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大战的乡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7:25:03
念十年级的明儿,有死党早在一周前就排了半天的队,为他买到“星际大战前传首部曲”全美首映日的票。当天他们又排了两三小时队才得进场。看罢回来家中电话不停,全是同学来问他观后感的。
我既没有这份狂热与体力赶热闹,只好听儿子的第一手报导了。其实影评已读过几篇,心中大致有谱。出乎意料的倒是儿子的观感,竟然并不似他的少年侪辈那般如痴如狂。他认为大量使用电脑合成的视觉效果非常精采,然而故事平淡、人物呆板,对话尤其乏味。他前些时才“补课”看了卢卡斯的成名作《美国风情画》(AmericanGraffiti,1973),新旧作品对比下的结论是:“卢卡斯在《美国风情画》里显示的原创力到此已经不见了。他只是在重复星际大战三部曲中的他自己而已。”
儿子的评论或许失之于过苛了━━孩子的求全往往不留余地。卢卡斯是锁定以十二岁的小孩为对象拍出这套娱乐片的。这一代孩子早被高科技的“声色之娱”宠坏了,若还懂得对内容挑眼的话,光凭翻新视听效果花样而想取悦他们可是愈来愈难了。倒是早年看着星际大战三部曲长大的一代人,感情上可能还会有一份时光倒流的乡愁,对二十年后卷土重来的银河世界如逢故人呢。
算算从一九七七《星际大战》面世,一九八○《帝国反扑》、一九八三《武士归来》,“三部曲”至今已跨越了漫长的三个“十年代”。当年的孩子与卢克及他的伙伴们一起成长,成年人则同汉梭罗船长偕老━━看他变成允文允武的印地安纳琼斯、“空军一号”里智勇双全的美国总统……至于“余生也晚”的小朋友亦无遗憾:虽然明儿出生时“三部曲”已经全都演过了,他五岁半的弟弟也只赶上“增补版”录影带上市;两个没能亲眼目睹大银幕影像的小新人类,却能藉着不断的重播和影带、书籍、玩具而对众“星”如数家珍,与做父母的我们竟然一点代沟都没有。
其实这个“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很远很远的银河”,是个兼具东方武侠与西方科幻的童话世界。只是论武侠不及金庸笔下武林的繁富奇诡,论科幻又不及科幻文学大师艾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1992)《基地》(Foundation)系列的大气魄与历史感。可是这套童话故事原型(王子公主、寻父求道、探险复仇、师恩友情……)巧妙运用高科技呈现影像,配上生活化、现代感的趣味喜感,和卢卡斯的绝活━━过瘾的速度(还记得《美国风情画》里的飙车吗?)不但吸引孩子,也唤出成年人心底对童话世界朦胧遥远的乡愁。
卢卡斯出生在加州的摩德斯托,一个距旧金山仅数十哩、有不少农业人口的小城。(少年卢克求道之前不正是个小农夫吗?)现在住旧金山北边的马林郡,难得在媒体露脸,连首映日也不例外。据说是个爱穿格子衬衫、平易近人、每天接送小孩上学的单亲爸爸。记得他曾提到过,星际大战的故事灵感得自黑泽明的《隐寨三恶人》(一九五八,台译《战国英豪》,港译《武士勤王记》);并不讳言自己是个黑泽迷。(想想看那位五短身材的武士祖师爷Yoda,是不是若有所本?)把卢克天行者的世界搬上银幕,想来也是他童年乡愁的终极体现吧。
然而浪漫的童话也有它企业帝国的另一面:卢卡斯其实是个最有商业头脑的独立制片导演,正是他创下了以影片周边专利“生养”下一部电影的成功模式。这种“矛盾统一”也反映在他作品思维中:他的电影从形式到内容都离不开高科技,却又极力贬抑高科技而大弄玄虚,武士们都以直觉抽象的“气”(Force)取胜……
我答应小儿子:等过几天不须排长队了,就会带他去看。这是我非做不可的一件事━━若是有一天《星际大战前传》成了他这一代人的乡愁,我这个做母亲的怎能在他这段记忆中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