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新认识:毛泽东脱离实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9:06:15
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新认识:毛泽东脱离实际 2010年08月16日 15:30 北京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16

核心提示:对这部分稿子的写法,胡绳表示了赞同。他对总路线专门写了一段非常深刻的话。他指出:“总路线的提出不是迟早问题,而是根据中国的现实,是应当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的继续发展,还是应当尽快消灭资本主义的问题。毛泽东当时认为已有可能避免资本主义的发展,而直接搞完全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社会主义。这是脱离中国实际的。”

一、上世纪80年代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讨论热点

1981年6月27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作出的论断是,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历史证明,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

随着1987年中共十三大关于“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论断的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成了史学界讨论的热点。当时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龚育之1987年11月在汕头举行的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新民主主义·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称总路线“既是水到渠成,又有重要发展。”二是薛暮桥1988年在中央党校《理论动态》发表的《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文,认为总路线“基本方向正确,但搞早了或搞急了。”可以说,对《决议》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论断最早提出质疑的是著名经济学家薛暮桥。他在文中指出: “现在看来,社会主义改造总路线似乎提得太早,在经济十分落后的中国,应当有一个较长的新民主主义时期,不宜匆匆忙忙消灭个体经济和私营企业。”三是林蕴晖在《凯歌行进的时期》中指出,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关于先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实现由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再进而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这如同列宁在1921年提出的新经济政策,利用资本主义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列宁当年称这是一条迂回的道路,或称间接过渡的战略。而过渡时期总路线,则是绕过了允许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阶段,通过直接消灭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这如同列宁在1918年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样,企图毕其功于一役,一举进入社会主义,即在经济落后国家实行直接过渡的战略。如果说,列宁1921年放弃战时共产主义转而实行新经济政策是由直接过渡的战略转向间接过渡的战略;那么毛泽东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则是由原先的间接过渡战略转向了直接过渡的战略。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转轨。

1991出版的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七十年》和薄一波著的《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都肯定总路线是对七届二中全会路线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七十年》写道: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党在历史关键时刻采取的一个重大战略步骤”,“是适时的和必要的”。薄一波则认为,总路线是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的新发展。他写道:“《决议》提出了‘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任务。总路线将这两个‘转变’融为一体,结合进行。应当说,这是根据实践的要求和经验,对七届二中全会精神的新发展。”

二、上世纪九十年代胡绳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新观点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胡绳和龚育之的认识都有很大的前进。1994年9月,胡绳委托龚育之主持编写1949~1978年的党史本子。他对写作这个本子的指导思想有明确的交代。胡绳说:“编写社会主义时期的党史,应以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为指导思想,这样才能有笼罩全局的气势,也才能体现出九十年代党史研究的水平。”他还指出了关于历史上曾经发生的离开经济建设的严重教训:一方面是由于没有能够清醒地对待国际国内的某些事件;另一方面又与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有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从新中国成立初,就摆在了党的面前。过渡时期总路线,就三大改造的具体途径来说,是有自己的创造,但就建立的社会主义样式来说,则是苏联模式。这一选择,如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所说,是“有它的历史由来”的,“起过重要的积极作用”。但不能把它说成客观规律的反映,不能绝对化。

在具体指导写作过程中,龚育之强调以《七十年》为基础,要有所前进。所谓前进,就是根据邓小平南方谈话以后,实践的新发展,对历史的新领悟,史料的新发掘和研究的新成果,达到在历史决议和《七十年》基础上的前进。龚认为:最大的难点就是总路线的提出,早还是不早?对还是不对?这个事情恐怕要攻坚……这是最关键的问题,也是这些年争论相当大的问题。

<<上一页 1 2 下一页>>