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学习:爱,不是你以为的那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3:31:47

[转载]爱,不是你以为的那样(一)

(2010-08-03 21:28:51)转载原文 标签:

转载

感谢孙霖,摘录了这样好的文章,像一面镜子照见了内在的自我原文地址:爱,不是你以为的那样(一)作者:awakeningsun

在香港的街头暴走,只为吹吹海风,看看街景,顺便出出汗锻炼身体。没想到在湾仔一头撞进一年一度的香港书展,买了N多的好书。感谢上天的安排。

 

《爱,不是你以为的那样》就是其中一本。是台湾畅销心灵作家何权峰的又一力作。2007年由高宝国际出版。书中有些很多闪烁着智慧的话语,在此做个摘录,希望此书早日在大陆出版:

 


 

 

第一篇:你不是爱错了,而是弄错了——釐清爱的三大谜思

 

迷思一:相对不等于敌对,相异反而相配。

  • 红花配绿叶,是对立也是一种平衡。
  • 相爱是基于对立的吸引,相处却必须溶解对立。

 

迷思二:不同不等于不好,不合反而更适合。

  • 爱的吸引来自于那个“相异性” ,所以夫妻不同和不合非常正常,也是“理所当然”的,反倒是要求对方相同,期待伴侣彼此就像豆荚里的两颗豆子,那才是整个婚姻问题的根源。
  • 与相同的人在一起,反而更麻烦。(会使两人的缺点会叠加放大,且没机会以不同的观点看待问题)
  • 感情问题是我们探索和成长的机会,而非分手的理由。
  • 爱上一个人最大的收获是,能藉由对方对我们的挑战,让我们看到自己的问题。爱打开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从另一个人的眼睛看世界。如果我们把这项挑战当成威胁,而不是难得的成长机会,那就错失了良机。

 

迷思三:否认不等于不存在,阴影反而显露真相

  • 当人来到世上,以全盘接受的态度面对人事物,并没有什么对错好坏之分,然后随着成长,我们学到“二元性”。我们的自我就被分成两部分:被接受的自我和被拒绝的自我。
  • 当你接受“我是积极热情”这样的身份认同,相对也就拒绝了“我是被动懒惰”的自我。有认同,就会产生不认同。在大部分的情形下,每一种身份认同也暗示一种价值判断,那被否定的也就成了不好、不对的事。
  • 我们同时存在以上两者,而那些被我们排斥的部分又到哪儿去了?那些真相并没有消失,它们就形成了所谓的“阴影”。
  • 那要如何辨识阴影?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找出别人身上令我们憎恶的特质,仔细审视。你憎恶谁或很不喜欢哪种人?你最讨厌他们的哪一部分?这些都是你的阴影。
  • 当我们身边的人具有我们阴影的一部分,我们很容易就会觉得被激怒或觉得厌恶。
  • 心理学家称这种无意识的机制为“投射”(Projection)。我们把自己的某种特质。投射到其他人身上,而完全否认自己拥有这些特质。经过投射后,当我们看到被投射的对象表现出这些特质,就会很排斥。
  • 投射可以让我们把各式各样的问题看作是“外在”,只因我们不愿接受它们是“在我里面”。
  • 任何你内在不欢迎的,你就会批判。当你看到它在你或别人身上,你就会谴责。
  • 那些我们批评的利害的人,通常就是表现出我们心中受到压抑的影子特质的人。你越讨厌,就表示阴影越严重。
  • 我们生气,其实跟他人无关。气的是照出我内在的一面镜子。
  • 所以阴影并不是不好,我们隐藏和排斥它们,是因为当我们对自己有个理想蓝图,于是那些不符合我们理想的就被排斥。但其实我们两者都包含,只是把自我分成两个部分。这两者都是我。


爱,不是你以为的那样(二)
(2010-08-03 21:38:52) 转载 标签:

杂谈

    继续转载孙霖的文章

 

第二篇:凡是你所排斥的,就是你需要学习的——不可不知的两性五大法则

 

法则一:从外在看内在,从别人看自己。透过别人,你才能认识真正的自己。

 

  • 你从别人身上看到的其实是自己。
  •  
  • 我们对别人的意见,主要是取决于他们使我们看清自己什么,而不是我们如何看他们。
  •  
  • 你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是一面镜子,透过它们,你才能认识真正的自己。
  •  
  • 你在发觉对方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你也等于是发掘你自己。去了解他的感觉、想法,你也更了解自己,你们相互成为对方的镜子。
  •  
  • 如果你觉得伴侣对你失去热情,可能是因为你也对他失去热情;就像一位婚姻专家说的:“如果我们的婚姻变得乏味,可能是因为我觉得乏味,或更糟的是我这个人很乏味。”
  •  
  • 事实上,那些令你厌恶的人是在帮助你,他帮助你了解自己,让你发觉你的阴暗面。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我们跟一个人越亲密,就越容易产生厌恶,因为他让你看到自己的真面目。
  •  
  • 别人最惹你讨厌的地方,通常也是你最受不了自己的地方。

 

法则二: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认为别人是什么样。你不能容忍他人的部分,就是不能容忍自己的部分。

 

  • 一个品德不好的人,就会怀疑别人的品德;一个对别人不忠诚的人,也会怀疑别人对他的忠诚;一个不正直的、不正经的人,就会把别人的任何举动都“想歪”,因为他就是那样的人。一个对别的女人有非份之想的人,自然而然地,也会猜疑自己的女人。老遇到讨厌的事的,往往是令人讨厌的人。喜欢挑人毛病的人,其实自己才是最有毛病;喜欢说三道四的人,其实自己才是最不三不四。
  •  
  • 如果你很爱发脾气,你就会认为别人常惹你生气,每一件事都可能变成你愤怒的理由。并不是说每一样东西都是错的,而是你会投射,你会把隐藏在自己内在的东西投射到别人身上。你会谴责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因为你有太多的怒气,所以即使是一点小事也能引燃怒火。
  • 同样,别人对你说什么,也反映了他们是谁及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批评你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不满,甚至他们自己就是他们所批评的“那种人”。
  • 当你内心走向良善时,你将停止批评别人和对别人的批评产生反弹。

如果你对一颗长满苹果的树木丢石头,掉下来的就只会是苹果,不管谁丢都一样。一个真正良善的人,不管你对他怎么样,他显现出来的就只会是平和、良善,因为他就是那样的人。

 

法则三:你内在是什么,就会被什么样的人吸引。你对外排斥什么,对内就排斥什么。

 

  • 一般而言,那些我们相处愉快的人,正是反映了我们喜欢且接受的内在自我面向;而那些我们不喜欢的人,也反映我们不愉快且不接受内在的自我。
  •  
  • 教双方和谐相处,不如教他们让自己内心和谐,那样双方自然会和谐;教他们如何增进彼此感情,还不如教他们增进自我成长,那样彼此关系自然会成长。
  •  
  • 当有人问我要如何改善关系,我总会告诉他们:“首先你要深入内在,除非你内在的问题先解决,否则你不但无法改善,而且会制造更多问题。”
  •  
  • 一个有控制欲的人,除非内在的空虚得到填补,否则就不可能放下别人,也难以解放自己;一个满怀怨恨的人,除非内在愤懑的情绪得到抒解,否则就不可能停止怨怼(不认识这个字去查字典,呵呵);一个爱嫉妒的人,除非内在能找到自信,不再跟人比较,否则就不可能停止嫉妒。
  •  
  • 每个人外在的言行举止都是内在思想的呈现。你如果无法信任自己,就很难信任别人;你如果无法尊重自己,就很难尊重别人;你如果无法肯定自己,就很难肯定别人;你如果不能照亮自己,就不可能照亮别人。
  •  
  • 当伴侣们没有了爱而彼此伤害,我不会告诉他们要如何努力爱对方,而是要求他们先学会爱自己,因为伤害对方其实就是伤害到自己。
  •  
  • 你与每个人的关系,都反应出你与自己的关系。如果你不断与自己的内在冲突,那么你也会不断地与别人冲突;如果你自己内在的情感挣扎,那么你也会与别人在情感上发生挣扎。我们在感情中所遭遇的问题,就是我们内在的问题。
  •  
  • 我们吸引的关系,都反映出我们拥有的特质,以及呈现我们的内在自我。所以,关系出问题的人,不仅要检讨你跟别人的关系,也要反省你跟自己的关系。以下是一些你可以自我检视的问题:
  •  
  • “当我观察你所反映的我,我感到_____。”(诸如愤怒、恐惧、失控、困惑之类的感受。)
  •  
  • “你反映了我的哪个自我?”
  •  
  • “外在”困扰我们的问题,正是我们“内在”无法整合的部分。如果你想改善外在的一切,就必须从改变内在开始。

 

法则四:你约束别人,自己也会被约束。你越恨就越束缚,你越爱就越自由。

 

  • 当你掌控别人时,你同时也被掌控;如果你绑住别人,别人也会绑住你。你想想看,当你控制别人,不准他们做这做那,那如果他们不照你说的话去做呢?你会怎么样?你就会不高兴,对吗?你的喜怒哀乐是由别人来决定,你认为他们是被你掌控的吗?不,其实你才是被掌控的。
  •  
  • 以眼还眼,结果是大家都瞎了
  •  
  • 如果你不断在记忆中反刍旧伤痛,你就是给了最初导致伤痛的人、事一再伤害你的力量。那就是我为什么说,当你怨恨别人时,表示某种程度上,你也怨恨自己。
  •  
  • 要怎样彻底消灭敌人?把敌人变成你的朋友!
  •  
  • 你会发现,那些最难得到原谅的人,正是你最需要原谅的人;最难放手的人,正是你最需要放手的人。

 

法则五:如果你很排斥,它就是你必须学习的课题。如果你很欣赏,它就可以蜕变成爱。

 

  • 我们主要的人际关系,不断地反映该学习的课题是什么。
  •  
  • 无论是你的老板、同事、部署、朋友、情人、配偶或小孩皆然,这些人所拥有的你所不喜欢的个性、想法和行为,往往都是你需要学习的部分。他们会显露你的阴影,会一再地重复你所厌恶的言行来让你学习。
  •  
  • 当有人指出你的错误,你很气那个人,但这是他的错吗?不,他只是帮你把“发霉的阴影”拿出来晒晒太阳。
  •  
  • 你不会因为别人说你想偷窃海洋馆里的一只鲸鲨而冒火,因为那是你连想都不会想做的事。但是,如果你太太说你旅游出差是想借机去“偷腥”,你可能就会辩驳,甚至发火。为什么?因为这种事有可能发生,或曾经甚至已经发生了。没错,一般而言,越接近事实的指控,你越有可能起而辩护和发火。
  •  
  • 所以,以后当别人指责你的时候,不要再像以前一样,立刻去攻击或反击,你要开始反问自己,因为他们说的很可能是真的。如果不是真的,你又何必那么“当真”,对吗?
  •  
  • 人们常说天赐良缘,什么是良缘?你身边最亲近的人,都是与你“姻缘”最深的人,他们之所以会安排在你身边,都是“有原因”的。因此,不要说不喜欢就排斥或试图逃避他们,因为他们都是“天赐的良缘”,你应该好好利用这个机缘来蜕变自己。

     

      去爱一个喜欢你的人,没什么了不起。

      去爱一个爱你的人,你什么分数也得不到。

      去爱一个你不喜欢的人,你一定会在生命中学到一些东西。

      去爱一个无缘无故责备你的人,你就学到了生命的艺术。

                                     ——印度大师古儒吉

  •  
  • 爱是什么?爱就是欣赏你不喜欢和不爱的。如果在你生活周遭有太多你讨厌或不爱的人事物,那是因为你一直在排斥,所以他们才会一再出现,你必须学会生活的艺术——将它们蜕变成爱。

 

第三篇:如果你觉得别人很难搞,那是因为你无法搞定自己——成就幸福美满关系的五大原则

 

原则一:不是去要求,而是向内求

 

  • 人生最大的问题就是:看不见自己本身的问题。虽然这种盲目现象很容易理解——正因为我们看不见,问题才会是问题。然而问题也出在这里,当问题发生时,我们总习惯把手指向别人,却忘了看向自己。
  •  
  • 他为什么这样对你说话,那是他的问题,为什么他用那种态度,那是他的事,谁知道他在想什么。但为什么你会那么在意?为什么你会觉得受伤?为什么你会那么生气?这问题出在你,那才是你要关心的。
  •  
  • 闭起眼睛,向自己内心探寻。把那个指责你的人忘掉,不要去想,不论别人做了什么都将它忘掉,只要深入你自己。你将发现在你内在的伤口。
  •  
  • 每当你觉得受到伤害,要记住,那是因为你有一个伤口。就因为你有一个,甚至很多个伤口,所以只要别人不经意地触碰,你就敏感地又叫又跳。
  •  
  • 你痛苦,不是因为别人的错误,他们或许做了某些事,但那是他们的事,除非你身上有伤口,否则不论他们撒盐、洒水,甚至随便地触碰,你都不会受任何影响。
  •  
  • 经营关系永远应该在自己的身上着力,要别人为你负责,等于是在“求人”,你成了奴隶,这样迟早会被牵着鼻子走。
  •  
  • 要想成为主人,一个人必须了解到:“不论什么事发生在我身上,我都必须无条件地完全负责。”在刚开始的时候你会觉得沮丧,因为你无法再在别人身上找答案,但是如果你能坚持下去,继续“向内求”,把指向别人的手转过来指向自己,把对别人的要求转成对自己的要求,很快的,你就能活出了自己。

 

原则二:不是去改变,而是去接受

 

  • 爱情的目的,就是让彼此学习成为“更理想”和“更完整”的人。然而问题也出在这里,当人进入了爱情,往往就迷糊了,他们不是让自己成为理想的人,而是努力让对方合于自己的理想;不是让自己成为更完整的人,而是期待对方填补自己的缺憾。
  •  
  • 你去观察一下人们的感情,是不是彼此都在挑对方的毛病,都在试图改变对方?当你爱一个女人,你就会立刻开始改善她,你就会认为她应该怎样。当然,她也会反过来改善你,要你做这个做那个,要你这样或那样:“说话要像这样”“举止要像那样”。然后当对方不是“这样或那样”,问题就来了。
  •  
  • 你没注意到吗?夫妻间炒来炒去都是为了同样的事、相同的问题、相同的冲突。太太有一个概念,认为先生应该这样,而先生则认为太太不应该那样,双方都在试着改变对方,使对方符合自己的“理想版本”,结果把原本美好的关系搞得很糟。
  •  
  • 到了最后,他们甚至都不再说话,要怎么说呢?因为一开口谈话表示争执又开始了,而那是老掉牙的问题,没有改变的余地,反正已经争论过无数回,每次的结局都是一样,他们已经对彼此失望透顶。
  •  
  • 如果你了解人性,你就会发现,想要改变一个人是很困难的事。你怎么能够改变别人?你听过有任何人改变过别人吗?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个人都是依照自己的想法而存在的,每个人都是为自己而活,你没有办法改变任何人。即使有人真的改变,那也是“他自己”想改变。没错,除非他自己想改变,否则没有人能改变的,你的努力只会使情况变得更糟。
  •  
  • 为什么你曾经爱上这个人,然后又一直尝试要改变他?这就是你所谓的“爱”吗?我必须告诉你,如果他必须变得更好,你才能够爱;或是他不改变,你就不爱,那不是爱,而是你为爱开出的条件。
  •  
  • 爱一个人,不能只爱半个,不能只爱你爱的部分,要爱就爱他的全部。爱他美的部分也爱他丑的部分,爱现在也爱过去,爱优点也爱缺点,因为那缺点也是他的一部分。要是你努力想改变对方,就表示你不是真正爱他,你爱的是你自己。
  •  
  • 要别人改变,先改变自己;要让事情变得更好,先让自己变得更好。
  •  
  • 终于放弃改变他人,就叫“成熟”;懂得改变自己,就叫“成长”。
  •  
  • 如果你真的懂得爱,你会让自己成为那个理想的人,而不是改变他人来符合你的理想。

 

原则三:不是变完美,而是变完整

 

  • 有个非常理性的男人和一个非常感性的女人在一起。对男的来说,如此可以发展他的情感面,变得更完整。而对女的来说,培养超然理性态度,让她更平衡。如果这两个人不整合自己的对立能量,而是企图改变彼此,则他们会失衡而且分裂。这男人会变得更理性,喜欢说理;而这女人则会变得更感性,更容易“情绪化”。在这种情形下,他们会越来越痛恨彼此。
  •  
  • 你寻找另一半是为了让自己更完整,而不是找一个完美无缺的人。
  •  
  • 你爱的是一个对象,而不是一个偶像。

 

原则四:不是去求人爱,而是去爱人

 

  • 大多数人都因“错误”的理由进入爱——为了终止寂寞,为了填满空虚,为了满足安全、性、爱、感情、财务……等等的需求。而所谓的爱,
  •  
  • 每个人都有需要,你需要这个,我需要那个。爱人们在彼此身上看到了一个需要满足的机会。于是两人开始交易,如果你给我你有的东西,我便给你我有的东西。人们把这种交易称为“爱”,而当对方无法给你对等价值的东西,你很难再交易,也就“不爱”了。
  •  
  • 如果你深入去看人们的恋爱关系,它们就像是商业关系。很多怨偶,常觉得心有不甘,都觉得自己牺牲太多;很多失恋或失婚的人,会苦苦纠缠,也是不甘心。因为我对你一再付出,你就是不应该辜负我,你就应该给我回报,这样的爱,跟“做生意”有什么不同?
  •  
  • 因为两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欲望,都为了满足自己而要求别人,这种关系怎么会有爱?
  •  
  • 只要你需要别人爱你,你就是欠缺爱的人,而如果你心中欠缺爱,你又如何给人爱呢?那就好像两个乞丐在互相乞讨它们没有的东西。
  •  
  • 爱不是名词,而是动词。爱的感觉,是行动所带来的结果。
  •  
  • 用你希望别人对待你的方式去对待别人,去做你希望对方为你做的事。

 

原则五:不要被激怒,而是去感激。

 

  • 藉由别人你才能认识自己。是的,如果没有别人给你打击,你就不可能知道自己的脆弱;如果没有别人让你忿恨,你也不可能知道自己的包容力;如果没有人让你气愤,你就不可能知道自己的气度。
  •  
  • 可惜的是,很少人善用关系这面镜子。当人们从别人身上发现镜中的自己,要不是转身视而不见,就是否认或破坏它。
  •  
  •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个镜子使我变丑,所以我就摧毁镜子,那样我就不丑;因为这个人让我变丑,因此我就丑化他……但是这样做有用吗?当然没用,不管你打破再多的镜子也无法改变你的容貌。
  •  
  • 如果我们这一生从来没有遇过那些伤害你、批评你、指责你的人,你恐怕永远都长不大,不是吗?
  •  
  • 你会对那个诊断出你疾病的医生生气吗?即使医生开刀伤害你,但当你得到救治,你是不是也应该感激他呢?
  •  
  • 当别人以他的“恶”来成就你的“善”,你不觉得应该感谢吗?

 

结语里还有一段对婚姻的精彩描述:

 

伴侣是最可贵的镜子……你可以籍此找出你反应背后隐藏着什么,你或许会发现长久以来一直携带着的某些创伤和内心深处的阴影,那也许是你童年和年轻时的一段伤痛,也许是已经好几世以来的东西,谁知道?在婚姻中你可以去面对那个经验,那正是自我认识和自我觉察的最佳机会。

 

遗憾的是,多数人都不喜欢这样的“被显露”出来,因而一再否认和排斥那面照出自己本然的镜子,那就是婚姻失合的原因。

 

还好,既然结了婚,不能像换工作或与人拆伙那样潇洒地一走了之,彼此只能努力“重修旧好” 。然而就在这一次又一次“重修好合”的过程中,两个不合的人慢慢得到整合,这就是婚姻的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