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何要在科考中分南北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9:29:00
 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考试制度最早产生于隋朝,此后它就成为历代封建王朝选拔人才的重要渠道。每一个举行科举考试的王朝都是在自己国家的全部疆域之内举行公开、公正的考试,凭借考生的成绩高低来选拔人才。这“公开”、“公平”、“公正”应该是科举考试的精神内涵所在,但是有时候因为种种原因,这三个评判标准并不一定能得到完全贯彻,有时是因为人为的主观因素,有时又因为一些客观环境的因素而迫不得已去扭曲了这些原则。朱元璋就曾经做过这样一件违背了考试规则的事。

  朱元璋即位之初,为安抚多年战乱之下不安定的民心,很重视学校建设和科举考试,以此招纳天下人才来充实各级官僚机构。洪武三年(1370年),明政府正式建立科举制度,规定以八股文(一种特殊的文体,每篇文章都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和束股八个部分组成,不得增减,人们只能按题目的字义敷衍成章)取士,专取四书五经命题考试。几年后,又颁布了明确的科举考试的章程,规定了考官人数和评定举子成绩的标准。每隔三年举行最高等级的科举考试,然后根据考生的文章评出成绩,逐一颁给学位。这种做法本来是符合公平原则的,但是在洪武三十年的科举考试中,朱元璋却一反常态,搞了一个区分南北榜的考试,不以成绩为取士标准,而改以地区为取士的标准。朱元璋为什么要去破坏科举考试的公平原则呢?

  洪武三十年(1397年)的这次会试本来进行得很顺利,但是在发榜的这一天却发生骚乱。三月五日,是三年一次的“会试”放榜的日子。这天,黄榜一开,人群大哗。原来上榜的所有举子都是南方人,居然连一个北方人都没有,这在历次的考试中是非常少见的。在当时明王朝的首都南京城里,落选的北方举子们成群结队地涌向负责科举考试的吏部衙门,要求吏部的官员对考试的结果作出解释。他们认为这次考试的主考官也是南方人,所以在考试成绩上弄虚作假,故意偏袒南方举子。

  这一下,南京城里顿时乱作一团,街头巷尾贴满了指责考官偏袒同乡,必有隐情的传单;南方人和北方人即使是素不相识,见了面也好像变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城里时常出现因此打架斗殴的情况。负责维持京师治安的军队迅速开进城里,想设法平息这场骚乱。可是他们可以用武力制止暴力行为,却不能改变南方人和北方人之间的对立情绪,反而还加剧了这种情绪。

  突然发生的考场骚乱竟发展成南北对抗的政治运动,朱元璋得知消息后,他马上派人前去安抚那些闹事的北方举子,向他们保证说皇帝正在调查此事,一定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情绪激动的北方举子们这才慢慢散去了。然后,朱元璋就找来这些考试的主考官刘三吾了解情况。

  原来,刘三吾并没有在试卷上做什么手脚,举子们的考试成绩都是属实的。南方举子的考试成绩确实都比北方举子的成绩好。朱元璋也知道刘三吾一向刚正,不是会因私枉法的人。他相信刘三吾对考生成绩的判断,但是为了平息北方士子的愤怒情绪,朱元璋要求刘三吾从北方的举子中挑选几个来一并上榜。不料刘三吾这次真是倔过了头,这个老夫子认为自己的评判是公正无私的,毫无错处,所以他拒绝更改考试成绩,使成绩本来较差的北方士子上榜。朱元璋听了大发雷霆,认为刘三吾实在不通时务,气得将刘三吾赶出宫城,还把其他几位考官都撤了职。北方举子听到这个消息后,都大声欢呼,要求皇帝为他们主持公道。会试复审于是成了人人关注的头等大事。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