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亮:变抗战精神为振兴中华的物化力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2:17:58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 郑晓亮:变抗战精神为振兴中华的物化力量 2010年08月16日13:32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郑晓亮:变抗战精神为振兴中华的物化力量--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员郑晓亮

  郑晓亮:把党史化为创先争优活动的新动力和契机
  李忠杰:89年来中国共产党干了三件大事
  石仲泉:毛泽东“四大创造”可让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

  抗日战争胜利已经65周年,在此期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巨大成功,中国正在走向世界强国。65年来,抗战精神始终是激励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的重要精神动力之一,教育和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抗战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现在和未来,抗战精神都是中国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精神支柱。

  纪念抗战胜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警示人们不忘历史,珍惜当代,发展未来。当今世界并不太平。旧的纳粹势力虽然被世界人民吐弃,但新的纳粹势力仍然存在;恐怖事件和地区战争时有发生,国家利益和利益集团矛盾日趋激烈,世界军事威胁不断出现;否定侵略历史的声音不断出现,世界正义事业不断受到挑战;国内也存在否定历史、歪曲历史、染指历史等现象,给人们思想造成混乱特别是青少年思想造成了损害,等等。所有这些,都迫切需要澄清和纠正,弘扬正义主旋律。在抗战胜利65周年之际,变抗战精神为振兴中华的物化力量是对抗日战争胜利的最好纪念。

  一、抗战精神和振兴中华

  不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意义,就不懂得抗战精神的精神实质。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发动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中国军民伤亡总数在3500万以上,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美圆,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圆。苏联、美国、英国等盟国给中国抗战以人力、物力的援助,世界许多国家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以各种方式支援中国。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创举。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包括国民党爱国将士在内的全中国各族人民共同抵抗侵略,充分展示了民族的空前大团结,组成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抗战精神蕴涵及其丰富。要素包括责任、信念、胆识、特征等。责任体现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信念体现在:伸张正义、反对侵略;胆识体现在: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特征体现在:万众一心、团结共济,英勇顽强、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等。抗战精神的实质:伸张正义,同仇敌忾,不怕牺牲,顽强拼搏。

  外敌入侵,反映中华民族落后、软弱,迫切要求中国强大起来,只有强大,才能威慑侵略者的野心,使其不敢轻举妄动,即使挑衅,也必然遭到强有力的惩罚,足以制止战争。因此,振兴中华是立国之本、强国之路。但振兴中华不只是口号、愿望、理想,更重要的是必须实现。没有振兴中华,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抗战精神在抗日战争时期起到的巨大的精神推动力作用,是中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在当今和平时期,抗战精神具有新的时代意义。当今中国虽然在近代历史发展以来空前强大,但仍然面临诸多风险与挑战:世界旧格局虽然被打破,但新格局还没有最后形成,一边和多边世界的较量仍在继续;我国领土领海领空仍存在被侵略被占领的威胁,有的国家对我国提出主权要求甚至直接占领我国领土领海,并采取军事手段进行威胁;个别强国千方百计阻碍我国走向强大,采取各种阴谋手段挑拨中国与邻国的友好关系甚至赤裸裸地干涉;国内改革开放出现新矛盾新问题新情况,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问题、两极分化问题、反腐败斗争问题、劳资关系、下岗职工安排问题等等,已经成为社会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这些问题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提出的重大挑战和考验。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从来不回避任何矛盾和问题,总结历史经验,弘扬优良传统、积极解放思想,努力开拓创新,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成熟的显著特征和时代品格。振兴中华正在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理念和发展目标,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中国走向世界强国。继承抗战精神是推动振兴中华的重要精神动力来源,推动振兴中华需要继承抗战精神;新形势下,继承抗战精神对于坚定信念、不畏强敌、凝聚力量、战胜风险、夺取胜利、振兴中华意义重大。因此,我们纪念抗战胜利,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牢记历史、教育后人、强国富民、走向复兴。

  一个人如果没有精神支柱,他的人生毫无意义;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精神支柱,这个民族的发展就不会长久;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精神支柱,这个国家就要灭亡。精神支柱只代表了胜利的必要条件,还不是决定性因素。决定性因素是必须把精神力量转化为实现目标的物化力量。这种物化力量就是由取得精神力量的人通过实践活动实现最后胜利所产生和运行的能量和动力。当今我们把抗战精神与振兴中华密切联系,就是要把抗战精神化为振兴中华的物化力量,目的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新中国的历史就是一个需要和实现把抗战精神转化为推动中华民族振兴的物化力量的实践过程。这种需要仍然是当今中国发展的重要体现和纪念抗战胜利的必然选择。

  二、把抗战精神化为推动振兴中华的物质力量

  当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临着不断变化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挑战与考验。中国国情永远是中国发展的基本依据。如何把抗战精神化为推动振兴中华的物质力量,这是我们纪念抗战胜利的最好方式和重要目的。美国等国家最近在中国周边以种种借口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其根本目的是在威慑中国保卫领土主权的正义行动,挑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挑起战争事端,迫使中国国力由于战争被迫倒退,最终保持美国世界领先的地位。这就是美国少数敌视中国的决策者的阴谋意图。因此,他们不择破坏中国发展环境,惟恐天下不乱。对此,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早已经有所警惕,对于敌视中国的势力和思潮,我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决不会让其阴谋得逞。

  中国人民体会最深的教训就是“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道理。因此,发展始终是中国的第一要务,而且发展赋予科学的武装,这种武装正在转向人民群众的物化力量。例如,最近中国共产党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命题,正在推动中国发展朝向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历史潮流。而抗战精神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阶段性成果。因此,抗战精神转化振兴中华的物化力量是有着及其现实的客观和实现条件。关键是如何把握。

  第一,发扬抗战精神,首先应当认清纪念历史和发扬抗战精神不是增加民族仇视,而是汲取历史教训,警惕历史重演,增进各国人民之间友谊,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共同创和平世界。明确抗战精神是振兴中华的重要精神支柱,不仅仅是为了纪念而临时强调的口号。抗战精神的内涵对当前推动振兴中华具有重要作用。作为每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实现祖国走向强大尽心尽力,这是作为人类社会个体存在方位的基本要求和准则,任何国家的公民都有这个责任和义务。指出纪念只是弘扬抗战精神的阶段性标志,抗战精神需要贯彻到振兴中华进程始终。

  在振兴中华的历史进程中,正义和邪恶斗争始终没有停止,利益的冲突、武力的威胁,等等,时刻都在发生着,有时还十分激烈,甚至演变为战争,迫使人民思考其正义性、差异性、是非与否,当出现在自身头上如何面对等系列问题。无论如何,在侵略与被侵略面前,伸张正义,反对侵略,都是正义与邪恶较量的必然选择。抗战时期和当今世界都存在这个问题。当前我国领土仍然存在被别国占领和威胁占领的状态,我们如何面对,这就是现实。

  第二,发扬抗战精神,必须把抗战精神实质理解透,把其内涵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成为当前和今后振兴中华历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和推动力。抗战精神说到底是民族精神。改革开放需要民族精神,没有民族精神,改革开放就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就没有今天的巨大成就。中国人民连死都不怕还怕风险吗?改革开放确实存在较大风险:利益分配产生矛盾和社会不稳定,教育改革产生上学难上不起学,医疗改革产生看病难甚至看不起病,企业改革产生国有资产流失和大批职工下岗,包括腐败问题等等。这些风险,我们都在应对都在解决,而且是越来越向好的方向扭转,抗战精神同样适用当今抗风险环境。抗战精神在今日环境中同样大有作为。

  只要坚定信念,团结一致,任何风险都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群众支持下逐渐得到解决。两极分化问题、分配不公问题,反腐败问题,民生问题,都在积极解决之中。这些问题的逐渐解决,中国将夺取改革开放的决定性胜利;与此同时,祖国统一问题必将在两岸人民共同努力奋斗之下得到解决。上述问题的解决需要抗战精神,上述问题的解决之日,必将是中华振兴之时。

  第三,发扬抗战精神,把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告诉人民,像抗战时期一样,集全国人民的智慧,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没有迈不过去的坎。中国的事有中国人民自己解决。中华振兴需要全国人民的参加和奋斗。在民族复兴之路上,中国人民已经经过近百年的英勇奋斗、流血牺牲,闯过无数暴风骤雨、惊涛骇浪,战胜无数曲折困难;改革开放以来,又经历了多次大洪水、大地震、大台风、大火灾,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都没有吓倒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这种力量来自多方面,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抗战精神的光荣继承,而且是中国共产党多年坚持的教育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的必然结果。这是中国共产党战胜风险,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个重要经验和实践规律。

  一种理论、一种理念、一种意识、一种思想,一旦被人民群众所接受,必然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不承认这个真理,就不会懂得抗战精神的实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就是人民掌握马克思主义,可以化为无穷的力量。

  第四,发扬抗战精神,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应当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根据本部门本单位本地区的实际,把人人有责、伸张正义、不怕牺牲、团结共济、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等抗战精神的优良传统应用于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应用于改革与发展,应用于强国富民,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应用于抗自然灾害,抗腐败之风,抗外敌威胁,就一定能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牢牢掌握媒体舆论阵地,把抗战精神坚持不懈深入宣传下去,让抗战精神家喻户晓,让世世代代发扬下去,成为中华民族振兴不衰的民族精神脊梁,成为人类正义事业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发中华儿女不断奋斗不断取得胜利的决心和勇气,赋予干部群众巨大精神力量,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每个中国人的一份力量。(作者单位: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员)
(责任编辑:陈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