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游戏治疗疾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5:15:48
台湾用游戏治疗疾病 内地因游戏而被治疗 2010年06月29日 09:10 766

【核心提示】每个地域都有不同的社会状态,每个地域的人对待相同的事物亦会呈现完全不同的观念。对待游戏,每个人自小而来都会或多或少的受到不同方面的影响。游戏的作用随着年龄层的不同提现出的价值也是千差万别。

文/秋与霞多丽

每个地域都有不同的社会状态,每个地域的人对待相同的事物亦会呈现完全不同的观念。对待游戏,每个人自小而来都会或多或少的受到不同方面的影响。游戏的作用随着年龄层的不同提现出的价值也是千差万别。

在宝岛台湾和国外有很多机构利用游戏来为患有心理疾病的儿童或者成人进行治疗,一个专业的游戏治疗机构是很受家长和成年人乎欢迎的。国际游戏治疗大师Garry Landreth曾说:“飞鸟,鱼游,儿童游戏”,意思是说游戏出于本能和自发,任何文化中的人都会游戏,从小人们通过游戏来学习生活。所以游戏不一定是浪费时间虚度光阴,它对未成年人的成长以及潜力的发展非常重要。人们在游戏中表现其体验,认知,交流,社会关系以及情绪等发展种状态,将个人独特的生命经验从游戏过程中自然的表达。

全家同乐共同游戏在国外并不少见

在台湾存在着一个专业的“台湾游戏治疗学会”,不但对孩子为发育完善的心理素质进行填补,还与成人的心理治疗结合,使成人教容易在自然的情景中投入,减少抗拒。由于游戏大部分存在让人身心享受的场景,提供不同的新鲜体验和挑战,加上不受文化的限制,所以存在心理疾病的成人可以教轻松的借组游戏媒介做出更多深层的探索及表达。

通过手段被广泛的应用,协助成年人进行诊断,提升治疗效果,超越沟通障碍,缩短患者与社会的距离感,扩大患者的沟通交际范围,提升自尊自信与成就感,以及个人情感上的正确引导。

而在前不久,英国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一种经过专门设计的电子游戏系统可以有效帮助儿童集中注意力,减轻多动症的症状。研究人员测试了一家公司研发出的这种电子游戏系统的效果。其内容是有趣的教育性质游戏,儿童在游戏时需要戴上一个头盔,其中含有脑电图侦测设备,如果游戏者能够一直集中注意力,就可以控制游戏进程,如果系统侦测到其注意力发生偏移,游戏就会停止。研究人员请10名患有多动症的儿童每周玩3次这种游戏,在12周后,这些儿童与注意力偏移有关的冲动性行为明显减少。

比较有名的有沙盘游戏治疗,它是一种以荣格心理学原理为基础,由多拉·卡尔夫发展创立的心理治疗方法。沙盘游戏是采用意象的创造性治疗形式,“集中提炼身心的生命能量”在所营造的“自由和保护的空间”中,把沙子、水和沙具运用在富有创意的意象中,便是沙盘游戏之心理治疗的创造和象征模式。一个系列的各种沙盘意象,反映了沙盘游戏者内心深处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沟通与对话,以及由此而激发的治愈过程和人格发展。

“被”网瘾已经成为国内普遍的问题

而在国内,网络游戏的普及也引发了很多问题。人们缺乏安全感,依赖感,成就感和归属感。这是现在未成年人和18-35岁人群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很多心理疾病都是缺乏这类的心理因素以致极端而照成,最终可能导致有损伦常以及社会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而在游戏中,这种感觉才可以找到。

网瘾治疗中心今年来随着网络游戏的发展而得到了壮大,它主要采用物理机械器材对人们肉体和神经上的刺激来给被称作“网瘾患者”带来恐惧感,从来令人一想到游戏便会联想到此类恐惧感。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心病还需心药医”,对于利用物理手段来解除“网瘾患者”对网络的依赖,在理论上以及实际上都是无效的。然而,网瘾治疗机构依然存在,这完全体现出当事人法定监护者的自我推卸责任意识。通过戒网中心的痛苦治疗,人们可以获得什么?安全感,依赖感,成就感还是归属感?

对于国内的社会现状,舆论已经成为是非黑白的方向标,很少有人真正去关注某样事件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指鹿为马”“三人成虎”之类的现象数不胜数。对于“80后”更胜是“90后”“00后”,生活中听到最多的话就是,“好好读书,上了大学,以后想要什么都会有。”这种引导式的教育,所达到的效果就是,人们对于既得利益的无止尽追求,目的性很重。而在台湾以及国外,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听到最多的话却是,“将来你要过怎样的人生?”“你过的开心就好。”人们在承受着学业事业压力中成长,而对于自身感官认识的极度缺乏,导致了沉迷游戏的状态。

“戒网瘾学校”学员的地位总是如此?

近来又有“戒网学员集体外逃”的事件发生,据相关人士称副校长居然扮黑社会对学员进行恐吓。

据了解,在戒网中心的各项训练中,电击,脉冲,体能,文化知识这些的训练样样齐备,唯一没有的就是心理辅导,一种对于健康生活的正确引导。

此前有消息报道国内出现了网瘾戒死人的事件,一位小年在被送入戒网中心之后十几小时被“永久戒断网瘾”仅仅十几个小时,花钱把孩子送进网戒中心的父母得到的却是孩子已经“感冒发烧”死亡这样一个无异于晴天霹雳一样的消息。

某游戏爱好者称:“人活着是为了精神享受,拼命得到后物质最后获得的还是精神享受,既然游戏可以给我带来这种享受,是不是虚拟的又有什么关系。”

这句话相当引发争议的,当然这是他自己的生活方式,别人也可以选择追求物质。人们向往自由的生活,向往的人很多,自由的人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