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提出大胆观点"让村庄成为历史" 引发争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20:02:16
编者的话
读到张元林博士的文章,我们对他的“大胆假设”产生了兴趣。为了能先听听国内其他专家的意见,我们将张博士的文章分送刘奇、赵树凯、胡必亮先生,请三位专家审读,并作出评论。几位专家的意见并不一致,编辑部也没有倾向性,只是要创造一种讨论问题的风气。“让村庄成为历史”,兹事体大——不仅涉及到城镇化的空间格局,而且要颠覆中国的历史地理。作为学术观点,编辑部愿就此展开讨论,欢迎对城镇化问题有兴趣的读者踊跃参加。最后,编辑部要感谢远在纽约的戈松雪先生。《中国发展观察》创刊不满三年,目前已受到国内外读者的广泛关注,我们只能以更高的责任心做好每一天的工作,以副众望。
作者阐述
张元林 美国肯恩大学(Kean University)终身教授、博士
我的文章的宗旨是把中国的城市化与消除城乡差别、解决农村问题这两大主题结合起来,寻找一条同时解决这两大问题的途径。我相信本文提出的中国城市化之路的设想是切实可行的。它在成本投入较低、对社会震荡较小的前提下,提出了同时解决中国城市化问题和农村问题的有效途径。如这一设想能成为现实的话,相信将会对中国未来走向强盛带来深远的影响。

资料图片
中国的城市化不仅是个大课题,更是事关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大战略。我认为必须以中华五千年璀璨文明积淀而成的大智慧,站在大战略的高度思考这一问题。中国在21世纪的发展之路,对中国人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但这种机遇往往是千载难逢的。因此务必善用机缘,因势利导,方能化机遇为现实。
我文章中提出的思路,正是试图从大战略的角度,对中国的城市化之路进行探讨。当这一中国城市化之路成为现实时,将可达成如下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它将为国家节约1.4亿亩耕地(其中净增7000万亩);
2.由于中国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简化和对三农投入的逐渐减少,仅此两项即能为国家节约数万亿元的投资(具体数字目前无从估计,但相信数万亿元人民币应该是个保守的数字);
3.它将为中国创造一个六亿城镇人口的内需市场,而这一市场对中国未来的经济、特别是第三产业的贡献将是不可估量的;
4.当这一伟大工程实施后,将为在中国的土地上创造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协调的家园提供良好条件;
5.工程的实施将对提高中国人口的教育质量和国民素质产生深远的影响;
6.工程的实施将为在中国的土地上彻底消除城乡差别创造决定性条件;
7.它将使中国真正实现从乡村大国向城市大国的转变,从根本上为中国真正实现强国梦奠定决定性基础。
当然,这么大的世纪工程要用一篇文章来阐述所有细节,是不现实的。但我相信我的文章就大的思路,已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良性的中国城镇化之路。
中国城镇化道路的大胆设想
让村庄成为历史——中国城镇化之路的最佳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水平进展迅猛。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中国人口的城市化率由改革开放初期的18%增加到现在的43%左右。这一城乡人口结构的变化,为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资料图片
但就城市化进程而言,中国的城镇化目前刚进入加速期。随着经济快速走向现代化,中国人口的城市化水平也将与之同步。至本世纪中叶,当中国经济在人均GDP达到或超过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时,人口的城市化程度也将逐步进入城市化后期,估计将达到80%左右。这意味着在未来的半个世纪内,目前生活在中国农村的八亿多农村居民中,将有六亿左右的人口陆续离开他们世代繁衍生息的土地,走向城镇生活。可以预言,这一壮举将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伟大的社会变革。事实上,这一社会变革早已不是要不要它到来的问题,它早已成了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实实在在的一部分。因此,如何顺利地实施和完成这一社会变革,将无疑是中国人必须面对的世纪挑战。
当然,应对中国的快速城市化这一社会变革,存在着多种可供选择的途径。比如:(1)由市场机制自由调节,不失为可行之途。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将促使农村劳动力自然流向城镇。(2)由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协助农村发展工业型经济,从而使村庄城镇化。诚然,这两种方式最终都可能使中国走向城镇化,但其社会成本和经济成本都将会很高。那么,从社会效益、经济成本、资源利用等综合因素考量,以及考虑到中国人多地少这一国情现实,有没有更好的中国城镇化之路呢?这就是本文要探讨的主题。[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