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福”股票交易回忆录15(初算估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7:17:18

“同福”股票交易回忆录15(初算估值)

 

虽然被震荡出局,但是还好,当时毕竟才是一个大牛市的开始阶段,机会依然很多。

 

在持有600886湖北兴化的过程中我一直在寻找其他的投资对象,君安受益就是其中之一。

1996年的行情由深圳引发,3-4月发生了一次基金暴涨,一元左右的基金大多涨到1.5-2元,不过君安因为原本价格高,相对上涨得不多,那时我对君安证券的管理层很钦佩,自然对其管理的基金也加以研究了。

 

通过看财务报表,我了解到该基金至1995年底还持有大量的现金储备,而这在别的基金中几乎看不见,大多数资金都被套住了,这一点给我印象深刻,君安基金规模2亿,现金1亿,看着1996年初由深圳股市引发的牛市,这意味着什么呢?

 

稍加思考也会明白,这么小的基金规模,如此多的现金,在这种大涨的行情里简直如鱼得水啊,而其他基金的资产还大量套牢在房地产上呢,只能望“牛”兴叹了,当时,君安受益的价格涨到2.8元左右进入强势盘整,净值1元左右,我思考再三认为:在深圳的股票普遍恢复性上涨中,它的收益定是不凡,虽然2-3年之后可能清盘,经过2-3年股市发展,净值也不致低于2.8元,既然没有后顾之忧,那就大胆买入吧。

 

1996年5月31日6月3、4日,我共计买入4006君安受益7500股,价格平均2.83元,4006君安受益开始上涨后,我于7月8、15日又筹集了一点资金买入1300股,价格平均3.5元,果然,不久之后,君安受益公布1996年中期业绩,每单位净值增长0.5元,独到的观察与思考给我带来了一次有把握的好机会。

在公布中期报告前后,我于1996年8月2、5日分两次全部卖出君安受益9800股,价格平均4.15元。两个月获利41%。

 

我无意中利用了一次证券之父的“安全边际”原则思想,只是那时我还没深入接触他们的闪光思想,所计算的依据也有不妥之处,但受制于当时的客观环境与人的主观认识,出现不合理计算也是在所难免的。

 

小小辛巴于2010年8月9日夜,整理师友“同福”回忆录于鹭岛百家村

 


  • 小小辛巴有感:

    计算估值是价值投资者与技术投资者的分野。技术分析者虽然也看看估值,但是,只要技术走势向好,估值高低并不是很在意;价值投资者则主要依据估值高低而进行决策,虽然也很主观,但相对有一点独立意识,不会轻易人云亦云。一个市场交易者走向成熟,大多是从合理计算估值开始的。

    估值有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虽然计算方式有差异,但通常认为绝对估值计算的是未来现金流,而相对估值计算的是同类企业的相对价格高低,或者说历史价格的相对价格高低。

    市场越成熟,就越从绝对估值来考虑、定价,很冷静、很理智。

    市场越不成熟,价格就离绝对估值越远,很难以绝对估值的低位安全区买到,大多时候只能以相对估值较低来考虑。

    我们的这个市场,对很多股票的估值已经跟成熟市场接轨,而一些新生事物,或者说某些局部依然很不成熟,但这也是市场的魅力所在,如果人人都是理智、冷静地思考计算,这个市场也就死水一潭。

    作为想在市场中长期生存的交易者,要多从绝对估值考虑,少从相对估值考虑。或者说自己多计算绝对估值,而不去在意别人的相对估值。

    估值是一个主观的计算,相对估值则更加主观,比如说当时同福计算君安受益时,是用市盈率法来计算的,主要是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之下,市场上可炒的股票不多,很多机构甚至是把基金当作股票在炒,也计算市盈率,考虑盘子大小。所以当时的基金大多高于净值在交易,不像现在,大多要相对于净值折现。

    同福当时对君安受益的估值计算在现在来看是有问题的,但在当时却是对估值的冷静、理智计算。


     
    我们在回顾历史时,一切都是那么清楚、明了,可当我们被历史大潮裹胁前进时,能够比相同时空的人多看远那么几分,那就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