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有、民创、民享,修身、和家、爱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3 22:07:19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有感
张建平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纲领性论述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同时也面临着前进路上的巨大挑战,如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分配不公、就业压力、国际施压,等等。要应对这些挑战,就必须凝聚全国人民的共识,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信念,并践行之,才能在复兴我中华的前进道路上克服重重险关,再创伟业新篇。
然而改革开放三十年,国人的利益诉求已倾多元,价值观念亦林林总总,有人甚至对改革开放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更有人主张在中国实行西化政治制度,奉西方的个人主义价值观为最高准则。值此国人迷惘徘徊之际,党中央适时提出科学发展观理论革弊布新,同时要求全党全国人民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中国民主促进会的一分子,我在组织学习这一理论的过程中,深受启迪鼓舞。反复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我认为其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其一,先进的引领性与广泛的认可性统一
将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价值作为核心体系之首,充分体现了这一理论的先进性特点,因为马克思主义至今仍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思想体系,并经过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检验,其真理性的思想价值是客观存在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利益和要求,经过三十年的不懈奋斗,已部分变成了现实,全国各族人民在这一理想的渐次实现中,具有切身体认,因而对这一社会理想之价值有广泛的认可度。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维护国家团结统一、鼓舞各族人民奋发进取的精神支撑。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是推动时代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在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中不断创造新的辉煌的力量源泉。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这三方面的价值追求理应得到全民的广泛认可。
其二,历史的继承性与时代的创新性统一
核心体系对每一价值要件之论述,并非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每一部分都有其深刻的历史发展内涵。同时这一体系又具有时代的鲜明特点,是党中央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高屋建瓴地提出来的,因而具有新时代的创新性。这一创新性具体说来就在于这一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最新探索成果,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价值学说对传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最新概括。
其三,理论的严密性与实践的可行性统一
这一理论的严密性首先体现在高度的概括性。对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社会理想、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荣辱观等价值取向作了高度概括。其次,体现在内在的逻辑性。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灵魂方向,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基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动力资源,荣辱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秩序保证。四者缺一不可,犹如汽车前行的四轮。
同时这一理论又具有实践的可行性,其可行性首先在于这一理论来自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新的实践成果,同时又顺应了当下实践呼唤理论创新的迫切需求。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把握其论叙特点有助于我们正确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我们坚定地走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语义选择困境
在学习研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有一个难点问题急待破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确立了,核心价值观如何表述?代表性主张有:“和谐、公正、仁爱、共享”说,“民主、平等、集体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说,“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说,等等。让人莫衷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语义表述不统一,对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显然只能起消极作用。因为价值观的语义表述较价值体系的表诉应更简洁,更通俗,更易被群众理解接受,如果说前者是严密的理论形态,那么后者则是鲜明的语录形态,语录形态更易宣传,更易被大众接受,并内化为实践行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语义选择应符合这样几个标准:一是能体现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和内在逻辑;二是要符合大众化的接受心理,做到语短意深,最好是两字语;三是要有继承更要有创新,最好不照搬已有的提法,而是在前人或已有的基础上改创新语。
根据这样的标准,考察古今中外的类似语录,对之进行归纳梳理,并进行适当创新,得出“民有、民创、民享”和“修身、和家、爱国”两组六语,也许能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担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语录体用语。在此不揣固陋,略加阐释,望能抛砖引玉。
在诸多关涉价值尺度的语录中,我发现“民”是一个最核心的概念,“民主”、“民本”、“民生”、“民权”、“民族”、“民心”、“民国”、“人民共和国”、“为人民服务”、“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等等。中外古今,无论是先贤还是领袖,无不关注“民”这一具有主体资格的概念,并据此提出自己的治国理念和主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无论是指导思想、共同理想,还是精神力量、荣辱主张,无不以人民的利益诉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民”的概念理所当然处于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地位,不可或缺。同时“民”较“人”更强调社会属性特点,“人”是一个泛类属概念,强调其与其他动物的不同,而“民”是一个社会群体概念,如“市民”、“国民”、“公民”,强调其所从属的团体、居地或国属。因此“民”较“人”更具有意识形态意味。
找到了“民”这一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那么主体的最根本的价值愿望追求可由那几个词义来担当呢?经过反复推敲选择,我认为“有”、“创”、“享”三词可担当之。
“民有”就是指人民占有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的权利,这是社会主义制度赋予人民的神圣不可剥夺的权利,是人民群众最需要维护和完善的核心价值所在,是追求其他一切价值的基础和保证。“有”与“无”相对,社会主义革命因“无”而产生,走向“有”而成功,如果再失去“有”,则天下重归于乱,必无太平之日。因此,“民有”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较“民本”、“民主”的提法更根本,更直截了当。无“民有”,则“民本”、“民主”等提法皆失去了根基,成为空谈。
“民创”就是指人民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权利。“创”就是创造,创新。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辉煌成就,就是这种权利大解放、大发展的结果。而我们今天要战胜面临的各种挑战,成功实现社会发展的转型,也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的创造精神、创新精神。引导好人民的创造创新权利,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才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有希望,从这个意义上看,“民创”的价值观怎么评价也不为过。
“民享”就是人民享有所创造的一切财富的权利。实现这一权利价值是解决我们当前两极分化、分配不公等突出社会矛盾的根本出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正是实现这一权利价值的具体指针。
从以上阐释不难看出,“民有、民创、民享”涵盖了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制度价值、动力价值、目标价值,基本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指导性理论纲领的内在本质要求。同时三者又具有内在逻辑关联,“民有”是基础,是前提,“民创”是发展,是过程,“民享”是结果,是归依。
同时,从以上阐释中也不难看出,三者偏重于强调权利价值,而缺失义务价值的提倡,未能明确体现核心价值体系中有关爱国主义和荣辱观的要求,因此用“修身、和家、爱国”三语加以强调,取得权利价值和义务价值的平衡。从语录体用语看,也增加了对称美的效果,体现了汉语表述的特点。
“修身、和家、爱国”是借鉴了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说法。“修身”就是指一个人应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家”的“家”,这儿除了指“家庭”,还包括“家乡”、“单位”、“集体”、“组织”等含义,古人家国一体,所谓“国家”一语,至今犹然。“和家”的“和”这儿应指和美、协和,“和家”就是强调个人要对家庭、集体尽义务。“爱国”则是在“修身”“和家”之上的更高道德要求,三者由小及大,也存在较强的内在逻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