论以及”杨式太极拳老谱”(按:以上拳论、老谱皆载2006年人民体育 出版社:《永年太极拳志》)审视、规范太极拳的练法及推手技法,继承传统杨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以保证传统杨氏太极拳一代代健康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