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脍炙人口的八例经典反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2:33:23
                周恩来脍炙人口的八例经典反击

             2010-08-16 作者:史文昌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一生平易近人,而遇到“不友好”时,他又能巧妙地施以有力反击。周恩来几次经典反击脍炙人口,现选八例,以餮读者。
        一。有一次周恩来应邀访问苏联。在同赫鲁晓夫会晤时,周恩来总理批评他在全面推行修正主义政策。狡猾的赫鲁晓夫却不正面回答,而是就当时敏感的阶级出身问题对周恩来总理进行刺激,他说:“你批评的很好,但是你应该同意,出身于工人阶级的是我,而你却是出身于资产阶级。”
赫鲁晓夫的言外之意是指周恩来站在资产阶级立场说话。没想到周恩来总理却平静地回答:“是的,赫鲁晓夫同志,但至少我们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 一句巧妙的回答立刻转变了局面,而且反击有力,让赫鲁晓夫很是难堪。
            二。在一次会议上,一位西方记者问周恩来总理:“请问总理先生,现在的中国还有没有妓女?”这位记者的提问是非常阴险的,他设计了一个圈套给周总理钻。中国解放以后封闭了内地所有的妓院,原来的妓女经过改造都已经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位记者认为周恩来一定会说“没有”,这样就中了他的圈套,他会紧接着说“台湾有妓女”,这个时候你这个总理总不能说“台湾不是中国的领土”吧?
         周恩来总理一眼就看穿了这个记者的伎俩,马上肯定地回答:“有!”顿时,全会场哗然,议论纷纷。周总理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中国的妓女在我国台湾省。”周恩来的回答既识破了少数人分裂中国领土的险恶用心,也反衬出大陆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台湾的对比,顿时全场掌声如雷。
        三。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一个美国记者先是主动和周恩来握手,周总理出于礼节没有拒绝,但没有想到这个记者刚握完手,忽然大声说:“我怎么跟中国的好战者握手呢?真不该!真不该!”然后拿出手帕不停地擦自己刚和周恩来握过的那只手,然后把手帕塞进裤兜。
这时周围有很多人,这样的举动的确让人难堪。周恩来略略皱了一下眉头,马上从自己的口袋里也拿出手帕,随意地在手上扫了几下,然后走到拐角处,把这个手帕扔进了痰盂说道:“这个手帕再也洗不干净了!”
        周恩来总理对普通美国民众一直是友好的,包括新闻记者在内。所以,在那个记者主动要和周总理握手时,周总理没有拒绝。但这个记者不是友好而是要使周总理难堪。周总理在他擦手之前,也不会意识到发生这样的事情。当时大堂里人很多,都认为周恩来这下可下不了台了。
没想到周恩来灵机一动,马上做出有力的回击。周总理的意思很明显:你的手帕还能用,我的手帕因为擦了以后沾染了你的细胞,再也不可能洗干净使用了,所以我就把它扔到痰盂里去。峰回路转,这样的反击堪称绝妙。
         四。九·一三事件发生以后,苏联大使找到周总理,阴阳怪气地问道:“总理同志,听说最近中国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林彪叛逃苏联却摔死在蒙古的温都尔汗。这个消息传出后,国际上一些敌对分子幸灾乐祸。中苏关系当时严重恶化,苏联大使和总理见面时存心想让周总理难堪。周恩来总理却平静地回答:“也没什么大事,只不过是森林里倒了一棵树。一棵树上落下一片叶子而已。”
        苏联大使又故作关心地说:“据权威人士推测,此事对中国的影响极为不利呀!”周恩来轻松答道:“恰恰相反,一颗毒瘤在肌体上自动消失,有百利而无一害。”
苏联大使恼怒成羞:“总理同志,有句话我早就想说了,你们在国际上口口声声骂我们是社会帝国主义,把我们说得比厕所还臭。既是这样,那么请问你们的林副统帅在国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为什么偏要投奔我们苏联呢?”周恩来冷笑道:“正因为厕所臭,苍蝇才喜欢那个地方。大使同志既然明白这个道理,又何必多此一问?”一句驳得苏联大使哑口无言。
               五。有一次,一名外国记者不怀好意问周恩来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这位记者的用意阴险把中国人比作牲口马。
    这样的小儿科问题怎能难住周恩来总理,总理不假思索轻松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周总理把“马路”的“马”解释成马克思主义,是所有人始料不及的。
        六。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 此语一出,话惊四座,美国官员的话里显然包含着对中国人的极大侮辱,在场的中国工作人员都十分气愤。
        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周恩平总理的回答让美国人窘迫不已。
        七。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
        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顿时哑口无言。
         本来这位记者是想挖苦“你们中国人怎么连好一点的钢笔都不能生产,还要从我们美国进口呢”?结果周总理说这是朝鲜战场的战利品,反而使这位记者丢尽颜面。
         八。1945年重庆谈判时,国民党政府的谈判代表对以周恩来为首席谈判代表提出的和平协议难以接受。一官员恼羞成怒地对我方代表咆哮道:“对牛谈琴!”
周恩来总理神态自若,不缓不慢地应了一句:“对,牛弹琴。”四个字被周恩来中间停顿了下,意思随即颠倒,甚是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