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服中药要敏感三四倍 服中药剂量一减再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9:08:35

外国人服中药要敏感三四倍 服中药剂量一减再减

2006-01-06 07:52:00 来源: 南方网(广州) 收藏此页 网友评论 0 条  

  “外国人对中药比中国人敏感得多,通常只需中国人1/3-1/4的剂量,就可以产生同等疗效。”这是建设中医药强省大会召开前夕,有关专家告诉笔者的。

  外国人服中药剂量一减再减

  省第二中医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涂瑶生举例说,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开中药的医生有一个“惯例”,就是各味药的剂量要比中国开的剂量减半,而事实上中国出口到美、加等国的中药颗粒剂剂量已经减半了,所以外国人服的中药通常只有中国人的1/3-1/4的剂量。而且“奇怪”的是,小剂量的中药产生效果非常明显。

 

  为什么外国人对中药比中国人敏感呢?涂瑶生说,这可能与外国人很少服中药有关。中国人祖祖辈辈都服过中药,很可能使人体对中药产生耐药性;而外国人体内对中药是非常陌生的,因而非常敏感,立竿见影。这也说明中药可能与西药一样,会产生耐药性。

  限制甘草出口影响开方

  在外国开中药的中医有一个普遍的苦恼,就是开药时需要某一味药,而手头偏偏没有,只好千方百计寻找替代药,结果影响效果。比如,甘草,是非常常见一味药,恐怕没有哪位中国中医的药方里没出现过它。但就是这么普通的药,外国的“中医”很难拿到。因为我们甘草资源有限,我国政府限制甘草出口。与甘草享受“同等待遇”的主要是以一些存有量有限、濒危的保护动植物为原料的中药品种,如羚羊角、石斛等。

  专家指出,对有关中药的出口进行限制是必要的,但客观上不利于中医药走向世界。目前对出口受限的中草药有一个“变通”的办法,就是种植而不采集野生的,并由林业部门出具证明。但手续非常麻烦,很少采用。

  据了解,国外对中药的进口也有类似限制,主要有:一、重金属和农残不能超标;二、毒麻药品或经国外研究证实含有对人体有害成份的品种,如含马兜铃酸的品种,麻黄,防己等;三、濒危动植物品种。此外,某些国家对某些中药品种还有特殊限制,如黄连、黄芩等。

  台湾占了美加中药市场八九成

  外国人非常注重药品的标准化,因而对中药颗粒剂很偏爱。事实上中国喜欢颗粒剂的人也越来越多。所以,加快发展颗粒剂对抢占外国市场非常重要。

  中药颗粒剂,是指以符合炮制规范的中药饮片为原料,经现代工业提取、浓缩、干燥、制粒而成,开水一冲,即可服药,与西药一样方便。相对中药饮片具有使用的方便性、质量的均一性和疗效的确定性。当然,也有专家认为中药饮片的煎煮正是中药的一大特点,不能过份依赖颗粒剂。

  涂瑶生介绍,大陆中药颗粒剂的开发较晚,而台湾由于政府大力支持,捷足先登,占领了目前美、加的中药市场的八九成。“我们研发颗粒剂的步伐必须加快。”

  西医院比中医院欢迎中药颗粒

  专家保守估计,国内约有40%的医疗机构应用中药颗粒剂,但西医院数量多于中医院,这可能与西医院较易接受这种剂型有关,而中医院则囿于传统观念的束缚,数量相对较少。

  目前全国只有6家试点企业在生产(主要分布在广东和江苏),销售也限在医院内,未在市场上流通。其原因一方面是每种药品用量需经过转换,要由医生指导使用;另一方面是如果进入药店销售,由于药店从业人员无法像辨别中药饮片一样鉴定其真伪,假药可能会很快出现,造成市场混乱。

  外国中医太少以医带药势在必行目前,中医在国外越来越受欢迎,比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中医诊所非常多,但国外诊所主要开展针灸、推拿等中医传统疗法,中药汤剂应用较少。

  真正开中药的不够多,影响了中医药的进一步推广。

  中医开药不多,与外国对中医的认识有很大关系。外国人信服针灸,但对中医尚未完全接受,所以多未纳入医疗保险的范围,看中医只能自费。

  专家说,要把中药产业做大,抢占外国市场,以医带药必不可少。这里有很多工作需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